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成像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实践: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升观察能力。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的规范操作,逐步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逐渐形成规范操作、爱惜仪器、实事求是的意识。
生命观念:了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1.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为光源,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
2.结构及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对光调光
2.调焦观察
三、显微镜成像特点
1.成倒像,像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实验操作内容,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重点内容的引导强调上,教师应首先通过演示使学生熟悉显微镜各构造的使用及作用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显微镜下水滴的图片。这是一滴水中的世界,里面有各种微小的生物,我们如何才能看到它们呢?这就需要借助于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对显微镜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常见光学显微镜
1.展示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图片。
2.教师讲解: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应当借助显微镜,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有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这两种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光学显微镜。
(二)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1.多媒体展示单、双目显微镜构造图。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17图111,结合课件上的图片和实物显微镜,共同学习显微镜的结构。
2.指导小组活动:四人一组,结合教师的展示和实物,尝试着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3.教师提出问题: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呢?各结构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呢?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总结出各结构的功能,并与老师出示的结构注释图对比。
5.教师分别展示显微镜重点结构局部图,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物显微镜,边观察边讲解各结构的作用。
(1)粗、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调节部分。
①对于单目显微镜来说,准焦螺旋可升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而对于双目显微镜来说,准焦螺旋可升降载物台。粗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大,比较明显;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小,不明显。
通过对实物和图片的观察,对显微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识图并与实物对照,初步认识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并思考其作用
②学生动手操作,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观察并比较单目显微镜镜筒的升降情况和双目显微镜载物台的升降情况。
(2)目镜、物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目镜和物镜都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目镜没有螺纹,安装在镜筒的上方;物镜有螺纹,安装在镜筒的下方。镜头上的10×、40×中的数字表示放大倍数。一般来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
教师演示调换物镜镜头的方法,特别指出,用手转动转换器,不能直接掰物镜镜头。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4)遮光器与光圈: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
通过展示和观看,指出遮光器位于载物台下面,单目显微镜通过转动遮光器可使大小不一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而双目显微镜则通过掰动遮光器的手柄,扩大或缩小光圈。
(5)反光镜或底光源:可用来调节视野明暗
①反光镜:单目显微镜反射光线的结构。
单目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镜、凹面镜之分,平面镜反射光线,凹面镜可会聚光线,增加光亮。指导学生观看实物并认识二者的区别。
②底光源:双目显微镜提供光源的结构
底光源通过开关及光源调节旋钮控制、调节光线的强弱。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开关和调节旋钮。
(6)载物台和压片夹:放置并固定玻片标本。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20相关内容,初步了解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二者的异同。
2.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及比较
(1)教师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然后边演示边讲解,强调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方法中的异同点。同时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
①对光调光
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a.单目显微镜:转动反光镜→反射光线到达目镜→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双目显微镜: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目镜适应瞳距→调光源调节旋钮→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②调焦观察
a.放置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压住,将玻片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b.调焦观察
单目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观看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看到物像。
双目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载物台上升(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观看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载物台下降→看到物像。
c.调细准焦螺旋→物像清晰。
d.换用高倍物镜: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转换高倍物镜→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教师演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及其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显微镜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比较,区分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操作使用上的异同点
通过教师展示、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比较,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教师展示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图片,提示: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既可通过目镜观察物像,又可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进行观察。
3.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1)指导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以及水中的微生物。教师在教室内巡查,及时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教师提供的玻片标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然后观察水中的生物,注意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后观察。
4.注意事项:教师展示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并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展示不同放大倍数显微镜的视野图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0内容,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放大倍数。
1.成像特点
(1)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像是倒像,物像和实物相比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例如,实物为“b”,则物像形状为“q”。
(2)玻片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将物体旋转180°,看到的就是物像的形状;物像不在视野中央时,物像往哪偏,玻片标本往哪移。
2.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五)巩固提升
小欣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再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中央,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下降。接着小欣用一只眼朝目镜里看,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小欣的操作有几处错误?请帮助她改正。
提示:操作有4处错误。①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②应先对光再观察;③在双眼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物镜与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④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或载物台下降),待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数码液晶显微镜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规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师的展示以及练习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观看到的物像,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并根据教师总结的规律进行判断
结合学习的内容,判断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