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6699190/3/1_1739282203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6699190/3/2_1739282203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6699190/3/3_1739282203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
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共39页。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单元学习任务】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学习目标】1.会写重点字词,积累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意思,能灵活运用。 2.梳理积累文学常识。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课前预学】1.熟读本单元的课文。2.掌握本单元的词语。【课中探究】任务一:读导语,明任务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诵,摘抄精彩句段;回顾所学过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掌握古今异义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任务二:读课文,扫障碍诵读《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出师表》《诗词曲五首》五篇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注意记录阅读时的问题,并在后续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诵读任务学习单。 诵读任务学习单任务三:理资料,梳常识1.自读课本、练习册和参考资料书,了解文学常识。(自学)2.引导整理。(互学) 3.朗诵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取四篇文言文中的一篇,保证每篇文章都能进行诵读活动展示。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1.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文章人物(作者、主人公)的相关资料。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朗读文章,读准字音和节奏。2.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课中探究】任务一:初读感知,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1)字音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 ) 遂逐齐师( ) 望其旗靡( )(2)朗读停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2.齐读全文。3.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提示:可以根据“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两条线索梳理本文故事情节。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显脉):请见——论战——参战——释战以事件发展为线索(隐脉):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任务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填写文言积累卡。2.小组交流。教师巡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3.再读课文,感知大意。【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全文。第三课时 《曹刿论战》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2.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课中探究】任务一: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 2.齐桓公以三十万大军攻打只有三万兵力的鲁国,实力悬殊,最终却被打败。《左传》在记述这个以弱胜强的战例时,着重塑造了一位卓越的人物,那就是曹刿。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远谋”和“鄙”分别来形容曹刿和鲁庄公,应该很合适。那么,庄公之“鄙”,曹刿之“远谋”,文章是如何来体现的?(1)曹刿直击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何以战?”庄公三答,曹刿三评。 (2)曹刿指挥取胜的直接原因:把握时机。 (3)曹刿论述取胜原因:勇气也。 3.鲁庄公虽“鄙”,却也非昏聩之主。你如何评价这篇文章里的鲁庄公? 任务二:对比阅读,比较详略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选自冯梦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1.冯梦龙的小说多了哪些内容? 2.《曹刿论战》为何没有像《东周列国志》一样详写作战过程?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依据“人物活动”线索,背诵全文。第四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通过探究,了解“三叠”式结构的作用。【课前预学】搜集历史上敢于直言进谏的言官的故事。【课中探究】任务一: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1)容易读错的字音:朝服衣冠: ,解释为: 。时时而间进: ,解释为: 。期年之后: ,解释为: 。皆朝于齐: ,解释为: 。(2)朗读停顿:邹忌修八尺有余今齐地方千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学生自行设计填写“文言积累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决有困难的字词、语句。任务二:分角色朗读课文1.同样是回答邹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个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差异?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与感情倾向? 2.邹忌与齐王的对话,应该怎么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全班交流评比。任务三:赏析“三叠”式结构1.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这样的结构,称之为“三叠”式结构。根据这一提示,画出文章的结构图。2.从本文看,“三叠”式结构对表达文意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三叠法”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叙事模式,它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1.根据“三叠”式结构思路,熟读并背诵全文。2.查阅资料,搜集齐威王的小故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第五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2.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课前预学】 搜集齐威王的小故事。【课中探究】任务一:探讨交流讽谏成功的原因1.解读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两个动词,一个是“讽”,一个是“纳”。“讽”和“纳”是什么意思? 2.“谏”与“纳”分别勾画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 3.同学们交流关于齐威王的历史故事。 任务二:了解《战国策》写作特色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③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燕策》)注释:①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②惠王:赵惠文王,赵国的国君。③箝(qián):同“钳”,把东西夹住。④相支:同“相持”,有对峙的意思。⑤敝:通“蔽”,使动用法,使……蒙蔽。1.结合注释通读短文,思考:苏代是如何劝说赵惠文王的?他和邹忌的劝说方式有何共同点? 2.《战国策》是我国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每篇文章都没有题目,《赵且伐燕》取自句首。请你给这篇文章取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3.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感受到《战国策》哪些写作特色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将《邹忌讽齐王纳谏》改编为课本剧。 第六课时 《陈涉世家》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的文言知识。【课中探究】任务一:初读感知,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1)注意字音罾( ) 笞( ) 蕲( ) 铚( ) 酂( )柘( ) 谯( ) 乘( ) 阳夏( ) 辍耕( )嗟乎( ) 鸿鹄( ) 闾左( ) 適戍( ) 当行( )数谏( ) 将兵( ) 卜者( ) 烹食( ) 间令( )篝火( ) 忿恚( ) 社稷( ) 苟富贵( )陈胜王( ) 度已失期( ) 宁有种乎( )(2)朗读停顿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循蕲以东2.自由朗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3.思考:围绕陈涉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写了哪些内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少有大志—— ——因雨失期—— ——行卜威众—— ——并杀两尉—— ——起义收兵—— 任务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填写文言积累卡。2.小组交流。教师巡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3.再读课文,感知大意。【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 第七课时 《陈涉世家》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并形成自己的看法。2.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他们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中的重要作用。3.分析文章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课前预学】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课中探究】任务一:分析事件,赏析人物1.分析整个事件,思考这场起义爆发的原因,领会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2.赏析人物性格,思考:(1)历史为什么会选择陈胜而不是其他人作为领导者?(2)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特点有怎样的关系? 3.从全文看,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任务二:赏析写作艺术,领会作者的史传笔法1.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有条不紊地叙述清晰的? 2.文章字里行间隐藏了作者对陈胜怎样的情感态度?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阅读推荐:《史记》。第八课时 《出师表》精读【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的文言知识。【课前预学】 阅读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课中探究】任务一:初读文本,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崩殂( ) 疲弊( )陛下( )恢弘(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 )( )费祎( ) 以遗陛下( )裨补( )阙漏( )性行淑均( )行阵( )桓灵( ) 猥自枉屈( ) 夙夜( ) 渡泸( ) 驽钝( ) 攘除(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2.朗读停顿。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⑤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齐读全文。任务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填写文言积累卡。2.小组交流。教师巡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3.再读课文,感知大意。【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朗读课文,梳理结构,复述课文内容。 第九课时 《出师表》精读【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文言句式。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课中探究】任务一:探讨文章内容1.请试着梳理文章结构,复述课文内容。 2.诸葛亮围绕“出师”,向后主提了哪三条建议?你认为最核心的是哪一条? 3.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后方的稳定,所以第1—5段所提的三条建议是诸葛亮奏表中必然要言明的“事”。那么,文章的后半部分写的是什么?这些内容和“出师”有什么关系? 2.朗读指导。(1)读出感激与忧叹之情。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感受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①请找出称呼先帝、陛下的句子,读出其“报先帝”“忠陛下”的恳切之情。 ②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大业。 3.齐读最后三段。任务二:评议诸葛亮1.俗话说“文如其人”,从《出师表》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2.在“临终托孤”中,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过这样一段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去世后,刘禅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辅佐刘禅,而不是取而代之?请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背诵课文。第十课时 《诗词曲五首》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自主诵读和研读,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2.通过联读和比读,能梳理作品的情感表达。【课中探究】任务一:诵读诗词诵读本课五首诗词曲,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难读/难写的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完成重点、难点字词积累学习单。字词积累学习单任务二:理解诗意再次朗读诗词曲五首,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把握诗歌含义,边读边批注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疑问,把自己及小组合作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分类整理记录下来,完成问题记录学习单。问题记录学习单任务三:把握诗情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诵读五首诗词曲,注意停顿、轻重音,把握诗歌情感,读出韵味,读完试着总结一下每首诗歌主要的情感基调,以表格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别选择一首诗歌,查找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结合背景和助读材料理解诗歌。在交流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自己选择的诗歌改编为一则不少于300字的小故事。 第十一课时 《诗词曲五首》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通过勾画、分析诗歌中的写景诗句体会“写景诗句”中蕴含的情感。2.结合补充材料,归纳如何分析写景诗句蕴含的情感。3通过.对比阅读,总结怀古诗的鉴赏方法。【课中探究】任务一:描绘诗歌中写景句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曲,勾画出五首作品中的写景句,并选择最能触动你的诗句,为其描绘画面。《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潼关怀古》 任务二:分析写景诗句蕴含的情感1.阅读两则材料,归纳如何分析写景诗句蕴含的情感。【材料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烘托、渲染、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所以,清代的另一位学问大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材料二】鉴赏写景诗句示例诗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景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鉴赏① 这两句诗写出了雪后明丽可爱的景色。想象奇特,运用比喻。用“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新颖贴切。传达出身处苦寒边塞的诗人的积极乐观。鉴赏② 这两句诗写出了雪后明丽可爱的景色。“千树万树”写出边塞雪景的壮阔无垠和奇丽无比,“忽如”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作者惊喜、好奇的深情。归纳:对写景诗句蕴含情感的分析,应包括: 2.根据上面归纳的方法,仿照【材料二】的示例,想想自己勾画的写景句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完成写景情感分析学习单。写景句情感分析与鉴赏3.阅读助读资料,根据材料和课文注释,填写诗词解读学习单。【助读】怎样快速解读怀古诗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为创作题材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是借助历史抒写情怀或发表议论。阅读怀古诗可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历史观。这是作者咏史怀古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或借古讽今、借古咏志,或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真谛,以此为落脚点。二是选材。这是作者为了表现历史观所设置的媒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此为感应点。三是写作手法。这是巧用、妙用选材来表现历史观的手法,如运用典故等,此为连接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解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连接点落脚点京口北固亭 孙权雄踞江东以待称霸天下感应点借景抒情,怀古伤今《山坡羊·潼关怀古》连接点落脚点潼关的历史遗迹的自然风光感应点【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1.根据课文和自己查找资料,填写表格,并总结两首诗歌的相同点。2.本单元文言文学习中,讲到了“三叠式”结构,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有运用,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第十二课时 读写共生课【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历史英雄人物的类别及品质特征。2.选择一个古代英雄人物,取舍推荐词的素材,并有创意地完成写作。【课中探究】任务一:群英荟萃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有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你心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他们都有哪些品质特性?完成任务单。自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任务单。讨论:如何推荐历史人物? 任务二:花式秀英雄分组查阅历史背景、人物生平、历史影响等资料,讨论推荐词素材取舍,并有创意地表达出来,字数500字左右。互学:小组内组员互相配合,完成推荐词。 展学:评选最具人气的英雄,推荐给全班同学。活动流程为:1.根据每个小组的推荐词,办一期主题为“我心目中的真英雄”的电子报纸,通过班级投票方式评选出读者们最喜爱的一位英雄。2.对评选出来最具人气的英雄人物,全班分小组查阅完善资料、修改润色推荐词,推选至校报。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结合本课习得的写作知识,修改自己的历史英雄人物推荐词。第十三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目标】1.通过归纳单元知识,积累文言知识。2.通过品析作品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方法。【课中探究】任务一:单元归纳整理1.可用表格、导图等方式,从基础知识、读写方法、文章体裁结构等方面整理本单元内容、主旨、写法等学习所得,并选择重点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单元思维导图。2.整理归纳文学常识、找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积累常见虚词。 任务二:品析写作特色1.品析课文“三叠式”结构的艺术效果。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寻找特殊的“三”层表达,每人至少选择一篇课文,向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2.品析课文精当的剪裁 3.品析课文精练的语言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核心任务课型安排学习任务课时安排通过学习,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历史英雄,写一篇推荐词。单元导读课任务一:读导语,明任务任务二:读课文,扫障碍任务三:理资料,梳常识1课时单篇精读课任务一:《曹刿论战》精读任务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读任务三:《陈涉世家》精读任务四:《出师表》精读8课时整合联读课《诗词曲五首》整合联读2课时读写共生课任务一:群英荟萃任务二:花式秀英雄1课时单元小结课任务一:单元归纳整理任务二:品析写作特色1课时课文问题记录方法建议《曹刿论战》读准字音,读对节奏。《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出师表》《诗词曲五首》《曹刿论战》文言积累卡类别例句释义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其他虚词以之故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庄公之“鄙”曹刿之“远谋”三答三评庄公之“鄙”曹刿之“远谋”两次冒进掌握时机公将鼓之齐人三鼓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之“远谋”战时指挥战后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积累卡类别例句释义(用法)实词一词多义虚词于之文言句式倒装句《陈涉世家》文言积累卡类别例句释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类别例句释义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其他虚词于以之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篇目难读难写的字词音与义《十五从军征》例:冢zhǒnɡ,坟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词句疑问其他疑问 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景句情感分析与鉴赏作品作者所处时代创作背景创作地点涉及古人史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序 号类 别代表人物品质特性12345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