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石蜡熔化 C. 酒精挥发 D. 湿衣晾干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Fe B. Al C. Si D. O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检验装置气密性
D. 点燃酒精灯
4.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H B. N2 C. CO D. Mg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臭氧
B. 新鲜空气
C. 水泥砂浆
D.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6.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H2O2 C. H2CO3 D. SO2
7.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5 D. +6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9. 磷元素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5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10. 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3 B. 46 C. 92 D. 96
11. 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C.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13.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 检验收集到的氢气纯度
C. 检验氧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D. 观察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14.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汽油与酒精--闻挥发出的气体气味
B. 二氧化锰与氧化铜--观察固体的颜色
C. 水与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 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15. 甲酸( 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 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氢气③氖气④氮气。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2)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
(4)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______。
17.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①1个氢分子______;
②2个氧原子______;
③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④4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2)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是______;
②在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3)如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O
Na
Mg
Cl
①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②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8. 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河水→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加消毒剂自来水,通常用______作为絮凝剂。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
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通电分解一定量的水,当电源正极处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处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mL。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4)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0.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在高温条件下使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两者反应能释放大量的热量)反应的方法来生成熔融状态的铁和另外一种物质,从而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1. 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己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G的化学式:E______,G______。
(2)写出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的反应③化学方程式______。
2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数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写出实验室(药品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将______然后再______,该实验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
(4)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要将______(填“a”或“b”)端连接制氧气的装置。
23.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b、c)发生的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反应,c瓶底盛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2)B装置中(a、b为小烧杯)观察到b烧杯的现象是______。
(3)C装置中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24.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之一。我们可以用如图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为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通过这一现象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3)若用木炭替代红磷,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填“能”或“不能”)。
25. 2015年10月5日,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新了新型抗癌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请计算:
(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______个原子。
(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6. 取63.2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
(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
(2)反应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质量。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D
【解析】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D。
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答案】C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M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臭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新鲜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泥砂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新鲜空气、水泥砂浆、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在Na2FeO4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化合物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2+x+(−2)×4=0,解得x=+6。
故选:D。
根据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Na2FeO4,利用Na、O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学会利用化学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的计算原则来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磷,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相关知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D的质量,进而根据A、D的质量以及D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 54
2.3g 2.7g
x54=2.3g2.7g
x=46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C
【解析】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合价的原则、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过程中木条由外向内碳化程度依次减弱,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该选项一致;
B、验纯时,拇指移开,根据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该选项一致;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该放在集气瓶口处,该选项不一致;
D、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一致。
故选:C。
A、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时,应该验纯;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BD
【解析】解:A、闻挥发出的气体气味,有酒的气味的是酒精,由汽油味的是汽油,可以鉴别汽油与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与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用观察固体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物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说明,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D。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答案】C
【解析】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一定条件; H2↑+CO2↑;
A、根据甲酸的化学式HCOOH可知,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B、乙为二氧化碳,碳和氧的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故错误;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46g×212+16×2+1×2×100%=2g,故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一定条件; H2↑+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④ ③ ② ①
【解析】解:(1)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应该是氮气。
故填:④
(2)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充入霓虹灯,氖气是稀有气体。
故填:③。
(3)四种气体中,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因此其密度最小。
故填:②。
(4)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气体是氧气。
故填:①。
(1)根据用途推断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名称对应。
(2)根据用途和性质,选择对应的物质。
(3)比较四种气体的密度大小。
(4)根据用途选择对应的物质。
此题考查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记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直接选定答案。
17.【答案】H2 2O 3NO2 4SO42− 离子 汞 氧分子 8 失去 MgCl2
【解析】解:(1)①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可以表示为H2。
故填:H2。
②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可以表示为2O。
故填:2O。
③3个二氧化氮分子可以表示为3NO2。
故填:3NO2。
④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4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4SO42−。
故填:4SO42−。
(2)①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甲是离子。
故填:离子。
②在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汞。
故填:汞。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故填:氧分子。
(3)①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故填:8.
②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填:失去。
③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化学式是MgCl2。
故填:MgCl2。
(1)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
二氧化氮的化学式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汞;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3)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8.【答案】明矾 蒸馏 肥皂水 煮沸 2H2O− 通电 2H2↑+O2↑ 8 AC
【解析】解:(1)通常用明矾作为絮凝剂;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是因为通过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故填:明矾;蒸馏。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是因为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肥皂水;煮沸。
(3)实验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
通电分解一定量的水,当电源正极处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处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8mL。
故填:2H2O− 通电 2H2↑+O2↑;8.
②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生成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2,水变化前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分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
(1)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2)利用肥皂水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热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答案】2KClO3−MnO2△2KCl+3O2↑ 3Fe+2O2− 点燃 Fe3O4 2H2+O2− 点燃 2H2O S+O2− 点燃 SO2
【解析】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
(4)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故答案为:
(1)2KClO3−MnO2△2KCl+3O2↑;
(2)3Fe+2O2− 点燃 Fe3O4;
(3)2H2+O2− 点燃 2H2O;
(4)S+O2− 点燃 S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答案】CO2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32
【解析】解:(1)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钠原子答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是CO2。
故填:CO2。
(2)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故填: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3)设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48+x×100%=40%,
x=32。
故填:3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H2 KMnO4 2H2O2− MnO2 2H2O+O2↑ C+O2− 点燃 CO2
【解析】解:(1)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所以F是二氧化碳,D和B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是碳,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所以G是高锰酸钾,C通电生成氧气,所以C是水,E是氢气,A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H2,G是KMnO4;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3)反应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故答案为:(1)H2,KMnO4;
(2)2H2O2− MnO2 2H2O+O2↑;
(3)C+O2− 点燃 CO2。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所以F是二氧化碳,D和B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是碳,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所以G是高锰酸钾,C通电生成氧气,所以C是水,E是氢气,A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试管 铁架台 水槽 2KMnO4− △ 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解析】解:(1)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铁架台;仪器③是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 K2MnO4+MnO2+O2↑。
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要将b端连接制氧气的装置,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故答案为:
(1)试管;铁架台;水槽;
(2)2KMnO4− △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3)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b。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化合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溶液变红色 玻璃棒 引流 滤纸破损等
【解析】解:(1)A装置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都是化合反应;
c瓶底盛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故填:化合;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B装置中(a、b为小烧杯)观察到b烧杯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溶液变红色。
(3)C装置中缺少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等。
故填: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等。
(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4P+5O2− 点燃 2P2O5 15 不能
【解析】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
(2)待红磷熄灭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为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加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通过这一现象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
(1)4P+5O2− 点燃 2P2O5;
(2)15;
(3)不能。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42 90:11:40 282 8
【解析】解:(1)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4)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8.2g×16×5282×100%=8g。
故答案为:
(1)42;
(2)90:11:40;
(3)282;
(4)8。
(1)根据一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1)设生成3.2g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锰酸钾的质量为y,二氧化锰的质量为z。
2KMnO4− △ K2MnO4+MnO2+O2↑
316 197 87 32
x y z 3.2g
316x=197y=87z=323.2g
x=31.6g,y=19.7g,z=8.7g
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31.6g;
(2)生成锰酸钾的质量为19.7g,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7g;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3.2g×16×439+55+16×4×100%−3.2g63.2g−3.2g×100%≈37.3%
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7.3%。
【解析】(1)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质量;
(3)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先求出63.2g高锰酸钾中总的氧元素的质量,再减去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得到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除以剩余混合物的质量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认真分析题干,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直接得到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除以混合物的质量可轻松解决.
2020-2021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石蜡熔化 C. 酒精挥发 D. 湿衣晾干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Fe B. Al C. Si D. O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检验装置气密性
D. 点燃酒精灯
4.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H B. N2 C. CO D. Mg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臭氧
B. 新鲜空气
C. 水泥砂浆
D.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6.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H2O2 C. H2CO3 D. SO2
7.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5 D. +6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9. 磷元素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5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10. 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3 B. 46 C. 92 D. 96
11. 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C.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13.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 检验收集到的氢气纯度
C. 检验氧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D. 观察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14.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汽油与酒精--闻挥发出的气体气味
B. 二氧化锰与氧化铜--观察固体的颜色
C. 水与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 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15. 甲酸( 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 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氢气③氖气④氮气。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2)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
(4)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______。
17.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①1个氢分子______;
②2个氧原子______;
③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④4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2)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是______;
②在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3)如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O
Na
Mg
Cl
①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②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8. 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河水→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加消毒剂自来水,通常用______作为絮凝剂。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
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通电分解一定量的水,当电源正极处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处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mL。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4)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0.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在高温条件下使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两者反应能释放大量的热量)反应的方法来生成熔融状态的铁和另外一种物质,从而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1. 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己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G的化学式:E______,G______。
(2)写出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的反应③化学方程式______。
2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数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写出实验室(药品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将______然后再______,该实验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
(4)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要将______(填“a”或“b”)端连接制氧气的装置。
23.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b、c)发生的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反应,c瓶底盛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2)B装置中(a、b为小烧杯)观察到b烧杯的现象是______。
(3)C装置中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24.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之一。我们可以用如图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为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通过这一现象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3)若用木炭替代红磷,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填“能”或“不能”)。
25. 2015年10月5日,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新了新型抗癌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请计算:
(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______个原子。
(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6. 取63.2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
(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
(2)反应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质量。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D
【解析】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D。
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答案】C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M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臭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新鲜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泥砂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新鲜空气、水泥砂浆、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在Na2FeO4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化合物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2+x+(−2)×4=0,解得x=+6。
故选:D。
根据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Na2FeO4,利用Na、O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学会利用化学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的计算原则来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磷,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相关知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D的质量,进而根据A、D的质量以及D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 54
2.3g 2.7g
x54=2.3g2.7g
x=46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C
【解析】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合价的原则、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过程中木条由外向内碳化程度依次减弱,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该选项一致;
B、验纯时,拇指移开,根据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该选项一致;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该放在集气瓶口处,该选项不一致;
D、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一致。
故选:C。
A、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时,应该验纯;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BD
【解析】解:A、闻挥发出的气体气味,有酒的气味的是酒精,由汽油味的是汽油,可以鉴别汽油与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与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用观察固体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物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说明,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D。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答案】C
【解析】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一定条件; H2↑+CO2↑;
A、根据甲酸的化学式HCOOH可知,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B、乙为二氧化碳,碳和氧的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故错误;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46g×212+16×2+1×2×100%=2g,故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一定条件; H2↑+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④ ③ ② ①
【解析】解:(1)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应该是氮气。
故填:④
(2)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充入霓虹灯,氖气是稀有气体。
故填:③。
(3)四种气体中,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因此其密度最小。
故填:②。
(4)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气体是氧气。
故填:①。
(1)根据用途推断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名称对应。
(2)根据用途和性质,选择对应的物质。
(3)比较四种气体的密度大小。
(4)根据用途选择对应的物质。
此题考查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记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直接选定答案。
17.【答案】H2 2O 3NO2 4SO42− 离子 汞 氧分子 8 失去 MgCl2
【解析】解:(1)①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可以表示为H2。
故填:H2。
②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可以表示为2O。
故填:2O。
③3个二氧化氮分子可以表示为3NO2。
故填:3NO2。
④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4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4SO42−。
故填:4SO42−。
(2)①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甲是离子。
故填:离子。
②在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汞。
故填:汞。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故填:氧分子。
(3)①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故填:8.
②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填:失去。
③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化学式是MgCl2。
故填:MgCl2。
(1)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
二氧化氮的化学式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汞;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3)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8.【答案】明矾 蒸馏 肥皂水 煮沸 2H2O− 通电 2H2↑+O2↑ 8 AC
【解析】解:(1)通常用明矾作为絮凝剂;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是因为通过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故填:明矾;蒸馏。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是因为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肥皂水;煮沸。
(3)实验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
通电分解一定量的水,当电源正极处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处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8mL。
故填:2H2O− 通电 2H2↑+O2↑;8.
②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生成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2,水变化前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分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
(1)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2)利用肥皂水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热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答案】2KClO3−MnO2△2KCl+3O2↑ 3Fe+2O2− 点燃 Fe3O4 2H2+O2− 点燃 2H2O S+O2− 点燃 SO2
【解析】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
(4)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故答案为:
(1)2KClO3−MnO2△2KCl+3O2↑;
(2)3Fe+2O2− 点燃 Fe3O4;
(3)2H2+O2− 点燃 2H2O;
(4)S+O2− 点燃 S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答案】CO2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32
【解析】解:(1)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钠原子答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是CO2。
故填:CO2。
(2)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故填: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3)设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48+x×100%=40%,
x=32。
故填:3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H2 KMnO4 2H2O2− MnO2 2H2O+O2↑ C+O2− 点燃 CO2
【解析】解:(1)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所以F是二氧化碳,D和B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是碳,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所以G是高锰酸钾,C通电生成氧气,所以C是水,E是氢气,A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H2,G是KMnO4;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3)反应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故答案为:(1)H2,KMnO4;
(2)2H2O2− MnO2 2H2O+O2↑;
(3)C+O2− 点燃 CO2。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所以F是二氧化碳,D和B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是碳,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所以G是高锰酸钾,C通电生成氧气,所以C是水,E是氢气,A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试管 铁架台 水槽 2KMnO4− △ 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解析】解:(1)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铁架台;仪器③是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 K2MnO4+MnO2+O2↑。
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要将b端连接制氧气的装置,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故答案为:
(1)试管;铁架台;水槽;
(2)2KMnO4− △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3)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b。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化合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溶液变红色 玻璃棒 引流 滤纸破损等
【解析】解:(1)A装置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都是化合反应;
c瓶底盛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故填:化合;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B装置中(a、b为小烧杯)观察到b烧杯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溶液变红色。
(3)C装置中缺少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等。
故填: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等。
(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4P+5O2− 点燃 2P2O5 15 不能
【解析】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
(2)待红磷熄灭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为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加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通过这一现象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
(1)4P+5O2− 点燃 2P2O5;
(2)15;
(3)不能。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42 90:11:40 282 8
【解析】解:(1)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4)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8.2g×16×5282×100%=8g。
故答案为:
(1)42;
(2)90:11:40;
(3)282;
(4)8。
(1)根据一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1)设生成3.2g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锰酸钾的质量为y,二氧化锰的质量为z。
2KMnO4− △ K2MnO4+MnO2+O2↑
316 197 87 32
x y z 3.2g
316x=197y=87z=323.2g
x=31.6g,y=19.7g,z=8.7g
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31.6g;
(2)生成锰酸钾的质量为19.7g,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7g;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3.2g×16×439+55+16×4×100%−3.2g63.2g−3.2g×100%≈37.3%
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7.3%。
【解析】(1)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质量;
(3)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先求出63.2g高锰酸钾中总的氧元素的质量,再减去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得到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除以剩余混合物的质量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认真分析题干,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直接得到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除以混合物的质量可轻松解决.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