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课件+教案+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走近李白,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把握核心,反复诵读,品味佳妙,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古体诗等常识。
2.感知情感基调,把握诗歌的行文脉络。
3.赏析想象、夸张等手法,品味浪漫主义风格。
4.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感受其韵律美。
一、知人论世,走近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后代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南朝梁、陈间已有人拟作。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读准下面的字音
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扪参( )历井 巉岩( )飞湍 ( ) 咨嗟( )喧豗( ) 砯崖( )崔嵬( ) 吮血( )
思考:
1.这首诗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关键句,概括诗歌内容,蜀道难,难在何处?
四、梳理脉络,把握核心。
纵观全文,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
2.第二部分:
3.第三部分:
4.抓住咏叹蜀道的抒情主旨句:
五、反复诵读,品味佳妙
1.文章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读第一段,找出具体描写“难”的诗句,说说诗人怎样把抽象的“难”展现出来的?
2.引用蜀道历史和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赏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妙处。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
5.第二节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特点?
6.悲鸟、古木、子规、夜月、号、啼、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的情景交融手法,请赏析。
7.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妙处。
8.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探究主旨,总结特色
自古以来,《蜀道难》的主题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你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呢?
总结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背诵全诗。借鉴李白夸张、想象等写作手法,试着自己创作一首诗。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离骚(节选)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楚辞特点,诵读感悟,梳理文意,形象归纳,艺术品鉴,拓展延伸,情境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了解词的文体常识,走近柳永,写作背景,初读感悟,结构梳理,深入研读,思辨阅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