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牛奶B.植物油C.食盐D.面粉


    2.把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则( )


    A.a%<5% B.5%<a%<10% C.a%>10%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以加速冰雪融化


    B.硝酸铵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发烧病人降温


    C.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D.厨房洗涤剂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认识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刚石不是金属材料;不饱和溶液通过一定方法变成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B.水银中含银元素;能导电的一定是金属材料


    C.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的就是燃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其溶质一定是碱


    D.家用煤气有刺鼻的气味,说明一氧化碳有这种特殊气味;铅笔芯主要中含铅


    6.溶液质量均为100克,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与20%的两种溶液相混,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 )


    A.小于10% B.大于20% C.等于20% D.介于10%—20%之间


    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B.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二氧化碳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8.已知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如下表所示: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乙中的小纸条为湿润的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条。


    I.将CO2通人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直至装置甲的试管中产生沉淀物;


    Ⅱ.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盐酸缓缓滴人装置甲的试管中;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有少量的水


    ②装置甲的试管中产生的沉淀物为碳酸钠


    ③装置甲的试管中产生的沉淀物为碳酸钙


    ④步骤Ⅱ可观察到装置甲的试管中有气泡冒出


    ⑤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装置乙的试管中有沉淀产生


    ⑥步骤Ⅱ装置乙中的小纸条变蓝色


    ⑦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⑦


    9.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


    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C.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


    D.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二、填空题


    11.(1)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 mL加入水的体积为(水的密度为1.0 g/mL) mL (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12.实验室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图8是小明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 = 1 \* GB3 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3)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和 (填一种仪器)一起配合来准确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13.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40 ℃时,乙和丙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





    (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___(填序号)。


    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


    14.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264.6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水的组成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活动与探究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小帅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 现象,小帅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美同学认真思考后认为:小帅的实验不完善,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确实发生了反应。为完善小帅的实验方案,我补充的实验是 ,现象是 。


    【活动与探究三】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组成


    已知草酸(C2H2O4)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小军、小梅、小明和小虎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对分解的产物展开了探究。


    ⑴ 小军首先根据题给信息,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这一观点得到了组内其他同学的认同。


    ⑵ 合作学习小组对分解生成的其它产物进一步进行猜测和验证:


    【假设1】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小梅设计实验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梅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2】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小明设计实验2: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根据小明的实验,请回答: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讨论交流:小虎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2”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虎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该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2”装置还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 。


    ⑷ 写出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金属铁的知识后,为了解铜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问题,并进行探究。请帮助完成下列有关研究并填写有关空白。


    (1)【提出问题】


    ①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能吗?铜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吗?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铜“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③氧化铁能够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以吗?氧化铜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铜吗?氧化铜还有哪些性质?


    ④有哪些途径可以由铜逐步转变为氢氧化铜?


    (2)【查阅资料与问题解决】


    ①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 之后。 铜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2H2O+SO2↑此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能“生锈”形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 (OH)2 CO3。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铜、氧气、水和 。


    ③氧化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被一氧化碳等还原成铜,其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但能与硫酸、盐酸等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相应的铜盐;在高温下,氧化铜能分解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由铜转化为氢氧化铜,从化学反应的原理看,可以是流程I:





    也可以是流程II:





    与流程I相比,流程Ⅱ的优点是 和 。


    还可以有更多的流程。若流程Ⅲ与流程I相比,也是两步反应,但第一步与铜反应的


    试剂不同,则流程Ⅲ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推断题


    17.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 是_____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固体A中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请问操作2是________。


    18.准备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药品柜内四瓶盛装碱的试剂瓶上的标签已经模糊。按照药品清单查找,应该是NaOH、Ca(OH)2 、Cu(OH)2、Mg(OH)2四种常见的碱,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后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碱具有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不加任何试剂可鉴别出物质B是Cu(OH)2,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将剩下的三种碱一次性鉴别开,按此设想进行实验,得出A是NaOH,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在90g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10g水或10g硝酸钠,计算用这两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盐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求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1)a的数值。


    (2)第六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3)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至0.1%)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第1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第6份
    样品质量
    33.5
    33.5
    33.5
    33.5
    33.5
    加入盐酸质量
    50
    150
    200
    250
    300
    气体质量
    0
    a
    3.3
    5.5
    6.6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牛奶、植物油和面粉均不溶于水,无法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食盐可溶于水,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应选C项。


    考点:溶液的形成


    2.B


    【解析】


    【详解】


    解:各取100g进行混合,质量分数为:100g×5%+100g×10%200g×100%=7.5%;5%的取100g,10%的取50g质量分数为:100g×5%+50g×10%150g×100%=6.7%。故选B。


    3.D


    【解析】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加速冰雪融化,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因此制成的冰袋可以给发烧病人降温,故正确;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且无毒无腐蚀性,可做补钙剂,故正确;


    D、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是乳化,不是溶解,故错误。


    【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D


    【解析】


    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


    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5.A


    【解析】试题分析:水银中含汞元素;能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材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发光;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其溶质不一定是碱,可能是盐;家用煤气有刺鼻的气味,是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铅笔芯中主要含碳。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6.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与选项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根据数值大小范围来判断,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介于10%—20%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还可以估算。


    7.D


    【解析】A、甲烷和乙醇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确定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错误;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错误;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能生成碳酸钙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升温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析出变浑浊,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正确。故选D。


    8.C


    【解析】


    试题分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没有少量的水,因为溶剂是酒精;装置甲的试管中产生的沉淀物为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0.01克,难溶于酒精;装置甲的试管中产生的沉淀物不可能为碳酸钙,因为过程中没有钙元素;步骤Ⅱ可观察到装置甲的试管中有气泡冒出,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装置乙的试管中有沉淀产生,因为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变为碳酸钙沉淀;步骤Ⅱ装置乙中的小纸条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会和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故选C.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9.D


    【解析】①稀释饱和氯化钠溶液随着加入水的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逐渐减小的,故①错误;


    ②红磷的质量随着燃烧时间越来越少,当氧气燃尽时,红磷的量就不再减少,成一条水平线,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是一直不变的,故③错误;


    ④锌和盐酸反应,铜和盐酸不反应,随着盐酸的滴加,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当锌反应完时,剩下的铜的质量就成为定值了,故④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利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判断.


    B、利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解决.


    C、同质量的镁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量铝比镁多.


    D、利用不同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改变解决.


    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80℃它的溶解度比20℃的溶解度大.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3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C、计算知同质量的镁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量铝比镁多,故10g镁生成的氢气比10g铝生成的氢气要少.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前者温度大于后者温度.


    故选D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点评:此题考查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与溶质力量分数的关系,物质溶解时放热及吸热现象,同时也考查了常见物质化学反应前后量的关系.


    11.(1)②⑤①④③ (2)44.2 147.4 玻璃棒、胶头滴管


    【解析】(1)由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可知,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②⑤①④③;故填:②⑤①④③;


    (2)设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的体积为xmL.


    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有:


    200g×10%=1.19g/mL×x×38%,


    解得:x≈44.2.


    需要水的体积是:200-1.19×44.2/1.0≈147.4


    故填:44.2、147.4;


    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填:玻璃棒、胶头滴管.


    12.(1)加速固体溶解


    (2)③ ⑤③④②①


    (3)100 滴管(或胶头滴管)


    【解析】


    试题分析:(1)加快物质的混合,可以加速溶解; (2)③天平中应为左物右码,且如食盐应垫上滤纸称量以避免污染;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溶质溶剂的量后,以此称取食盐,再量取水,最后溶解;(3)需水的体积=(100g×84%)÷1g/ml=84ml,因此需100ml的量筒;量取时先倾倒至接近84ml时转用胶头滴管定量。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


    13.(1)Ⅰ.能 Ⅱ.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固体逐渐增加


    (2)Ⅰ.小 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Ⅱ.a


    【解析】本题以物质的溶解性为主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在40 ℃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从20 ℃上升至50 ℃的过程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量大于乙,而丙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在加入等量固体的情况下,乙中固体减少至全部溶解,甲也会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而丙固体则会逐渐增多。②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若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可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大小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若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可降低温度;由图可知相同压强下,t1 ℃的溶解度大于t2 ℃的溶解度,则说明t2 ℃>t1 ℃,故选a。


    14. 固体物质不断溶解 有气体产生(或有气泡冒出) CaCl2 10%


    【解析】 (1).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⑵CaCO3+2HCl=CaCl2+H2O+CO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稀盐酸不足,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CaCl2 ,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反应,设反应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w


    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


    100 73 111 44


    x 146g×10% y w


    10073= x146g×10% 解得x=20g,则混合物中CaCl2 的质量为:42.2g-20g=22.2g


    73111=146g×10%y 解得y=22.2g


    7344=146g×10%w 解得 w=8.8g


    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2.2g+264.6g+146g-8.8g= 444g,溶质的质量为:22.2g+22.2g=44.4g,故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4.4g444g×100%=10%


    点睛:图像表示的化学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5.【活动与探究一】元素种类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2H2O2H2↑+O2↑


    【活动与探究二】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滤纸片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 紫色石蕊不变色


    【活动与探究三】⑵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CO+CuOCu+CO2(说明,其它合理答案也可,注意现象与方程式的对应关系)


    ⑶ 支持 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分解的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或没有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燃烧处理,意思相同即可给分)


    ⑷ H2C2O4CO2↑+CO↑+H2O (或H2C2O4CO2↑+CO↑+H2O)


    【解析】


    试题分析:【活动与探究一】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可推导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活动与探究二】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显酸性,故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由于此实验中,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故为了证明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滤纸片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象是紫色石蕊不变色。


    【活动与探究三】设计实验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由于已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设计实验2、由于已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书写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Cu+CO2。


    (3)讨论交流、因为根据题意“草酸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而根据实验现象: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分解的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小虎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分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2”装置还有一个缺陷,就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2↑+CO↑+H2O。


    考点:电解水实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16. ①氢.铜.


    ②二氧化碳.


    ③ CuO+CO==Cu+CO2; 4CuO2Cu2O+O2↑.


    ④安全、环保.


    Cu+2AgNO3=Cu(NO3)2+2Ag


    17. 过滤 Fe Fe + CuSO4=Cu + FeSO4 Cu、Fe Fe + H2SO4 =FeSO4 + H2↑ 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操作1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1是过滤;


    (2)为除去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金属X 是Fe,铁加入废水后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Cu + FeSO4;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固体A中含有Cu、Fe。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 =FeSO4 + H2↑。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蒸发(或者蒸发浓缩)。操作2是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18. 与酸反应 氢氧化铜是蓝色的 温度升高


    【解析】(1)根据碱都能与酸反应解答;(2)根据氢氧化铜显蓝色解答;(3)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解答。(1)以上四种碱具有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是与酸反应;(2)不加任何试剂可鉴别出物质B是Cu(OH)2,依据是氢氧化铜是蓝色的;(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将剩下的三种碱一次性鉴别开,按此设想进行实验,得出A是NaOH,所依据的现象是温度升高。


    19.9%;19%


    【解析】在90g 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1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加入10g硝酸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


    20.(1)1.1 ;(2)CaCl2 HCl;(3)44.8%;(4)7.3%


    【解析】(1)加入盐酸达到125g时才有气体产生,而加入盐酸到150g是才有25g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当加入200g盐酸时生成3.3g二氧化碳,此时和碳酸钙反应的盐酸为75g,所以可以推得25g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对应的二氧化碳也就是a为1.1g。进一步推断当加入盐酸300g时应该是生成7.7g,结果却生成了6.6g。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成6.6g二氧化碳,对应的和碳酸钙反应的盐酸为25g×6=150g。(2)第六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CaCl2 和 HCl,盐酸过量。


    解:设150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y x 6.6g


    = ,x=10.95g


    = ,y=15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0%= 44.8 %。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


    答:(1)a的数值为1.1;(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CaCl2 和 HCl;


    (3)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约为44.8(4)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