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章章末小结与测评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2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章章末小结与测评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2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地理湘教版必修1精品导学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物种灭绝
②人类活动
③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④资源的综合利用
⑤因地制宜
⑥水分为基础
⑦热量为基础
[学思心得]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
热量带:赤道两极
↓
植被:赤道两极
↓
土壤:赤道两极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
降水量:沿海内陆
↓
植被:沿海内陆
↓
土壤:沿海内陆
1.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2)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1)C (2)D [第(1)题,图示甲处年均温15 ℃,年太阳辐射较强,年降水量500~600 mm,应是亚热带;热量由高到低变化,植被依次是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可判断甲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题,自然带“荒漠带-常绿林带-阔叶林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分布特点符合大陆西岸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2.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不同,发育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该山地北坡在海拔4 000米左右出现了森林带,南坡则没有,说明在此海拔上北坡的降水较多,可以判断北坡属于迎风坡。
[答案] (1)垂直分异规律。产生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针叶林带。原因: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9页。
这是一份中图版必修1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