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1.3 地球运动
设计
教师
罗兆旭
授课
教师
时间
10月13—19日
课 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掌握地球公转的意义
掌握地球圈层结构
重点
难点
重点:地球公转的意义 地球圈层结构
难点:地球公转的意义应用
教法
三维立体互动教学模式
教具
学案、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材 处 理
师 生 活 动
【激趣导入】
【教学目标】
白天>0-
黑夜<0
晨昏线=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平面的倾角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H)
★定义:某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管这个地方能不能被太阳直射,都把中午12点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用H表示。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半球时用“-”,大的减小的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异半球时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H的最大值为900(如图A)
★回归线上,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H 最大值为900,(如图B)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全年无太阳直射,H最大值小于900,(如图C)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材 处理
师 生 活 动
④ 正午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日)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H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日)H达最小值,冬至日(12月22日)H达最大值。
★ 极点在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H=直射点的纬度。(如图D)
★ 非极点地区一日内太阳高度是有变化的,一日内有一个最大值在12:00(如图1)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① 四季 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划分 夏季:一年内白昼时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时间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低的季节
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按二分二至日划分
我国:3、4、5 6、7、8、 9、10、11 12、1、2
② 五带的划分(以黄赤交角为基础)
热带:有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南北):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地区(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
寒带(南北):有极昼极夜产生的地区(南北极圈至南北极点之间)
春 夏 秋 冬
重点变式,拓展延伸
主动实践,感悟方法
快速反馈,教学反思
限时独立,互批自改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思考讨论,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1.2.2 地球公转的意义 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