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47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47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2《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 气候复杂多样(一)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2.2《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 气候复杂多样(二)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2.3《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 外流区为主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 2.3《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2.3《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滔滔黄河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
二、新课学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
★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
(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
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不同。
提问: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还是冬季风带来的?为什么?②为什么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海洋水汽,使我国夏季湿热多雨。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陆,水汽少,因而较为干冷。
承转过渡:我国南、北方的降水有何差异?为什么?
★ 多媒体展示:中国雨带推移图。
讲解:每年4月开始,我国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降水多。
提问: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夏季风。
承转过渡:夏季风对中国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那么,如果夏季风发生异常,会造成什么危害?
★ 多媒体展示:中国夏季风和雨带进退异常图。
讲解: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提问:季风异常会造成灾害,但是季风气候也是一种宝贵的气候资源。阅读“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思考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41的活动1。
★ 多媒体展示:齐齐哈尔与巴黎气温比较数据。
提问: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阅读教材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陆性特征明显。
(二)多特殊天气
承转过渡:我们学习了夏季风异常造成的危害,那么,冬季风异常会造成哪些危害?
1.寒潮
★ 多媒体展示:寒潮警报的相关新闻。
讲解:寒潮的定义和危害。
★ 多媒体展示: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寒潮与季风有什么关系?(冬季风异常,导致寒潮)
(2)寒潮的发源地是哪里?为什么这些地区会成为寒潮的发源地?(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严寒,无高大山脉阻挡)
(3)我国哪些地方受寒潮的影响较小?为什么?(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高)
2.梅雨
承转过渡:特殊天气并不一定会造成危害,比如梅雨适度的话,就不能称为气象灾害。那么,什么是“梅雨”呢?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台风和沙尘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台风和沙尘暴的的天气特征。
(三)多气象灾害
承转过渡: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
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思考我国气象灾害类型有哪些?在中国主要分布地区是哪里?主要危害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表:
引导学生思考抗灾减灾的措施。
教师总结:①国家层面:完善预警机制;②社会层面:保护环境;③个人层面:掌握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四、课堂练习
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理解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气候特征,了解了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我们要注重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形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作业布置
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气象灾害类型
中国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洪涝
东部平原
威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干旱
西北和东部季风区
农业减产
寒潮
长江以南地区
农作物冻害、牲畜冻饿
梅雨
江淮地区
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农业收成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引发山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
沙尘暴
广大内陆地区
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湘教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温的变化,温度带,降水,干湿区,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