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
2021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必考点6 酸、碱、盐的性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必考点6 酸、碱、盐的性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透视·明考试风向,考向速览,真题研磨·炼答题秘诀,手型图,终极大预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预测】1.怎么考: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的形式出现,有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的侧重能力的培养。2.考什么:主要涉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运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物质的推断和探究等。
考向1 酸和碱的性质(★★★★★) 【例题1】(2017·河南中招)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
【析·命题陷阱】石灰水与烧碱溶液都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由于生成的碳酸钙是沉淀,溶液质量减小,两者混淆考查。
【破·答题关键】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2.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生成沉淀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烧碱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质量增加。答案:A
【例题2】(2020·河南中招节选)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____(填字母)。 a.H2O b.H2 c.H+ d.OH-(2)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
(3)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 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_色。
【破·答题关键】1.熟记碱的四条通性:即碱与四类物质反应,这四类物质分别是酸碱指示剂、酸、非金属氧化物与某些盐。2.碱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3.因为酚酞溶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均显无色,所以当红色消失时,也可能是酸过量。可利用酸的化学性质,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等证明酸是否有剩余。答案:(1)c (2)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3)HCl、NaCl 红
【举一反三】1.(2020·黔南州中考)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 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a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2.(2020·德州中考)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支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铜片和稀盐酸不反应,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有气泡产生的是BD。(2)酚酞遇碱变红,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铜不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1)BD 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CO2↑+H2O)(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明技巧·快解题】酸、碱的化学性质的记忆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双手”来形象记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1)稀酸的化学性质有5条,可伸出左手,将酸放在手心里,5条性质好比5个手指,如图1所示;
(2)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有4条,可伸出右手,将碱放在手心里,4条性质好比4个手指,如图2所示。巧记:左手酸、右手碱、右手有点“残”(有四个手指头)、双手搞定酸和碱。
【避易错·得高分】1.酸的化学性质的常见误区(1)浓硫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2)稀盐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碱的化学性质的常见误区(1)NaOH易潮解,因此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等酸性气体。(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常用澄清石灰水,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
考向2 盐的性质(★★★★★) 【例题3】(2018·河南中招节选)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纯碱 b.烧碱 c.苏打 d.小苏打
(2)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方案: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破·答题关键】1.滴加药品的过程中,pH在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首先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3.常见盐的鉴别(1)碳酸盐( ):一般是先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2)硫酸盐( ):一般先加稀盐酸,再加Ba (NO3)2或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 。(3)盐酸盐(Cl-):先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加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说明含Cl-。
答案:(1)d (2)①漏斗 ②MgSO4+Ba(OH)2====BaSO4↓+Mg(OH)2↓ ③溶液X含有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取样不断滴入稀盐酸,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举一反三】1.(2020·天津中考)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B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不能直接制得氧化铜,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氧气与镁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不能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C不符合题意;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硫酸钡无法制得硫酸,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D不符合题意。
2.如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B.X和Z可以是Al2O3和CaCl2C.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C Z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石蕊溶液作用,应为碱;由酸的化学性质,X应为金属氧化物;Y能与盐酸、碱反应,应为盐,A错误;X应为金属氧化物,Z应为碱,X可以是Al2O3,Z不可能是CaCl2,B错误;Y和Z分别是盐、碱,可以是Na2CO3和Ca(OH)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正确;X不可能是NaCl,因为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D错误。
【明技巧·快解题】盐的化学性质的记忆方法1.网络图
【通要点·会答题】酸、碱、盐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避易错·得高分】1.因盐不像酸、碱那样能解离出共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盐无化学通性,但盐都是由金属离子(铵盐除外)和酸根离子组成,因此,盐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相似性。2.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别注意碱与盐的反应和盐与盐的反应,除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外,碱和盐必须是可溶的。
【高分必做题】1.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消耗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 D.纯碱
C 欲消耗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石灰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完全反应后过滤即可除去,盐酸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显中性溶液。
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碳酸钠粉末与稀硫酸B.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C.氧化铜与稀硫酸D.烧碱溶液与稀盐酸
B 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由于生成了沉淀,溶液质量减少;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相当于硫酸将氧化铜固体溶解了,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变。
3.向棉花团上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可能是( )A.酚酞溶液和浓氨水B.酚酞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C.石蕊溶液和浓硫酸D.石蕊溶液和浓盐酸
A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NaOH溶液不具有挥发性,棉花团不会片刻后变成红色;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棉花团不会片刻后变成红色;石蕊溶液显紫色,不符合题意。
4.某探究小组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当滴入氢氧化钠6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和Na2SO4C.当滴加氢氧化钠10 mL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紫色D.若改用同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10 mL时pH7。
5.成成制作了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进行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后,对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碳酸钠和硫酸 B.硫酸钠和盐酸C.硫酸钠和硫酸D.氯化钠和盐酸
C 根据题意,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中的药品是一种常见酸和饱和碳酸钠溶液。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残留液显酸性,则残留液中含有酸,不可能含有碳酸钠;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能与钡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应为硫酸钡,则该残留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综上所述,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生成的硫酸钠和剩余的硫酸。残留液中含有酸,不可能含有碳酸钠,A错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不可能生成硫酸钠,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C正确;氯化钠与盐酸均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
C 合金中的镁、铝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只要接触就能产生氢气,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选项A错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只要接触就能产生二氧化碳,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选项B错误;氯化镁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是生成的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镁,所以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沉淀,只有把稀盐酸完全消耗,才能产生沉淀,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选项C正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选项D错误。
7.如图是构建酸溶液化学性质的“手掌图”,其中五根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食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不同的酸性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厨房里食醋的主要成分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酸的性质可以知道: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故食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金属;酸具有通性,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H+,不同的酸性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构成酸的阴离子不同;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钠与水。答案:金属 构成酸的阴离子不同 CH3COOH+NaOH====CH3COONa+H2O
8.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________;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CO2 C.FeCl2 D.Ba(NO3)2
【解析】(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2)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硝酸钡反应,二氧化碳不是盐,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氯化亚铁。答案:(1)红色 (2)NaOH+HCl====NaCl+H2O (3)C
9.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若D与E能发生反应,则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C为氧化铁,写出C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E为碳酸钠,将二氧化碳通入E溶液时,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__种; (4)若甲+乙→盐+水,从初中化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一定符合条件的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B ②A+C ③C+D ④A+E ⑤A+D ⑥D+E
【解析】(1)D与E能发生反应,则是碱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3)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中,与水共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是三种。(4)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酸和碱的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故填②③⑤。答案:(1)复分解反应 (2)Fe2O3+6HCl====2FeCl3+3H2O (3)三 (4)②③⑤
【学霸制胜题】1.粗盐中因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而不纯,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供选择的实验操作和除杂试剂有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过量的稀盐酸 ③过量的Ba(OH)2溶液 ④过滤 ⑤蒸发。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Cl2B.蒸发时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加快滤液中水的蒸发C.最终所得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D.实验操作和添加试剂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⑤
D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A说法错误;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B说法错误;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稀盐酸等反应均有氯化钠生成,所以最终所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C说法错误;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为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氢氧化钡之后,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实验操作和添加试剂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⑤,D说法正确。
2.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推入的溶液是盐酸B.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反应停止C.cd段压强变大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NaCl+H2O+CO2↑D.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Cl和HCl
C 开始一段时间压强减小,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d点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Na2CO3、NaCl和HCl,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不能共存。
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解析】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白色固体加水得到白色沉淀A,白色沉淀A溶于盐酸,所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D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所以:(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CaCO3;(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BaCl2、Na2CO3组成的。
答案:(1)BaCO3+2HCl====BaCl2+H2O+CO2↑(2)CaCO3 (3)BaCl2、Na2CO3
4.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如图实验: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确定C溶液是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A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B、E混合时的现象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步骤2,能将剩余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鉴别出来。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物质混合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混合物呈浑浊状,过滤后,滤液呈红色。说明滤液呈____________性,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4)为防止滤液污染环境,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时,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综合以上实验过程判断,加入Na2CO3溶液前,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石蕊外,一定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别取五种溶液滴加石蕊试液,A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可知是氯化钠;B、C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中的一种;D、E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B、C、D、E溶液两两混合,B和D能够产生沉淀,是硫酸与氢氧化钡,因此B是硫酸,D是氢氧化钡,则C是盐酸,E是碳酸钠。(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可确定C溶液是盐酸,A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B是稀硫酸,E是碳酸钠,二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通过步骤2,B、D混合产生沉淀,故B、D是硫酸和氢氧化钡,因此C是盐酸,E是碳酸钠,故能将BCDE鉴别出来。
(3)过滤后滤液呈红色,说明滤液显酸性,则有稀盐酸或稀硫酸剩余,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不溶于酸的沉淀应该是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4)因为溶液为酸性,则有稀盐酸或稀硫酸剩余,和碳酸钠能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能够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沉淀应该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则滤液中没有硫酸,因此显酸性的是稀盐酸,另外还有氯化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本过关练习课件第9讲 常见酸、碱、盐(含解析),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点考点,重要考点,一般考点,不变色,中和反应,浓硫酸,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考点1酸碱性与p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酸、碱、盐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酸的化学性质5,碱的化学性质4,盐的化学性质4,复分解反应,溶解沉淀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广东专用化学一轮考点梳理复习主题9 常见的酸、碱、盐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32-,酸H+,碱OH-,盐+水,酸+盐,碱+盐,盐+盐,盐+金属单质,氯化氢HCl,盐酸小液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