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677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677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677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重难点 | 题型 | 分值 | |
重点 | 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类型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4分-6分 |
河谷的形成 | |||
难点 | 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类型 | ||
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
核心知识点一:冲积地貌的形成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概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 河流侵蚀作用三种类型:
类型 | 溯源侵蚀 | 下蚀 | 侧蚀 |
概念 | 河流向源头方向上的侵蚀 | 垂直于地表的侵蚀 |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
对河流的影响 |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 |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 使河床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
问题探究1
在实际运用中,河流的哪个岸发生侵蚀作用,哪个岸发生堆积作用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不论河流流向,河岸向哪边弯曲,哪边的岸就是凹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问题探究2
在实际运用中,人类的居住地及港口的选址分别选在河流的哪个岸呢?原因是什么呢?
人类的居住地一般建在凸岸,因为凸岸为堆积岸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港口一般建在凹岸。原因如下:凹岸一般情况下河流水深,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凹岸由于受河流冲刷作用更强,河水流速更快,泥沙不容易淤积,不会堵塞河道,不用经常去疏通河道。相反,把港口建在凸岸则水流速度慢,河流水深度很浅,船舶易被搁浅,再者河流淤积速度快,要经常清理河道。
3. 河谷的形成
发育阶段 | 外力作用特点 | 河流地貌特点 |
初期 | 下蚀和 溯源侵蚀为主 | 河谷深窄,剖面为“V”型 |
中期 | 下蚀减弱,侵蚀增强 | 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凹岸凸岸 |
后期 | 侧蚀为主 | 河谷展宽,剖面为“U”型(槽型) |
二、河流堆积地貌
1. 概念: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1)冲积-洪积平原
a. 分布:山前
b. 形成过程:洪水期→出山口处地势突缓,泥沙堆积→冲积扇→扩大+彼此联系→洪积—冲积平原 。
c. 地貌特点:以谷口为定点,呈扇形。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河漫滩平原
a. 分布:河流中下游
b. 形成过程:河流凸岸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河漫滩平原 。
c. 地貌特点:地形平坦,宽广。
(3)三角洲平原
A. 分布:河流入海口处的滨海地区
b. 形成过程:入海口处坡度变缓+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堆积→河口三角。
c. 地貌特点:多呈现三角形,地形平坦,河网稠密。
核心知识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 特点:河流地貌中,城市多分布在河流两岸,且越往河流的下游城市越集中。
2. 不同河流地貌下的聚落特点:
地形区 | 聚落分布 | 原因 | 聚落形状 |
高原地区 | 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 | 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 呈狭长带状 |
山区 |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 呈明显条带状 |
平原 |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 带状、团块状 |
3.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问题探究:为什么在河流的中下游,B聚落选择建在地势较高的B处?A、B两个聚落哪个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
河流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减少洪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B地的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 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聚集、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D 2.C
解析:结合图甲中河流流向及河道形态以及乙图中河流的剖面图可判断出,该地貌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共同形成的。2.乙图中T处发生侵蚀,P处发生堆积。 甲图中是①③的T处都是凸岸都是侵蚀岸,而P处都是凹岸都是堆积岸。
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扇形地貌为( )
A. 河流堆积地貌 B. 海水侵蚀地貌 C. 河流侵蚀地貌 D. 风力堆积地貌
2. 下列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越来越低 B. 地势越来越平坦
C. 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D. 河水流速越来越慢
答案:1. A 2. 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1. 据图可知,该地貌形成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且呈扇形,可判断为冲积扇地貌,是河流在出山口时随着流速降,泥沙沉积形成,即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故选A。
2. 据图可知,从M处到N处从冲积扇的扇顶至扇缘,地势越来越低,A正确;地形越来越平坦,B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减弱,先沉积大的,再沉积小的,故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C错误;随着地势越来越平坦,河水流速越来越慢,D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
①聚落规模大 ②聚落规模小 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
A. 塔里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华北平原
答案:1. D 2. 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难度中等。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条带状沿着河岸分布,故选D。第2题,据上题可判断,该局罗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击平原地区,故选C。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 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 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 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难度中等。亚马逊平原气候湿热、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气候寒冷都少有聚落分布;故A错误。
(答题时间:25分钟)
1. 选项的河流横剖面图中,与图中ab连线处河流剖面符合的是( )
A. B.
C. D.
2.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
A. 地下水位下降 B. 河水流速减慢
C. 淤积速度加快 D. 出现侵蚀后退
3. 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 )
A. V形谷 B. 角峰
C. 冲积扇 D. 河漫滩
4.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回答问题。
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B. 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C. 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D. 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更明显
5. 下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小米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堆积体的形状特点。此实验主要是探究( )
A. 风力的搬运作用
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 流水的堆积作用
D. 风力的堆积作用
6.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试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 侵蚀、搬运、堆积
B. 搬运、侵蚀、堆积
C. 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 瀑布
B. 冲积扇
C. 三角洲平原
D. 河漫滩平原
8. 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该河通常位于我国的( )
A. 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B. 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C.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9.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10.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 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 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 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2)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
B. 地形平坦
C. 降水较少
D. 风沙较大
11. 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景观的形成与流水作用密切相关(如下图)。凹岸:河流弯曲河段岸线内凹的一岸。凹岸通常受主流冲刷,水深、流速较大。凸岸与之相反。读图并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乙、丙两地,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
B. 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 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 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2)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 甲-c-沉积-兴建仓库
C. 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D. 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12. 从空中俯视大地,有的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下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蛇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蛇曲地貌的成因是( )
A. 山区河流向源头侵蚀
B. 海滨地区泥沙堆积
C. 开阔地区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D. 河流侧蚀作用减弱,不断下蚀
(2)下列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对河流截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 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C. 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 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于蛇曲两侧
13.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 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 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 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2)“V”型河谷形成后( )
A. 下蚀减弱,凹岸堆积
B. 侧蚀加强,凸岸侵蚀
C. 下蚀减弱,凹岸侵蚀
D. 侧蚀减弱,凸岸堆积
14. 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代表曲流发育过程中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B. 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C. ③④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D. ③⑥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2)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
(3)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什么灾害?原因是什么?治理的措施通常有哪些?
(4)此种河道可能位于( )
A. 黄河下游
B. 长江中游
C. 珠江上游
D. 雅鲁藏布大峡谷
15.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8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 A 解析: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流水作用形成地貌的影响,难度中等。
a处为河流凹岸,侵蚀为主,河床较深;b处为河流凸岸,沉积为主,河床较浅,故选A。
2. 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意在考查考生对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在河口地带沉积而成,当河流入海泥沙量减少时,原有沉积平衡被打破,沉积量减少,而海浪作用相对加强,故会出现侵蚀后退现象。
3. A 解析:题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掌握各个河流地貌类型即可。难度中等
V形大峡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角峰属于冰川地貌,冲积扇、河漫滩属于河流沉积地貌。故答案选A。
4.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河流不同位置流水作用作用的差异及河流地貌的特点,难度中等。结合图示和河道的宽度,可以看出②河段河道宽阔,说明侧蚀明显;根据河流弯曲方向确定③河段为河流的上游地区,因而③的溯源侵蚀更明显。较易作答。
5.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难度中等。
该实验形成的堆积体,是在小米在滑动速度下降至不动的情况下形成的,与流水搬运泥沙在山前堆积作用一致,故C正确。
6.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河流不同位置流水作用的差异及河流地貌的特点,难度中等。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容易决堤,适合作为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乙处为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堆积作用强,适合作为住宅、农业用地。
7.(1)A (2)C
解析:(1)河流上游a处以侵蚀为主;中游b处以搬运为主;下游c处河床展宽,水流减缓,泥沙淤积,以堆积为主。(2)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8.(1)D (2)A
解析:(1)左图示沙洲3、4月份面积较小,7、8月份面积最小,说明这两个时间段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可推知河流流量大,该河流有两个汛期,符合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特征;3、4月份积雪融水补给,7、8月份大气降水补给。故选D。(2)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可使库区水流流速减慢,泥沙在库区淤积,下游沙洲因沙源减少,面积增长速度减慢,A正确;河心沙洲是在流速较慢地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B错误;根据图示指向标,该河在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向右偏转,不断侵蚀右岸(Q岸),河道会变深;在左岸堆积(P岸),河道将慢慢变浅,C错误;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说明P河道较深,为侵蚀岸,则河流流向应与C选项相反,即自东向西,D错误。故选A。
9.(1)B (2)A
解析:(1)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故D错。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B对。乙地泥沙堆积,甲地侵蚀,即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故A错。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故C错。(2)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形态的的骨架,地势高低主要影响河流的分布格局与流向。
10.(1)C (2)B
解析:(1)由图判断,甲处位于河流曲流的凸岸处,流水堆积作用明显,不容易发生崩塌现象,故A错误;乙处位于河流曲流的凹岸处,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没有大量的鹅卵石,故B错误;②到③的过程,可能是由于曲流处水流不畅,某次洪水,河流出现了自然的裁弯取直,故C正确;曲流的产生,是由于坡度平缓,水流速较缓而产生,不容易发生滑坡现象,故D错误。(2)由上题可知,牛轭湖的产生是由于曲流处地势平坦,水流不畅,某次洪水,河流出现了自然的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故B正确。
11.(1)A (2)C
解析:(1)读图可知,乙岸出现堆积物,河道远离乙岸,是凸岸,河道不断向丙岸移动,说明丙岸遭到侵蚀,是凹岸,故A正确。(2)甲地位于荆江左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侵蚀甲地对岸,该处以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甲地弯道水速较慢,应对应a,B错误;乙地位于凸岸,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弯道水速较慢,适宜种植农作物,C正确,D错误。
12. (1)C (2)D
解析:(1)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山区河流向源头侵蚀发生在河流的上游,形成“V”型谷;海滨地区泥沙堆积形成的是河口三角洲。(2)蛇曲处形成的是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人类对其改造的工程措施就是截弯取直和修筑河堤;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通常会分布在地势平坦、牧草丰富的地区,这样有利于游牧民族放牧。所以D项是错误的。
13. (1)B (2)C
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A错误;随着河流不断侵蚀凹岸,在凸岸堆积,河道会变的更加弯曲,实线比虚线河岸形成的早,B正确;甲、乙、丙三处,乙处为凹岸,侵蚀作用最强,C错误,D错误;故选B。(2)“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增强,侧蚀作用表现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4.(1)C
(2)对。弯曲河段两岸不断受到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
(3)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4)B
解析:(1)河道弯曲处受水流的惯性离心力影响,凹岸流速快被侵蚀,凸岸流速慢被堆积,而且南、北半球相同。由于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不断向凹岸所在方向迁移,三段河曲的迁移方向分别为③→②→①、④→⑤→⑥、⑨→⑧→⑦。(2)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见下图)。(3)弯曲的河道,使河流流程变长,水流更加缓慢,遇上洪水,就会因排泄不畅而泛滥。人工裁弯取直,可加快水流排泄速度。(4)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15.(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2)C处位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3)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变化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等有关。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二节 洋流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二节 洋流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褶皱,断层,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