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 我国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生物质能
【答案】D
【解析】
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生物质能不是化石能源,故选D.
2.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MgO B. H2SO4 C. NaOH D. KN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氧化镁是氧化物,不是盐,A错误;B、硫酸是酸,不是盐,B错误;C、氢氧化钠是碱,不是盐,C错误;D、硝酸钾是由酸根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盐,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酸碱盐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3.下列关于16O和18O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互为同位素 B. 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 两者属于同一种核素 D. 两者属于不同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16O和18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
B. 16O和18O是不同的原子,不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因此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同一核素的中子、质子都应该相同,而16O和18O质子数都是8 ,中子数分别是8、10,不相同,因此不是同一核素,C错误;
D. 16O和18O由于质子数都是8,所以属于同一元素,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油脂酸败 B. 空气液化 C. 白酒变酸 D. 粉尘爆炸
【答案】B
【解析】
A.油脂酸败:发生了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空气液化:由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白酒变酸: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粉尘爆炸:粉尘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5.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C2H6 B. HNO3 C. Na2O D. K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C2H6只含有共价键;B.HNO3只含有共价键;C.Na2O中只含有离子键;D.KOH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故答案D。
考点: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
6.下列物质或指定物质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 明矾—— Al2(SO4)3·12H2O B. 漂白粉——NaClO
C. 纯碱——NaHCO3 D. 水煤气——CO、H2
【答案】D
【解析】
A、明矾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故A错误;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还含有氯化钙,化学式分别为:Ca(ClO)2、CaCl2,故B错误;
C、纯碱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C错误;
D、水煤气是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故D正确,
7.某溶液中大量存在Ba2+、H+、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Ag+ B. SO42- C. CH3COO- D. Mg2+
【答案】D
【解析】
A.Ag+与Cl-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SO42-与Ba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H3COO-与H+能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Mg2+与Ba2+、H+、Cl-都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 Cu→CuSO4 B. SiO2→H2SiO3 C. Cl2→HClO D. NO2→HN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至少两步,故B错误;C、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C正确;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D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相关知识。
9.以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谷类中含有的淀粉 B. 植物油、动物脂肪中含有的油脂
C. 食醋中含有的醋酸 D. 酒中含有的酒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谷类中含有的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正确;B.植物油、动物脂肪中含有的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几百,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食醋中含有的醋酸有确定的分子式CH3COOH,相对分子质量是60,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酒中含有的酒精是C2H6O,相对分子质量是46,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食品中含有的成分的分类的知识。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KF的电子式:
B. 异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CH2CH3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KF是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电子式是,A错误;
B.异丁烷的结构简式:,B错误;
C.硫离子是S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其结构示意图:,C正确;
D.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电离方程式是:Ba(OH)2=Ba2++2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下列关于乙酸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都能氧化为乙醛
C. 水溶液均显酸性 D. 可用石蕊溶液进行鉴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酸分子式是C2H4O2,乙醇分子式是C2H6O,二者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乙醇氧化形成乙醛,乙醛氧化形成乙酸,乙醛还原形成乙醇,故不能都氧化形成乙醛,B错误;
C.乙酸水溶液显酸性,而乙醇的水溶液显中性,C错误;
D.乙酸水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乙醇的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试液试液变色,因此可用石蕊溶液进行鉴别二者,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2.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
C. 反应物A的能量低于生成物C的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B
【解析】
A.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 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B正确;C. 无法比较反应物A的能量与生成物C的能量的大小,C错误;D. 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B。
13.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
B. 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
C.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D. 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A是固体,不能用A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故B错误;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故C正确;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比都是2:1,故D错误。
1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从碘水中分离出碘
检验溶液中NH的存在
干燥SO2气体
收集HCl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碘水中分离出碘需要萃取、分液,不是蒸发、结晶的方法,A错误;
B.检验溶液中NH4+的存在可以通过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氨气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方法,B正确;
C.SO2与碱石灰反应,故不能用碱石灰干燥,要采用浓硫酸或无水CaCl2干燥,C错误;
D. HCl极容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的方法收集HCl气体,要采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 g镁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B. 常温常压下,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C. 18 g H218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 32 g氧气和4 g氦气所含原子数目相等,均为NA
【答案】B
【解析】
A.2.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Mg完全反应失去0.2mol电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故A错误;B.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2NA,故B正确;C、20g H218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故C错误;D、32 g氧气和4 g氦气所含原子数目科相等,前者为2NA,故D错误;故选B。
16.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nCH2=CH2→
B. CH2=CH2+HCl → CH3CH2Cl
C. 2CH3CH2OH+O22CH3CHO+2H2O
D. +Br2+HBr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聚乙烯,不是取代反应,A错误;
B.乙烯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氯乙烷,B错误;
C.乙醇与氧气在Cu作催化剂时,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变为氧气,同时产生水,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错误;
D.苯与Br2在FeBr3作催化剂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溴苯和HBr,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7.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含有K+
B. 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溶液中含有SO42-
C. 用一束光照射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都出现丁达尔现象
D. 向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则溶液中含有I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含有Na+,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A错误;
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CO32-、Ag+等,B错误;
C.用一束光照射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而照射氢氧化铁胶体会出现丁达尔现象,C错误;
D.向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则溶液中含有I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8.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通入溶液中 B. 通入溶液中
C. 通入溶液中 D. 通入已酸化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NO2溶于水生成的HNO3将Fe2+氧化为Fe3+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B项不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现象;C项3NH3·H2O+AlCl3=Al(OH)3↓+3NH4Cl ; D项SO2在酸化的Ba(NO3)2溶液中被氧化为SO42-从而形成白色沉淀BaSO4。
考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1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Fe3++2I-===Fe2++I2
B. 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氯化镁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Mg2++2NH3·H2O==="Mg" (OH)2↓+2NH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不符合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A错误;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BaSO4↓+2H2O,B错误;C.醋酸为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分,C错误;D.正确。故答案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0. 右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
B.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C. 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锌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片上有气泡产生,A错误;B.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铁片依然是作负极,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C正确;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由于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溶液呈酸性,LED灯也会发光,D错误;故答案C。
考点: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
21.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 既能与 X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
X
Y
Z
①
NaOH 溶液
KAlO2
稀硫酸
②
KOH 溶液
NaHCO3
浓盐酸
③
O2
N2
H2
④
FeCl3溶液
Cu
浓硝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偏铝酸钾只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不能与碱反应,故①不符合;②NaHCO3是多元弱酸的氢盐,既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又可以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故②符合;③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常温下氮气不能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故③不符合;④常温下,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故④符合;故选C。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22.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与W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Y<Z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Y
C. R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答案】B
【解析】
【分析】
W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W应为H元素;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R为O元素,X与W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O,X应为Na元素;Y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S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Z为C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的结构性质结合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是H元素,R是O元素,X是Na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O<Cl<S,即R<Z<Y,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Y,B正确;
C.O与S可形成SO2、SO3等化合物,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Z,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的知识,涉及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知识,注意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比较规律。
23.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Na+、Al3+、Fe3+、Mg2+、Ba2+、NH4+、Cl-、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某同学取200 mL该溶液分成两等份依次进行如下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后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0.02 mol气体(标况),无沉淀产生,同时得到溶液甲;②向溶液甲中通入过量的CO2,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1.02 g固体;③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用盐酸充分洗涤、干燥,得到11.65 g固体。据此,该同学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产生的气体为氨气,并可得原溶液中c(NH4+)=0.02 mol/L
B. 实验③中的沉淀里一定有BaSO4,可能有Mg(OH)2
C. 若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无需另外再设计实验验证
D.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且c(Na+)≥0.2 mol/L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浓度为:c(NH4+)=
无沉淀生成,则一定不含有Fe3+、Mg2+;
②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即为Al(OH)3,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由于Al3+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CO32-,Al3+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溶液,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即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1.02g固体即为氧化铝,根据铝元素守恒,得到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n(Al3+)=2×=0.02mol;c(Al3+)=
③第二份溶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2-离子,无Ba2+。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到11.65g固体即BaSO4的质量是11.65g,物质的量为:n(BaSO4)=11.65g÷233g/mol=0.05mol,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SO42-的物质的量是0.05mol,c(SO42-)=0.05mol÷0.1L=0.5mol/L。
综上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H4+、Al3+、SO42-,其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0.5mol/L,一定不含Fe3+、Mg2+、Ba2+、SO42,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NH4+)=0.2 mol/L,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中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BaSO4,因溶液不存在镁离子,则没有生成氢氧化镁,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氯离子是否存在,C错误;
D.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NH4+、Al3+、SO42-,其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0.5mol/L,可知NH4+、Al3+的正电荷总量小于SO42-负电荷总量,依据溶液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则一定有Na+存在,若无氯离子存在,则0.2×1+0.2×3+c(Na+)×1=0.5×2,解得c(Na+)=0.2mol/L,若含有氯离子,则c(Na+)>0.2mol/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的知识,侧重于学生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采用定性实验和定量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增大了解题难度,同时涉及离子共存、离子反应等都是解题需注意的信息,尤其是K+的确定易导致出现失误。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化学和环境保护、食品营养、材料应用等密切相关。
(1)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①下列各项中,完成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监测的是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的浓度 b.二氧化硫的浓度 c.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
b.充分利用风能等新能源
c.给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
③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轧钢厂排出的废水主要是含盐酸的酸性废水,处理此废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氧化还原法 b.中和法 c.沉淀法
(2)营养平衡、合理用药是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①在氢、钠、铁这三种元素中,属于人体生命活动必需微量元素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下列物质中,具有抗菌消炎疗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氨基酸 b.阿斯匹林 c.青霉素
③如图为某品牌鸡精标签的一部分,其中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配料是________,属于着色剂的是__________,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____。
(3)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①水泥、玻璃及陶瓷都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生产水泥和玻璃都用到的原料是________;蓝色玻璃是在其中添加了氧化物________(写化学式);SiC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工业上用石英砂与焦炭高温条件下生成SiC的同时的生成CO,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______(填“化学”或“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硬铝(一种铝合金)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和纯铝相比,硬铝强度________________(填“低”“高”或“无法确定”),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③橡胶是制造轮胎的重要原料,天然橡胶通过________(填“硫化”“氧化”或“老化”)措施可增大其强度、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答案】 (1). 【答题空1】a (2). 【答题空2】a (3). 【答题空3】b (4). 铁 (5). 【答题空5】c (6). 鸡肉粉 (7). 姜黄 (8). 苯甲酸钠 (9). 石灰石 (10). 【答题空10】Co2O3 (11). 【答题空11】SiO2+3CSiC+2CO↑ (12). 电化学 (13). 高 (14). 硫化
【解析】
【详解】(1)①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包括在大气污染范围内,故合理选项是a;
②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进行深埋处理 能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应回收处理,a符合题意;
b.充分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b不符合题意;
c.给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减少了污染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c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③废水中含有盐酸等酸性物质,盐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所以要在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降低废水的酸性,故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中和法,合理选项是b;
(2)①在氢、钠、铁这三种元素中,属于人体生命活动必需微量元素的是铁元素,故合理填项是Fe;
②氨基酸不是药,阿斯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青霉素是消炎药,故合理选项是c;
③根据鸡肉粉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姜黄是着色剂;苯甲酸钠是防腐剂;
(3)①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生产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所以在玻璃工业、水泥工业中都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即碳酸钙;
②钢铁制品含有铁及杂质碳等,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硬铝是合金,其强度比一般成分金属高;
③天然纤维是人从自然界的植物或动物身上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橡胶通过硫化措施可增大强度和弹性。
25.中学化学中的一些常见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其中A、H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D遇到A很快变成红棕色E,C属于氧化物,I是紫红色金属单质。X为常见液体(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X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答题空1】CuO (2). 【答题空2】 (3). 【答题空3】4NH3+5O24NO+6H2O (4). 【答题空4】3Cu+8H++2NO3-=3Cu2++2NO↑+4H2O
【解析】
【分析】
A、H为空气中主要成分,分别为N2、O2中的一种,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B为NH3,A能与氨气反应生成D与X,X为常见液体,气体D遇到A很快变成红棕色E,可推知A为O2,H为N2,D为NO,X为H2O,E为NO2,E与X反应生成F,I是紫红色金属单质,应为Cu,F与Cu反应得到G、X(水)、D(NO),故F为HNO3,G为Cu(NO3)2,C属于氧化物,与B(NH3)反应得到X(水)、H(氮气)、I(Cu),根据元素守恒可知C为CuO,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O2,B是NH3,C是CuO,D是NO,E是NO2,F是HNO3,G是Cu(NO3)2,H是N2,I是Cu,X是H2O。
(1) 由上述分析可知C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X为H2O,两个H原子与1个O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3)反应①是NH3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4)反应②是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和水,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的知识,涉及氮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等,物质的颜色是该题推断突破口,结合转化关系进行物质推断,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6.印刷电路的废腐蚀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测得某废腐蚀液中含CuCl2 1.5 mol/L,FeCl2 3.0 mol/L,FeCl3 1.0 mol/L,HCl 3.0 mol/L。取废腐蚀液200 mL按如下流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方法获得的铜粉中含有杂质,除杂所需试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可用固体KClO3与浓HCl反应制备Cl2,此反应中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l2并通入FeCl2溶液中获得FeCl3溶液的部分装置。
实验中,必需控制氯气的速度,使导管口逸出的气泡每秒1~2个,以便被FeCl2溶液完全吸收。控制生成氯气速度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上述流程操作,需称取Fe粉的质量应不少于________ g(精确到0.1 g),需通入Cl2的体积不少于________ L(标况)。
【答案】 (1). 【答题空1】HCl (2). 【答题空2】KClO3+6HCl(浓) 3Cl2↑+KCl+3H2O (3). 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 (4). 【答题空4】39.2 (5). 【答题空5】16.8
【解析】
【分析】
(1)废液中含有Fe3+、Cu2+、H+能与铁粉反应;
(2) KClO3与浓HCl反应,产生KCl、Cl2、H2O,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书写方程式;
(3)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从而控制生成氯气速率;
(4)根据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详解】(1)废液中含有Fe3+、Cu2+、H+,加入过量铁粉后,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Cu2++Fe=Fe2++Cu、2H++Fe=Fe2++H2↑,因此得到的固体Cu中含有过量的Fe粉,可以利用Fe与盐酸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而Cu不能与盐酸反应,用盐酸将其中混有的杂质Fe除去;
(2)实验室可用固体KClO3与浓HCl反应制备Cl2,此反应中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 3Cl2↑+KCl+3H2O;
(3)要控制氯气的速度,使导管口逸出的气泡每秒1~2个,以便被FeCl2溶液完全吸收。控制生成氯气速度的操作是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来控制生成氯气速度;
(4)加入铁粉后,分别与氯化铜、氯化铁、盐酸反应,Fe+CuCl2=FeCl2+Cu,n(CuCl2)=1.5mol/L×0.2L=0.3mol,消耗Fe的物质的量为0.3mol;Fe+2FeCl3=3FeCl2,n(FeCl3)=1.0mol/L×0.2L=0.2mol,消耗Fe粉0.1mol;Fe+2HCl=FeCl2+H2↑,n(HCl)=3.0mol/L×0.2L=0.6mol,因此共消耗Fe粉的物质的量为0.3mol+0.1mol+0.3mol=0.7mol,质量为0.7mol×56g/mol=39.2g;通入氯气发生反应:Cl2+2FeCl2=2FeCl3,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为n(FeCl2)= 0.3mol+0.3mol+0.3mol+3.0 mol/L×0.2L=1.5mol,根据方程式中二者关系可知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n(Cl2)=n(FeCl2)=0.7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Cl2)= 0.75mol×22.4L/mol=16.8L。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涉及试剂的使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原理、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即可解答,注意化学用语的正确运用,及多种物质间的反应计算为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