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全册教案设计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二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3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二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4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二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6 多边形的面积回顾整理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二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7 实践活动 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三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课时1 因数与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四年级下册二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一等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四年级下册二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建立1公顷的表象。
2.知道平方米、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体验、感受、推导、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公顷与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及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软皮尺、标杆、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图片:新实验小学平面图。
师:同学们看了这张图片(见图1),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新实验小学很漂亮。
预设2:4公顷有多大?
预设3:1公顷有多大?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面积单位——公顷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理性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师: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进一步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7名学生手拉手为一组,4个小组围成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师: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就是1公顷?
(2)估一估: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少公顷?(学生先估一估,老师随后给出学校操场的面积。)
(3)算一算: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平方米,( )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4)说一说:从你的身边找一找,也来说说1公顷有多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围一围、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建立1公顷表象的支撑,体会1公顷的大小。在活动中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3.尝试换算,巩固进率。
(1)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7公顷=(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 )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 )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设置障碍,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课件出示我国国土面积)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这一信息,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说的?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国土面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这一信息学生还可以体会到虽然公顷是已学过的最大的面积单位,但在用来表示更大土地面积的时候,还是不合适,引发已有知识与实际运用的冲突,从而顺利引入新知。
2.直观演示,体会大小。
(1)引导学生明确: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课件演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关系。使学生感知1平方千米比1公顷大得多。让学生明确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作单位。
(3)师:知道了1平方千米要比1公顷大得多,那你能推算出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的进率吗?
学生推算并得出结论: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4)师: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及直观的观察、比较、推导,感悟 1
平方千米的大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土地面积单位的表象。
3.交流对比,实际应用。
师:课前我们同学收集了很多当地的我们熟悉的土地面积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利用学生收集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体会在表述面积的大小时,公顷和平方千米在不同情境中的适当应用。同时通过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信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情感。
(三)总结梳理,形成体系
师:三年级我们学过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些面积单位,这节课又学习了公顷、平方千米,下面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表格或图表整理一下这些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对面积单位的整理,再现单位的概念,组织起单位系统,使进率的记忆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意义的。使每个学生在回顾中学会整理、归纳、反思,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练习
1.填一填: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图2
课件出示。(见图2)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
广场,面积约40( )。
一间卧室的面积约22( )
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约为15.8万( )。
一个铅笔盒表面的面积约为70( )。
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3公顷○3000平方米 9平方千米○9000公顷
11000平方米○1公顷 70公顷○7平方千米
3.某社区规划图。
课件出示。(见图3)
师:算一算,A、B两个社区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公顷?
4.一片杨树林长500米,宽80米。
(1)这片杨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如果每公顷有800棵树,这片杨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
5.公路两旁要建2公顷的绿化带,如果每8平方米种1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课件出示。(见图4)
【设计意图】解答适当的练习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四年级下册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优质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二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四年级下册二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