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实验班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第I卷 选择题 48分
一、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是-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H+(aq)+OH-(aq) ===H2O(l)
ΔH =-57.3kJ·mol-1。分别向1 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
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1>ΔH2>ΔH3 B. ΔH1<ΔH2<ΔH3 C. ΔH1=ΔH2<ΔH3 D. ΔH1<ΔH2=ΔH3
3.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是110.5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
C. 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 稀醋酸(电离吸热)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4.下图是1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2NH3 △H =-92 kJ·mol-1
B.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N2和3 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92 kJ热量
C.b曲线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D.加入正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5.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热ΔH=+(a-b)kJ·mol-1
B. 每生成2molAB(g)吸收bkJ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kJ能量
6.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③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④H2O(g)=H2O(l)ΔH=-44.0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C.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D.2H2(g)+O2(g)=2H2O(l)的反应热为ΔH=+571.6 kJ·mol-1
7.已知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121 kJ,且O2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形成1 mol H—O键时放出热量463 kJ,则H2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8.容积固定为3 L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A、2 mol B,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D(g),经反应5 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 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B. 5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1·min-1
C. 经5 min后,向容器内再加入C,正反应速率变小
D. 平衡状态时,生成1 mol D时同时生成1 mol A
9.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 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 mL 2.5 mol·L-1的硫酸溶液,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 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 mL(若折合成0 ℃、101 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 mL),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通过测定锌粒减少质量来测定反应速率
B. 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 mol·L-1·s-1
C. 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D. 用H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 000 2 mol·s-1
10.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2 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2为0.6 mol·L-1,用Y2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Y2)=0.1 mol·(L·min)-1,生成的c(Z)为0.4 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
A. X2+2Y22XY2 B. 2X2+Y22X2Y C. 3X2+Y22X3Y D. X2+3Y22XY3
11.容积固定为3L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A、2mol B,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发应:A(s)+ 2B(g)C(g)+D(g),经反应5 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3mol·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 min 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B. 第5min时C的反应速率为0.06 mol·L-1·min-1
C. 经5min后,向容器内再加入A,正反应速率变大
D. 平衡状态时,生成1molD时同时生成1molA
12.1g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H2(g)+1/2 O2(g)==H2O(l) ∆H= -285.8kJ/mol
B. 2H2(g)+O2(g)==2H2O(l) ∆H= -285.8kJ/mol
C. H2 +1/2 O2 == H2O ∆H= -285.8kJ/mol
D. H2(g)+1/2 O2(g)== H2O(g) ∆H= -285.8kJ/mol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
15.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K是一个恒定值
B.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浓度、压强无关
C. 从平衡常数K的大小不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D. 对于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16.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改变该反应的限度
B. 达到平衡后,SO3、SO2、O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 达到平衡后,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D.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1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反应热为ΔH=2×(-57.3)kJ·mol-1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 ΔH=+566 kJ·mol-1
C. 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kJ·mol-1
D. 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8.某温度下,恒压装置中N2(g)+3H2(g) 2NH3(g) △H=-92.4kJ·mol-1,。N2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
B. 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充入He气,H2的转化率减小
C.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 将1mol氮气、3mol氢气,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
19.对于反应:4CO(g)+2NO2(g) 4CO2(g)+N2(g) △ H=-1200 kJ·mol-1,温度不同 (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在体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O22SO3;△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2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B.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C. 将生成物SO3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
D. 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2.5
21.如图,向A中充入1molX、1molY,向B中充入2molX、2molY,起始时A、B的体积相等都等于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放热反应,X (g)+Y(g) 2Z(g)+W(g); 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 L.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反应速率:v(B)>v(A) B. 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 平衡时的压强:PB>2PA D. 平衡时Y体积分数:A>B
22.向一个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H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c点
B. c点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
C.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Δt1=Δt2时,H2的产率:a~b段小于b~c段
23.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容器 | 温度/K |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 ||
c(H2) | c(CO) | c(CH3OH) | c(CH3OH) | ||
Ⅰ | 400 | 0.20 | 0.10 | 0 | 0.080 |
Ⅱ | 400 | 0.40 | 0.20 | 0 |
|
Ⅲ | 500 | 0 | 0 | 0.10 | 0.025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24.在一定条件下, CO 和 CH 4 的燃烧热分别是 283 kJ/mol 和 890 kJ/mol 。现有 1 mol 由 CO 与 CH 4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 CO 2 气体和液态水,释放出 738.25 kJ 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 CO 和 CH 4 的体积比为 ( )
A. 1 ∶ 3 B. 3 ∶ 1 C. 1 ∶ 2 D. 2 ∶ 1
第II卷 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25.(28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名称 | 托盘天平 (带砝码) | 小烧杯 | 坩埚钳 | 玻璃棒 | 药匙 | 量筒 |
仪器 | ||||||
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该实验在 中(家用产品)效果更好。
(3)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 。
(4)取50 mL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平均值(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6 |
|
2 | 27.0 | 27.4 | 27.2 | 31.2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 4.18 J·(g·℃)-1。则中和热ΔH=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④实验中改用60mL0.5mol/L盐酸跟50mL0.55 mol·L-1氢氧化钠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的中和热 简述理由 。
26. (24分)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mL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mL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mL5% H2O2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④ | 10mL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⑤ | 10mL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2=CHCH3(g)+NH3(g)+ 3/2 O2(g)→ CH2=CHCN(g)+3H2O(g) △H=-515 kJ/mol
②CH2=CHCH3(g)+ O2(g)→C3H4O(g)+H2O(g) △H=-353 kJ/mol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
(2)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NH3)/n (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NH3)/n (丙烯)约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氨、丙烯、空气的进料理论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实验班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A 6.A 7.C 8.D 9.C 10.C 12.A 13.C 14.A 15.B 16.C 17.B 18.B 19.B 20.D 21.D 22.B 23.C 24.A
25.I.(1)5.0 (2)abe (4分)
Ⅱ.(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3分)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偏小;保温杯 (5分)
(3)1/2H2SO4(aq)+ NaOH(aq )=1/2Na2SO4(aq)+ H2O(l)ΔH=-57.3kJ/mol(6分)
(4)①4.0 ②53.5kJ/mol ③acd ④ 不相等;相等; 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10分)
量,与酸碱用量无关。
26. (每空3分,共24分)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催化剂或将盛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碱性环境能增大反应速率,酸性环境降低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选择性催化剂 1.0 该比例下丙烯腈的产率高,副产物丙烯醛产率低 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