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练习(含解析)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专题二轮复习冲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专题二轮复习冲刺练习,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大引起
C.“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3.人们曾认为的N2+3H2 2NH3化学反应速率小,原料利用率低,不可能用于工业化生产,化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该反应的条件,如催化剂、温度、压强等,并更新设备,成功地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从此,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合成氨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H—H健放出能量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形成N—H键吸收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嫦娥五号”采用“比能量”达到的锂离子蓄电池储存由高效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太阳能电池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整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A.太阳能→电能B.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C.化学能→太阳能→电能D.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中华有为”华为Mate系列手机采用超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始终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蒸气放出的能量更多
D.原电池中的两个电极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
6.2010年4月中旬全球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发展核电、制裁核武器发展是会议主题,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次能源
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正极
C.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
7.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lN-H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B.391C.516D.658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2H2(g)+O2(g)=2H2O(g) ΔH>0
C.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D.已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H=-57.4kJ/ml,则含28.0gK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
9.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B.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物质中的化学键被破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0.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kJB.557kJC.436kJD.188kJ
1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2.下列图示所对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短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
B.图乙可用来表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
C.图丙表示CH4与Cl2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分两步进行,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D.图丁可以表示某一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且t2时:v正=v逆≠0
1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将1g氢气在氯气中完全燃烧,放出92.4kJ热量:H2(g)+Cl2(g)=HCl(g);ΔH=+92.4kJ·ml-1
B.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bkJ热量: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ml-1
C.1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4kJ的热量:C+H2O=CO+H2 ΔH=+10.94 kJ·ml-1
D.已知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kJ∙g-1:CH4(g)+2O2(g)=CO2(g)+2H2O(l);ΔH=-55.625 kJ·ml-1
14.已知SO2(g)和O2(g)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的△H减小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156.8kJ•ml﹣1
D.1ml的SO2(g)和0.5mlO2(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78.4kJ
15.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石墨的稳定性比金刚石高
C.C(石墨,s)
D.1ml石墨或1mlCO分别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热量多
16.对下列装置图或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作为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装置图,图1中补充环形玻璃搅拌棒即可
B.检验图2装置的气密性时,向漏斗中加水若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即可以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C.已知图3是利用原电池检验空气中Cl2含量的装置,其中Pt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Cl2+2e-=2Cl-
D.根据图4的溶解度变化可知,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离MgSO4·7H2O和CaSO4·2H2O
17.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平衡时、、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Ⅲ在a点的平衡常数
B.图中曲线B表示平衡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的
D.在低温条件下,可同时提高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
18.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H”“
(3)若30 min时,保持不变,此时由30min时平衡浓度可得时平衡常数,加入混合物后反应混合物各物质浓度增加,所以此时的浓度熵为,则此时反应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向。
30.第三周期ⅥA族 0.04ml·L-1·s-1 2N2H4(l)+2NO2(g)=3N2(g)+4H2O(l) △H=-4akJ/ml NH4N3NH+N NaHCO3和Na2CO3 0.25ml/L 3:10
【分析】
A、B、C、D、E、F、G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X是氨气,因此A是H,B是N;A、D同主族,D的焰色反应为黄色,D是Na;E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E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属于E是Al;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F是S,因此G是Cl。C、G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因此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3-7=6,则C是O;A、B、C、D、E、F、G分别是H、N、O、Na、Al、S,据此分析。
【详解】
(1) F是S,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ⅥA族;
(2)D2F即为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两个Na最外层分别失去一个电子,给了硫原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lN2和3m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 s后测得H2为1.8 ml,说明消耗氢气是1.2ml,因此消耗氮气是0.4ml,浓度是0.2ml/L,则以B2的表示的反应速率v(B2)==0.04ml·L-1·s-1;
(4)常温下,液态的N2H4与气态的NO2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生成物是氮气和H2O。16gN2H4即0.5mlN2H4发生反应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l)+2NO2(g)=3N2(g)+4H2O(l)△H=-4akJ/ml;
(5)A4B4为H4N4,一定条件下1ml H4N4熔融电离生成两种离子各1ml,生成的离子为NH4+、N3-,则该离子化合物为NH4N3,其电离方程式为NH4N3NH+N;
(6)由A、B、C、D中三种元素形成一元强碱为NaOH,曲线X、Y,开始没有气体,加入一定体积盐酸后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为:HCO+H+=H2O+CO2↑,再结合反应OH-+H+=H2O、H++CO=HCO可知,若X中只有Na2CO3,开始发生H++CO=HCO,前后两过程消耗HCl的体积相等,而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X曲线表明M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Y曲线中,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1:3,则曲线Y表明M中溶质为Na2CO3、NaHCO3,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当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所以原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l/L×0.075L=0.0075ml,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曲线X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曲线Y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25)mL=50mL,由HCO+H+=H2O+CO2↑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之比=15mL:50mL=3:10。
【点睛】
根据曲线,分析每一条曲线代表的化学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若X中只有Na2CO3,开始发生H++CO=HCO,前后两过程消耗HCl的体积相等,而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X曲线表明M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为难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一6 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专题二轮复习冲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5 有机化学基础(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专题二轮复习冲刺练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3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专题二轮复习冲刺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