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划分层次,图片对比,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古今差异,拓展延伸,古代农谚选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步感知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理”这一基本特点。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事理说明文 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动作轻快的样子。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本义是不再公开说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用来形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物候(wù hòu),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速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明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明确: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①寻找段落中心句;②寻找设问式语句;③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物候研究的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进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古今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龟背潮,下雨兆。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主要是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逻辑顺序: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展开,如由总说到分说、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常用于介绍事理。
1.浏览课文,结合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思考本文所使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
文章先从现象入手,提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继而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再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暗含着呼吁大家重视物候研究的意图。四个部分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易于读者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都是物候。
3.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说明顺序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明确: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具体来说,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轻重不等,由重到轻,依次排列,有条有理。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顺序。
任务一 细读文章第1、2段,找出喜欢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
任务二 将 “3、4月份,气温升高,积雪开始融化,各种植物也逐渐变绿。5、6月份,候鸟回归,夏天到了。秋天,植物叶子渐渐变黄、掉落,候鸟南迁,坤从即将消失。冬天即将来临。”与第1段对比,看看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任务三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语言生动或准确的句子,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能不能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次第开放,多音字检查,大家都来动动脑,研读探析,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抢答题,拓展迁移,古代农谚选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明文,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的语言及特点,准确性,生动性,了不起的科学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自然的语言,合作探究,种谷子,割麦插禾,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逻辑顺序,语言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