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7 次下载
- 6《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1 次下载
- 7《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6 次下载
- 8《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4 次下载
-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2 次下载
小学10 总复习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集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但要注意在其他单元的复习时恰当渗透练习,了解和掌握其思想方法。
复习时要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课时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第109页的相关内容。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整理知识。
课件。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3)小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万以内加法的计算。
同学们,先一起看一下第一个问题:飞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要求飞机飞行的总路程,我们就要弄清楚飞机飞行的路线。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飞机飞行的路线,然后指名回答。
得出飞机首先从北京飞到广州,然后飞到三亚。
学生反馈:1907+690=2597(千米)
强调:个位上是7+0=7;十位上是0+9=9;百位上是9+6=15, 所以百位上是5;向千位进1,千位上是1+1=2;结果是2597。
2.万以内减法的计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明确相比较的对象:一个是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到三亚,一个是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两者相比,飞机飞行的路程,前者比后者要多多少千米?
教师强调:第一问的结果要作为第二问的条件,必须要保证结果正确,否则第二问无法正确解答。
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597-2541=56(千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从北京飞到广州比从广州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
解答:1907-690=1217(千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4.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在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了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笔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后再减。如果想知道计算时你做得对不对,可以采用验算或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1.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做完集体订正。
2.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8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简单推理的思考方法。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因此,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第2课时 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第110~113页的相关内容。
1.复习巩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模型。
重点:进一步掌握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解决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方法。
课件。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同学们还记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吗?谁可以算得又快又准呢?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好不好?
(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第(4)小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1.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不能漏乘。
(2)因数中间的0必须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不能省略不写。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3)因数末尾的0可以不乘,但在积的末尾要添上相同个数的0。
2.卡片出示下面的题目。
计算,能口算的就口算。
23×3= 26×5= 403×6= 635×7=
85×2= 257×9= 600×5= 240×6=
学生独立计算。
师:同学们不仅口算能力强,笔算能力也不错哦,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们真棒!
1.计算下面各题,指名板演。
587×4= 105×3= 280×3=
订正时,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和方法。
第一个,重点让学生说说连续进位时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重点放在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上。
第三个,重点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你能说说题目的具体要求吗?“估算”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个算式该怎么估算,再汇报,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3.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问题,提炼已知条件,列出算式:870×8,经过计算得出票房的收入是6960元。
4.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如果把30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多少毫米?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的解答。解答的办法是首先求出1本书的高度,然后再求30本书的高度。这是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途径。
1本书的高度:18÷3=6(毫米)。
30本书的高度:6×30=180(毫米)。
5.胜利小学购进一批电脑。如果每班3台,正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台,可以分给几个班?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的解答。解答的办法是先求出电脑的总台数,然后再求每班分得的台数。这是解决归总问题的一般途径。
每班3台,正好分给15个班,电脑的总数量:15×3=45(台)。
每班5台,可以分给的班数:45÷5=9(个)。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知道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了吗?对于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又是怎样的呢?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基础,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第3课时 复习倍的认识
教材第110、112页的相关内容。
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进一步掌握有关倍的计算。
难点:熟练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请同学们完成这道题,把你发现的知识记下来,然后向老师汇报。 (这道题是有关倍的计算题,是关于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第(5)小题)
师:是的,你们的发现真到位!
其实这就是我们在第五单元学过的“倍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倍”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已知两项求倍数,用除法计算。)
师:同学们学得真扎实,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分析过程,集体订正。
(1)已知笔袋的价钱是16元,三角尺的价钱是4元,所以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16÷4=4倍。
(2)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已知三角尺的价钱是4元,
所以彩笔的价钱是:9×4=36(元)。
(3)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已知笔袋的价钱是16元,
所以钢笔的价钱是:16÷2=8(元)。
(4)可以用两个物品之间的价钱关系来提出问题。
如:钢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解答:8÷2=4
2.投影出示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7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与解答:已知前年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是前年的4倍,可知去年有16×4=64户使用天然气,今年使用天然气的比去年增加了20户,所以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64+20=84(户)。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我们今天复习的是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练习中有许多图文结合的题目,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让学生从图中找到信息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体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还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应根据学情对开放题的处理,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教育。
第4课时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110、112、114页的相关内容
1.复习巩固分数的相关知识。
2.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正确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
重点:巩固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分数的计算。
难点:将分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课件。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分数,学习了分数的简单计算。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1.出示图片,看看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让其说一说对分数的理解。
2.投影出示教材第1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说说是怎么想的。
3.投影出示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准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投影出示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和倍数知识。已知爷爷今天64岁,小兰今年的年龄是爷爷的eq \f(1),\s\d5(8)),则小兰的年龄是:64÷8=8(岁);又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小兰的4倍,已知一项与倍数,求另一项,用乘法计算,爸爸的年龄是:8×4=32(岁)。
5.投影出示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思考题。
渗透等量变换的思想方法,因为每层的洗发液同样重,这样可以列出下面的等量关系式:1大+1中+5小=3中+5小
3中+5小=1大+7小
从第一个式子可以推出1大=2中,再结合第二个式子可以推出1中=2小。
已知每小瓶装200克,所以每中瓶装400克,每大瓶装800克。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通过分割操作、画图、数学符号等之间的转化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尤其在认识由多个同一物体组成的集合作为单位“1”时,要通过让学生涂一涂、摆一摆、说一说,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动作的过程和结果,将思维过程外显,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第5课时 复习时、分、秒、测量
教材第109页第1题(1)、(2)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重点: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难点: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课件。
1.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时 分 秒 1时=60分 1分=60秒
3.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关于单位的合理使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1)小题)
分析题意: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认识。
填上合适的单位这类题目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在教材上,师生集体订正。
飞机1小时飞行750千米,载质量是50吨,机身全长38米。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关于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2)小题)
分析题意:本题是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以及时间的表示方法。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时间单位间的进率,知道时间表示方法,认识钟表。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在教材的钟表上画时针与分针,然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我们再来看看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组织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1.填一填。
8分=( )秒 3时=( )分
58分-33分=( )分 4时-120分=( )时
41秒-19秒=( )秒 360秒=( )分
5厘米=( )毫米 360厘米=( )分米
8米=( )分米 2千米-700米=( )米
9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8千克=( )克 1000千克=( )吨
2吨-800千克=( )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2.电影从2:05开始,放映到3:10,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思考过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外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6课时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第110、113、114页的相关内容。
1.复习巩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选择合适的拼法,使所拼图形的周长最短。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课件。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同桌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各种图形的特征。
2.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先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
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指名汇报。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
1.投影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引导学生把组合的图形分别看作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分别读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再用简便方法来计算。
分析与解答:
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4+2)×2=12(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周长是:4×4=16(厘米)。
2.投影出示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6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本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求解长方形的周长,但是李叔叔是靠墙角用篱笆来围长方形地,所以本题并不是求长方形地的实际周长,而是求长方形地的一条长加一条宽的长度。
解答:8+6=14(米)。
3.投影出示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分析与解答: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根据图形可以知道,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5+5=20(厘米),所以大正方形的周长是:20×4=80(厘米)。
4.投影出示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可先找几名学生说一说题意,如果大家理解题意了,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分小组讨论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通过复习,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结合第113页第12题,学生动手画从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来求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剩下图形的周长。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剪下的图形和剩下的图形各是什么,通过剪纸的活动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9
0
7
+
6
9
0
2
5
9
7
2
5
9
7
-
2
5
4
1
5
6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总结提升,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