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章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8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章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8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章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8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复习精品教案
2021高考地理一轮湘教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章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展开第2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区位的含义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区位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能结合实例一一列举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分析结合农业生产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准确判断主导因素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区位选择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在区域图中,找准位置、分析特点1.结合区域分布图或区域的具体农业生产,考查农业地域类型2.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农业地域类型3.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评价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评价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联系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1.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影响光照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影响农作物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土地资源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水分多少和时空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地形影响种植业分布[特别提醒]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2)农业技术因素①劳动力需求: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②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专业化进程。③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④种植方式:如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⑤耕作制度:又称熟制,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等。(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述(1)概念: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2)分类依据: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3)常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4)主要标志: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2.商品谷物农业(1)概况:①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②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主要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率高;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特别提醒] 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3.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自给自足→商品化生产“小而全”专业化分散集中“千篇一律”地域分工粗放型集约型[特别提醒]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2)不利影响(3)三个角度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地表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②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③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等。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农民“靠天吃饭”,说明农业生产中,自然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2.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3.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不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4.我国华北平原因不合理灌溉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气候(热量)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水源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地形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市场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科技2.将下列区域与其主要的地域类型进行连线三、地理实践力——趣味思考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是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目前还是传统的畜牧业,还不具备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这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2.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出现了许多的种粮大户,请分析这是商品谷物农业的表现吗?[提示] 不是,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地广人稀,其特点应该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这些种粮大户所进行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增大,商品率提高,但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并不是很高。 (2018·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❶。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❷。据此完成(1)~(2)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❶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❷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教材寻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综合判断(1)由信息❶可知,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省相比无优势(2)由信息❶和❷可知,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荷兰与中国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中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尝试解答] (1)A (2)B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3.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关键因素法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3)发展分析法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命题视角一 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生产的布局往往因城市而发生变化,距城市远近的不同,也往往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如图为我国某大平原地区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示意图,该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外围甲、乙、丙、丁布局的农业生产合理的是( )A.甲—花卉、蔬菜种植业B.乙—甘蔗、油菜种植业C.丙—大牧场放牧业D.丁—菠萝、柑橘等水果种植业2.影响该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寒潮、台风灾害严重B.7、8月伏旱天气C.旱涝、盐碱灾害严重D.对外交通落后,市场狭小1.A 2.C [第1题,由该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图来看,甲地离城区较近,应当发展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蔬菜种植单位产值高,所以合适,A正确。该城市位于我国大平原地区且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所以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甘蔗、油菜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B错误。平原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大,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菠萝、柑橘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暖温带种植,D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寒潮严重,但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B错。华北地区旱涝、盐碱灾害严重,属于不利条件,C正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小,人口稠密,D错误。]命题视角二 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影响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2009年以来发展迅速。读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方向示意图,完成3~5题。3.图中反映我国( )A.茶园面积重心东移幅度最小B.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C.茶业产值重心西移幅度最大D.茶叶产量的重心东移幅度最小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力是( )A.政策的支持 B.科技进步C.西部劳动力廉价 D.西部交通便捷5.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B.经济发达,市场广阔C.交通发达,运输便利D.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3.B 4.A 5.D [第3题,读图可知,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即茶叶产量重心存在西移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我国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第5题,从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经济水平、交通等方面分析。和江南地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命题视角三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变化(2019·成都模拟)“空中菜园”是指以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6~8题。6.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A.铺煤渣节约土壤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7.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C.水源 D.热量8.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6.D 7.B 8.C [第6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第7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第8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C项对。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A项错。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B项错。将花园改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D项错。]命题视角四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2019·成都模拟)如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9~11题。9.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C.水源 D.光照10.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11.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棉花价格下降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土壤盐碱化加剧9.B 10.D 11.C [第9题,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棉花是耐旱作物,地形、水源、光照不是主要限制因素。第10题,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温的年际波动变化不大。生态退耕的需要、灌溉技术的改良不影响播种面积比例。第11题,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图示区域位于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乙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从热量带看主要为热带地区教材寻因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具有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综合判断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平原地带,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尝试解答] B1.混合农业(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图所示:2.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东部、东南部为例)(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分析(2)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单产高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3.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具体分析如表所示:区位因素分析形成条件评价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部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气候温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充足(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对比分析项目异同西欧乳畜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产品相同点畜牧业,生产乳畜产品不同点牛奶及其制品牛肉市场相同点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点满足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经营方式相同点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不同点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规模较大交通条件相同点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点依赖于城市与郊区联系的铁路、公路需要依赖国际联系的铁路、海运原料供应相同点牧草、饲料不同点种植牧草、饲料作物以天然牧草为主区位不同点城市郊区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区科技相同点机械化、培育良种、冷藏和保鲜技术等(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牧区的借鉴意义①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②改善牧区生态环境。③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④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畜牧业发展。(4)西欧地区乳畜业生产对我国乳畜业生产的借鉴意义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②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命题视角一 结合具体区域农业特点,考查混合农业(2019·南京模拟)下图示意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情况,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1~3题。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量/mm45.645.556.9646668.976.684.274.26370.365.5月均温/℃-6.7-6.1-0.8612.317.420.519.515.28.93.2-3.5降雨日数/天1412131211111011101213151.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 ( )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2.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有 ( )①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④精耕细作 ⑤专业化程度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3.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1.D 2.C 3.A [第1题,通过表格各月气温和降雨量数据可知,该地1月气温较低,7月气温不是很高;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全年降水比较均匀。第2题,根据图示农舍和耕地面积对比,可判断约翰家农场面积较大,但只有五口人,推测该农场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高;苜蓿、玉米等作物种植集中连片,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说明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第3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畜牧业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收入。]命题视角二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019·西宁模拟)如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斜线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4~5题。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4.D 5.C [第4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第5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命题视角三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019·开封模拟)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7.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6.C 7.D [第6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第7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命题视角四 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判断(2019·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新西兰的奶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牧草的生长季节所决定的,新西兰的奶牛每年有60~70天的干奶期,称为“奶牛假期”。下图为有机牧草季节性生长曲线与产奶量的关系图。据此回答8~9题。8.“奶牛假期”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塔里木河以降水补给为主B.我国东部城区地面沉降较快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D.新西兰牧羊业正值剪羊毛的最佳时期9.影响新西兰奶牛产奶量和草场生长状况的共同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C.市场 D.土壤8.C 9.A [第8题,“奶牛假期”出现在6、7月,为北半球夏季,塔里木河流域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此时气温高,融水多形成夏汛;此时我国东部正值雨季,下渗强,地下水位高,地面沉降速度较慢;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信风控制;6、7月为南半球冬季,新西兰气温较低,不宜剪羊毛。第9题,根据图示曲线变化特征,产奶量与草场牧草生长状况呈正相关,5~8月气温较低,产奶量和产草量均较低,成为“奶牛假期”;新西兰绝大部分区域气候湿润且降水比较均匀,与草场的生长变化特征不一致,所以影响因素不是降水量;草场生长状况与市场因素关系不大;土壤一般不会出现季节性变化。] 大题规范解答(四)|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评价类题目命题视角设问特点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常用“分析”“说明”“归纳”“评价”“指出”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点明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确定设问方向及内容,主要落脚于“……条件”“……原因(理由)”两个方面探究某地发展某种农业的原因评价某地某种农业活动发展的利弊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2)有利条件: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3)原因: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4)利益: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角度一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以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为:角度二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某农业区为载体,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为: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观点有利 效益不利 影响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将带来×××不利影响1.(2019·北京高考·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解析] 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可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老挝地处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于玉米、香蕉、咖啡豆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为传统农业国家,农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工业不发达,工业污染较少,生态环境较好,化肥、农药使用量少,农产品品质优良。[答案]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2.(2019·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解析] 主要从油橄榄树生长习性角度分析我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油橄榄树的不利自然条件。例如,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而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红壤酸性强;油橄榄树喜光、忌涝,而我国亚热带地区为较湿润的季风气候,雨季长且降水量大,光照条件差,土壤水分含量大,低洼地易涝等。[答案] 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3.(2019·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解析]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热量、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