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4)同步练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677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4)同步练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677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4)同步练习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677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训练题全册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学案设计,共7页。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 1.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 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C. 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D. 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2. 运城(35°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见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A. 11°34′ B. 23°26′C. 58°26′ D. 46°52′3.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4. 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关于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是6º34′ B.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是23º26'C.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一年中的最小 D.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乙>丙>甲读下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 这一天以后,绵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C. 一直不变 D. 无法判断6.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推断,错误的是( )A. 某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是由直射点移动导致的B.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它与直射点的纬度距离C.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大的是两极D.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不同7.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 北温带 B. 南温带 C. 北半球热带 D. 南半球热带在正午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最高,这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等于90°。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之中,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北回归线上的北半球夏至日、南回归线上的北半球冬至日。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地一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如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 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B. 正午太阳高度从23°26′N向南北递减C. 图示日期大约是4月21日 D. 图示日期该地昼长13小时9. 图示时刻如果北京时间为19:00,则该地经度是( )A. 135°W B. 45°W C. 15°E D. 15°W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的公式为:H=90°-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区的纬度间隔),据此回答下题。10.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67°N B. 21°S C. 50°N D. 89°S11. 当直射点由A移动到B的过程中(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 B. 北半球各地昼长在变长C.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 D.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在扩大1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 40°N B. 90°N C. 26°34′ D. 73°26′读下图“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3.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折线乙表示阳光直射B点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B. 当太阳直射A纬度时,AB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 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B点移动过程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D. 太阳直射点由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北纬10°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14. 当太阳直射A纬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期是6月22日前后B. 腾冲(98°05'E-98°45'E,24°38'N-25°52'N)的昼长比北京的昼长长C.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腾冲的大D. 腾冲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为90°15. 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为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太阳高度分布图。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2)此日,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3)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_________,接近_________点。(4)此日汕头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影子朝向_________。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变化,二分日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A错;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B错;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C正确;回归线上,一年有1次直射机会,D错误。2. C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难度中等。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可知该日运城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运城纬度35°+太阳直射点纬度23°26′)=31°34′。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互余,夹角为58°26′,C符合题意,A、B、D错误。3. B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难度中等。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最长影长越短,楼间距近。图中显示乙地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故选B。【点睛】楼间距的确定依据的是最长的影长。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4.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日照图的判读,难度较大。由图示逆时针自转,可知为北半球,从而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A. 甲(60°N)地正午太阳高度是90°-(60°+23°26′)=6°34′,故A选项正确;B.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26′+23°26′)=43°08′,故B选项错误;C.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三地(甲乙丙不在同一经线)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一年中的最小,故C选项正确;D. 三地中,乙距离直射点最近,甲距离直射点最远,所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乙>丙>甲,故D选项正确;题干要求选错误的。故选B。5. B 6. C解析:本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及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5. 据图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此时为冬至日。绵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次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绵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 由题,某一瞬间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是由地球的形状引起的,某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时由直射点的移动导致的,A正确. 选项可以用图中的数据进行验算. 如赤道距离直射点南回归线的纬度距离是23°26,用90°减去23°26正好是图中给出的66°34′,说明B选项正确. 春秋二分,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距直射点的距离相同,其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其余各天则不同. D选项正确. 排除ABD三个选项,极点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23. 5°,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变化为47°,大于极点,C错。故选:C7. D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难度一般。图中显示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故A、C项错误;热带地区有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故D项正确。【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 25度纬度。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8. B 9. C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难度中等。8. 根据材料“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知,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因此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该地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应为夏至日,该日为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从23°26′N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昼长大于13小时,因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故该日该地昼长大于13小时,据此分析选B。9. 图示时刻如果北京时间为19:00,则当地时间为12点,二者相差7小时,经度差105°,则该地经度是120°E-105°=15°E,选C。10. C 11. B 12. C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及计算,难度中等。10. 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故选C。11. 据图可知,当直射点由A移动到B的过程中,即从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在变长,B正确,C错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A错误;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扩大,D错误。故选B。12. 据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即直射南回归线的冬至日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90°-(40°-23°26′)=26°34′。故选C。13. C 14. A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难度中等。13. 折线乙表示阳光直射A点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A选项错误;当太阳直射A纬度时,A纬度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B点移动过程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C选项正确;太阳直射点由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北纬10°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选项错误。14. 当太阳直射A纬度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A选项正确;此时为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昼长比腾冲的昼长长,B选项错误;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腾冲的小,C选项错误;腾冲的纬度为25°N左右,夏至日这一天腾冲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但达不到90°,D选项错误。15. (1)12 22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90° 0°(3)快 近日 (4)43°08′ 北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1)仔细读图,南纬23. 5°出现正午太阳高度为90°状况,时间为12月22日。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此日,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90°;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0°。(3)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接近近日点(1月初)。(4)此日汕头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 5°+23. 5°)=43. 5°。影子朝向正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该岛所在的时区为,A地的时间是,该沙岛的变化情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此日,北京天安门前国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