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第1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第2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共24页。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少选,风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之,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通“倡”,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B.俄而雪骤骤:急。
    C.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别。
    D.犹去不止去:离开。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B.公欣然曰处士笑而然之
    C.于是审之日月之行
    D.其量足以镇安朝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两个比喻各具特色,“撒盐空中”重形似;“柳絮因风起”重意蕴。
    B.【甲】文通过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作者对她杰出才华的赞赏。
    C.【乙】文中加点的“徐”是慢的意思,表现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迟疑不决的样子。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4.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舟 人 以 公 貌 闲 意 说 犹 去 不 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少选,风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6.谢氏一族人才辈出,谢安的次子谢琰、侄子谢玄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且都“才兼辩博”。结合【甲】【乙】两则关于谢安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分析谢家儿女能够成才的原因。
    【答案】
    1.C 2.A 3.C
    4.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5.不久,风势急促,波浪凶猛,大家都喧闹躁动,坐不住了。
    6.甲文可以看出谢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乙文可以看出在遇到风浪时处变不惊的名世风度,有雅量。谢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个人的雅量影响着子侄们,促使他们成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差不多。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与:两个词都是介词,跟的意思;B.然:助词,……的样子/动词,认为……对;C.之:代词,他/助词,的;D.以:助词,可以/动词,认为,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乙】文中加点的“徐”是慢的意思,既表现了他的处变不惊,也写出他不一意孤行的雅量,紧扣“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的观点。选项“表现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迟疑不决的样子”的表述不正确,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为: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舟人”为主语,“以公貌闲意”为状语,“说”为谓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正确的断句应为: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少选:一会儿;喧:叫嚷;动:摇晃。皆:都。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甲】文写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对于侄子侄女两个人对“雪”的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可见其和蔼可亲,关爱尊重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乙】文根据文中的有关信息“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以看出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气度不凡。
    据此可知,谢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个人的雅量影响着子侄们,促使他们成才。
    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不:同“否”
    B.相委而去委:舍弃
    C.传不习乎传:传授
    D.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
    B.则是无信学而不思则罔
    C.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世说新语》中典型的写人篇目,乙文是道家的经典著作。
    B.甲乙两文均认为应诚信交友,乙文还告诉我们应交志同道合之人。
    C.甲文主要以对话塑造人物形象,乙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甲文中元方正直、合乎道义的形象与乙文中所讲的“仁义”都给我们做人的启示。
    【答案】
    7.C 8.B 9.A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C.有误,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选C。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并列,并且;B.连词,就;C.动词,替/动词,成为;D.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介词,对于;故选B。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乙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故选A。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西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供窃听,炊忘著异,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顿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著箅(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暴。②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③糜:粥。④识(zhì):记住。⑤易夺:订正补充。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C.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造诣
    D.乃俱窃听 俱:都,一起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A.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B.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C.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D.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乃俱窃听
    B.过中不至 尔颇有所识不
    C.相委而去 更相易夺
    D.下车引之 仿佛志之
    1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的意思是,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B.“言无遗失”意思是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C.元方、季方因为贪玩而把蒸饭煮成了粥。
    D.从两段选文中,都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也说明陈太丘教子有方。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答案】
    10.C 11.B 12.D 13.C
    14.(1)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C.句意:有位客人到太丘长陈寔家过夜。诣:到;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均为两兄弟的行为动作;“炊忘著箅”“饭落釜中”为导致的后果;故断句: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故选B。
    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才/连词,于是,就;B.没有/通“否”,吗;C.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相互;D.都是代词,代指人物或事件;故选D。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结合【乙】“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供窃听,炊忘著异,饭今成糜’”可知,元方、季方因为偷听父亲与宾客的谈话而把蒸饭煮成了粥;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日中”指中午;“至”指到达;“信”指信用;“对”指当着。 (2)“如此”指像这样;“但”指只;“糜”指粥。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有位客人到太丘长陈寔家过夜,陈寔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待客,客人和陈寔在一起清谈,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寔问他们:“饭为什么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说:“大人和客人清谈,我们两人就一起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上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陈寔问:“你们可记住一点内容了吗?”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那些话。”于是兄弟俩一起说,互相穿插补正,一句话也没有漏掉。陈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相委而去
    (2)俄而雪骤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人不堪其忧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
    C.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D.回也不改其乐 择其善者而从之
    17.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开。这体现了古人崇尚的“诚信”的品质。
    B.选文【甲】中的“家君”是谦辞,比如“舍弟”“拙见”“赐教”“令郎”都是谦辞。
    C.选文【乙】中“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和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D.选文【丙】中的颜回品德高尚,他能在贫困中仍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是一位安贫乐道的君子。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答案】
    15.舍弃 急 趁,乘 能忍受
    16.C 17.B
    18.(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解析】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2)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3)句意: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因:趁,乘。
    (4)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相同,都是“和”的意思;B.相同,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它”的意思;C.不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相同,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意思;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文化常识。
    B.“赐教”“令郎”都是敬辞。故选B。
    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日中,正午;则,就;信,信用;礼,礼貌。
    (2)重点词:即,就是;大兄,大哥;无奕,大哥的名字;王凝之,人名;也,表判断。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④的家君法⑤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履行:实施,实行。②绥:安,体恤。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④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⑤法:效法。⑥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B.候袁公 候:等候
    C.久而益敬 益:好处
    D.孤往者尝为邺 尝:曾经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22.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谈谈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9.C 20.D
    21.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22.从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可知,元方是一个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聪明、机智的孩子。乙文中,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综上所述,元方是一个聪慧、机敏,能巧妙化解分歧的孩子。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C.有误,句意: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益:更加;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贤家君在太丘”和“远近称之”为承接关系;“何所履行”表疑问;故断句为: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①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舍弃。②卿家君,你父亲。法,效法,仿效。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通过甲文“君与家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讲信用、懂礼节、聪明、机智的人;通过乙文“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能 言善辩、懂礼节的人。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处置事情的措施十分一致。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B.期日中 日期
    C.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一起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俄而雪骤B.相委而去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B.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C.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D.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6.有一个人想要搭乘便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的原因是( )
    A.怕人多船挤B.怕人多船慢C.怕有盗贼追来D.怕船上粮食不够
    27.翻译下列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答案】
    23.B 24.D 25.B 26.C
    27.①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②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解析】
    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约定在中午。期:约定。故选B。
    2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中“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却;A.不久,不一会儿。B.连词,表示顺承;C.连词,表示顺承;D.连词,表示转折,却;故选D。
    25.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后贼追至”与“王欲舍所携人”是两个完整的主谓句子,据此断句为: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故选B。
    2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后贼追至”可知,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故选C。
    27.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1)待:等待。去:离开。(2)世:世人。定:判定。
    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丙】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丁】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④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⑤,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仍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2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骤:急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舍:离开
    C.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D.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2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故来奉迎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其为人若此
    C.去后乃至 须期乃入
    D.相委而去 博学而笃志
    30.下列对【丁】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B.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C.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D.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31.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结尾交待了谢道愠的身份,意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后人常用“咏絮才”来形容女子有才华。
    B.【乙】文中通过对友人的语言、动作描写,由“问”到“怒”到“引”,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粗鲁无礼的性格。
    C.【丙】文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所倡导的品质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相符。
    D.【丁】文叙述了郭伋守信的故事。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做人要守信,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成人要为孩子做表率。
    3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答案】
    28.B 29.C 30.B 31.B
    32.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②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
    【解析】
    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故选B。
    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学过的知识/所以;B.比得上/像;C.才/才;D.表顺承/表并列;故选C。
    30.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为: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先期一日”点明时间,“伋为违信于诸儿”是“遂止于野亭”的原因;正确断句为: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故选B。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由“问”到“怒”充分表现了友人粗鲁无礼的性格;“惭”“下”“引”三个动词表现了友人知错就改的形象;故选B。
    3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1)罔: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闻:听说;喜:高兴;故:所以;奉迎:指来出迎、恭迎。
    参考译文:
    【甲】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丙】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丁】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做人就是这样。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之子长文①,有英才。与季方②之子孝先③,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堪。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
    【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④,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万里如一⑦。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做事情。③绥:安抚。④恣其所安: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指应酬交往。动静: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⑦万里如一:到处都相同。
    (三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
    33.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掌握。
    (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中的加点词。
    ①期日中( )
    ②太丘舍去 (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入门不顾( )
    (2)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
    (3)查字典释义。
    3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之意完全不同,甚至“难”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用自己的话)?
    元方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哀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35.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答案】
    33.约定 离开 舍弃 拉,牵拉 回头看 否 学习 他,指元方 的 ①
    34.元方和季方的才华或能力相当,难以称元方为兄长,也难以称季方为弟。 不存在谁学谁的问题,两人同样优秀。
    35.①元方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父亲尊严的人。从甲文他有理有据地回应友人可以看出。②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人,从乙文他父亲对他的肯定可以看出。③他还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人。从丙文他回复袁公的话可以看出。
    【解析】
    33.(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定;②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③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④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⑤句意为: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第一空,“尊君在不”,意思是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第二空,“周公不师孔子”,意思是周公没有学习孔子。“师”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学习”。
    第三空,“下车引之”,意思是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之:代词,指代元方。
    第四空,“陈元方之子长文”,意思是陈元方的儿子长文。之:结构助词,的。
    (3)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元方难为兄”,意思是难以称元方为兄长。难:困难。故选①。
    3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难兄难弟:两个兄弟都非常优秀,实力相当,差距不大。但是“难兄难弟”原本的比喻义人们渐渐淡忘了,后来出现了一个意思,和它原本的意思恰恰相反,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比喻两个兄弟都非常坏。现引申为彼此之间患难与共的兄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
    (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意思是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据此可概括为:不存在谁学谁的问题,两人同样优秀。
    3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联系甲文中“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内容可知,他有理有据地回应友人,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父亲尊严的人;联系乙文中“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的内容可知,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从他父亲对他的肯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学识品行都很优秀的人;联系丙文中“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内容可知,元方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体现出他还是一个机智、才思敏捷的人。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
    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三国时吴国重臣。②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
    3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相委而去
    (2)元方入门不顾
    (3)使人牵一驴入
    (4)乞请笔益两字
    3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因听与笔B.举世瞩目——举坐欢笑
    C.去后乃至——乃以驴赐恪D.下车引之——诸葛子瑜之驴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恪父瑾面长似驴。
    39.面对孙权等人的嘲笑,诸葛恪是怎样做的?请对诸葛恪作一简要评价。
    【答案】
    36.(1)离开(2)回头看 (3)让、命令 (4)增加
    37.B
    38.(1)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9.巧凭智慧,得驴。(对别人的嘲笑讽刺,不是气愤不已,愤愤不平,而是巧妙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驴子。)诸葛恪是一个豁达,开朗,智慧超人的孩子。
    【解析】
    3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句意:让人牵一头驴进来。使:让、命令。
    (4)句意:请求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益:增加。
    3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介词,和/介词,给;B.形容词,全、整个/形容词,全、整个;C.副词,才/连词,于是、就;D.代词,代指元方/结构助词,的;故选B。
    3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期”:动词,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2)“面”:名词,脸、面孔。“似”:好像。
    3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由乙文“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可知,诸葛恪面对孙权等人对父亲长相的嘲笑,没有愤怒或羞愧,而是冷静地请求孙权给他笔,在写有父亲名字的标签上续添了“之驴”二字,使得原本的嘲笑变成了一种幽默的赏赐,成功地为父亲化解了尴尬,也为自己赢得了驴子。
    第二问,从诸葛恪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在面对他人不友善的嘲笑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没有被情绪左右,这体现了他的豁达。他迅速想到应对之策,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聪明才智,说明他智慧超人。而且他不畏惧孙权的权威,敢于采取巧妙的方式来化解困局,反映出他性格中的开朗和自信。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长子。年少时就很有名气。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得像驴,孙权聚集大臣们聚会,让人牵一头驴进来,在驴脸上贴了一个长标签,写着:诸葛子瑜。诸葛恪跪着说:“请求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从了并给了他笔。诸葛恪接着在下面写道:“之驴。”满座的人都欢笑起来,于是就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令②,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⑤,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⑥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令:指剡县的县令。剡(shàn),县名,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⑤念:怜悯;同情。⑥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40.请结合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差可拟:
    (3)谢以醇酒罚之:
    (4)而犹未已:
    41.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着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边 坐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阿奴欲放去邪?
    43.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请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40.(1)不久(2)相比(3)用(4)停止
    41.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42.(1)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弟弟(你)要把他放走吗?
    43.甲文中谢道韫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想到用柳絮来形容纷飞的雪花,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文采和诗意;可知她是个非常聪慧、才思敏捷的人。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中的“可念”可知,谢安小小年纪对哥哥处理犯法老人的行为觉得不妥,谢安是个明辨是非,善良,富有同情心人。
    【解析】
    4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
    (2)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3)谢以醇酒罚之: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以:用。
    (4)而犹未已:还不让停。已:停止。
    4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句意: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
    “太傅时年七八岁”写谢安的年龄,“着青布绔”写谢安的穿着,“在兄膝边坐”写谢安的动作,故分别断开。
    故断句: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4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即:是。大兄:兄长。妻:妻子。
    (2)阿奴:对谢安的称呼。欲:想要。放:释放。邪:语气词,吗。
    4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甲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可知,面对谢太傅提出的问题,谢道韫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成春天乘风而起的柳絮,从神似角度写出了雪的轻盈、美好,并且把冬季和春季景物联系到一起,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画面富有诗意,而谢太傅的大笑乐是一种含蓄地赞赏,从中看出谢道韫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富有想象力。
    结合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可知,谢安七八岁看到因为犯法而被不断灌酒的老头,对其感到同情,并且劝阻兄长停止这样的做法,看出谢安明辨是非、善良、富有同情心。
    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已经喝醉了,还不让停。 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23-24七年级上·山东潍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②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③,宁可以急④相弃邪!”遂携拯⑤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堂人,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从汉末至曹魏年间,数次为官,有美誉。②难:阻拦。③自托:托身。④以急:因为事态紧急,⑤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44.请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45.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句中的“乃”字是副词,意思是“才”。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中的“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解释为“但是”。
    C.“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字与“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中的“之”字都是代词,解释为“他”。
    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中的“以”字是介词,意思是“按照、凭借”。
    4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7.《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请你结合材料乙文中王朗和华歆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44.纳:接纳。 引:拉,牵拉。 舍:舍弃。 遂:B
    45.B
    46.(1)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先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47.从文中“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得知,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则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解析】
    44.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1)根据“文义扩充法”,“纳”可组词“接纳、容纳”,“既以纳其自托”意思是: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纳:接纳。
    (2)根据“字形演变”可知,“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引申为“拉”,“下车引之”意思是(友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引:拉,牵拉。
    (3)联系课文解释:“相委而去”意思是“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放弃。因为“与课本中‘相委而去’的‘委’同义”,因此,“王欲舍所携人”中的“舍”理解为“丢下、舍弃、放弃”。“王欲舍所携人”句意: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4)根据查阅字典法:“遂”有四个意思,结合“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提供的语境可知,最终华歆、王朗没有舍弃刚才搭船的人。“遂”应选B.于是,就,句意是: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4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意思是: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而”连接“委”和“去”两个有先后关系的词语,表示“承接”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故选B。
    4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
    (1)待:等待;至:到;去:离开。
    (2)本:先前;疑:犹豫;正:正是,恰好。
    4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乙文“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可知,王朗开始是同意带人的,还劝面露难色的华歆,但是后来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就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由此可知,王朗做事随便轻易,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了。
    由“歆辄难之”“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知,华歆为人真实,在不想带上别人时,敢于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危险来临时,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由此可知,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
    示例:王朗最初同意让那人搭船避难,说的是“幸尚宽,何为不可?”这表现出他的初步善意和表面上的慷慨大方。然而,当真正的危险来临之际,王朗却想舍弃那位求助者,这反应出他在危难时刻的自私和对承诺的背弃,显示出其品性中不稳定和缺乏责任感的一面。而华歆一开始对是否接纳求助者有所犹豫,他的“辄难之”可能源于对潜在风险的考虑,但一旦决定接纳,即使面临生命威胁,他也坚持到底,说:“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这番话体现了华歆的深思熟虑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故事教育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真正的品德体现在能否坚守原则,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道义立场,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诚实。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知识卡片
    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郭:外城。⑤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是一个通假字,
    通“ ”
    词类活用
    孤法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周公不师孔子:“师”本来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 ”
    一词多义
    “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
    “ ”
    “陈元方之子长文”的“之”解释为
    “ ”
    从图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 (填序号)。
    文言词句
    方法
    推导过程
    字义
    既以纳其自托
    文义扩充法(组词法)
    “遂携拯如初”中的“携”是“携带”的意思。
    (1)纳:
    下车引之
    字形演变法
    (2)引:
    王欲舍所携人
    课本勾连法
    与课本中“相委而去”的“委”同义。
    (3)舍:
    遂携拯如初
    查阅字典法
    A.前进,前往;B.于是,就;C.放任,任从;D.终,竟,终于。
    (4)遂: (填选项)

    相关试卷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解析版),共25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不含答案版):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不含答案版),共14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版),共2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