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三)试题(解析版)
展开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模拟(三)试题
1.下列糖类中,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A. 葡萄糖 B. 脱氧核糖 C. 蔗糖 D. 糖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详解】A. 葡萄糖是动植物共有的单糖,A错误;
B. 脱氧核糖是动植物共有的单糖,B错误;
C. 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C正确;
D. 糖元是动物特有的多糖,D错误。
2.下列物质中不含有P元素的是( )
A. 核酸 B. RuBP
C. 三碳酸 D. 核糖
【答案】D
【解析】
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RuBP的中文名称为1,5-二磷酸核酮糖,因此其中一定含有P元素,B错误;三碳酸即为三磷酸甘油酸,因此其中一定含有P元素,C错误;核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D正确。
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糖酵解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产生丙酮酸 B. 形成少量ATP C. 所需酶在细胞溶胶 D. 需氧气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酵解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糖酵解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成2个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即丙酮酸,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详解】真核细胞糖酵解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4[H]和少量能量,该过程会形成少量ATP,但该过程不需要氧气参与,D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复制发生在S期 B. 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
C. 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需的蛋白质 D. 精原细胞的增殖有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详解】A. DNA复制发生在S期,A正确;
B. 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
C. 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需的蛋白质,C正确;
D. 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没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也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因此精原细胞的增殖也有细胞周期,D正确。
5.下列操作不需要染色的是( )
A. 观察花生种子组织中的油脂
B. 用种子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C.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
D. 观察黑藻中的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观察花生种子组织中的油脂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A错误;用种子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用台酚蓝染色,B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C错误;叶绿体呈绿色,因此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D正确。
6.下列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 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C. 一对性染色上的等位基因 D.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连锁与互换定律,A错误;
B.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所以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 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
D.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7.图表示某细胞的局部结构,①~④表示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发育过程中结构①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B. 结构②由两个中心体组成
C. ③断裂形成的小泡内都含有多种水解酶
D. 该细胞可能同时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这两种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结构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②是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结构③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结构④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A. 细胞发育过程中①即线粒体的数目会发生变化,A错误;
B. 结构②由两个中心粒组成,B错误;
C. 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小泡有些不形成溶酶体,如形成运输的囊泡,不一定都含有水解酶,C错误;
D. 该细胞含有中心体,因此该细胞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可同时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这两种结构,D正确。
8.图为细胞内某细胞器电镜照片,其中①表示其上的黑色小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结构
B. ①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 该细胞器上不可能有氧化酒精的酶
D. 结构①合成的物质还需要运到高尔基体上加工才能起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中结构表示内质网,其中①表示其上的黑色小点,为核糖体。
【详解】A. ①是核糖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A正确;
B.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 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图中细胞器为粗面内质网,不含氧化酒精的酶,C正确;
D. 分泌蛋白的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备其功能,但是胞内蛋白一般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9.在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B.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核DNA数加倍
C. 着丝粒的分裂和胞质分裂 D.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缍体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间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复制后DNA和中心体均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末期发生胞质分裂。
【详解】A. 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间期,A正确;
B.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数加倍发生在间期,B错误;
C. 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C错误;
D. 细胞板出现在末期,纺缍体出现在前期,D错误。
10.图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数字表示染色体, 字母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2和4是同源染色体
B. 此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C. 1和3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D. 该细胞分裂可能产生三种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3、2和4),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3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详解】A. 图中1和3是同源染色体,2和4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
B. 细胞此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 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1和3是同源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
D.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只能产生2种可遗传变异,D错误。
1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I、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甲同学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乙同学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确;
B. 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正确;
C. Ⅲ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Ⅳ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C正确;
D.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1/2×1/2+1/2×1/2=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1/2=1/4,D错误。
1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生物的性别都是由性X和Y染色体决定的
C. 为使子代的性别可以根据某一性状来区分,可选择隐性雌个体和显性雄个体交配
D. 伴X性遗传中,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雄个体间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肯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所以能控制性别,但也有与性别无关的基因,如色盲基因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的。
【详解】A. 性染色体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与性别有关,A错误;
B. 生物的性别决定除与人类相同的XY型性别决定外,还有ZW型性别决定,B错误;
C. 为使子代的性别可以根据某一性状来区分,可选择雌性(XX)隐性性状个体和雄性(XY)显性性状个体交配,C正确;
D. 在伴性遗传中,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雄个体性状或比例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D错误。
13.下表所示为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图为某tRNA的结构简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的a为丙氨酸
B. tRNA的特殊结构使其分子内碱基间也具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C. 图中碱基U与相邻的碱基G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连接
D. 上述图表中所示物质含有碱基共有5种,所含的核苷酸有8种
【答案】C
【解析】
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A,转运的是丙氨酸,A正确;tRNA上存在局部双链结构,这使其分子内碱基间也具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正确;图中碱基U与相邻的G之间通过核糖-磷酸-核糖而连接,C错误;上述图表中所示物质含有碱基共有5种(A、C、G、T、U),所含的核苷酸有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技能点拨:分析表格:赖氨酸的密码子是CGU,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半胱氨酸的密码子是UGC,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C。分析题图:图示表示tRNA的结构简图,该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A,转运的是丙氨酸。
14. 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乙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B. 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
C. 乙图所示细胞的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 甲图中,④→⑤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极体,所以不能进行受精作用,A正确;甲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乙为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B错误;由于雌性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乙细胞中的b基因不可能来自交叉互换,而应来自于基因突变,C错误;图甲中,④→⑤表示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错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15.图是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I2不含甲病的基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II5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D. I1与I2再生一个患这两种病的男孩子的概率是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I1、I2和Ⅱ3,由“无中生有”可知,可知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2不含甲病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I1、I2和Ⅱ4,患病女儿致病基因来自父母,父母有致病基因而无病,故致病基因是隐性,父亲有致病基因而无病,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 根据分析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
C. 假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b,乙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I1的基因型为AaXBXb,I2的基因型为AaXBY,又Ⅱ5的表现型正常,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可能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C错误;
D. 根据遗传系谱图,I1的基因型为AaXBXb,I2的基因型为AaXBY,I1与I2再生一个患这两种病的男孩子aaXbY的概率1/4×1/4=1/16,D正确。
16.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A的浓度不同,则插条生根效果就不同
B. 当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C.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浓度一定为10-8mol/L
D. 该实验不能说明萘乙酸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萘乙酸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萘乙酸浓度在0~10-6mol/L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时,抑制扦插枝条生根,由此可以说明萘乙酸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据此答题。
【详解】A. 在最适浓度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NAA对生根的促进效果相同,A错误;
B. 由图可知,和对照组相比,当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时抑制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
C. 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较大,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浓度不一定为10-8mol/L,应该在10-9mol/L~10-7mol/L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C错误;
D. 萘乙酸浓度在0~10-6mol/L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时,抑制扦插枝条生根,由此说明萘乙酸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D错误。
17.下列关于无籽西瓜、无籽番茄和无籽葡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三种无籽性状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 无籽的原因相同
C. 果实发育的原因是不同的 D. 这三种无籽果实的产生都与植物的激素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葡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详解】A. 无籽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
B. 这三种无籽果实,无籽的原因是不相同的,B错误;
C. 这三种无籽果实,果实发育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生长素刺激子房的结果,C错误;
D. 这三种无籽果实的产生都与植物的激素有关,尤其是与生长素的产生有关,D正确。
18.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畸变,它们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B.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C.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均能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2对或2对以上的性状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Aa只有1对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使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不会有基因重组,因为该过程不发生减数分裂。
【详解】A. 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畸变,与二倍体西瓜不属同一物种,因为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以实现基因重组,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倒位等也可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
C. 杂合子A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基因重组至少要有两对等位基因,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C错误;
D.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均有可能发生,但不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19.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不能进行①过程
B. 通过②③过程能合成DNA聚合酶
C. 劳氏肉瘤病毒等逆转录病毒可进行⑤⑥过程
D. 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②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其中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即不能进行①过程,A正确;
B. DNA聚合酶属于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②转录和③翻译两个过程,B正确;
C.劳氏肉瘤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可进行④①②③过程,C错误;
D. 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②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D正确。
20.研究小组为探究pH对某种绿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的绿藻等量分成5组,各组藻液pH分别设置为6.0、7.0、8.0、9.0、10.0,然后在光照等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得到下表数据:
设定的pH | 6.0 | 7.0 | 8.0 | 9.0 | 10.0 |
氧气释放量 (μmol·mg-1·h-1) | +160 | +195 | +165 | +90 | -50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组绿藻的量要相等属于控制自变量
B. 若提供C18O2,释放的O2也可能含有18O
C. 进一步研究最适pH只要在pH7~8之间设置对照组
D. 释放的O2来源于水,水的分解产物还有NADPH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同时产生还原氢、合成ATP;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固定是一个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ATP的作用下被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还原形成有机物,同时产生五碳化合物。
【详解】A. 绿藻的数量是无关变量,A错误;
B. 二氧化碳可以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时可以生成水,水中的氧来自氧气,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而水进行光反应阶段光解时可以产生氧气,因此若提供C18O2,释放的O2不可能含有18O,B错误;
C. 由表格信息可知,影响该绿藻表观光合速率的最适pH在6-8之间,若要更精确地测定影响该绿藻表观光合速率的最适pH,应在pH为6-8之间设计等系列的pH梯度,C错误;
D. 光合作用过程释放的O2来自于水的分解,该物质分解时除了产生氧气,还能产生H+、e,形成NADPH,D正确。
21.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
⑴C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______,其形成与______(结构)有关,C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_。
⑵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⑶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⑷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核仁 (3). 脱水缩合 (4). abd (5). c (6). 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7).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A游离型核糖体,E是附着型核糖体,B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F是线粒体,C是细胞内的蛋白质,D是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分析图乙,分泌蛋白的合成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①膜面积最终减少,应是内质网膜,③膜面积有所增加应是细胞膜,②膜面积最终几乎不变应是高尔基体膜。
【详解】⑴图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蛋白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⑵D类物质属于分泌蛋白,如c胰岛素;而C是胞内蛋白,a呼吸酶、b线粒体膜蛋白、d血红蛋白都属于胞内蛋白。
⑶G氨基酸是合成D蛋白质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⑷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22.药物X具有促进机体需氧呼吸作用。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成验证实验的步骤,并设计一张记录实验结果记录表。
材料与用具:体重相同的正常同月龄雌性小鼠若干,适宜浓度的X溶液,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仪等。(提示:小鼠耗氧量的测量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具体注射剂量及测定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将体重相同的正常同月龄雌性小鼠均分成甲、乙两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
【答案】 (1). 安静状态下,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每只小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2). 每只注射等量X溶液 (3). 每只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4). 待安静后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每只小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对所测得的耗氧量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
(5).
【解析】
【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药物X具有促进机体需氧呼吸作用,故实验自变量是是否注射药物X,应变量是小鼠的耗氧量,故实验前要先测定安静状态时小鼠的耗氧量,以用作比较,因此实验设计2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等量X溶液,每组中小鼠的大小、数目、性别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
【详解】(1)①将体重相同的正常同月龄雌性小鼠均分成甲、乙两组,在安静状态下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每只小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②甲组每只注射适量X溶液,乙组每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③待安静后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每只小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对所测得的耗氧量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
(2)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某药物对呼吸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注意实验原则的应用,学会从实验目的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