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可能要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K-39 Ag-108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B.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水果的催熟剂,其产量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
C. 德国科学家凯库勒从梦境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了关于苯环结构的学说
D. 1869年俄国化学家舍勒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排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答案】D
【解析】A.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A正确;
B.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水果的催熟剂,其产量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B正确;
C. 德国科学家凯库勒从梦境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了关于苯环结构的学说,C正确;
D.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排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舍勒是瑞典人,发现了氧气,D错误;
答案选D。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羟基的结构式:O﹣H B.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D
【解析】A.羟基的结构式:-O-H,A项错误;
B.四氯化碳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B项错误;
C.CO2中C原子半径比O原子半径略大,其比例模型为,C项错误;
D.乙烯中碳原子之间形成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D项正确;
答案选D。
3.易溶于水的含氧有机物是( )
① 硝基苯 ② 苯 ③ 溴苯 ④ 乙醇 ⑤ 乙酸乙酯 ⑥ 乙酸 ⑦ 碳酸
A. ①⑤ B. ②③ C. ④⑥ D. ⑤⑦
【答案】C
【解析】① 硝基苯,难溶于水,①项不符合题意;
② 苯难溶于水,且不含氧元素,②项不符合题意;
③ 溴苯难溶于水,且不含氧元素,③项不符合题意;
④ 乙醇易溶于水,且为含氧有机物,④项符合题意;
⑤ 乙酸乙酯难溶于水,⑤项不符合题意;
⑥ 乙酸易溶于水,且为含氧有机物,⑥项符合题意;
⑦ 碳酸不是有机物,⑦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④⑥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4.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B. 甲烷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 甲烷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O不能确定。
【详解】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只含C、H两种元素,第二种含有C、H、O三种元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O不能确定,
答案选B。
5.1mol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氧气,这种烷烃的化学式是( )
A. C5H12 B. C4H10 C. C3H8 D. C6H14
【答案】A
【解析】设烷烃的化学式为CnH2n+2,燃烧方程式为:
CnH2n+2+O2nCO2+(n+1)H2O,
1
1mol 8mol
则有:=8,解得n=5,故烷烃化学式为:C5H12,
答案选A。
6.下列各物质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丙烷 ④2,2—二甲基丙烷
A. ④②①③ B. ④①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一般说,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对于含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而言,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所以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丙烷 ④2,2-二甲基丙烷中,④含有5个碳原子,沸点最高,①②含有4个碳原子,②中有一个支链,则沸点①>②,③含3个碳原子,沸点最低,所以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④①②③,B项正确;
答案选B。
7.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H2Cl2 B. C4H10 C. C5H12 D. C6H12
【答案】A
【解析】A.该物质只有一种结构,故只表示一种物质,故正确;B.该物质有两种结构,故错误;C.该分子式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故错误;D.该分子式有5种结构,故错误。故选A。
8.在120℃时,某混合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则该混合烃可能是( )
A. CH4和C2H6 B. CH4和C2H4 C. C2H4和C2H6 D. C3H4和C3H6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120℃时水是气态,在120℃时某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说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和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据此判断烃。
【详解】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发生的反应为CxHy+(x+)O2xCO2+H2O,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和不变、计量数之和不变,所以1+x+ = x+,y=4,符合条件的是B,
答案选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 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A不正确。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BC都是不正确,D正确。答案选D。
10.只用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和四氯化碳 B. 乙酸乙酯和乙醇
C. 乙醇和乙酸 D. 溴水和溴苯
【答案】C
【解析】A、 苯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在上层,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有机层在下层,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B 、乙酸乙酯微溶,乙醇与水互溶,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用水不能鉴别,因为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选项C错误;D、溴水不分层和溴苯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在下层,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1.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
A. CH3CH2OH ─→CH3CHO B. CH2=CH2─→CH3-CH2Br
C. D. CH3COOH─→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
【详解】A.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属于氧化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 乙烯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分别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溴原子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酸中的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C项符合题意;
D. 乙酸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的表示碳氢化合物,“ ”这种键线式表示的物质是( )
A. 丁烷 B. 异丁烷 C. 异戊烷 D. 新戊烷
【答案】C
【解析】键线式中顶端和拐点是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依据所给键线式得到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2;名称依据习惯命名该物质的名称为异戊烷,C项正确;
答案选C。
1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 (CH3)2CHCH(CH3)2 B. 新戊烷
C. 异戊烷 D. (CH3)3CCH2CH3
【答案】A
【解析】根据对称分析法,A. (CH3)2CHCH(CH3)2 分子中有2种H原子,所以有2种一氯代物; B. 新戊烷只有1种H,所以一氯代物只有1种;C. 异戊烷分子中有4种H,所以一氯代物有4种; D. (CH3)3CCH2CH3有3种H,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综上所述,选A。
14.关于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 共价化合物不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D. CaCl2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详解】A项、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不含有金属离子,故A错误;
B项、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B正确;
C项、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项、CaCl2是钙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A。
15.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 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
C. 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
D.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发生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的过程,其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A、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生成不是能量变化的原因,A错误;B、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B正确;C、加热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C错误;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D错误,答案选B。
1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催化剂 B. 反应物的性质
C. 温度 D. 压强
【答案】B
【解析】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为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应,是主要因素;催化剂、温度、压强为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为次要因素;答案为B
17.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B)=0.3 mol·L-1· s-1 B. v(A)=0.5mol·L-1· s-1
C. v(C)=0.8 mol·L-1· s-1 D. v(D)=30 mol·L-1·min-1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单位换算一致以后,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对于这类题目,还需要将各反应速率换算为同一物质进行比较,加入都换算为A物质的速率(单位:mol·L-1·s-1)则A. v(A)=2 v(B)=0.6;B. v(A)=0.5;C. v(A)=v(C)=0.53;
D. v(A)=v(D)==0.25;
显然A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选A。
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 + 3H2⇌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能加快逆反应速率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能加快反应速率
C.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 =v(逆)=0
D. 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可能达到100%
【答案】B
【解析】A.降低温度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v(逆)>0,故C错误;
D.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完全转化,所以氮气和氢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D错误。答案选B。
19.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苯和X
C. 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氧化等反应
D.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 mol X最多能与5 mol H2加成
【答案】D
【解析】A、X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和羟基三种官能团,选项A正确;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X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选项B正确;
C、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加聚反应;该物质含有酯基和醇羟基,酯的水解和醇的酯化都属于取代反应;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都能发生氧化反应,选项C正确;
D、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mol X最多能与4 mol H2加成,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20.苯环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下列均不可作为证据事实的一组是( )
①苯的间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对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长度(即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均相等
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⑤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⑥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⑥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分析:①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来分析;
②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来分析;
③单键和双键的键长不相等;
④如果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含有双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含有双键的物质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⑥如果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含有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详解:①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间位二元取代物均只有一种,所以①不能作为证据;
②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对位二元取代物均只有一种,故②不能作为证据;
③单键和双键的键长不相等,说明苯的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③能作为证据;
④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不含双键,说明苯的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④能作为证据;
⑤含有双键的物质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可以用单双健结构来解释,故⑤不能作为证据;
⑥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说明不含双键,说明苯的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⑥能作为证据;
答案选A。
2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 – 4e-+ H2O CH3COOH + 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 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C.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O2CH3COOH + H2O
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4e-+ 2H2O 4OH-
【答案】C
【解析】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正极:O2+ 4e-+4H+2H2O,负极:CH3CH2OH – 4e-+ H2OCH3COOH + 4H+,电解质溶液中的H+应向正极移动(正极带负电),A不正确;根据正极反应式,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 L氧气,B不正确;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叠加得CH3CH2OH + O2 CH3COOH + H2O,C正确;根据正极反应式可知,D不正确。
22.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是最简单原子,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Y元素为其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该单质能和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某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强酸性
B. W与X能按照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
C. 上述四种元素分别位于两个主族
D. 简单离子半径:X<Y
【答案】D
【解析】
【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是最简单原子,则W为H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则X为O元素;Y元素为其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为Na元素;H、O、Na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该单质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则说明为非金属单质,推出Z为S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H、O、Na和S元素,则
A. 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为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其中,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水溶液呈强酸性,A项正确;
B. H与O元素可以形成H2O2,原子个数比为1:1,B项正确;
C. 上述四种元素,H和Na元素为IA族,O和S元素位于VIA族,C项正确;
D.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简单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半径比较:Na+<O2-,D项错误;
答案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23.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比例模型是______(填序号)。
(2)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
(3)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光照条件下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反应,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
A.CH3Cl、HCl B.CCl4、HCl
C.CH3Cl、CH2Cl2 D.CH3Cl、CH2Cl2、CHCl3、CCl4、HCl
(4)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其生成物的化学式最多可能有_____种。
A.5 B.9 C.10 D.7
(5)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水柱变化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工业酒精含有甲醇,其结构简式为:CH3OH,可由甲烷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写出甲醇与O2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的反应_______。
【答案】(1). C (2). C7H16 (3). D (4). D (5). B (6). 2CH3OH+O2 2HCHO+2H2O
【解析】
【分析】(1)比例模型能反应原子体积大小;
(2)根据烷烃分子通式计算其分子式;
(3)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的取代反应为逐步取代,但是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据此进行判断;
(4)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为乙烷,与氯气发生多步取代反应;
(5)根据大气压强原理来判断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
(6)甲醇催化氧化得到甲醛。
【详解】(1)甲烷的比例模型是,故答案选C;
(2)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12n+(2n+2)=100,解得n=7,故该烷烃的分子式是C7H16;
(3)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逐步取代反应,但是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且各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所有得到的产物与甲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无关,故得到的产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HCl,D项正确;
答案选D;
(4)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乙烷与氯气发生多步取代反应,得到的生成物的化学式可以为:C2H5Cl、C2H4Cl2、C2H3Cl3、C2H2Cl4、C2HCl5、C2Cl6和HCl共7种,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5)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消耗氯气, U型管左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所以压强减小,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降低;
故答案为:B;
(6)甲醇与O2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醛与水,其化学方程式:2CH3OH+O2 2HCHO+2H2O。
24.Ⅰ.有下列各组物质:
A.O2和O3 B.和
C.和
D.和 E.丁烷和新戊烷
F.和 G.甲烷和庚烷
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Ⅱ.根据所学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将下列反应进行归类,并按要求写出部分反应。
①由乙烯和HCl制氯乙烷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③乙烯使溴水褪色 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⑤乙烷与氯气光照 ⑥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用的条件下的反应
⑦苯与H2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⑧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
(1)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
(2)分别写出③⑥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2). E、G (3). D、F (4). B (5). A (6). ⑤⑥ (7). ②④⑧ (8). ①③⑦ (9). CH2=CH2+Br2CH2BrCH2Br;
(10). (11).
【解析】
【分析】Ⅰ.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的物质属于同一物质;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据此分析作答。
Ⅱ.(1)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失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2)依据反应类型书写其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
【详解】Ⅰ.根据定义分析可知,
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
和分子式相同都为C6H14,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
丁烷和新戊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甲烷和庚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6个“CH2”原子团,两者均互为同系物;
和都表示2,2—二甲基丁烷、 和都表示二氯甲烷,均属于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属于同一物质;
答案为:C;E、G;D、F;B;A
Ⅱ.(1)①由乙烯制氯乙烷,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
②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烷发生氧化反应;
③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④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容易被强氧化剂氧化,当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氧化反应;
⑤乙烷与氯气光照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烷的氯代产物,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⑥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⑦苯与H2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⑧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⑤⑥;属于氧化反应的有:②④⑧;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①③⑦,
故答案为:⑤⑥;②④⑧;①③⑦;
(2)③为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Br2 CH2BrCH2Br;
⑥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用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⑦苯与H2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其化学方程式为:。
25.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C是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加成的产物,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D,C和D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 ________;
(2)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_______;
(3)写出C和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的闻到E物质的水果香味,实验中要用到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E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是_____。写出少量D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__(填“A>B”或“A<B”或“A=B”)。
【答案】(1). (2). 溶液分层,上层显紫红色,下层呈无色; (3).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 分液 (5). CO32- + CH3COOH CH3COO- +HCO3- (6). A>B
【解析】
【分析】“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说明A是乙烯。B的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相应地B的碳元素与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实验式为CH,又由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所以B的分子式为C6H6,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为苯;C是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加成的产物,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D,C和D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则推出C为乙醇,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A乙烯,分子内含碳碳双键,其电子式为:;
(2)B为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碘水中加入苯,苯会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到苯层,故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显紫红色,下层呈无色;
(3)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则可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混合物;少量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H3COOHCH3COONa +NaHCO3,离子方程式为CO32-+CH3COOHCH3COO-+HCO3-;
(5)乙烯中H元素质量分数比苯中H元素质量分数大,故相同质量的乙烯、苯燃烧,乙烯消耗的氧气更多,即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A>B,故答案为:A>B。
26.Ⅰ.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 xC(g)+2D(s),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mol·L-1·s-1。
(2)x=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
A 压强不再变化 B υ(A)正=2υ(B)逆
C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 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E 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Ⅱ.某鱼雷采用 Al-Ag2O 动力电池,以溶解有KOH 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2Al+ 3Ag2O + 2KOH6Ag + 2KAlO2 +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Ag2O 为电池的____极(填“负”或“正”)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电子由_____极经外电路流向___极(填“Ag2O”或“Al”),当有 1mol电子流经外电路时,负极质量减少___g。
(3)溶液中的 OH-向____极迁移(填“Ag2O”或“Al”)。
【答案】(1). 0.01 (2). 3 (3). BCD (4). 正 (5). Ag2O+2e-+H2O2Ag+2OH- (6). Al (7). Ag2O (8). 9 (9). Al
【解析】
【分析】(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结合计算;
(2)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计算B的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作答;
Ⅱ. 该原电池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为负极,则Ag2O为正极;失电子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由==0.6mol/(L·min),υ(C)=mol/(L·s)=0.01mol/(L·s);
(2)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则B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3,故答案为:3;
(3)2A(g)+B(g)⇌3C(g)+2D(s),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
A.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和平衡状态下压强始终不变化,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υ(A)正=2υ(B)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
C.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
D. 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E. 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根据化学计量数易知,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项错误;
故答案为:BCD;
Ⅱ. 该原电池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为负极,则Ag2O为正极;,
(1)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作负极,即铝单质作负极,则Ag2O作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2)电子由Al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负极电极反应式:Al-3e- +4OH-AlO2-+2H2O,当有1mol电子流经外电路时,负极质量减少=9g;
(3)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溶液中的OH-向Al极移动,故答案为:Al。
可能要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K-39 Ag-108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B.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水果的催熟剂,其产量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
C. 德国科学家凯库勒从梦境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了关于苯环结构的学说
D. 1869年俄国化学家舍勒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排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答案】D
【解析】A.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A正确;
B.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水果的催熟剂,其产量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B正确;
C. 德国科学家凯库勒从梦境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了关于苯环结构的学说,C正确;
D.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排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舍勒是瑞典人,发现了氧气,D错误;
答案选D。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羟基的结构式:O﹣H B.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D
【解析】A.羟基的结构式:-O-H,A项错误;
B.四氯化碳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B项错误;
C.CO2中C原子半径比O原子半径略大,其比例模型为,C项错误;
D.乙烯中碳原子之间形成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D项正确;
答案选D。
3.易溶于水的含氧有机物是( )
① 硝基苯 ② 苯 ③ 溴苯 ④ 乙醇 ⑤ 乙酸乙酯 ⑥ 乙酸 ⑦ 碳酸
A. ①⑤ B. ②③ C. ④⑥ D. ⑤⑦
【答案】C
【解析】① 硝基苯,难溶于水,①项不符合题意;
② 苯难溶于水,且不含氧元素,②项不符合题意;
③ 溴苯难溶于水,且不含氧元素,③项不符合题意;
④ 乙醇易溶于水,且为含氧有机物,④项符合题意;
⑤ 乙酸乙酯难溶于水,⑤项不符合题意;
⑥ 乙酸易溶于水,且为含氧有机物,⑥项符合题意;
⑦ 碳酸不是有机物,⑦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④⑥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4.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B. 甲烷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 甲烷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O不能确定。
【详解】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只含C、H两种元素,第二种含有C、H、O三种元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O不能确定,
答案选B。
5.1mol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氧气,这种烷烃的化学式是( )
A. C5H12 B. C4H10 C. C3H8 D. C6H14
【答案】A
【解析】设烷烃的化学式为CnH2n+2,燃烧方程式为:
CnH2n+2+O2nCO2+(n+1)H2O,
1
1mol 8mol
则有:=8,解得n=5,故烷烃化学式为:C5H12,
答案选A。
6.下列各物质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丙烷 ④2,2—二甲基丙烷
A. ④②①③ B. ④①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一般说,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对于含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而言,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所以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丙烷 ④2,2-二甲基丙烷中,④含有5个碳原子,沸点最高,①②含有4个碳原子,②中有一个支链,则沸点①>②,③含3个碳原子,沸点最低,所以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④①②③,B项正确;
答案选B。
7.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H2Cl2 B. C4H10 C. C5H12 D. C6H12
【答案】A
【解析】A.该物质只有一种结构,故只表示一种物质,故正确;B.该物质有两种结构,故错误;C.该分子式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故错误;D.该分子式有5种结构,故错误。故选A。
8.在120℃时,某混合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则该混合烃可能是( )
A. CH4和C2H6 B. CH4和C2H4 C. C2H4和C2H6 D. C3H4和C3H6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120℃时水是气态,在120℃时某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说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和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据此判断烃。
【详解】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发生的反应为CxHy+(x+)O2xCO2+H2O,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和不变、计量数之和不变,所以1+x+ = x+,y=4,符合条件的是B,
答案选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 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A不正确。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BC都是不正确,D正确。答案选D。
10.只用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和四氯化碳 B. 乙酸乙酯和乙醇
C. 乙醇和乙酸 D. 溴水和溴苯
【答案】C
【解析】A、 苯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在上层,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有机层在下层,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B 、乙酸乙酯微溶,乙醇与水互溶,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用水不能鉴别,因为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选项C错误;D、溴水不分层和溴苯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在下层,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1.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
A. CH3CH2OH ─→CH3CHO B. CH2=CH2─→CH3-CH2Br
C. D. CH3COOH─→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
【详解】A.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属于氧化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 乙烯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分别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溴原子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酸中的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C项符合题意;
D. 乙酸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的表示碳氢化合物,“ ”这种键线式表示的物质是( )
A. 丁烷 B. 异丁烷 C. 异戊烷 D. 新戊烷
【答案】C
【解析】键线式中顶端和拐点是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依据所给键线式得到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2;名称依据习惯命名该物质的名称为异戊烷,C项正确;
答案选C。
1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 (CH3)2CHCH(CH3)2 B. 新戊烷
C. 异戊烷 D. (CH3)3CCH2CH3
【答案】A
【解析】根据对称分析法,A. (CH3)2CHCH(CH3)2 分子中有2种H原子,所以有2种一氯代物; B. 新戊烷只有1种H,所以一氯代物只有1种;C. 异戊烷分子中有4种H,所以一氯代物有4种; D. (CH3)3CCH2CH3有3种H,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综上所述,选A。
14.关于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 共价化合物不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D. CaCl2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详解】A项、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不含有金属离子,故A错误;
B项、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B正确;
C项、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项、CaCl2是钙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A。
15.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 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
C. 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
D.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发生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的过程,其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A、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生成不是能量变化的原因,A错误;B、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B正确;C、加热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C错误;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D错误,答案选B。
1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催化剂 B. 反应物的性质
C. 温度 D. 压强
【答案】B
【解析】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为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应,是主要因素;催化剂、温度、压强为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为次要因素;答案为B
17.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B)=0.3 mol·L-1· s-1 B. v(A)=0.5mol·L-1· s-1
C. v(C)=0.8 mol·L-1· s-1 D. v(D)=30 mol·L-1·min-1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单位换算一致以后,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对于这类题目,还需要将各反应速率换算为同一物质进行比较,加入都换算为A物质的速率(单位:mol·L-1·s-1)则A. v(A)=2 v(B)=0.6;B. v(A)=0.5;C. v(A)=v(C)=0.53;
D. v(A)=v(D)==0.25;
显然A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选A。
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 + 3H2⇌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能加快逆反应速率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能加快反应速率
C.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 =v(逆)=0
D. 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可能达到100%
【答案】B
【解析】A.降低温度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v(逆)>0,故C错误;
D.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完全转化,所以氮气和氢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D错误。答案选B。
19.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苯和X
C. 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氧化等反应
D.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 mol X最多能与5 mol H2加成
【答案】D
【解析】A、X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和羟基三种官能团,选项A正确;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X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选项B正确;
C、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加聚反应;该物质含有酯基和醇羟基,酯的水解和醇的酯化都属于取代反应;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都能发生氧化反应,选项C正确;
D、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mol X最多能与4 mol H2加成,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20.苯环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下列均不可作为证据事实的一组是( )
①苯的间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对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长度(即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均相等
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⑤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⑥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⑥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分析:①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来分析;
②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来分析;
③单键和双键的键长不相等;
④如果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含有双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含有双键的物质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⑥如果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含有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详解:①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间位二元取代物均只有一种,所以①不能作为证据;
②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对位二元取代物均只有一种,故②不能作为证据;
③单键和双键的键长不相等,说明苯的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③能作为证据;
④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不含双键,说明苯的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④能作为证据;
⑤含有双键的物质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可以用单双健结构来解释,故⑤不能作为证据;
⑥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说明不含双键,说明苯的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⑥能作为证据;
答案选A。
2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 – 4e-+ H2O CH3COOH + 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 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C.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O2CH3COOH + H2O
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4e-+ 2H2O 4OH-
【答案】C
【解析】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正极:O2+ 4e-+4H+2H2O,负极:CH3CH2OH – 4e-+ H2OCH3COOH + 4H+,电解质溶液中的H+应向正极移动(正极带负电),A不正确;根据正极反应式,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 L氧气,B不正确;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叠加得CH3CH2OH + O2 CH3COOH + H2O,C正确;根据正极反应式可知,D不正确。
22.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是最简单原子,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Y元素为其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该单质能和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某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强酸性
B. W与X能按照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
C. 上述四种元素分别位于两个主族
D. 简单离子半径:X<Y
【答案】D
【解析】
【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是最简单原子,则W为H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则X为O元素;Y元素为其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为Na元素;H、O、Na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该单质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则说明为非金属单质,推出Z为S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H、O、Na和S元素,则
A. 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为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其中,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水溶液呈强酸性,A项正确;
B. H与O元素可以形成H2O2,原子个数比为1:1,B项正确;
C. 上述四种元素,H和Na元素为IA族,O和S元素位于VIA族,C项正确;
D.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简单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半径比较:Na+<O2-,D项错误;
答案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23.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比例模型是______(填序号)。
(2)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
(3)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光照条件下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反应,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
A.CH3Cl、HCl B.CCl4、HCl
C.CH3Cl、CH2Cl2 D.CH3Cl、CH2Cl2、CHCl3、CCl4、HCl
(4)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其生成物的化学式最多可能有_____种。
A.5 B.9 C.10 D.7
(5)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水柱变化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工业酒精含有甲醇,其结构简式为:CH3OH,可由甲烷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写出甲醇与O2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的反应_______。
【答案】(1). C (2). C7H16 (3). D (4). D (5). B (6). 2CH3OH+O2 2HCHO+2H2O
【解析】
【分析】(1)比例模型能反应原子体积大小;
(2)根据烷烃分子通式计算其分子式;
(3)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的取代反应为逐步取代,但是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据此进行判断;
(4)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为乙烷,与氯气发生多步取代反应;
(5)根据大气压强原理来判断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
(6)甲醇催化氧化得到甲醛。
【详解】(1)甲烷的比例模型是,故答案选C;
(2)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12n+(2n+2)=100,解得n=7,故该烷烃的分子式是C7H16;
(3)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逐步取代反应,但是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且各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所有得到的产物与甲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无关,故得到的产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HCl,D项正确;
答案选D;
(4)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乙烷与氯气发生多步取代反应,得到的生成物的化学式可以为:C2H5Cl、C2H4Cl2、C2H3Cl3、C2H2Cl4、C2HCl5、C2Cl6和HCl共7种,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5)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消耗氯气, U型管左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所以压强减小,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降低;
故答案为:B;
(6)甲醇与O2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醛与水,其化学方程式:2CH3OH+O2 2HCHO+2H2O。
24.Ⅰ.有下列各组物质:
A.O2和O3 B.和
C.和
D.和 E.丁烷和新戊烷
F.和 G.甲烷和庚烷
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Ⅱ.根据所学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将下列反应进行归类,并按要求写出部分反应。
①由乙烯和HCl制氯乙烷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③乙烯使溴水褪色 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⑤乙烷与氯气光照 ⑥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用的条件下的反应
⑦苯与H2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⑧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
(1)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
(2)分别写出③⑥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2). E、G (3). D、F (4). B (5). A (6). ⑤⑥ (7). ②④⑧ (8). ①③⑦ (9). CH2=CH2+Br2CH2BrCH2Br;
(10). (11).
【解析】
【分析】Ⅰ.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的物质属于同一物质;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据此分析作答。
Ⅱ.(1)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失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2)依据反应类型书写其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
【详解】Ⅰ.根据定义分析可知,
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
和分子式相同都为C6H14,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
丁烷和新戊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甲烷和庚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6个“CH2”原子团,两者均互为同系物;
和都表示2,2—二甲基丁烷、 和都表示二氯甲烷,均属于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属于同一物质;
答案为:C;E、G;D、F;B;A
Ⅱ.(1)①由乙烯制氯乙烷,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
②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烷发生氧化反应;
③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④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容易被强氧化剂氧化,当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氧化反应;
⑤乙烷与氯气光照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烷的氯代产物,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⑥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⑦苯与H2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⑧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⑤⑥;属于氧化反应的有:②④⑧;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①③⑦,
故答案为:⑤⑥;②④⑧;①③⑦;
(2)③为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Br2 CH2BrCH2Br;
⑥苯与硝酸在浓硫酸作用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⑦苯与H2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其化学方程式为:。
25.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C是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加成的产物,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D,C和D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 ________;
(2)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_______;
(3)写出C和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的闻到E物质的水果香味,实验中要用到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E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是_____。写出少量D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__(填“A>B”或“A<B”或“A=B”)。
【答案】(1). (2). 溶液分层,上层显紫红色,下层呈无色; (3).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 分液 (5). CO32- + CH3COOH CH3COO- +HCO3- (6). A>B
【解析】
【分析】“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说明A是乙烯。B的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相应地B的碳元素与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实验式为CH,又由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所以B的分子式为C6H6,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为苯;C是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加成的产物,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D,C和D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则推出C为乙醇,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A乙烯,分子内含碳碳双键,其电子式为:;
(2)B为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碘水中加入苯,苯会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到苯层,故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显紫红色,下层呈无色;
(3)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则可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混合物;少量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H3COOHCH3COONa +NaHCO3,离子方程式为CO32-+CH3COOHCH3COO-+HCO3-;
(5)乙烯中H元素质量分数比苯中H元素质量分数大,故相同质量的乙烯、苯燃烧,乙烯消耗的氧气更多,即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A>B,故答案为:A>B。
26.Ⅰ.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 xC(g)+2D(s),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mol·L-1·s-1。
(2)x=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
A 压强不再变化 B υ(A)正=2υ(B)逆
C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 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E 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Ⅱ.某鱼雷采用 Al-Ag2O 动力电池,以溶解有KOH 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2Al+ 3Ag2O + 2KOH6Ag + 2KAlO2 +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Ag2O 为电池的____极(填“负”或“正”)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电子由_____极经外电路流向___极(填“Ag2O”或“Al”),当有 1mol电子流经外电路时,负极质量减少___g。
(3)溶液中的 OH-向____极迁移(填“Ag2O”或“Al”)。
【答案】(1). 0.01 (2). 3 (3). BCD (4). 正 (5). Ag2O+2e-+H2O2Ag+2OH- (6). Al (7). Ag2O (8). 9 (9). Al
【解析】
【分析】(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结合计算;
(2)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计算B的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作答;
Ⅱ. 该原电池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为负极,则Ag2O为正极;失电子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由==0.6mol/(L·min),υ(C)=mol/(L·s)=0.01mol/(L·s);
(2)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则B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3,故答案为:3;
(3)2A(g)+B(g)⇌3C(g)+2D(s),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
A.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和平衡状态下压强始终不变化,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υ(A)正=2υ(B)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
C.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
D. 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E. 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根据化学计量数易知,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项错误;
故答案为:BCD;
Ⅱ. 该原电池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为负极,则Ag2O为正极;,
(1)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作负极,即铝单质作负极,则Ag2O作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2)电子由Al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负极电极反应式:Al-3e- +4OH-AlO2-+2H2O,当有1mol电子流经外电路时,负极质量减少=9g;
(3)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溶液中的OH-向Al极移动,故答案为:A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