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5】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5】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5】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5】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5】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教学设计,共5页。
    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专题解释】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区别。主要借助《蜀道难》和《蜀相》两首诗歌,从意象选择、艺术手法运用、诗歌节奏感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喟叹和李白诗歌的浪漫飘逸,从而掌握运用比较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预习任务】1.查词典,解决字词读音问题。2.熟读两首作品,能够读准节奏,最好能够背诵。3.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歌大意。4.查阅资料,了解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摘抄重要背景知识。【学习任务】导入:李白和杜甫被称作盛唐诗歌的“双子星”,二人并称为“李杜”。唐朝诗人韩愈曾在《调张籍》一诗中这样盛赞二人的诗歌成就:“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蜀道难》和《蜀相》两首诗歌进行朗诵涵泳、比较阅读,感受两首诗歌以及两位诗人的迥异风格。任务一 初读感知1.自由诵读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朗读感受:你读了这两首诗歌之后感觉它们有哪些区别?2.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共同归纳:①韵脚:《蜀相》,闭口音,气韵深沉厚重;《蜀道难》,开口音,气韵舒朗。②体裁:《蜀相》,格律诗,对仗工整严谨;《蜀道难》,古体诗,长短句结合,形式自由流淌,符合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洒脱不羁,尤其是开篇三个感叹词“噫”“吁”“嚱”的叠用,让情感一泻千里。③抒情方式:《蜀相》,抒情委婉,借助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自身慨叹;《蜀道难》,直抒胸臆,着力描写蜀道的雄奇艰险,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与规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三次,情感在不断咏叹中强化。任务二 精读深思1.杜甫被称作“诗圣”,结合《蜀相》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圣人情怀的。(1)学生根据对诗意的理解,畅谈自己的思考。(2)师生共同归纳。“诗圣”可以有两方面理解:一是说杜甫诗歌体现出的仁爱之心。杜诗内容着眼于现实,他有着圣人般对苍生的悲悯情怀,用一支笔书写着人间的百态,堪称真正的圣贤。《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一句,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之事,也暗含了自己对诸葛亮心系天下的钦佩之情。二是说他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其中有对社会的关注、对国家大计的担当、对国运发展的忧患。《蜀相》中的“天下计”“老臣心”赞叹了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品质;最后一联表达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作者借对诸葛亮的赞叹与惋惜,抒发了自己心系国运、壮志难酬的愤懑。2.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你认为怎样的诗堪称“诗史”?结合《蜀相》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诗史”的特征的。(1)结合课下注释及查阅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2)精读相关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3)全班交流讨论成果。《新唐书》中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诗史”一方面是说杜甫所写多为历史或当时的重大人物、重大事件。《蜀相》写了诸葛亮受命于危难,得到两朝皇帝的器重,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历史事件,借此写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诸葛亮心生无限仰慕之情。另一方面是指杜甫诗歌严整的格律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对后世诗歌的重要影响。《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映阶”与“隔叶”、“碧草”与“黄鹂”、“空”与“自”、“春色”与“好音”的平仄、词性、词义对仗工整堪称典范,而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借诗歌抒发政治抱负的意识对后世如文天祥、范仲淹以及宋朝的“江西诗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师生共同总结杜甫诗歌历史感的内涵。①思想情感上:具有仁爱之心与忧患意识。②内容上:多写历史或着眼现实。③意义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3.李白被称作“诗仙”,你认为诗仙的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结合《蜀道难》谈一谈。(1)点名学生朗诵全诗,体会作品的气势与情感。(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归纳。“诗仙”一方面是由于李白曾被贺知章称作“谪仙人”,另一方面则是说李白的诗歌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气息,以及他个人的豪放性格所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所以被称为“诗仙”。“诗仙”的诗风就应该是浪漫飘逸、豪放洒脱的。表现如下:①神话传说的引用,让全诗充满神秘奇妙的色彩。如蜀君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典故,表现了蜀地历史悠久,突出了蜀道艰险难行。②极度的夸张,强化了蜀道的特点,让诗歌富有磅礴的气势。如“横绝峨眉巅”的“横绝”、“连峰去天不盈尺”的“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的“万壑雷”等,从视觉、听觉角度加以夸大,极写蜀道之高、之险、之恐,让人读来凛然生畏。③奇特的想象,引人进入浪漫迷离的境界。从上古神话、悠久历史到黄鹤之“渡”、猿猱之“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风流转,笔意纵横,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形成了一种峥嵘瑰丽、浪漫迷离的意境。任务三 深读溯源1.回顾所查阅的背景资料,结合你对李白和杜甫的了解,分析李杜二人同处盛唐而风格迥异的原因。(1)教师在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学生畅所欲言。(2)师生共同归纳。李杜二人诗风迥异主要出于时代原因。有人说,李白生活在唐王朝走上坡路的时期,所以他的头一直是高昂着的。李白所生活的时代,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呈井喷的发展态势,李白的诗风很能代表“盛唐气象”的特征,充满着乐观自信的气度和飘逸洒脱的风格。《蜀道难》作为一首规劝友人不要去蜀地做官的诗作,即便是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也在悲凄中透露出万千气象。杜甫生活在唐朝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一直是低着头、佝偻着背的。当时,天下大乱正从中国的北方开始蔓延,国运式微、时局动荡,战乱导致民不聊生,杜甫的诗风也因此更加深沉厚重,既有对个人际遇的慨叹,又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杜甫的诗集国家、民族、个人的苦难于一身,因此他更善于写他非常熟悉的苦难。2.除了大的时代因素外,还有什么具体的原因使得李杜二人风格不同?教师从个人的角度进行点拨,学生思考并回答:李白:出生于经济优渥的家庭,年轻时便开始仗剑远游,后来到长安担任翰林供奉,之后又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一生中从未被金钱束缚过,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对个体生命价值极大的肯定,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年轻时期游历四方、长安时期隐居终南山以及“赐金放还”后的再次游历,使得李白的精神饱受山水浸润,因此李白的山水诗也尽得山水之势,如《蜀道难》中的“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砯崖转石”。杜甫:幼年寄人篱下,中年历经安史之乱,晚年流寓江南,杜甫一生几乎在贫寒与动荡中生活。所以,杜甫的诗更多是书写生命中具体的苦难与哀痛,如《蜀相》中既写诸葛亮的遗憾,也写自己的泪。教师小结:如果说李白是飘逸在天上的神仙,那么杜甫就是扎根于大地的圣人。这二人一个重视表现个人的情绪,无拘无束、洒脱不羁;另一个则往往跳出个人际遇,将目光投向家国苍生,满心忧患。二者并无高下优劣之别,但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任务四 广读增知回顾已学过的或自己熟悉的李白与杜甫的诗作,对比阅读,深刻理解李杜诗作呈现出来的不同气韵、思想、风格,小组讨论交流。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鉴赏诗歌。教师点拨:(1)同为寓居之作:《客中作》(李白)和《月夜》(杜甫)。(2)同为经过白帝城之作:《早发白帝城》(李白)和《白帝》(杜甫)。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