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  )
    A.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B. 使用脱硫煤
    C. 植树造林 D.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减少酸雨危害,应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对含硫物质进行脱硫处理,使用新能源,回收、利用SO2废气,植树造林等,题中A、B、C都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形成,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会缓解温室效应,不能减少酸雨的危害,故选D。

    2.下列基因型的生物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 CC B. eeFf C. YyRr D. Eeff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详解】A、CC中只含一种基因,所以是纯合子,A正确;
    B、eeFf中一对基因杂合一对纯合,所以是杂合子,B错误;
    C、YyRr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
    D、Eeff中一对基因杂合一对纯合,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A。
    【点睛】无论涉及几对基因,纯合子必须要求每对基因均为纯合才是纯合子。

    3.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  )
    A. 细胞凋亡 B. 细胞癌变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蝌科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是构成它们的细胞不断凋亡导致的,所以选B。
    【考点定位】细胞凋亡的概念

    4.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英国的虎克(Robert Hooke)最早观察到活细胞
    B. 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C. 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重要发展
    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
    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
    17世纪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活细胞,A错误;
    B、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这个断言,至今未被推翻,B正确;
    C、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点睛】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粗面内质网膜可与核外膜相连 B. 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
    C. 溶酶体是由内质网断裂形成的 D. 线粒体中有少量的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粗面内质网膜可与核外膜相连,A正确;
    B、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B正确;
    C、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D、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核糖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双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含有单层膜。

    6.某食物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链属于捕食链
    B. 鸫是三级消费者
    C. 杀虫剂可以沿着该食物链移动和浓缩
    D. 蜗牛属于第二营养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的食物链为:三叶草→蜗牛→鸫→雀鹰。
    【详解】A、食物链是由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属于捕食链,A正确;
    B、鸫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错误;
    C、杀虫剂可以沿着该食物链移动和浓缩,表现为生物富集现象,C正确;
    D、蜗牛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D正确。
    故选B。
    【点睛】注意营养级别-1=消费级别,即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7.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方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也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等组织的代谢过程产热
    B. 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收缩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C.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体内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D.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反射性地出汗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A正确;
    B、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收缩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B错误;
    C、内环境相对稳定是体内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正确;
    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反射性地出汗,D正确。
    故选B。
    【点睛】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涉及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无细胞的酵母汁能促使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
    D. 酶分子具有一定的形状,使其只适合与一种底物分子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详解】A、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
    C、无细胞的酵母汁能促使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因为存在分解葡萄糖的酶,C正确;
    D、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能与一种或一类底物结合,并适时改变构象以形成酶-底物复合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9.下列有关以黑藻为材料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叶绿体实验前,黑藻置于黑暗、温度适宜条件下培养
    B. 观察叶绿体实验应取黑藻近根处深绿色的叶片进行观察
    C. 黑藻叶片也可以用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
    D. 显微镜观察时,转换高倍物镜应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叶绿体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实验前要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培养,A错误;
    B、要从新鲜枝上选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B错误;
    C、叶绿体在细胞溶胶中的分布不是均匀的,黑藻叶片也可以用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C正确;
    D、显微镜观察时,转换高倍物镜应转动转换器缓慢转动,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换高倍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换做高倍镜,不能直接转动物镜。

    10.海拉细胞是从一个非洲女子海拉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人工培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下列有关海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发海拉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可能是某种病毒
    B. 海拉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
    C. 海拉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使细胞不能自由移动
    D. 海拉细胞的遗传物质与癌变前的细胞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3、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例如黄曲毒素,亚硝酸盐,铬化物等;(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3)病毒致癌因子(如乙肝病毒,肿瘤致癌病毒等150多种),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之有关的核酸序列。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详解】A、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诱发海拉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可能是某种病毒,A正确;
    B、海拉细胞是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可以无限增殖,B错误;
    C、海拉细胞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很少或缺失,使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
    D、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海拉细胞发生癌变,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睛】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细胞癌变后遗传物质改变。

    11.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将热处理的S型菌进行分离提纯获得的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表面光滑的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菌落特征可以鉴别S型菌和R型菌
    B. 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感染小鼠,可以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C.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进入R型菌导致表面光滑的菌落出现
    D. 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

    【详解】A、S型细菌的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的菌落是粗糙的,因此能通过菌落特征鉴别S型菌和R型菌,A正确;
    B、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感染小鼠,小鼠不会患败血症死亡,B错误;
    C、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进入R型菌导致表面光滑的菌落出现,C错误;
    D、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D错误。
    故选A。
    【点睛】格里菲斯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2.下列有关人体骨骼肌及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骨骼肌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
    B. 人体骨骼肌收缩过程中,ATP使其能量增加,改变形状,是吸能反应
    C. 缺氧时,人体骨骼肌产生的乳酸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酸痛的感觉
    D. 缺氧时,人体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细胞溶胶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骨骼肌细胞一般具有多个细胞核,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详解】A、大多数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而人体骨骼肌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A正确;
    B、人体骨骼肌收缩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
    C、缺氧时,人体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酸痛的感觉,C正确;
    D、缺氧时,人体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点睛】对于人来说,有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13.下列有关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是指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
    B.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已不需要提倡适龄生育
    C. 亲属中有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待婚青年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D. 对蚕豆病患者没有选择发生,则其基因频率会随着世代相传而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从亲代遗传给子代,一般发生在生殖细胞中,A错误;
    B、提倡适龄生育有助于降低遗传病发病的风险,与“二胎政策”的放开无关,B错误;
    C、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待婚青年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正确;
    D、对蚕豆病患者没有选择发生,则其基因频率会随着世代相传而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调查人类遗传病应该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1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需选用用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B. 徒手切片时,要从前向后拖动刀片,切花生子叶成薄片
    C. 滴50%的乙醇溶液,目的是为了洗去多余的染料
    D. 制片前需用双缩脲试剂染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需选用用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这样才容易做切片,A正确;
    B、切片时,要从前向后把花生子叶切成薄片,以便制作装片,B正确;
    C、实验中滴加50%的酒精溶液是为了洗去浮色,C正确;
    D、苏丹Ⅲ(苏丹Ⅳ)染液使组织中的脂肪颗粒呈橘黄色(红色),制片前需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D错误。
    故选D。
    【点睛】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进行水浴加热,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15.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 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新物种诞生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D. 基因突变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前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诞生新物种,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因此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前提,D正确。
    故选D。
    【点睛】易错点: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1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只以亲代的一条DNA链为模板
    B.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两条链配对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C. 形成子链时,相邻核苷酸的核糖和磷酸基团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 DNA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遵循卡伽夫法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复制是以亲代的两条DNA链分别为模板,A错误;
    B、在解旋酶作用下,两条链配对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B错误;
    C、形成子链时,相邻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
    D、DNA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遵循卡伽夫法则,D正确。
    故选D。
    【点睛】DNA复制时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脱氧核苷酸链,转录时以DNA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核糖核苷酸链。

    17.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特有的动物栖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
    B. 动物不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
    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
    D. 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详解】A、由题意可知,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A正确;
    B、植物的垂直结构也决定了动物也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因为它影响植物的光照,C正确;
    D、由于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D正确。
    故选B。
    【点睛】在森林中,植物由于光照强度不同,存在分层现象;而动物由于栖息空间和食物也存在垂直结构。

    18.图为某二倍体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2n=2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局部变化示意图,1、2、3、4 为细胞内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A所在时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一个间隙期
    B. 图A中染色体DNA 复制所需的 DNA 聚合酶从结构 1 通过
    C. 图B中4可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后用显微镜观察到
    D. 图B到图C,再到图 A 的变化中有分散的核膜小泡重新形成核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1为核孔、2为内膜、3为外膜、4为染色体。
    【详解】A、图A表示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S期)和2个间隙期(G1期和G2期),A错误;
    B、图A中染色体DNA 复制所需的 DNA 聚合酶从结构 1 (核孔)通过,B正确;
    C、图B中4染色体可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如龙胆紫)、制片等操作后用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
    D、图B到图C,再到图 A 的变化中有分散的核膜小泡重新形成核膜,D正确。
    故选A。
    【点睛】该题的入手点是细胞周期中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重建。

    19.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Cc)由于C基因与c基因相互独立,相互分离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C和c),导致F2出现紫花与白花的性状分离,下列哪些不是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  )
    A.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机会相等
    C. 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
    D. 统计F2个体的数目足够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实验中,亲本P为CC×cc→F1,F1为Cc,Aa自交得F2为CC:Cc:cc=1:2:1,若这对相对性状存在完全显性关系,则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若F2出现1:2: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这对相对性状存在不完全显性关系。
    【详解】A、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A错误;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该分离比前提条件,B正确;
    C、F2各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必须相等是出现该分离比前提条件,C正确;
    D、统计子代样本的数目要足够多,以减少误差,D正确。
    故选A。
    【点睛】C对c若为完全显性,紫花(Cc)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若为不完全显性,后代的分离比为1:2:1。

    20.如图是生物体内的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分裂时能发生解旋的过程是①②
    B. 一个DNA可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RNA
    C. 劳氏肉瘤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发生②③④⑤
    D. T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只能发生①②③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的复制过程。
    【详解】A、大肠杆菌分裂时能发生解旋的过程是①DNA的复制过程和②转录过程,A正确;
    B、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可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RNA,B正确;
    C、劳氏肉瘤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能在宿主细胞中能发生①②③④,C错误;
    D、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中只能发生①②③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睛】正常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逆转录和RNA的复制,只有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内才可以发生,且二者不能同时发生。

    21.图为某免疫细胞 X 发挥免疫功能,裂解靶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X细胞表面只有针对一种抗原的受体
    B. X细胞的受体能识别游离在内环境中的抗原
    C. X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其中成熟
    D. X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引起靶细胞的裂解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过程为:
    (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X是效应T细胞,每个X细胞表面只有针对一种抗原的受体,A正确;
    B、X是效应T细胞,攻击的是靶细胞,X细胞的受体不能识别游离在内环境中的抗原,B错误;
    C、X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
    D、X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引起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A。
    【点睛】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2.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属于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B. HIV中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 HIV只识别人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并侵入
    D.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错误;
    B、HIV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B错误;
    C、HIV主要侵染人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以侵染脑细胞、巨噬细胞等,C错误;
    D、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D正确。
    故选D。
    【点睛】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HIV侵染并破坏T细胞,会导致机体丧失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

    23.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正在减数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 该细胞图示的染色体上含有3个DNA分子
    C. 该细胞发生变异的原因必定是基因突变
    D. 该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是0种或1种或2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A错误;
    B、该细胞图示的染色体上含有4个DNA分子,B错误;
    C、该细胞发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C错误;
    D、该细胞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可产生2种生殖细胞;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可产生1种生殖细胞;若为极体,则不能产生生殖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睛】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的原因:若为有丝分裂,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若为减数分裂,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所致。

    24.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蜂王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工蜂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雄蜂是由蜂王产生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
    D. 雄蜂体细胞中的16条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蜜蜂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即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因此其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即没有同源染色体。
    【详解】A、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二倍体,所以蜂王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工蜂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雄蜂是由蜂王产生的卵细胞发育而成,故为单倍体,C正确;
    D、二倍体雌蜂染色体为2n=32,所以雄蜂体细胞中的n=16条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题干中信息“蜂王、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作出相关的判断:蜂王、工蜂是二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雄蜂是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5.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B. 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C. 1mol·L-1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 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B
    【解析】
    A.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0.4 mg·L-1的2,4-­D溶液既能促进芽的生长,也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
    B.据图可知,0.4 mg·L-1的2,4-­D溶液中根的长度大于对照组, 0.7 mg·L-1的2,4­-D溶液中根的长度小于对照组,说明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B正确;
    C.实验中2,4­-D溶液的浓度梯度较大,不能说明1 mol·L-1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C错误;
    D.2,4-­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答案选B。

    26.图为人体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结构,甲、乙表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为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甲),通过c的运输调节来控制d的激素分泌
    B. 结构d分泌的激素(乙)可作用于甲状腺
    C. 结构d分泌的乙,若是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细胞生长
    D. 下丘脑可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控制垂体的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a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d是腺垂体。据此分析结合各选项相关问题判断。
    【详解】A、结构a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不能分泌多种促激素,能分泌促激素是垂体,A错误;
    B、d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B正确;
    C、结构d分泌的乙,若是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细胞生长,C正确;
    D、由图可知:下丘脑可通过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控制垂体的活动,D正确。
    故选A。
    【点睛】考生要能够识记下丘脑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同时也能分泌相关激素(如抗利尿激素、TRH等);识记下丘脑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的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7.某同学用去除脑部保留脊髓的“脊蛙”为实验材料研究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①右、左后腿脚趾浸入蒸馏水
    无反应
    ②右、左后腿脚趾分别浸入1%H2SO4溶液
    均出现屈腿反射
    ③环割并剥净左后腿脚趾皮肤后,浸入1%H2SO4溶液
    无反应
    ④探针插入牛蛙椎管,破坏脊髓,右后腿脚趾浸入1%H2SO4溶液
    无反应
    ⑤分离得到后肢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给坐骨神经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
    腓肠肌收缩
    A. 步骤③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B. 步骤②④实验可以证明完成反射需要反射中枢
    C. 步骤⑤证明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D. 步骤②中刺激脚趾皮肤与产生屈腿是同时发生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2、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
    【详解】A、分析表中实验记录可知,步骤③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后肢皮肤中的感受器被破坏,A正确;
    B、步骤②④证明完成反射需要反射中枢(如脊髓),B正确;
    C、步骤⑤证明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C正确;
    D、由于兴奋沿反射弧传导需要时间,所以步骤②中刺激脚趾皮肤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D错误。
    故选D。
    【点睛】注意: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活动才能发生。

    28.某同学用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萝卜为材料,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萝卜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表。假如蔗糖溶液与萝卜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a
    b
    c
    d
    e
    f
    蔗糖溶液浓度(g/mL)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
    0.70
    0.80
    0.90
    1.06
    1.10
    1.15
    A. 6组实验中,萝卜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
    B.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萝卜细条的长度先增长后不断变短
    C. 实验后,f组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
    D. 细胞在实验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35〜0.40g/mL 之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壁分离原理:
    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的蔗糖溶液浓度,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不同,说明实验后表皮细胞的体积发生变化,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A正确;
    B、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长度变短,B错误;
    C、由实验数据可知,b组细胞吸水,f组细胞失水,故f组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C正确;
    D、由实验数据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35时,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小于1;蔗糖溶液浓度为0.40时,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大于1,因此细胞在实验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35〜0.40g/ml之间,D正确。
    故选B。
    【点睛】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具备的条件是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发生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吸水。

    29.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a+-K+泵可催化ATP水解
    B. Na+-K+泵在转运时会发生形状改变
    C. 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D. 转运Na+、K+的过程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靠Na+-K+泵运输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蛋白的专一性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详解】A、由题干可知,Na+、K+的运输需消耗ATP,Na+-K+泵可催化ATP水解,A正确;
    B、由图可知,Na+-K+泵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时会发生形状改变,B正确;
    C、由于Na+、K+进出细胞的数量不均衡,故可导致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C正确;
    D、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可知,该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30.如图为某家族ABO血型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的血型已经清楚(见图中标注)。已知该地区人群中基因IA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血型的红细胞膜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表现为共显性
    B. 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IAi或IBi
    C. 3号为O型血的概率为2/3
    D. 3号与4号再生一个O型孩子的概率为1/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O血型中,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为:IBIB、IBi;O型血的基因型为:ii;AB型的基因型为:IAIB。
    【详解】A、AB血型的红细胞膜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表现为共显性,故表现为AB血型,A正确;
    B、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AB型的基因型为:IAIB,又因为7号的血型为O型,故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IAi或IBi,B正确;
    C、8号为O型血即ii,故3和4号均含有i基因,3号可能的基因型为:IAi(2×0.1×0.8):IBi(2×0.1×0.8):ii(0.8×0.8)=1:1:4,故其为ii的概率是2/3,C正确;
    D、3号的基因型为:IAi:IBi:ii=1:1:4,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5/6,4号(i只能来自于1号)可能的基因型是:1/2IAi、1/2IBi,其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2,故3号与4号再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2´5/6=5/12,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该地区人群中基因IA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可知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IAIA占0.1×0.1=0.01,ii占0.8×0.8=0.64等。

    二、探究题
    31.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大豆→田鼠→鼬构成。图甲为田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______。图中C属于第______个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用于______的能量。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______法调查。猛禽对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_________(填“外源性”或“内源性”)调节因素。
    (3)据图乙分析,田鼠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增长,a~d段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d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下降,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若该大豆田弃耕后数十年后将会进行______演替成一片森林。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会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稳态为止,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______来实现。
    【答案】 (1). 能源 (2). 一 (3). 生长和繁殖 (4). 标志重捕 (5). 外源性 (6). 逻辑斯谛 (7). 先增大后减小 (8). 食物减少或容易被天敌捕食或迁出 (9). 次生 (10). 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
    甲图中:C是田鼠粪便中的能量,A田鼠的同化量,B田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乙图:设桩后,田鼠的种群密度会先增后降,设桩的距离越近,田鼠的种群密度相对越小。
    【详解】(1)图甲为田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包含了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C表示的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第一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猛禽对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
    (3)据图乙分析,田鼠的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a~d段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d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下降,可能是因为食物减少或容易被天敌捕食或迁出。
    (4)大豆田弃耕后会发生次生演替。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睛】易错点: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田鼠的同化量。

    32.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灌浆期分为灌浆前期、中期、后期,约80%的营养物质在灌浆中期运往小麦籽粒积累。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灌浆期小麦旗叶(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子,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
    光照强度
    施氮水平
    /kg•hm-2
    叶绿素/mg•g-1
    净光合速率/CO2μmol•m-2•s-1
    产量
    /kg•hm-2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正常光照
    0
    1.2
    0.38
    12.43
    3.96
    4045.9
    120
    1.26
    0.85
    13.7
    4.88
    5690.2
    240
    3.23
    2.37
    14.20
    5.71
    8153.4
    遮光50%
    0
    3.39
    1.66
    11.30
    10.24
    3006.5
    120
    3.79
    3.12
    12.60
    11.42
    3317.0
    240
    4.00
    3.67
    14.07
    12.20
    3513.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适宜的光照下,小麦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ATP的结构是______。
    (2)测定小麦叶绿素含量时,需用______试剂提取叶绿体色素。为了防止叶绿素的破坏,研磨提取时需加入______。若将该提取液放在适宜光照条件下,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反应。
    (3)表中影响光合产量的可变因素有______,在强光、高温、干旱的夏季中午,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是因为细胞中CO2浓度低造成的。此时细胞中合成3-磷酸甘油酸的速率______,参与3-磷酸甘油酸还原的光反应产物有______。
    (4)遮光50%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相同施氮水平下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______,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灌浆后期______降低。
    (5)与正常光照相比,遮光处理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在灌浆中期下降不明显,但小麦产量却明显下降,其可能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膜 (2). 无水乙醇 (3). 碳酸钙 (4). 不能 (5). 光照强度、施氮水平 (6). 减小 (7). NADPH和ATP (8). 降低 (9). 叶绿素含量 (10). 旗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输送到籽粒的比例降低
    【解析】
    【分析】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为:光照→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进而把各种色素分离开来。
    由题意可知,自变量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
    【详解】(1)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光反应可以产生ATP,所以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需要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为了防止叶绿素的破坏,研磨提取时需加入碳酸钙,可以保护色素;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该提取液缺少叶绿体,放在适宜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反应。
    (3)据表分析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和施氮水平。强光、高温、干旱的夏季中午,小麦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此时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叶绿体内光反应的产物[H]、ATP和五碳化合物含量都会增多。参与3-磷酸甘油酸还原的光反应产物有NADPH和ATP。
    (4)据表分析可知,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因此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
    (5)旗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输送至籽粒的比例较低,因此与正常光照相比,遮光处理后期叶的净光合速率在灌浆中期下降不明显,但小麦产量却明显下降。
    【点睛】中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足;傍晚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

    33.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请回答问题:
    (1)A与a互为______(填“等位”、“非等位”或“相同”)基因的关系,基因A与基因B的本质区别是______。该种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植株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2)某植物(AaBb)体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性染色体,其产生的花粉AB:Ab:aB:ab=______。
    (3)若♀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子代抗除草剂植株中含有两种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用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子代中不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4)若其它配子育性正常,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可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请设计一个最佳杂交方案验证,并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
    【答案】 (1). 等位 (2). 碱基序列不同 (3). 自由组合 (4). 6 (5). 0 (6). 1:1:2:2 (7). 1/3 (8). 1/9 (9).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1)A与a互为等位基因,基因A与基因B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题意可知,“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并且“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
    (2)由题意知:该二倍体植物属于雌雄同株,故没有性染色体,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故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3/4,在抗除草剂植株中含有两种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3,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由于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2:2,并且子代中BB基因纯合致死,因此利用棋盘格法可以获得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8/9,不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是1/9。
    (4)若利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一般用测交的实验方法,可选择的亲本基因型的最佳组合是母本为aabb,父本为Aabb,由于母本只能产生ab一种卵细胞,而父本产生的精子为Ab、ab,比例为1:2,因此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除草剂植株:不抗除草剂植株=1:2,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的计算,需注意“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故AaBb自交时,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AB:Ab:aB:ab=1:1:1:1,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2:2,再根据棋盘法计算后代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3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培育酵母菌技术,探究在有限的养分中和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材料用具:略
    (二)探究思路:设计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拧紧试管盖将试管倒转数次,目的是______。在显微镜下用______(填仪器名称)计数,如果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用显微镜定期测量酵母菌种群数量,结果仅A管中第3天开始个体数量迅速增加,第5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结束。请预测A、B、C三组的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
    (3)讨论和分析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②试分析C管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______。
    ③A管中第5天开始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出现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2). 血细胞计数板 (3). 稀释
    (4).
    (5). 温度、营养物质 (6). 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够在没有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
    (7). 葡萄糖大量消耗 (8). 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
    【解析】
    【分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理: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繁殖很快,并在容器中迅速形成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详解】(1)在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要拧紧试管盖将试管倒转数次。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如果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当进行适当稀释。
    (2)根据分析可知:6天内,A试管中酵母菌数目呈“S”型曲线增长;B试管中酵母菌增殖缓慢;C试管中酵母菌数目逐渐减少,所以曲线图如图所示:

    (3)①表中变量有两个,即温度和培养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营养物质。
    ②C试管中没有营养物质,而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够在没有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
    ③A管中第5天开始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葡萄糖大量消耗、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
    【点睛】利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加培养液。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