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写作专题】选择与锤炼:鉴赏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写作专题】选择与锤炼:鉴赏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共5页。
选择与锤炼:鉴赏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专题解释】本专题对应教材“单元研习任务”中的任务三,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与艺术魅力,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训练点包括:结合教材知识补白“语言的锤炼”,了解语言鉴赏的角度;讨论形成鉴赏札记的评分规则,以此指导写作全过程;能就鉴赏点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借助文本中的实例作出清晰的阐释。【预习任务】1.回读本单元4课7个文本,从“语言”角度批注。每处批注应包括“三元素?批注什么?(圈画)语言有何特点?(用极概括的词语,点出)有何效果?(可从体式特点、作品情境、主旨等分析其效果,角度不限)2.任务的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小组分工,一人1~2个文本;二是不限文本,每人5~10处(如5个文本,每个文本至少2处)。【学习任务】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基础条件,也是欣赏者进入作品、与作者对话的通道。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和载体,其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任务一 精彩批注,小组分享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汇报各自的批注,按课分享,成员轮流进行;倾听同学汇报时,其他成员快速在自己的课本上笔记,丰富批注;遇有不同意见或需补充,及时处理。示例语段: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批注1:“行状”,两次使用,且加引号,大词小用,幽默地写出阿Q的卑微。“行状”,教材注为“履历,事迹”,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行状”是旧时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文章。而《阿Q正传》之“序”已交代“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自然是不该用这词的。但作者两用“行状”,并用引号强调,显得阿Q的来头不小,与整个语境造成反差、矛盾,幽默感由此而生,阿Q的地位卑微也因此得以强调。批注2:“瞪着眼睛”是睁大眼睛,或表示跟人生气,或表示与人耍态度。这里的“瞪着眼睛”似乎两者都有,又似乎有更多意味。读者只要将它与“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连起来读,就能读出:阿Q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不屑的(你算什么),自豪的(你看我的),焦急的(这你还不知道)。除此而外,段落的处理也颇有讲究,即阿Q的“我们先前”一句独立呈现,再一次强调了其中的语意。2.小组汇报结束,思考:刚才交流的批注之处,都是“语言”吗?如果是,“语言”鉴赏的角度可分几种类型?思考之后,阅读教材中的《语言的锤炼》,准备班级交流:语言鉴赏的角度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任务二 语言鉴赏,角度几何班级交流,以期就“语言鉴赏的角度有哪些”达成基本共识。第一小组完整发言,其他小组补充;不要求每个小组都详细汇报,旨在得到共识。下表供教师组织交流参考:说明:角度1~3当无异议。“段落”在程希岚《修辞学新编》一书中,与开头、结尾、层次同属“布局”,布局与选材、表达同属“谋篇”,谋篇与用词、造句、辞格并列。“辞趣”是教材《语言的锤炼》末段的概括,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将“辞的意味”“辞的音调”“辞的形貌”合称“辞趣”。请注意,要视学情处理以上知识,基础较弱的,能从角度1~3鉴赏即可。教师也只有自己充分理解后才能搭建正确的知识支架,切莫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任务三 赏析样例,提炼规则1.提供样例。教师要重视样例的作用。有学者说:“造成学生作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看过高质量的作业模板。”与其千言万语介绍“鉴赏札记”怎么写,还不如提供若干示例,让学生揣摩。推荐两个文本:陈日亮《〈祝福〉的十处点批》(建议选择“之八”,鉴赏“我们的阿毛”,不含原文540字)和孙绍振《阿Q死到临头还不痛苦是不真实的吗?》(3100字,建议全文印发)。2.讨论样例。可以安排各小组讨论出1~5条规则,也可以全班讨论。重要的是通过充分的讨论,了解鉴赏札记(或称鉴赏文)的基本模样,以助习作的构思。3.提炼规则。只有明确“怎样是好的”,才能表现出“好的”。2017年版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等级量表,乃表现性评价的一种评分工具。下面的示例源自陈叶珍老师的《如何写鉴赏文》:怎样的鉴赏文是好的呢?可以从五方面看:是否能选择一个合宜(切合作品、自己能把握的)的鉴赏点,是否能就鉴赏点提出鲜明的中心观点,是否能结合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构布局是否清晰与详略恰当,语言的思辨性与文学性如何。据此确定五等评价,以判断某篇鉴赏文好到什么程度。一等:有明确而独特的鉴赏点,能就原作之美提出鲜明而独特的观点,能结合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构布局清晰灵活,语言能体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二等:有明确的鉴赏点,能就原作之美提出鲜明的观点,能结合文本作深入的分析,结构布局清楚,详略适当,语言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文学性。三等:有明确的鉴赏点,能就原作之美提出明确的观点,能结合文本作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构布局比较清楚,详略比较适当,语言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文学性。四等:有比较明确的鉴赏点,能就原作之美提出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对原作的浅层分析,结构布局不够清楚或详略不够适当,语言有一定的思辨性。五等:鉴赏点不聚焦,不能就原作之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对原作的浅层阐释,结构布局不清楚或详略失当,语言苍白无力。教师可参考以上评分规则,引导学生确定“怎样的鉴赏札记(文)是好的”。任务四 试写片段,落实重点本次鉴赏札记,只需关注“语言”,但务必将其置于作品整体的大背景中去鉴赏。札记在必修阶段已有接触,但要写出不少于800字的篇幅,就应该考虑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等篇章元素;且“鉴赏札记(文)”属于论述类写作,观点、材料和推理等也需顾及。但一次写作,无须面面俱到,建议训练的重点放在“是否能结合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上。课堂如有时间,可安排试写。试写方式有二:一是尝试写200字的小段落,小组或班级交流评改,是为“试误法”;二是先给出示例,揣摩“结合文本示例分析之法”,再行试写,是为“模仿法”。限于篇幅,教师自行提供示例或“下水文”。【课外练习】1.鉴赏作品,写出初稿。课外先锁定鉴赏角度(词语、句式、修辞或段落、辞趣),研读单元文本,找出最能表现自己鉴赏角度和观点的实例,写出初稿。2.依据规则,交流定稿。规则可以借用上述“怎样的鉴赏文是好的”的内容,但最好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怎样的鉴赏札记(文)是好的”。个人完成初稿后,提交小组交流。小组使用规则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作者根据修改建议,修改定稿,一般一周内上交手写稿或电子稿。3.教师批阅,讲评展览。教师对习作定稿,可选用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批阅:(1)快速浏览全部习作,把握最大成功和最大问题,选出各维度均优的习作若干、问题典型可以用于讲评的习作若干。(2)使用评价规则,给每一习作量分、量等,再行选择讲评用的习作。建议采用第一种方式。讲评、展览的方式,可由任课教师选择,但务必注意“规则”的一以贯之。角度含义课文中的实例1.词语用词准确、生动,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选用《阿Q正传》:“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用“瞪”字生动表现出阿Q的认真、不屑等多种心理2.句式选用最恰当的句式表情达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大堰河——我的保姆》:大量运用排比(整句,而又略有错落),便于抒发对保姆的无限深情3.修辞巧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各臻其美《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以新娘喻金柳,表现对母校美的无限依恋4.段落段落(诗歌称为“诗节”)的安排,足以表现情境与语旨《阿Q正传》的段落长度,总体比《边城》短小,显得轻巧,与诙谐、幽默的格调有关;而《边城》长短段落交错,与各段所写内容、情境相合5.辞趣不同语言本身及运用的整体,会呈现不同意味、音调、形貌《阿Q正传》“Q”的形貌最为典型;文中如“哙,亮起来了”则重在意味、音调,与未庄闲人的调笑最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