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展开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课题:6、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科学探究能力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手段】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策略】教师出示一个瓶子,向瓶中放小石头,使水上升到瓶口,然后问学生:瓶中的水为什么上升呢?引导学生理解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将水挤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结构的实验材料,问: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不能让瓶子中的水上升并且流出来。放手让学生进行试验。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把瓶口塞住,水还能升上来吗?是什么原因使水上升的?试验完成后,学生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教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教学评价】由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主题,让学生理解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教学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巡视了解各个小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及时辅导,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实践能力的机会。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进行解释。
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5、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6、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的引导,得出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
2、学生回答预设:打气筒里的空气;皮球里的空气;气枪……
3、吹气球活动。
【教学评价】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吹气球活动,感受体会到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科学无穷的魅力。
五、比较水和空气
1、教师出示维恩图,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将比较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课堂交流。
【教学评价】学生利用维恩图整理本节关于水和空气的相同与不同。
【板书设计】 第6节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占据的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明确概念,动手实验,巩固新知,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