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7《马说》对比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7《马说》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4页。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画一处)
(1)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见:
(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
(2)君将何之?
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
【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2.(1)同“现”。(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2)您要去哪里? 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故断句为:食之/不能尽其材。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2)“而”字表承接,承接“半 道”和“问”,所以“半道而问曰”应是一个整体,不宜分开。“彭氏之子”做主语,需和后文“半道而问曰”分开。
故断句为: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意为: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表现,显现。
(2)句意: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说:同“悦”,喜悦,高兴。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邪:同“耶”,语气词。
(2)重点字词:之:动词,去,到,往;何:哪里。“君将何之”是宾语前置,“何”应做“之”的宾语,注意翻译时,调整语序。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根据食马者的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可知,“食马者”喻指浅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表现了“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根据商汤的表现“将往见伊尹”“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可知,商汤得知伊尹很贤能,就自己亲自去见他,并且把不想让商汤去见伊尹的彭家儿子给赶下车了,可知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文:从前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这是要去哪里?”商汤答道:“我将要去见伊尹。”彭家的儿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全天下中的一位普通的百姓。如果您想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来问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不想让我好啊!”(商汤)于是叫彭家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二)(2022春·河北衡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救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3)劝之不笃
(4)无求备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君之明者善养士。
7.语气词“也”暗含情感,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不以千里称也”“其真不知马也”两句中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统治者应该_________;乙文用________(论证方法),强调统治者应该_____。
【答案】5.(1)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2)介词,按照(3)勉励,鼓励(4)完备,完美 6.(1)(且、常、等)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2)(定语后置句、善、士)圣明的君主善于培养人才。 7.①第一个“也”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悲惨命运的无限痛惜。②第二个“也”暗含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和愤怒谴责。 8.善于发现培养人才 道理论证(引证法) 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句意为: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介词,按照。
(3)句意为:勉励又不笃厚。劝,勉励,鼓励。
(4)句意为:不要求全责备。备,完备,完美。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1)且:犹,尚且。欲:想要。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2)善:善于;士:人才。“君之明者”为定语后置。
7.本题考查对词句情感分析。
“不以千里称也”的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结合前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可知,千里马常常因为无人赏识而导致悲惨命运,并且不能被人发掘,不能以千里马著称,可见此处作者的感慨千里马被埋没时的悲惨遭遇。
“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结合整个句子及前面一句“其真无马邪”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作者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就像千里马一样,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表达出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判,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全文用了托物寓意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所以①空可填“善于发现培养人才”。乙文引用《诗》、孔子和《传》中的话,作为道理论证,所以②空可填“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这些名句,是希望统治者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所以③空可填“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点睛】参考译文:
【乙】《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
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三)(2022春·陕西渭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①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②;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趋;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③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穆王神智④远谋,使迹毂⑤遍于四海。
(选自《拾遗记·周穆王》有删改)
【注释】①越:超过。②炳耀:这里形容色彩灿烂无比。③递:依次。④神智:才智卓越。⑤迹毂(gǔ):本意是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借指车轮或车。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策之不以其道( )
(3)王驭八龙之骏( )
(4)按辔徐行(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马之千里者 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其视下也
C.执策而临之 怒而飞
D.策之不以其道 以匝天地之域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穆王神智远谋,使迹毂遍于四海。
12.【甲】文中的“食马者”对待千里马的态度是: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的周穆王的用马之道是: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9.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驾驭 缓慢 10.C 11.(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穆王聪明而有才智,又能深谋远虑,使他的车辙马迹遍布天下。 12.不识千里马,埋没千里马 递而驾焉,按辔徐行
【解析】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3)句意为:穆王驾驭着八匹龙驹骏马。驭:驾驭。
(4)句意为: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徐:缓慢。
10.本题考查虚词用法。
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B.助词,表示反诘语气/代词,指大鹏;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D.介词,按照/介词,用来;
故选C。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
(1)食马者:喂马的人;食:喂养。
(2)神智远谋:聪明而有才智,又能深谋远虑;毂遍:遍布。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第一空:根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等句可以看出食马者不识千里马,埋没千里马。
第二空:“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意为每当穆王依次换马时,就收紧缰绳慢慢前行,以环绕天地之间,体现出穆王用马有道。
【点睛】参考译文:
乙:周穆王继位三十二年时,穆王开始周游天下。穆王驾驭着八匹龙驹骏马:第一匹名叫绝地,疾驰起来足不沾尘;第二匹名叫翻羽,奔驰速度超过飞鸟;第三匹名叫奔霄,夜间赶路远行万里;第四匹名叫越影,追逐太阳并驾齐驱;第五匹名叫逾辉,毛色油润光彩焕发;第六匹名叫超光,飞闪而过一形十影;第七匹名叫腾雾,乘云驾雾奔腾不息;第八匹名叫挟翼,长有肉翅驰骋如飞。每当穆王依次换马时,就收紧缰绳慢慢前行,以环绕天地之间。穆王聪明而有才智,又能深谋远虑,天下各处都留下了他的车辙马迹。
(四)(2022春·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节选自《燕昭王求士》)
【注释】①涓人:指君王亲近的内侍。②捐:抛弃。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以千里称也( )
(2)执策而临之( )
(3)反以报君( )
(4)天下必以王能市马(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C.不以疾也(《三峡》)D.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16.【甲】【乙】两文“千里马”的命运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3.著称,扬名 面对 同“返”,返回 买 14.B 15.(1)马中日行千里的,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2)死马尚且用五百金去买,更何况活马呢? 16.【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或“不知马”)而饱受摧残,无法发挥自己的真实才能,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良马并能够采纳正确的意见而最终脱颖而出。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能以千里马著称。称:著称,扬名。
(2)句意: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临:面对。
(3)句意:回来向国君复命。反:同“返”,返回。
(4)句意:天下必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市:买。
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辨析。“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A.以:介词,表目的,用来;
B.以:介词,用;
C.以:介词,比;
D.以:连词,表修饰;
故选B。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重点词: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吃尽。
(2)重点词:且,尚且;况,何况;生马,活马。
16.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甲文中的“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而饱受摧残,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没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结合乙文中的“‘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知,“千里马”因为遇到了渴求良马、并能听取手下人的意见的君主,被从远方选拔送来,从而得到了赏识和重用,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点睛】参考译文:
【乙】我听说古时有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里一个主管清洁的人对君王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头骨,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主管清洁的人回答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五)(2022春·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B.天下之贱人也/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C.非汝所知也/汝安知鱼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是子不欲吾善也/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愚公移山》)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2)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 君 欲 见 之 亦 令 召 问 焉 彼 受 赐 矣!
2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甲文以①____比喻人才,表现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②___;乙文以③____比喻人才,表现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④____。(①③处用原文词语或短语填空,②④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7.C 18.(1)彭姓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打算要去哪里?”(2)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会变得更加灵敏;眼会变得更加明亮。 19.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20.千里马 埋没人才,不识人才 良医善药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但是、却;
B.形容词,地位低下/形容词,便宜;
C.代词,你/代词,你;
D.名词,你/名词,儿子;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之:的;将:打算;何:哪里;
(2)今:现在;食:吃;加聪:更加灵敏;加明:更加明亮。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您如果想要见他,只要下令把他召来问话,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恩赐了。
故断为: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马说》结尾的反问句“其真无马邪?”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联系“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可知,并非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识得千里马的人,没有用正确的方法鞭策他的人,所以才不被世人所识,最终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作者以“千里马”喻指有才能的人,以“奴隶人、食马者”喻指统治者,作者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判;本文主要写了千里马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文章以马为喻,谈论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乙文“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先强调了药对人的好处,再将伊尹这样的人才比作“良医善药”,凸显出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乙】从前商汤将要去见伊尹,命令彭氏的儿子驾车。彭氏的儿子在半路上问道:“您要去哪里?”商汤说:“我将要去见伊尹。”彭氏的儿子说:“伊尹,是天下低贱的人。您如果想要见他,只要下令把他召来问话,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恩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种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商汤)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六)(2022春·陕西渭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①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②,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③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④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⑤万纪,使还家。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注释】①银:银矿。②不肖:品行不好。③抵璧:摔碎美玉。④桓灵:东汉的桓帝和灵帝,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⑤黜:罢免。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策之不以其道( )
(2)执策而临之( )
(3)岁可得数百万缗( )
(4)所乏者非财也(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投珠于谷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专言税银之利
C.卿欲以桓灵俟我邪 以其境过清
D.其真不知马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24.【乙】文中权万纪之所以被罢免,是因为他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所象征的人一样。二者都存在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足。
【答案】21.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面对 每年 缺少 22.A 23.(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 24.食马者 不善于发现人才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2)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
(3)句意: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岁:每年。
(4)句意: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乏:缺少。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介词,在;
B.音节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用/连词,因为;
D.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助词,表示选择;
故选A。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食:同“饲”,喂;
(2)但:只;恨:遗憾;嘉言:指好的建议;耳:罢了。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联系甲文“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等语句可知,权万纪之所以被罢免,是因为他与“食马者”所象征的人一样,不能识别人才,不能任用人才;都存在不善于发现人才的不足。
【乙】参考译文: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
(七)(2022春·陕西汉中·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济济多士( )
(4)诏书进贤良( )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和“以博聚英俊”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十二章》)B.静以修身(《诫子书》)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28.【甲】【乙】两文都在谈论人才问题,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强调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25.有时。 同“饲”,喂。 众多。 选拔。 26.B 27.(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好的士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 28.【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通过讲道理的方法,强调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近即可)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或:有时。
(2)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3)句意: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济济:众多。
(4)句意: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进:选拔。
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以博聚英俊”的意思是:从而广聚英才。因此这里的“以”是介词,来,用来。
A.“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点成为老师。以:动词,成为;
B.“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以:介词,来,用来。和题干中的“以”意思一样;
C.“能以径寸之木”的意思是:(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以:动词,用,拿;
D.“策之不以其道”的意思是: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动词,按照;
故选B。
2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第一处的“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处的“其”:恐怕,表推测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知:懂得,了解,认识。也:句末语气词,不译。
(2)土之美者:好的土地。善:善于。养禾:养育禾苗。君之明者:圣明的君主。养士:供养人才。
2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文章主旨。
【甲】文通过写千里马不被伯乐所识,而沦为和普通马一样的遭遇,作者将“千里马”比作“人才”,托物寓意,借此体现出人才没能遇到伯乐不被赏识的遗憾,透露出怀才不遇之意。根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可知甲文是强调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乙】文中多为引用名人或一些书中的语言进行论证,根据“《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可知,这里引用了典籍里的名人名言,证明人才的重要性,因而这里运用的是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从“以博聚英俊”可以看出,作者是希望统治者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点睛】参考译文
【乙】《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来广聚英才。
(八)(2022春·辽宁辽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选自《张之万之马》)
【注】①尚书:官职名称。张尚书和下文中的“之万”是同一个人。②固:坚持。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2)之万怪之_____________
3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连易数人,皆掀坠。
3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32.甲文中韩愈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乙文中的“军人”驾驭不了马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29.面对 对……感到奇怪 30.(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得掉了下来。 31.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3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他(不了解马的脾气、习性,)不能用正确的方法驾驭它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只是握着马鞭面对着它。临:面对。
(2)句意为: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怪:对……感到奇怪。
30.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之,定语后置的标志。食,吃。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2)重点字词:连,连续。易,换。皆,都。坠,掉下来。
31.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地喜欢它,派人前来买下那匹马,张之万不答应。“有军人见而爱之”是“遣人来买”的原因,“公不许”是结果。
故断句为: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3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根据甲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意为: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其真不知马也”意为:大概是真得不知道千里马吧。这两句点明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根据乙文“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可知这个军人不了解这匹马的脾气与习性,不能按正确的方法来驾驭它,就认为这是一匹劣马。
【点睛】参考译文:
乙: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地喜欢它,派人前来买下那匹马,张之万不答应。他就亲自上门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得掉了下来。这是匹坏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买马的钱收回了马。等到他骑上马去,温顺善良仍像从前一样,原来是这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
(九)(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②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反:同“返”,返回。 ③期年:满一年。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执策而临之 临:
(2)策之不以其道 策:
(3)涓人对曰 对: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
3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35.给乙段起个标题。
36.乙文结尾画线如何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33.面对 鞭打 回答 买 34.(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 35.千金求马 36.意思:不到一年就有几个人(三个人)把千里马送给国君。这句话作为故事的结局,写出涓人以五百金买死马首影响很大,突出了涓人的智慧。
【解析】3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临:面对;
(2)句意:鞭打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鞭打;
(3)句意:大王的侍卫对国君说。对:回答;
(4)句意: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真心买马的。市:买。
3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一食(一顿),或(有时),尽(完)”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君人(国君),以(用)” 要理解正确。
35.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结合【乙】文的内容可知,讲了一个古代国君花千金买千里马的故事,据此可拟标题为“千金求马”或“千金市马”。
36.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乙】文结尾“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知,句意是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写出了涓人以五百金买死马首的影响很大,所以才会有人送活的千里马给国君;用此句结尾,突出了涓人的智慧。
【点睛】参考译文:
【乙】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大王的侍卫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君主大怒,说:要你买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侍卫回答说:死马都要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真心买马的,千里马现在快要到了。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十)(2022春·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二)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⑥”王乃使玉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卞和泣玉》)
注: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诳:欺骗。③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断足。④薨(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⑤奚:为什么。⑥“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意思是: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⑦理:治理,这指加工雕琢玉石。
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3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9.通过“识马”“相玉”,语段(一)和语段(二)反映的社会现实有什么共同特点?
40.语段(一)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语段(二)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个语段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37.C 38.尚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9.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 40.语段(一):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作者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语段(二):和氏之璧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同“现”,显现;
故选C。
3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3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
语段(一)根据“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知,作者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令人感慨和不平;
语段(二)“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表达对统治者不识“宝玉”的无奈感伤;
综上,两文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40.本题是对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考查。
语段(一)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结尾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根据语段(二)结尾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知,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后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意在告诉我们:事物的价值终会有被发现的那一天,一切磨砺都是在为成功奠定基础。
【点睛】参考译文:
(二)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7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北冥有鱼》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5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7《愚公移山》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