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白云
C.轮廓模糊的星云
D.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解析] 天空中飘动的白云没有脱离地球大气层,因此不属于天体。
[答案] B
双星伴月又称“金木合月”,是指金星、木星和月球同时出现在夜空中。下图为双星伴月示意图,金星、木星与月球组成了一张笑脸。读图,完成2~3题。
2.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类型包括( )
A.恒星和卫星 B.彗星和卫星
C.恒星和行星 D.行星和卫星
[解析] 笑脸中的金星、木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答案] D
3.金星和木星分别属于( )
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 B.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
C.巨行星和类地行星 D.远日行星和巨行星
[解析]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属于巨行星。
[答案] A
2017年10月4日20时9分44秒,我国云南多地观测到“火流星”划破夜空的天文现象,亮度堪比中秋明月。中国地震台网实时记录了这次流星体坠地撞击事件。根据初步分析,撞击事件发生在我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西北部40千米处,空爆高度为37千米,相当于一次2.1级地震。据此,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火星公转的天体
[解析] 流星体是太阳系中的微小天体,很多都是彗星离开后散落下来的,因此属于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答案] B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月球上的流星现象比地球上的更壮观
B.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大于海洋
C.流星现象减小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
D.流星体和陨星属于天体
[解析] 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无法观察到流星现象,A项错误;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因此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小于海洋,B项错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而变小,因此减小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C项正确;到达地面的陨星不属于天体,D项错误。
[答案] C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争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读表,完成6~7题。
6.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解析] 由表格可知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长短,D项正确。
[答案] D
7.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解析] 火星无生命存在;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都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D
2014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回答8~9题。
8.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A.aB.b
C.cD.d
[解析] 从图中可知a、c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自转方向可知,c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a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
[答案] C
9.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和体积小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解析]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地球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 B
10.如图所示,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气层。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园”( )
A.表面平均气温更高 B.属于远日行星
C.昼夜温差更大 D.大气层厚度更大
[解析] “第二行星家园”的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其引力要比地球小,受引力影响形成的大气层厚度比地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比地球弱,因此,昼夜温差更大。
[答案] C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
A.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
B.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
C.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
D.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
[解析] 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所处的位置和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在于其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答案] C
12.地球是人类目前所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与小行星以外的其他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B.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适中,为液态水的存在创造了条件
D.日地距离适中,适中的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
[解析]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厚厚的大气、充足的水源等,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稳定的太阳辐射和安全的运行轨道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读“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代表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表字母)轨道之间。
(4)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均填代表字母)
[解析] 本题以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图为背景,考查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明确A→H代表的行星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以太阳为中心,A→H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答案] (1)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B D (3)D E
(4)A、B、C、D E、F G、H
1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 m/s)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 (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信息发出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当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行星
质量(地
球为1)
体积(地
球为1)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四季
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植物茂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