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具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C. 质膜表面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 D. 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转变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扁平梭形)癌细胞(球形)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癌细胞的细胞核都比正常细胞的大,有时形态也变得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染色时,染色体的着丝点颜色也明显加深。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肿块。
【详解】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因此癌细胞中酶的活性升高,B错误;由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因此癌细胞容易转移,C正确;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D正确。
2.下列化合物能水解的是
A. 甘氨酸 B. 脱氧核糖 C. 脂肪酸 D. 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解指的是生物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一般形成的是其基本单位,如多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详解】甘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能水解,A错误;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五碳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产物,其自身不能水解,C错误;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其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D正确。
3.下列细胞或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是
A. 蓝细菌 B. 筛管细胞 C. 乳酸菌 D. 酵母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A错误;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C错误;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
B. 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具体数量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有关
C. 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其中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某种 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A正确;
B. 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细胞代谢越旺盛,核孔数量就越多,B正确;
C. 核膜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消失、末期出现,其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C正确;
D. 细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是指由DNA分子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 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属于生化突变
C. 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 长期接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由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C错误;长期接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称为自然突变,D错误。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真菌和植物细胞均有细胞壁,但组成细胞壁的物质均不同
B. 各种细胞具有核糖体,且部分游离在细胞溶胶中,部分连接在粗面内质网上
C. 白色体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细胞中,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
D.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是由线粒体的DNA控制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白色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主要存在于植物不见光的细胞中;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是半自主的细胞器。
【详解】细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A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但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B错误;白色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不见光的细胞中,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C错误;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部分是由自身DNA控制合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细胞核DNA控制合成的,D错误。
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凡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均为遗传病
B. 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不是所有的遗传病患者均携带致病基因的
D. 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才为遗传病,A错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B正确;不是所有的遗传病患者均携带致病基因的,如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C正确;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D正确。
8.下列有关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前提下,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花蕾期)进行去雄,在花粉成熟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前提下,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中两种类型的配子的比例为1:1,而雌配子数量一般会远远少于雄配子,B错误;不能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如显性亲本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闭花传粉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因此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D正确。
9.下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
A. 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 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 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 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ATP水解形成ADP和Pi,ADP和Pi吸收能量又合成ATP,细胞依赖于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由题图可知,②是ATP水解过程,①是ATP合成过程。
【详解】据图分析,①是合成ATP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因此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D错误。
10.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图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 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 糖脂位于细胞膜外表面
D. 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糖脂没有识别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组成的,且三种抗原的糖类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说明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详解】据图分析已知,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A正确;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B正确;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C正确;糖蛋白和糖脂都具有识别作用,D错误。
1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是脱氧核糖的多聚体
B. 所有DNA均为双链结构,所有RNA均为单链结构
C. 核酸中的碱基序列蕴藏着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
D. 嘌呤碱基含量高的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区别是:(1)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含氮碱基不同:DNA中的含氮碱基是A、C、G、T,而RNA中的含氮碱基是A、C、G、U。
【详解】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A错误;DNA分子一般为双链,RNA一般为单链,B错误;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 ,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C正确;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是相等的,D错误。
12.图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活性就是酶促反应速率,即单位时间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B. 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离最适温度越远,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
C. 图中曲线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酶变性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形成的
D. 不同的酶在各自的最适温度下,酶活性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后,酶活性又逐渐降低直至失活。
【详解】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A错误;酶促反应一般都有一个最适温度,据图分析,高温下离最适温度越远,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B错误;图中曲线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酶变性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形成的,C正确;不同的酶在各自的最适温度下,酶活性都最高,但是不同的酶的活性不一定相同,D错误。
1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部分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龙胆紫能够使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B. 箭头所指细胞经过一段时间会进入下一时期
C. 箭头所指细胞中可以看到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
D. 箭头所指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该实验通过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据图分析,图示细胞有处于中期、后期、末期、间期的细胞,其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
【详解】细胞中的染色质或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A正确;在该实验过程中,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所以图示所有细胞都不可能进入下一个时期,B错误;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核膜解体形成小泡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D错误。
【点睛】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要点:
(1)解离: ①通过解离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②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③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开。
(2)漂洗:漂洗一定要彻底,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响染色和腐蚀镜头。
(3)染色: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用力要恰当均匀,过重可能将组织压烂' 过轻则不能将细胞分散开。
(5)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14.对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鸡血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故可以用鸡血来提取血红蛋白
B. 观察叶绿体运动时,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左侧做逆时针运动,则实际上叶绿体在液泡右侧做顺时针运动
C.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D. 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以用于纯净细胞膜的制备和提取血红蛋白;显微镜观察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都倒置的虚像;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在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放到清水中,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鸡血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一般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A错误;观察叶绿体运动时,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左侧做逆时针运动,则实际上叶绿体在液泡右侧做逆时针运动,B错误;西瓜汁是红色的,会干扰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果的颜色观察,C错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细胞始终是保持活性的,因此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正确。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832
C. 丙是RNA的基本单位
D. 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所示的结构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乙图所示化合物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该多肽共含271个氨基酸、4个二硫键(-S-S-),每个二硫键是由两个巯基(-SH)脱去一分子氢形成的;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苷酸的结构简式,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20种,A正确;已知组成乙的氨基酸有271个,含有3条肽链和4个二硫键,因此在该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2×4=4832,B正确;丙是核苷酸,是构成核酸(DNA和RNA)的基本单位,C错误;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H的个数=2×(4+5)-2=16个,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核酸的相关知识,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缩合的过程、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6.核被膜上有不连续的部分是核孔,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被膜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差别不大
C. 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酸通过核孔出细胞核
D. 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消耗ATP ,说明核孔运输物质也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被膜,核被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被膜,因此核被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错误;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不同,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较多,B错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核转录形成的RNA也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是细胞核中的DNA不同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错误;据图分析,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消耗ATP,说明核孔运输物质也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17.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时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
B. 洋葱根尖细胞进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
C. 多个核糖体沿着同一个mRNA的运行,可翻译出大量相同的多肽
D. 每一种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编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转录时,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也具有催化RNA合成的功能,A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可以发生转录,B正确;mRNA是翻译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则多个核糖体沿着同一个mRNA的运行,可翻译出大量相同的多肽,C正确;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中较早的时候就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素组成的纺锤体
B.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条直线上,此时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
C. 后期细胞两极的距离变大,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 末期两个新细胞间的许多囊泡聚集成赤道板,最后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前期较早的时候,由两极发出纺锤丝组成纺锤体,纺锤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此时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B错误;后期细胞两极的距离变大,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正确;末期两个新细胞间的许多囊泡聚集成细胞板,最后发展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19.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雌 1”、“雄 1”信封内装入“ Y”和“ y”的卡片,表示 F1 产生的配子是 Y 和 y
B. 从“雌 1”和“雄 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有 4 种
C. 从“雌 1”和“雌 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受精作用
D. 每次取出的卡片记录后,应该丢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信封代表的是雌雄性生殖器官,“ Y”和“ y”的卡片代表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详解】从“雌 1”或“雄 1”信封内取出“ Y”或“ y”的卡片,表示 F1 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基因型是 Y 或 y,A错误;从“雌 1”和“雄 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有 4 种,分别是YY、Yy、yY、yy,B正确;从“雌 1”和“雌 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每次取出的卡片记录后,应该放回信封,D错误。
20.研究表明,细胞中Mad和Bub蛋白与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有关,当某些染色体的Mad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现有某种2N=6的AaBb的动物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图中的5、10染色体出现了上述的异常,异常染色体的着丝粒会在末期分裂,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5上的B基因与10上的b基因不同,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开
B. 图中的1与6、5与10均可表示同源染色体
C. 这种细胞理论上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有AaBB和Aabb或Aa和AaBBbb
D. 若没有出现异常,理论上该细胞含有4套携有能控制这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图中5号和10号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异常情况,移向了细胞两极,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其着丝粒在末期分裂。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5号和10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一对等位基因B、b,且该对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异常情况,移向了细胞两极,A正确;图中的1与6不是同源染色体,5与10可表示同源染色体,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当某些染色体的Mad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可知,这种细胞理论上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有AaBB和Aabb或Aa和AaBBbb,C正确;若没有出现异常,5、10染色体的着丝粒也会在后期分裂,则图示细胞应该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含有4套关于这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当某些染色体的Mad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异常染色体的着丝粒会在末期分裂”分析答题。
21.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有 1 条性染色体
B.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 2 个染色体组和 2 套遗传信息
C. 选择后期Ⅰ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可以省去配对环节
D. 人类的染色体组型分为 7 组,且正常人每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的图象;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寻找染色体歧变同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形状发生异常变化等。
【详解】人类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有1条性染色体,为X或者Y,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和4套遗传信息,B错误;后期Ⅰ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选择前期Ⅰ或中期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可以省去配对环节,C错误;根据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人类的染色体被分为A~G共7组,而人有46条染色体,因此每个组的染色体数目不可能都相同,D错误。
2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选用的T2噬菌体的头部含有2个DNA分子
B. 培养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使32P标记组的悬浮液放射性增强
C. 35S标记组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大多数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说明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DNA。
【详解】实验选用的T2噬菌体的头部含有1个DNA分子,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或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DNA所需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细菌,只有少量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 多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C.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①③所示烧杯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B错误;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24.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的是
A. 纯合红花紫茉莉与纯合白花紫茉莉杂交,子一代都为粉红花
B. 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
C. 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型
D. 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都为高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其F1表现出与显性亲本完全一样的显性性状,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这一现象。
【详解】纯合红花紫茉莉与纯合白花紫茉莉杂交,子一代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白色,而是都为粉红花,说明茉莉花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A正确;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为完全显性,B错误;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型,两个亲本的两种性状同时体现,为共显性,C错误;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都为高茎,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为完全显性,D错误。
25.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B. 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3种
C. 该性母细胞在MⅠ和MⅡ均发生基因重组
D. 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根据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可以判断图中出现了等位基因A和a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
【详解】图示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3 种,分别是Aabb、aabb、AAbb,B正确;该性母细胞在 MⅠ发生基因重组,而MⅡ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则该细胞为第一极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认真审图,明确图中等位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秋水仙素的作用会导致M期的着丝粒无法分裂
B. 不是所有能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C. 若抑制rRNA生理功能,间隙期的时间延长
D. 若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间期细胞,DNA数目为2N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
【详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A错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有丝分裂间隙期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若抑制rRNA生理功能,间隙期的时间延长,C正确;若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间期细胞,导致DNA不能完成复制,因此DNA数目为2N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会增加,D正确。
27.为研究大豆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I。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后,他们又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II。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点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 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
C. 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或CO2浓度
D. 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
【答案】D
【解析】
a点与b点相比,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较慢,生成NADPH的速率较小,A错误;b点的光合速率低于c点,所以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B错误;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温度或CO2浓度或成熟的大豆苗,C错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较多,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D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8.下图是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 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交叉互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 Ⅱ7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C. 若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Ⅱ6与Ⅱ7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2
D. 若Ⅲ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Ι3→Ⅱ7→Ⅲ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乙病:Ⅲ8个体为患乙病女性,而其父母都不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甲病,患者都是男性,很可能是伴Y遗传或伴X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有可能是伴Y遗传,因此甲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关于甲病Ⅱ7与Ⅲ9基因型完全相同;关于乙病,Ⅱ7和Ⅱ6都是1/3AA、2/3Aa,则Ⅲ9基因型及其比例为(2/3×2/3):(2×1/3×2/3)=1:1,即1/2AA、1/2Aa,因此Ⅱ7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1/3×1/2+2/3×1/2=1/2,B错误;若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为伴Y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6与Ⅱ7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的概率=2/3×2/3×1/4=1/9,因此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1/2×8/9+1/2×1/9=1/2,C正确;若Ⅲ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Ι3→Ⅱ7→Ⅲ10或Ι4→Ⅱ7→Ⅲ10,D错误。
29.下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GR 葡萄糖载体
TP 三碳糖磷酸
TR 三碳糖磷酸载
(1)左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循环, NADPH在 该循环中的作用为_________。
(2)形成一分子的三碳糖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次卡尔文。
(3)若将光照撤离,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____________填“下降”,“上升”或“不变”),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 。
(4)右图中与b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_________(“较高”、“较低”、“相等”)。
【答案】 (1). 卡尔文 (2). 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 (3). 3 (4). 下降 (5). 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6). 较低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卡尔文循环,该循环的关键步骤是三碳酸的还原,即CO2的还原、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NADPH含有高能量并是强还原剂,因此在该循环中的作用为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左图中将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卡尔文循环;NADPH为该循环中的三碳酸分子的还原提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
(2)形成一分子的三碳糖需要经过3次卡尔文。
(3)若将光照撤离,直接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下降,此时叶肉细胞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4)据图分析,右图中b点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值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d点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值有上升的趋势,说明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与b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较低。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线粒体与叶绿体功能的理解与应用,在填写生物学术语、事实时要注意尽可能用教材上的语言。
30.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水稻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1是在30℃下测得的光强度对两种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在光强度为 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 O2的释放量。水稻叶肉细胞产生O2的过 程 ,在有光条件下,H2O在____________中的色素和酶的作用下裂解为______和O2。
(2)30℃条件下水稻的突变型植株的呼吸强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野生型植株的呼吸强度。若选择野生型植株在25℃条件下重复图 1 相关实验,则 A点向________方移动。
(3)若突变型植株在1000μ mol·m-2·s-1 光强度条件下进行图1相关实验时,突然将光强度减小到400μmol·m-2·s-1,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将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突变型植株在高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的原因是否是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引起的,可用__________(试剂)对光合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分离,观察并比较色素带的宽度。
【答案】 (1).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2). 类囊体膜 (3). H+、电子 (4). 等于 (5). 左下 (6). 减少 (7). 层析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植株的种类、温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图1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株的光合速率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但是当光照强度大于4×102μmol·m-2·s-1以后,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一直高于野生型植株;图2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但是在20℃-40℃范围内,突变型的光合速率一直高于野生型植株,且两者的最适宜温度相同(都是35℃)。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内氧气的释放量表示;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水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裂解为H+、电子和O2。
(2)据图分析,左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种植物的曲线都与纵坐标相交,且在同一个点,而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说明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是相等的。右图显示,与30℃相比,25℃条件下两种植株的光合速率都下降了,且野生型植株下降得更多,因此若选择野生型植株在25℃条件下重复图 1 相关实验,则A点向左下方移动。
(3)根据题意分析,突变型植株的光照强度由1000μ mol·m-2·s-1减小到400μmol·m-2·s-1,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将减少。
(4)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即用层析液对光合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分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图形找出了个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根据曲线图分析突变型和野生型植株受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的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1.某种 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花色有白花、红花、蓝花和紫花四种,色素的形成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控制蓝色色素的形成,a控制红色色素的形成,红色色素和蓝色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不具体决定花色,但显性基因B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色素的合成关系如图1。现有两个品系杂交,结果如图 2。
请回答:
(1)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A与a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
(2)亲本中的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让F1雌雄植株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紫花植株:红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____________,其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4)请用遗传图解分析紫花雌株和蓝花雄株杂交产生子代的情况_________。
【答案】 (1). X (2). 共显性 (3). bbXAXA (4). 1:7:2:6 (5). 5 (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1分析,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蓝色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的基因型为aa__或AaB_,紫色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B_。分析图2,红花雄株(aa__)与蓝花雌株(AAbb)杂交,后代红花雌株:白花雄株=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A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亲本红花雄株基因型为BBXaY,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XAXa(红花雌株):BbXAY(白花雄株)=1:1。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bbXAXa表现为紫色,所以A与a为共显性。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中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雌雄植株基因型分别为BbXAXa(红花雌株)、BbXAY(白花雄株),则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紫花植株(bbXAXa):红花植株(__XaY或B_XAXa):蓝花植株(bbXAY、bbXAXA):白花植株(B_XAY、B_XAXA)=(1/4×1/4):(1/4+3/4×1/4):(1/4×1/4+1/4×1/4):(3/4×1/4+3/4×1/4)=1:7:2:6,其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2=5种。
(4)紫花雌株基因型为bbXAXa,蓝花雄株基因型为bbXAY,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XAXA:bbXAXa:bbXAY:bbXaY=1:1:1:1,其遗传图解如下: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判断A、a位于X染色体上,并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可能的基因型,进而确定图2中各个个体最终的基因型。
32.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所示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而无________结构。
(2)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___________供给。
(3)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___________;
(4)此细胞若为根成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存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答案】 (1). ⑥细胞壁 (2). ③液泡 (3). ⑤叶绿体 (4). 中心体 (5). ④线粒体 (6). ⑨核糖体 (7). ⑤叶绿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没有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其中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液泡,④是线粒体,⑤是叶绿体,⑥是细胞壁,⑦是内质网,⑧是细胞质基质,⑨是核糖体。
【详解】(1)据图分析,该细胞有⑥细胞壁 、③液泡、⑤叶绿体,但是没有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
(2)图中④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⑨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4)根成熟区细胞应该没有⑤叶绿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并能够根据某些特殊的结构判该细胞的类型。
33.下图为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用字母表示)。
(2)表示分裂间期的曲线是___________段,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
(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在___________段,该段所指为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1). g(或a) (2). n(或g) (3). ab、gh (4). DNA复制 (5). cd(ij) (6). 中 (7). 1:2:2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其中ab或gh段表示分裂间期;bc或hi段表示分裂前期;cd或ij段表示分裂中期;de或jk段表示分裂后期;ef或km段表示分裂末期。
【详解】(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析图解中DNA含量变化可知a→g或g→n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b或gh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
(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有丝分裂中期,即图中的cd或ij段,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1:2: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研究表明柠檬酸裂解酶(ACLY)在多种肿瘤细胞均呈现明显增多的现象,ACLY主要通过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促进癌组织的迅速生长。为了进一步研究SiRNA(可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 ACLY、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前列腺癌细胞悬液,SiRNA,普通RNA(不会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ACLY含量测定盒,细胞增殖测定盒,细胞凋亡测定盒,培养液、培养瓶等。
(要求与说明:ACLY 含量、增殖细胞数量、凋亡细胞数量的具体测量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组设计:
A 组:前列腺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B 组:前列腺癌细胞悬液+培养液+普通 RNA
C 组:前列腺癌细胞悬液+培养液+________。
(2)完善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善预期结果:下图为前列腺癌细胞的ACLY含量变化图。请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培养48h的细胞增殖率(分裂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相对值(凋亡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____________。
(4)分析与讨论:
细胞凋亡是由某种________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包括癌变细胞,所不同的是癌细胞的凋亡率比正常细胞低。 SiRNA促进ACLYmRNA的降解是在_________过程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答案】 (1). SiRNA (2). ①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ACLY含量测定盒、细胞增殖测定盒、细胞凋亡测定盒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细胞的ACLY含量、增殖细胞的数量、凋亡细胞的数量,记录,并计算增殖率和凋亡率。②将细胞悬液等量加入到A、B、C三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③向B、C两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普通RNA和 SiRNA,A组不作处理。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①,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3).
(4). 基因 (5). 翻译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CLY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且SiRNA是可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其将导致ACLY不能合成,进而不能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SiRNA(可导致 ACLYmRNA 降解的 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 ACLY、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SiRNA的有无,因变量为前列腺癌细胞的 ACLY相对值,同时实验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1)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可知,C组实验加入的应该是SiRNA。
(2)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分析,该实验的基本思路为:
①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ACLY含量测定盒、细胞增殖测定盒、细胞凋亡测定盒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细胞的ACLY含量、增殖细胞的数量、凋亡细胞的数量,记录并计算增值率和凋亡率。
②将细胞悬液等量加入到A、B、C三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③向B、C两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普通RNA和SiRNA,A组不作处理。
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①,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3)已知ACLY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则根据曲线图可知,AB组的ACLY值的变化相同且A、B、C曲线都增加了,但是C组增加的最少,所以A、B组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率相同,而C组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绘制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率相对值的柱状图如下:
。
(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SiRNA促进ACLYmRNA的降解,导致ACLYmRNA不能翻译出ACLY。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弄清楚ACLY和SiRNA的功能,并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具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C. 质膜表面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 D. 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转变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扁平梭形)癌细胞(球形)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癌细胞的细胞核都比正常细胞的大,有时形态也变得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染色时,染色体的着丝点颜色也明显加深。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肿块。
【详解】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因此癌细胞中酶的活性升高,B错误;由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因此癌细胞容易转移,C正确;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D正确。
2.下列化合物能水解的是
A. 甘氨酸 B. 脱氧核糖 C. 脂肪酸 D. 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解指的是生物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一般形成的是其基本单位,如多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详解】甘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能水解,A错误;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五碳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产物,其自身不能水解,C错误;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其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D正确。
3.下列细胞或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是
A. 蓝细菌 B. 筛管细胞 C. 乳酸菌 D. 酵母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A错误;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C错误;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
B. 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具体数量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有关
C. 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其中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某种 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A正确;
B. 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细胞代谢越旺盛,核孔数量就越多,B正确;
C. 核膜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消失、末期出现,其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C正确;
D. 细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是指由DNA分子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 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属于生化突变
C. 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 长期接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由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C错误;长期接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称为自然突变,D错误。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真菌和植物细胞均有细胞壁,但组成细胞壁的物质均不同
B. 各种细胞具有核糖体,且部分游离在细胞溶胶中,部分连接在粗面内质网上
C. 白色体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细胞中,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
D.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是由线粒体的DNA控制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白色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主要存在于植物不见光的细胞中;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是半自主的细胞器。
【详解】细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A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但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B错误;白色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不见光的细胞中,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C错误;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部分是由自身DNA控制合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细胞核DNA控制合成的,D错误。
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凡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均为遗传病
B. 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不是所有的遗传病患者均携带致病基因的
D. 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才为遗传病,A错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B正确;不是所有的遗传病患者均携带致病基因的,如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C正确;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D正确。
8.下列有关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前提下,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花蕾期)进行去雄,在花粉成熟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前提下,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中两种类型的配子的比例为1:1,而雌配子数量一般会远远少于雄配子,B错误;不能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如显性亲本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闭花传粉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因此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D正确。
9.下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
A. 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 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 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 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ATP水解形成ADP和Pi,ADP和Pi吸收能量又合成ATP,细胞依赖于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由题图可知,②是ATP水解过程,①是ATP合成过程。
【详解】据图分析,①是合成ATP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因此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D错误。
10.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图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 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 糖脂位于细胞膜外表面
D. 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糖脂没有识别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组成的,且三种抗原的糖类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说明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详解】据图分析已知,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A正确;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B正确;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C正确;糖蛋白和糖脂都具有识别作用,D错误。
1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是脱氧核糖的多聚体
B. 所有DNA均为双链结构,所有RNA均为单链结构
C. 核酸中的碱基序列蕴藏着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
D. 嘌呤碱基含量高的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区别是:(1)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含氮碱基不同:DNA中的含氮碱基是A、C、G、T,而RNA中的含氮碱基是A、C、G、U。
【详解】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A错误;DNA分子一般为双链,RNA一般为单链,B错误;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 ,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C正确;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是相等的,D错误。
12.图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活性就是酶促反应速率,即单位时间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B. 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离最适温度越远,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
C. 图中曲线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酶变性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形成的
D. 不同的酶在各自的最适温度下,酶活性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后,酶活性又逐渐降低直至失活。
【详解】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A错误;酶促反应一般都有一个最适温度,据图分析,高温下离最适温度越远,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B错误;图中曲线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酶变性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形成的,C正确;不同的酶在各自的最适温度下,酶活性都最高,但是不同的酶的活性不一定相同,D错误。
1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部分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龙胆紫能够使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B. 箭头所指细胞经过一段时间会进入下一时期
C. 箭头所指细胞中可以看到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
D. 箭头所指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该实验通过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据图分析,图示细胞有处于中期、后期、末期、间期的细胞,其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
【详解】细胞中的染色质或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A正确;在该实验过程中,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所以图示所有细胞都不可能进入下一个时期,B错误;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核膜解体形成小泡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D错误。
【点睛】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要点:
(1)解离: ①通过解离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②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③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开。
(2)漂洗:漂洗一定要彻底,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响染色和腐蚀镜头。
(3)染色: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用力要恰当均匀,过重可能将组织压烂' 过轻则不能将细胞分散开。
(5)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14.对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鸡血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故可以用鸡血来提取血红蛋白
B. 观察叶绿体运动时,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左侧做逆时针运动,则实际上叶绿体在液泡右侧做顺时针运动
C.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D. 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以用于纯净细胞膜的制备和提取血红蛋白;显微镜观察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都倒置的虚像;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在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放到清水中,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鸡血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一般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A错误;观察叶绿体运动时,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左侧做逆时针运动,则实际上叶绿体在液泡右侧做逆时针运动,B错误;西瓜汁是红色的,会干扰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果的颜色观察,C错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细胞始终是保持活性的,因此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正确。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832
C. 丙是RNA的基本单位
D. 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所示的结构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乙图所示化合物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该多肽共含271个氨基酸、4个二硫键(-S-S-),每个二硫键是由两个巯基(-SH)脱去一分子氢形成的;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苷酸的结构简式,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20种,A正确;已知组成乙的氨基酸有271个,含有3条肽链和4个二硫键,因此在该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2×4=4832,B正确;丙是核苷酸,是构成核酸(DNA和RNA)的基本单位,C错误;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H的个数=2×(4+5)-2=16个,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核酸的相关知识,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缩合的过程、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6.核被膜上有不连续的部分是核孔,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被膜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差别不大
C. 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酸通过核孔出细胞核
D. 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消耗ATP ,说明核孔运输物质也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被膜,核被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被膜,因此核被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错误;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不同,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较多,B错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核转录形成的RNA也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是细胞核中的DNA不同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错误;据图分析,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消耗ATP,说明核孔运输物质也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17.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时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
B. 洋葱根尖细胞进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
C. 多个核糖体沿着同一个mRNA的运行,可翻译出大量相同的多肽
D. 每一种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编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转录时,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也具有催化RNA合成的功能,A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可以发生转录,B正确;mRNA是翻译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则多个核糖体沿着同一个mRNA的运行,可翻译出大量相同的多肽,C正确;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中较早的时候就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素组成的纺锤体
B.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条直线上,此时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
C. 后期细胞两极的距离变大,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 末期两个新细胞间的许多囊泡聚集成赤道板,最后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前期较早的时候,由两极发出纺锤丝组成纺锤体,纺锤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此时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B错误;后期细胞两极的距离变大,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正确;末期两个新细胞间的许多囊泡聚集成细胞板,最后发展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19.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雌 1”、“雄 1”信封内装入“ Y”和“ y”的卡片,表示 F1 产生的配子是 Y 和 y
B. 从“雌 1”和“雄 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有 4 种
C. 从“雌 1”和“雌 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受精作用
D. 每次取出的卡片记录后,应该丢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信封代表的是雌雄性生殖器官,“ Y”和“ y”的卡片代表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详解】从“雌 1”或“雄 1”信封内取出“ Y”或“ y”的卡片,表示 F1 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基因型是 Y 或 y,A错误;从“雌 1”和“雄 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有 4 种,分别是YY、Yy、yY、yy,B正确;从“雌 1”和“雌 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每次取出的卡片记录后,应该放回信封,D错误。
20.研究表明,细胞中Mad和Bub蛋白与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有关,当某些染色体的Mad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现有某种2N=6的AaBb的动物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图中的5、10染色体出现了上述的异常,异常染色体的着丝粒会在末期分裂,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5上的B基因与10上的b基因不同,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开
B. 图中的1与6、5与10均可表示同源染色体
C. 这种细胞理论上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有AaBB和Aabb或Aa和AaBBbb
D. 若没有出现异常,理论上该细胞含有4套携有能控制这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图中5号和10号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异常情况,移向了细胞两极,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其着丝粒在末期分裂。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5号和10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一对等位基因B、b,且该对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异常情况,移向了细胞两极,A正确;图中的1与6不是同源染色体,5与10可表示同源染色体,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当某些染色体的Mad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可知,这种细胞理论上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有AaBB和Aabb或Aa和AaBBbb,C正确;若没有出现异常,5、10染色体的着丝粒也会在后期分裂,则图示细胞应该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含有4套关于这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当某些染色体的Mad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异常染色体的着丝粒会在末期分裂”分析答题。
21.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有 1 条性染色体
B.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 2 个染色体组和 2 套遗传信息
C. 选择后期Ⅰ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可以省去配对环节
D. 人类的染色体组型分为 7 组,且正常人每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的图象;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寻找染色体歧变同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形状发生异常变化等。
【详解】人类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有1条性染色体,为X或者Y,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和4套遗传信息,B错误;后期Ⅰ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选择前期Ⅰ或中期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可以省去配对环节,C错误;根据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人类的染色体被分为A~G共7组,而人有46条染色体,因此每个组的染色体数目不可能都相同,D错误。
2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选用的T2噬菌体的头部含有2个DNA分子
B. 培养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使32P标记组的悬浮液放射性增强
C. 35S标记组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大多数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说明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DNA。
【详解】实验选用的T2噬菌体的头部含有1个DNA分子,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或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DNA所需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细菌,只有少量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 多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C.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①③所示烧杯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B错误;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24.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的是
A. 纯合红花紫茉莉与纯合白花紫茉莉杂交,子一代都为粉红花
B. 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
C. 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型
D. 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都为高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其F1表现出与显性亲本完全一样的显性性状,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这一现象。
【详解】纯合红花紫茉莉与纯合白花紫茉莉杂交,子一代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白色,而是都为粉红花,说明茉莉花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A正确;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为完全显性,B错误;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型,两个亲本的两种性状同时体现,为共显性,C错误;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都为高茎,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为完全显性,D错误。
25.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B. 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3种
C. 该性母细胞在MⅠ和MⅡ均发生基因重组
D. 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根据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可以判断图中出现了等位基因A和a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
【详解】图示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3 种,分别是Aabb、aabb、AAbb,B正确;该性母细胞在 MⅠ发生基因重组,而MⅡ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则该细胞为第一极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认真审图,明确图中等位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秋水仙素的作用会导致M期的着丝粒无法分裂
B. 不是所有能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C. 若抑制rRNA生理功能,间隙期的时间延长
D. 若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间期细胞,DNA数目为2N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
【详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A错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有丝分裂间隙期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若抑制rRNA生理功能,间隙期的时间延长,C正确;若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间期细胞,导致DNA不能完成复制,因此DNA数目为2N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会增加,D正确。
27.为研究大豆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I。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后,他们又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II。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点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 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
C. 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或CO2浓度
D. 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
【答案】D
【解析】
a点与b点相比,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较慢,生成NADPH的速率较小,A错误;b点的光合速率低于c点,所以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B错误;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温度或CO2浓度或成熟的大豆苗,C错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较多,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D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8.下图是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 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交叉互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 Ⅱ7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C. 若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Ⅱ6与Ⅱ7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2
D. 若Ⅲ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Ι3→Ⅱ7→Ⅲ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乙病:Ⅲ8个体为患乙病女性,而其父母都不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甲病,患者都是男性,很可能是伴Y遗传或伴X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有可能是伴Y遗传,因此甲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关于甲病Ⅱ7与Ⅲ9基因型完全相同;关于乙病,Ⅱ7和Ⅱ6都是1/3AA、2/3Aa,则Ⅲ9基因型及其比例为(2/3×2/3):(2×1/3×2/3)=1:1,即1/2AA、1/2Aa,因此Ⅱ7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1/3×1/2+2/3×1/2=1/2,B错误;若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为伴Y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6与Ⅱ7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的概率=2/3×2/3×1/4=1/9,因此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1/2×8/9+1/2×1/9=1/2,C正确;若Ⅲ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Ι3→Ⅱ7→Ⅲ10或Ι4→Ⅱ7→Ⅲ10,D错误。
29.下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GR 葡萄糖载体
TP 三碳糖磷酸
TR 三碳糖磷酸载
(1)左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循环, NADPH在 该循环中的作用为_________。
(2)形成一分子的三碳糖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次卡尔文。
(3)若将光照撤离,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____________填“下降”,“上升”或“不变”),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 。
(4)右图中与b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_________(“较高”、“较低”、“相等”)。
【答案】 (1). 卡尔文 (2). 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 (3). 3 (4). 下降 (5). 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6). 较低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卡尔文循环,该循环的关键步骤是三碳酸的还原,即CO2的还原、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NADPH含有高能量并是强还原剂,因此在该循环中的作用为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左图中将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卡尔文循环;NADPH为该循环中的三碳酸分子的还原提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
(2)形成一分子的三碳糖需要经过3次卡尔文。
(3)若将光照撤离,直接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下降,此时叶肉细胞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4)据图分析,右图中b点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值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d点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值有上升的趋势,说明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与b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较低。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线粒体与叶绿体功能的理解与应用,在填写生物学术语、事实时要注意尽可能用教材上的语言。
30.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水稻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1是在30℃下测得的光强度对两种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在光强度为 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 O2的释放量。水稻叶肉细胞产生O2的过 程 ,在有光条件下,H2O在____________中的色素和酶的作用下裂解为______和O2。
(2)30℃条件下水稻的突变型植株的呼吸强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野生型植株的呼吸强度。若选择野生型植株在25℃条件下重复图 1 相关实验,则 A点向________方移动。
(3)若突变型植株在1000μ mol·m-2·s-1 光强度条件下进行图1相关实验时,突然将光强度减小到400μmol·m-2·s-1,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将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突变型植株在高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的原因是否是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引起的,可用__________(试剂)对光合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分离,观察并比较色素带的宽度。
【答案】 (1).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2). 类囊体膜 (3). H+、电子 (4). 等于 (5). 左下 (6). 减少 (7). 层析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植株的种类、温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图1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株的光合速率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但是当光照强度大于4×102μmol·m-2·s-1以后,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一直高于野生型植株;图2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但是在20℃-40℃范围内,突变型的光合速率一直高于野生型植株,且两者的最适宜温度相同(都是35℃)。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内氧气的释放量表示;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水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裂解为H+、电子和O2。
(2)据图分析,左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种植物的曲线都与纵坐标相交,且在同一个点,而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说明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是相等的。右图显示,与30℃相比,25℃条件下两种植株的光合速率都下降了,且野生型植株下降得更多,因此若选择野生型植株在25℃条件下重复图 1 相关实验,则A点向左下方移动。
(3)根据题意分析,突变型植株的光照强度由1000μ mol·m-2·s-1减小到400μmol·m-2·s-1,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将减少。
(4)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即用层析液对光合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分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图形找出了个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根据曲线图分析突变型和野生型植株受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的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1.某种 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花色有白花、红花、蓝花和紫花四种,色素的形成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控制蓝色色素的形成,a控制红色色素的形成,红色色素和蓝色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不具体决定花色,但显性基因B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色素的合成关系如图1。现有两个品系杂交,结果如图 2。
请回答:
(1)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A与a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
(2)亲本中的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让F1雌雄植株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紫花植株:红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____________,其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4)请用遗传图解分析紫花雌株和蓝花雄株杂交产生子代的情况_________。
【答案】 (1). X (2). 共显性 (3). bbXAXA (4). 1:7:2:6 (5). 5 (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1分析,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蓝色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的基因型为aa__或AaB_,紫色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B_。分析图2,红花雄株(aa__)与蓝花雌株(AAbb)杂交,后代红花雌株:白花雄株=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A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亲本红花雄株基因型为BBXaY,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XAXa(红花雌株):BbXAY(白花雄株)=1:1。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bbXAXa表现为紫色,所以A与a为共显性。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中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雌雄植株基因型分别为BbXAXa(红花雌株)、BbXAY(白花雄株),则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紫花植株(bbXAXa):红花植株(__XaY或B_XAXa):蓝花植株(bbXAY、bbXAXA):白花植株(B_XAY、B_XAXA)=(1/4×1/4):(1/4+3/4×1/4):(1/4×1/4+1/4×1/4):(3/4×1/4+3/4×1/4)=1:7:2:6,其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2=5种。
(4)紫花雌株基因型为bbXAXa,蓝花雄株基因型为bbXAY,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XAXA:bbXAXa:bbXAY:bbXaY=1:1:1:1,其遗传图解如下: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判断A、a位于X染色体上,并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可能的基因型,进而确定图2中各个个体最终的基因型。
32.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所示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而无________结构。
(2)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___________供给。
(3)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___________;
(4)此细胞若为根成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存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答案】 (1). ⑥细胞壁 (2). ③液泡 (3). ⑤叶绿体 (4). 中心体 (5). ④线粒体 (6). ⑨核糖体 (7). ⑤叶绿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没有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其中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液泡,④是线粒体,⑤是叶绿体,⑥是细胞壁,⑦是内质网,⑧是细胞质基质,⑨是核糖体。
【详解】(1)据图分析,该细胞有⑥细胞壁 、③液泡、⑤叶绿体,但是没有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
(2)图中④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⑨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4)根成熟区细胞应该没有⑤叶绿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并能够根据某些特殊的结构判该细胞的类型。
33.下图为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用字母表示)。
(2)表示分裂间期的曲线是___________段,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
(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在___________段,该段所指为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1). g(或a) (2). n(或g) (3). ab、gh (4). DNA复制 (5). cd(ij) (6). 中 (7). 1:2:2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其中ab或gh段表示分裂间期;bc或hi段表示分裂前期;cd或ij段表示分裂中期;de或jk段表示分裂后期;ef或km段表示分裂末期。
【详解】(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析图解中DNA含量变化可知a→g或g→n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b或gh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
(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有丝分裂中期,即图中的cd或ij段,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1:2: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研究表明柠檬酸裂解酶(ACLY)在多种肿瘤细胞均呈现明显增多的现象,ACLY主要通过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促进癌组织的迅速生长。为了进一步研究SiRNA(可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 ACLY、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前列腺癌细胞悬液,SiRNA,普通RNA(不会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ACLY含量测定盒,细胞增殖测定盒,细胞凋亡测定盒,培养液、培养瓶等。
(要求与说明:ACLY 含量、增殖细胞数量、凋亡细胞数量的具体测量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组设计:
A 组:前列腺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B 组:前列腺癌细胞悬液+培养液+普通 RNA
C 组:前列腺癌细胞悬液+培养液+________。
(2)完善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善预期结果:下图为前列腺癌细胞的ACLY含量变化图。请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培养48h的细胞增殖率(分裂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相对值(凋亡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____________。
(4)分析与讨论:
细胞凋亡是由某种________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包括癌变细胞,所不同的是癌细胞的凋亡率比正常细胞低。 SiRNA促进ACLYmRNA的降解是在_________过程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答案】 (1). SiRNA (2). ①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ACLY含量测定盒、细胞增殖测定盒、细胞凋亡测定盒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细胞的ACLY含量、增殖细胞的数量、凋亡细胞的数量,记录,并计算增殖率和凋亡率。②将细胞悬液等量加入到A、B、C三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③向B、C两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普通RNA和 SiRNA,A组不作处理。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①,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3).
(4). 基因 (5). 翻译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CLY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且SiRNA是可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其将导致ACLY不能合成,进而不能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SiRNA(可导致 ACLYmRNA 降解的 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 ACLY、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SiRNA的有无,因变量为前列腺癌细胞的 ACLY相对值,同时实验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1)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可知,C组实验加入的应该是SiRNA。
(2)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分析,该实验的基本思路为:
①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ACLY含量测定盒、细胞增殖测定盒、细胞凋亡测定盒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细胞的ACLY含量、增殖细胞的数量、凋亡细胞的数量,记录并计算增值率和凋亡率。
②将细胞悬液等量加入到A、B、C三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③向B、C两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普通RNA和SiRNA,A组不作处理。
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①,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3)已知ACLY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则根据曲线图可知,AB组的ACLY值的变化相同且A、B、C曲线都增加了,但是C组增加的最少,所以A、B组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率相同,而C组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绘制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率相对值的柱状图如下:
。
(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SiRNA促进ACLYmRNA的降解,导致ACLYmRNA不能翻译出ACLY。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弄清楚ACLY和SiRNA的功能,并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