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01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02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展开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分布规律

    按半球

    主要居住在半球

    按纬度

    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

    按距海洋远近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按海拔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原因

    举例

    气候

    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

    水源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2.人文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平原并非都是人口稠密区

    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烟稀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呈相关。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3)人均消费水平:呈相关。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三种观点

    观点

    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乐观者

    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者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间者

    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四、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3.社会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4.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整个

    世界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平等权利

    各国或各地区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一 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1·北京卷)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回答下列问题。

    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材料信息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调运知识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内容

    思维路径

    我的解答】

    答案: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

     人口的分布特征

    1.世界人口的分布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地形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高原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水源

    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因

    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考向1 人口的分布规律

    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

    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

    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

    D.人口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 A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江淮地区

    考向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下图)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

    (1)说明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

    (2)说明兰州至武威一线人口密度突变线突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条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能否被突破。

    3.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说明该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其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说明降水并非影响因素,主要原因应为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第(2)题,可以从水源、气候(气温)、地形等方面分析该地适宜居住的条件。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段位于黄河上游,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相较于东北地区,纬度较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第(3)题,人口密度突变线能够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也相应增加;南水北调工程也能够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不能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还有不断向东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人口稀疏;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治理可能会使得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人口容量降低,人口更加稀疏。

    答案:(1)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兰州至武威一线位于黄河上游,虽然降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该段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

    (3)能够被突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口密度增加。

    不能被突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西部地区居民不断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使得西部地区人口更加稀疏;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考点二 人口容量

    (2021·北京卷)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题。

    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材料信息

    甲、乙、丙、丁四地周围绿洲、河流的分布,M、N两县的分界线

    调运知识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思维路径

    【我的解答】A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点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

    大小关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考向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的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四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据此完成1~3题。

    省区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1/万人

    P2/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 276.2

    2 970.6

    7 203.2

    5 331.4

    新疆

    1 957.3

    1 937.2

    4 303.3

    2 164.4

    四川

    2 990.3

    3 229.2

    6 574.5

    9 001.3

    内蒙古

    1 825.8

    3 912.3

    4 014.3

    2 453.2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1.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水热条件好   B.油气资源丰富

    C.地域面积大   D.地形平坦开阔

    2.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脆弱

    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

    C.畜牧业较发达

    D.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低

    3.仅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看,人口应外迁的省区是(  )

    A.广西   B.新疆

    C.四川   D.内蒙古

    1.A 2.A 3.C 解析:第1题,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相对适宜,更适合居住,A正确。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大;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第2题,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内蒙古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消耗大,导致其现实人口少。故选A。第3题,读表可知,四川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人口容量为6 574.5万人,其现实人口数量为9 001.3万人,说明该省区的生态压力较大,人口应外迁。故选C。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判图流程】

    【我的解答】(1)C (2)D (3)A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1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

    该类统计图阅读较简单,以曲线图的判读为例:

    (1)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思考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增段表示纵坐标地理事物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正相关,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地理事物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

    (3)对地理事物及变化过程和峰值、谷值、谷峰变化进行相关分析。

    2.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例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 b 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 0~14岁为 23%,15~64岁为 73%, 65 岁及以上为 4% 。

    3.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其判读技巧如下:

    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三个步骤: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例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2023·广州模拟)截至2020年底,台湾省65岁以上人口达3 787 315人,占比16.07%,其中85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达40.5万人,已进入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高龄社会”。下图示意2020年台湾省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台湾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育率持续下降   B.医疗技术的进步

    C.就业机会减少   D.产业结构调整

    2.台湾省出生率急剧下降的时段是(  )

    A.2001—2005年   B.1981—1985年

    C.1961—1965年   D.1941—1945年

    1.A 2.A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台湾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反映出生率不断下降。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医疗技术的进步、 就业机会减少、 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影响人口老龄化加快的主要原因。第2题,由图可知,15~19岁年龄段人口较20~24岁年龄段人口明显减少,说明该年龄人口出生的时段出生率明显下降;读图可知,1981—1985年、1961—1965年、 1941—1945年三个时段出生人口比其上一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增多,出生率没有下降。

    下图为2016—2020年我国分孩次出生人口相对变动情况统计图(均与2015年相比)。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时段一孩出生人口变动幅度表明(  )

    A.一孩出生人口不断增加

    B.人们生育意愿不断减退

    C.出生人口总量呈增长状态

    D.适育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4.二孩出生人口变动幅度出现了短暂增长,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的影响

    B.医疗水平提高

    C.适婚人群数量大

    D.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改变

    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段一孩出生人口变动幅度表现出负向持续增加的趋势,说明该时段内我国一孩出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表明该时段内人们生育意愿不断减退,A错、B对;出生人口总数量、适育年龄人口数量并不能从图中获知,排除C、D。第4题,我国在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由此推测影响2016—2019年我国二孩人口变动幅度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政策的实施,A对。

    二十五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3·青岛模拟)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人口增减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但以“圣彼得堡—图瓦”线为分界线的人口分布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下图示意2010—2017年俄罗斯人口增减空间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资源分布

    C.经济水平   D.人口政策

    22010—2017年,俄罗斯西北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

    A.该地气候恶劣

    B.该地产业结构调整

    C.周边资源开发

    D.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3.为优化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俄罗斯应(  )

    ①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②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③放开外来人口限制政策 ④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C 2.D 3.B 解析:第1题,从自然原因看,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从社会原因看,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分布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第2题,俄罗斯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生存环境恶劣,本身居住人口稀少,不是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该地产业结构调整、周边资源开发,会吸引人口迁入,导致人口增加;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对该地区的人口产生了虹吸效应,使人口急剧减少。第3题,为优化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俄罗斯应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加快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带动东部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放开外来人口限制政策,可以吸引人口迁入,增加人口数量,与优化人口分布无关。

    (2023·永州模拟)我国女性人口数量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具有周期性特征。下图示意2020年、2032年(预测)我国女性人口数量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与2020年相比,2032年我国女性人口(  )

    A.数量大幅增多   B.高峰数量增多

    C.平均年龄更小   D.育龄高峰消失

    5.2020年我国女性人口数量曲线相邻两高峰③④间隔最大,原因是(  )

    A.女性人口流动增强   B.女性人口数量减少

    C.女性生育年龄推迟   D.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4.D 5.C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与2020年相比,2032年我国女性人口数量总体变化不大,A错误;高峰数量并未增多,B错误;高年龄段女性人口明显增多,平均年龄更大,C错误;育龄女性(约为20—38岁)人口高峰消失,D正确。故选D。第5题,从图中2020年我国女性人口数量分布来看,峰值①②、②③之间呈现大致间隔20岁的周期性,以此推测下一个高峰年龄值应为12岁左右,但实际却出现在5岁,主要原因是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导致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使女性人口数量高峰③④间隔增大,C正确;女性人口流动、女性人口数量减少、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对新出生女性人口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峰值出现或间隔时间(岁数)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我国Y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变化,呈现菱形分布特征(下图)。据此完成 6~7 题。

    6.Y县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南丘陵

    7.下列关于Y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

    B.2 000~2 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C.海拔低于1 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

    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

    6.A 7.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人口规模较大处位于海拔2 000米到3 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云贵高原海拔在1 0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东南丘陵海拔为200~500米;塔里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故Y县最可能位于云贵高原。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2 000~2 300米人口聚集最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海拔低于1 600米区域人口规模较小,说明生存条件较差,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如海拔低,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人口大都分散居住。

    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交通落后

    9.下列措施可以扩大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增加牲畜数量

    C.增加外联交通   D.加大矿产开采

    8.B 9.C 解析:第8题,影响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该地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是当地生产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决定当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第9题,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增加牲畜数量超过载畜量,会引发土地荒漠化,故B错误。增加外联交通可以与其他地区互通有无,从而增加资源储备,进而扩大人口环境承载力,故C正确。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加大矿产开采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影响当地的人口环境承载力,故D错误。

    (2022·龙岩模拟)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是指某一地区水资源所能支撑生产、生活和生态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受区域人口总数、水资源总量及再生能力、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05—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人口   D.产业

    11.为了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该城市中心城区应重点(  )

    A.减少路面硬化面积   B.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C.治理工业水体污染   D.加强雨水积蓄利用

    10.B 11.D 解析:第10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与水资源总量有关,而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我国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不同年份的降水总量差异大,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降水是导致该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主要受区域人口总数、水资源总量及再生能力、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影响。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众多,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强雨水的积蓄和提高水的利用率,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水资源总量,从而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其中,亚洲人口最多,而生活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下图示意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1)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2)说出20°N~40°N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赤道至10°S之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总体特点方面,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70°N至50°S之间的地区,其他纬度分布很少,人口分布不均匀。细节特征方面可从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等角度分析概括。根据图中不同纬度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可知,北半球人口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人口更多,人口在20°N~40°N 比重最大。第(2)题,20°N~40°N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且该纬度范围的陆地面积广阔,平原、低地面积广,适合发展农业种植;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也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第(3)题,赤道到10°S之间的平原地区受赤道低压的影响较强,常年高温多雨,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加之平原海拔低,气候闷热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较少。

    答案:(1)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地区少;20°N~40°N人口比重较大。

    (2)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早,经济发达。

    (3)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