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6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7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7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80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82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53465/0-173751778387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共60页。
第九单元 溶 液 考点一 溶液☞ 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认识溶解和结晶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均一 稳定 2. 特征 、 、 。注意: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均一性 稳定性 混合物 3. 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如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酒中的溶质乙醇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HCl是气体。考点二 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1. 、 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2. 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3. 、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易错:CaO固体加入水中也放热,但发生的是化学反应。NaOH固体 浓硫酸 NH4NO3 NaCl 考点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不再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 溶质的结晶(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2)结晶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先制成热饱和溶液再冷却,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②蒸发溶剂法:如海水晒盐。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粗盐。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对于大多数溶液(如KNO3溶液) (2)对于极少数溶液(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中的变与不变(1)溶液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3)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4)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再降温至原来的温度,则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会按一定比例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对于饱和溶液来说,若恒温蒸发溶剂,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5)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使其恰好饱和,则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6)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质、溶剂质量改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发生改变。考点四 溶解度☞ 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1. 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温度 100 g 饱和 (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改变,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②标准:“100 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克”。例如:“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表示:在20 ℃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31.6 g 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或20 ℃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之比为31.6∶100∶131.6。(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Ⅰ.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等。Ⅱ.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等。Ⅲ.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判断】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恢复到原温度,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分析】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部分溶质析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又会导致部分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恢复至原温度后,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 气体的溶解度(1)概念:该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②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 。越小 越大 (3)气体的溶解度的应用。①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大量气体涌出,原因是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 。②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减小 3.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高频考点)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作溶解度曲线。(1)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如图1):①陡升型(物质甲,代表物质:KNO3),溶质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 法(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缓升型(物质乙,代表物质:NaCl),溶质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 法(蒸发结晶)。③缓降型[物质丙,代表物质:Ca(OH)2],溶质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蒸发结晶或升温结晶。蒸发溶剂 (2)确定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2)①10 ℃时,A的溶解度为 g,即10 ℃时,100 g水中可溶解5 g A而形成饱和溶液。10 ℃时,210 g、52.5 g 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别是 g和 g。5 10 2.5 ②20 ℃时,若把5 g A溶于100 g水中,则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0 ℃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最大的方法是 。不饱和 9.1% 再加入5 g A或蒸发50 g水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如图2)①在10 ℃时,A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②20 ℃时(曲线交点),A、B两物质的溶解度 。注意: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小于 相等 ③30 ℃时,A的溶解度大于B。此温度下,用100 g水分别将A、B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质A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质量。注意:一定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一定,溶解度越大所需要溶剂的质量越小。溶剂的质量一定,溶解度越大所需要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质量一定,溶解度越大所需要溶质的质量越大。 大于 ④分别将100 g A、B的饱和溶液的温度由30 ℃降到10 ℃,析出晶体的质量较多的是物质 (在题给条件下,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越大,析出晶体越多)。A (4)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和计算。图1中:①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t1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 。乙>甲>丙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t2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 。图2中:③20 ℃时,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相等”或“不相等”)。注意:20 ℃时,A、B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因为没有明确是否为饱和溶液。乙>甲>丙 相等 ④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⑤30 ℃时,将2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变 16.7% 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变与变(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几种情况①温度不变时,向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液的溶质,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②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时,改变温度使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并无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恒温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但因为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几种情况溶液加水稀释、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改变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有晶体析出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改变。(5)根据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图1中:①如果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分离。②如果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分离(留少量水,这时少量的甲仍然留在溶液中,趁热过滤)。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6)根据溶解度曲线,推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情况。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②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且有晶体析出。③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可采用加入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达到饱和。图2中,阴影区中的点(不包含线上的点)表示0~20 ℃,A的饱和溶液,B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数据表可以提供的信息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一样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通过表格中的数据:(1)可以读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题给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并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2)可以明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可以知道某溶液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溶质溶解和析出的情况。(4)可以比较几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判断几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考点五 溶液的浓度1. 溶质的质量分数(1)适用于所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是该温度下最大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 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1)m(浓)×w(浓)=m(稀)×w(稀),w表示溶质质量分数。(2)m(浓)+m(水)=m(稀)。注意:①溶液稀释后,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都在增大,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存在公式(1)。②溶液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通常会改变,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公式(2)所示。③溶液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溶液的密度(ρ)。 实验一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高频考点)☞ 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 “可溶性固体+水”配制溶液(1)实验用品天平、称量纸、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50 mL、100 mL)、胶头滴管、空试剂瓶、空白标签。氯化钠、蒸馏水。(2)实验步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需要水的质量为 ,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水的体积为 。②称量:用 称量3.0 g氯化钠放入烧杯中。50 g×6%=3.0 g 50 g-3.0 g=47 g 47mL 天平 ③量取:用 量取47 mL水。(注意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④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⑤装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标签上应标明试剂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 mL量筒 (3)误差分析2. “浓溶液+水”配制溶液将浓溶液稀释为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天平和药匙。实验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制取粗盐有海水晒盐和井水煮盐两种方法。海水中含有可溶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和不溶的泥沙,因此粗盐是混合物。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得到的最终产物精盐仍然是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物质的混合物。1. 实验目的去除不溶性杂质,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得到精盐。2. 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天平、称量纸、滤纸、火柴。粗盐、蒸馏水。3.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注意:四个步骤四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 ; ; ; 。搅拌促进溶解引流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转移固体物质 4. 实验注意事项(1)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2)当蒸发皿中 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 夹取,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 。出现较多固体时 坩埚钳 陶土网 5. 误差分析(1)结果偏高:①过滤不干净;②水没有蒸干。(2)结果偏低:①NaCl没有全部溶解,就开始过滤;②过滤或蒸发时液滴飞溅;③转移固体不完全。注意:本实验是初中理化生实验考试的一个重要实验,需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1. (2024福建)请参加“氯化钠欢乐之旅”的实践活动。任务一 参观盐场(1)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增大 任务二 提纯粗盐(2)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如下图所示。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②操作A中,当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③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BCA 较多固体 引流 任务三 应用食盐(3)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若在实验室中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4)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元素守恒的视角,以NaCl为基本原料,可能制取的物质有 (写一种)。量筒 NaOH(合理即可) 2. (2024盐城)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Ⅰ.了解海水资源(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 t,“钠”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元素 (2)海水中还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是对应溶解度曲线。①如图中曲线 (填“甲”或“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②40 ℃时将50 g KCl固体加入100 g水中, (填“能”或“不能”)得到150 g KCl溶液。甲 不能 ③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判断上述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④现有t3 ℃时100 g MgSO4饱和溶液,逐渐降温经t2 ℃直至t1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为 。正确 先不变,后减小 Ⅱ.海水资源化利用(3)海水制镁。查找资料,提供两种提取金属镁的路径方案如下图所示。方案1: 方案2:菱镁矿 MgO Mg结合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选择我市提取金属镁的最佳方案。你的选择是方案 (选填“1”或“2”),理由是 (写出两点即可)。1 原料廉价易得,更节能(合理即可) 命题点一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 (2024河南16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只写出计算式)。增大 2. (2023河南18题)右图是硝酸钾、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30 ℃时,3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1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t 不饱和溶液小于 3. (2022河南17题)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1)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2)20 ℃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式即可)。减小 ×100% 4. (2021河南10题)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B命题点二 溶液的配制5. (2024河南7题)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A )A6. (2023河南8题)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C7. (2022河南18题)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 、量取、溶解;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量取水时所选用量筒的规格应为 (填“10 mL” “50 mL”或“100 mL”)。称量(或称取) 50 mL 8. (2021河南23题)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漏斗(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3 9. (2020河南17题)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应该放在托盘天平的 (填“左盘”或“右盘”)上进行称量;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左盘 俯视 10. (2019河南10题)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C...11. (2018河南11题)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A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有少量溅出。A12. (2017河南20题)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溶液的质量分数 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