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物理人教版(2024)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2024)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14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14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速度的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单位是米(m),t单位是秒(s),速度v的单位是米/秒 (m/s);
(3)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4)应用:
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a: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车长;
b: 火车过桥经过的路程=桥长+车长。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
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
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
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
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
步骤⑥利用公式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步骤⑦整理器材。
【考点1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典例1-1】(2022秋•西安期末)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同向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甲骑自行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乙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丙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驾驶电瓶车匀速前进,则( )
A.甲先到达B地B.乙先到达B地
C.丙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分析】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
【解答】解:由题意知,v甲=30km/h,v乙=5m/s=18km/h,v丙=0.6km/min=36km/h,
由速度公式v=可知,时间:t=,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丙的速度最大,
则丙的运动时间最短,丙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选:C。
【典例1-2】(2023春•霍邱县期中)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600m长的大桥。火车要全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t1= 40 s;火车司机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t2= 30 s。
【答案】40;30。
【分析】(1)火车通过大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火车长,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2)火车司机通过大桥运行的路程等于桥长,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司机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火车要全部通过大桥需要的路程s1=s桥+s车=600m+200m=800m,由v=可知,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1===40s;
(2)火车司机通过大桥运行的路程s2=s桥=600m,由v=可知,火车司机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t2===30s。
故答案为:40;30。
【典例1-3】(2022秋•祁阳县期末)一列火车以50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路过如图所示的路标。求:
(1)火车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永州?
(2)若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它完全通过一条长3000m的隧道用时160s,求火车的长度。
【答案】(1)火车还需要10min才能到达永州;
(2)火车的长度是200m。
【分析】(1)由标志牌求出火车所在位置到永州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的运行时间;
(2)已知火车速度及运动时间,由s=vt可求出火车的路程,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据此求出火车的长度。
【解答】解:(1)由标志牌知,标志牌处到永州的路程s=30km,
火车到永州的时间:
t===600s=10min;
(2)由v=可得,火车160s的路程:
s=vt=20m/s×160s=3200m,
火车的长度:
L=s﹣L隧道=3200m﹣3000m=200m。
答:(1)火车还需要10min才能到达永州;
(2)火车的长度是200m。
【变式1-1】(2022秋•宝山区期末)一辆长30米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长为70米的大桥,用时为10秒。它以同样速度通过另一座桥时,用时为20秒,则另一座桥的长度为( )
A.60米B.140米C.170米D.200米
【答案】C
【分析】已知车长和桥长,还有时间可求速度,还知通过另一桥时间,可求经过的路程,总路程减去车长就是这座桥长。
【解答】解:大型平板车过桥通过的距离为车长和桥长之和,
车过桥的速度:v车==10m/s;
以同样的速度过另一座桥,则另一座桥的长度:
s2=v车t2﹣s车=10m/s×20s﹣30m=170m,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2】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其中100表示的意义是 限速为100km/h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到达机场至少还需要 18 min。
【答案】限速为100km/h;18。
【分析】(1)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表示:左牌为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此路段行驶速度v≤100km/h(按最大100km/h);右牌表示汽车距离机场的路程s=30km;
(2)根据公v=可求行驶时间。
【解答】解:100表示限速为100km/h,30km表示标志牌到机场路程为30km;
由v=可得,至少需要时间:
t===0.3h=18min。
故答案为:限速为100km/h;18。
【变式1-3】(2022秋•姜堰区期末)如图,一列长360m的火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隧道的长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3)司机通过隧道的时间?
【答案】(1)隧道的长度为1640m;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为46.08s;
(3)司机通过隧道的时间为59.04s。
【分析】(1)知道车速,利用s=vt求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而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据此求隧道长;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减去火车长,又知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运行的时间。
(3)司机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时间。
【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v=100km/h=100×m/s=m/s;
由v=可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1=vt1=m/s×72s=2000m;
隧道的长度:
L隧道=s1﹣L车=2000m﹣360m=1640m;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2=L隧道﹣L车=1640m﹣360m=1280m,
由v=可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2===46.08s;
(3)司机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L隧道=1640m,
则=59.04s。
答:(1)隧道的长度为1640m;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为46.08s;
(3)司机通过隧道的时间为59.04s。
【考点2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典例2-1】(2023•宜兴市模拟)如图是高铁站列车出发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车出站时相对于站台上等候的乘客是运动的
B.某一列车在同一天内同样的轨道上往返某两个城市,用时少的那次平均速度一定大
C.列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并不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当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他们彼此相对静止
【答案】D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自定义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
(3)列车在刚出站时,做加速运动,进站时要做减速运动;
(4)当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相同时,这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解答】解:A、列车出站时相对于站台上等候的乘客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故A正确;
B、某一列车在同一天内同样的轨道上往返某两个城市,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v=可知,用时少的那次平均速度一定大,故B正确;
C、列车在刚出站时,做加速运动,进站时要做减速运动,所以列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并不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不同的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运动速度并不一定相同,所以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是都保持相对静止,故D错误。
故选:D。
【典例2-2】(2023•澄海区模拟)一辆小汽车于1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11:09驶出终点,测速路段全程36km,则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0.4 h,平均速度为 90 km/h。司机看到路边的树木不断往后退,司机是以 自己乘坐的小汽车 为参照物。
【答案】0.4;90;自己乘坐的小汽车。
【分析】驶出终点的时间和驶入时间的差,即为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路边的树木相对于司机乘坐的小汽车是运动的。
【解答】解: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t=11:09﹣10:45=24min=0.4h;
平均速度v===90km/h;
司机看到路边的树木不断往后退,是以自己乘坐的小汽车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0.4;90;自己乘坐的小汽车。
【变式2-1】(2023•山亭区一模)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行驶
C.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一直向后退
D.甲、乙两车在20﹣30s内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情景甲、乙的运动状态;
(2)根据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结合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3)比较甲、乙两车在 20﹣30s 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沿直线运动,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1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D.由图示可知,在0∼20s内,乙车的路程小于甲车的路程,由v=可知,乙车的平均速度比甲车的小,
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由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由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
开始一段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后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先向西行驶后向东行驶,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先前进后向后退,故BC错误。
故选:D。
【变式2-2】(2023•巧家县二模)丽江开往香格里拉的大巴车行驶路程为184km,行驶时间为4h,则该大巴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46 km/h。行驶过程中,坐在大巴车的乘客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身后飞奔而去,选择的参照物是 大巴车 。
【答案】46;大巴车。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
(2)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1)大巴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46km/h;
(2)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变,相对于向前行驶的大巴车的位置发生变化,说明参照物是大巴车。
故答案为:46;大巴车。
【考点3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典例3-1】(2023•青羊区模拟)小明和同学们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篮球下落的速度,他们先测出三楼到地面的距离,然后用机械停表测出篮球从三楼静止释放竖直落地的时间。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使用量程为5m的卷尺测出三楼的楼面到地面的距离
B.应使用量程为10m的卷尺测出三楼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
C.为了减小误差,篮球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均应该多次测量
D.本实验最终计算出的是篮球下落到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
【答案】C
【分析】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篮球下落的平均速度,由于楼层较高,操作要注意安全,选用恰当的测量工具,最终测量的为平均速度。
【解答】解:A、三楼放下球,高度大约7m,可以选择量程为10m的卷尺测量篮球下落的高度,故A错误;
B、三楼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约为10米,选择量程为10m的卷尺测量,故B错误;
C、为了减小误差,篮球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均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C正确;
D、本实验测出的是篮球下落到地面前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典例3-2】(2023•佳木斯一模)小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在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形(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40.0 cm,vAC= 0.30 m/s。
(2)通过实验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时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3,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v2>v3>v1 。
【答案】(1)40.0;0.30;(2)v2>v3>v1。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AB段的路程、AC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2)根据小车下滑过程中运动速度的变化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100.0cm﹣60.0cm=40.0cm;
AC段的路程为sAC=100.0cm﹣10.0cm=90.0cm=0.90m,AC段的时间为tAC=15:35:23﹣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0.30m/s;
(2)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s1=0.40m,通过AB的时间为:t1=2s,所以小车在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20m/s,
小车通过BC的路程为:s2=60.0cm﹣10.0cm=50.0cm=0.50m,通过BC的时间为:t2=1s,所以小车在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0.50m/s,
已知v3=0.30m/s,所以v2>v3>v1。
故答案为:(1)40.0;0.30;(2)v2>v3>v1。
【变式3-1】(2023•根河市校级开学)如图为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斜面应保持 较小 (较大或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时间 。
【答案】较小;时间。
【分析】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解: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故答案为:较小;时间。
【变式3-2】(2023•潜江模拟)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平均速度时,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 4.00 dm;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 0.2 m/s;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 0.5 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 0.3 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大 。
【答案】(1)(2)不是;(3)4.00;0.2;0.5;0.3;(4)大。
【分析】(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2)计算出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和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tAB,再利用公式v=计算出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
计算出小车在BC段运动的路程sBC和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tBC,再利用公式v=计算出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
比较vAB和vBC,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3)由(2)小题运算结果可知,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
计算出小车在AC段运动的路程sAC和小车在AC段运动的时间tAC,再利用公式v=计算出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导致停止计时偏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大。
【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
sAB=10.00dm﹣6.00dm=4.00dm;
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tAB是:
tAB=15:35:22﹣15:35:20=2s;
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是:
vAB===2dm/s=0.2m/s;
小车在BC段运动的路程sBC是:
sBC=6.00dm﹣1.00dm=5.00dm;
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tBC是:
tBC=15:35:23﹣15:35:22=1s;
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
vBC===5dm/s=0.5m/s;
因为vAB<vBC,所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由(2)小题运算结果可知,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4.00dm;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是0.2m/s;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0.5m/s;
小车在AC段运动的路程sAC是:
sAC=10.00dm﹣1.00dm=9.00dm;
小车在AC段运动的时间tAC是:
tAC=15:35:23﹣15:35:20=3s;
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
vAC===3dm/s=0.3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导致停止计时偏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大。
故答案为:(1)(2)不是;(3)4.00;0.2;0.5;0.3;(4)大。
【变式3-3】(2023•青岛一模)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质量为200g的小车从粗糙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3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4)小车所受重力在BC段所做的功与在AB段所做的功的比值是 1:1 。
【答案】(1)v=;(2)减小;(3)3;80.0;0.16;(4)1:1。
【分析】(1)实验原理是v=;
(2)坡度较大,小车下滑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准确测量时间;
(3)根据AC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4)分别表示出小车重力在BC段所做的功和在AB段所做的功,解答即可。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为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准确的测量时间,应使小车缓慢运动,因此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09:25:18﹣09:25:15=3s;
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所用的时间tAC=09:25:20﹣09:25:15=5s,
因此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16.00cm/s=0.16m/s;
(4)小车重力不变,斜面的倾角相同,斜边长度相同,故下降的高度不变,结合W=Gh可知,小车重力在BC段所做的功与在AB段所做的功相等,为1:1。
故答案为:(1)v=;(2)减小;(3)3;80.0;0.16;(4)1:1。
一、选择题。
1.(2022秋•陵城区期末)小明和小芳在美丽的鬲津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路程相等
D.小芳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
【分析】(1)在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
(2)在v﹣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v﹣t图像中两直线相交的点表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解答】解:AC、物体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0~10s两人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因此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C错误;
BD、由图可知小芳的v﹣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芳相对于湖畔的垂柳始终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2.(2023•利川市模拟)中国“和谐号”CRH380B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运行试验中,曾显示车速487.3km/h,成功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该速度是动车的( )
A.瞬时速度B.平均速度C.地心速度D.以上都对
【答案】A
【分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内或某一路程内运动的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解答】解:“和谐号”CRH380B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运行试验中,曾显示车速487.3km/h,这个速度是动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所以是指瞬时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3春•齐河县月考)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答案】C
【分析】ACD、比较时间相同时,汽车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4.(2023•成都模拟)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5.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答案】B
【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
(2)从图上读出AC间距离,根据v=计算AC段的平均速度;
(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80.0c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故B正确;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5.(2023•迎泽区校级二模)据报载:意大利一火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发病突然晕倒,旅客列车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以90km/h的速度运行1.6h,行程 144 km,万幸没有发生事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已知速度与运行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解答】解:∵v=,
∴路程s=vt=90km/h×1.6h=144km;
故答案为:144。
6.小明乘坐一辆出租车出行,以这辆出租车为参照物,在车上安静坐着的小明是 静止 的(“运动”或“静止”),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部分截图,则这辆出租车在小明乘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72 km/h。若此出租车上的速度表如图,则当它以速度表的指示速度匀速行驶时,从此标志牌处到重庆需要 4800 秒。
【答案】静止;72;4800。
【分析】(1)以这辆出租车为参照物,在车上安静坐着的小明相对于出租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据此分析;
(2)从车费发票截图得出这辆出租车在小明乘车这段时间内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这辆出租车在小明乘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从速度表得出此出租车上速度表的指示速度,从标志牌上得出此标志牌处到重庆的路程,
利用t=得出从此标志牌处到重庆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以这辆出租车为参照物,在车上安静坐着的小明相对于出租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小明是静止的;
(2)这辆出租车在小明乘车这段时间内的路程s=6km,时间t=10:05﹣10:00=5min=h,
这辆出租车在小明乘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72km/h;
(3)此出租车上速度表的指示速度为v′=90km/h,从此标志牌处到重庆的路程s′=120km,
从此标志牌处到重庆需要的时间t′===h=4800s。
故答案为:静止;72;4800。
7.(2022秋•永新县期末)下列仪器你会使用吗?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测量的结
果应为 5.50cm 。
(2)小明同学从校门口走路走到校门旁边不远的教室门口过程中,小华用华为手机上的秒表记录了小明走路的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秒”),小明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 25 s;
(3)如图3所示,图中标注了一些名称,但有一个只打了个“?”,这个部件的名字是 分度盘 。
(4)“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的原理是 v= 。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时间 的误差。
【答案】(1)b;5.50cm;(2)25;(3)分度盘;(4)v=;较小;时间。
【分析】(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2)根据表盘上指针位置读数;
(3)根据天平的结构名称回答;
(4)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即为速度公式v=;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
【解答】解:(1)由图知:(1)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读作0.00cm,右侧与5.5cm对齐,读作5.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50cm﹣0.00cm=5.50cm;
(2)由图可知,秒表指针从0刻度线开始转动,指针对应的时间是25s;
(3)由图可知,打了个“?”的位置是天平的分度盘;
(4)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
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故答案为:(1)b;5.50cm;(2)25;(3)分度盘;(4)v=;较小;时间。
8.(2023•惠山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从某一位置开始用秒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记录小气泡的位置。通过图像分析可知小气泡2.3s至8.9s内通过的路程是 33 cm;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慢 (选填“快”或“慢”)一些。
【答案】运动;33;慢。
【分析】(1)利用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结合机械运动中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即可确定答案;
(2)气泡在前6s通过的路程为30cm,根据v=求速度大小,根据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公式计算出小气泡2.3s至8.9s内通过的路程;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解答】解:(1)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气泡在前6s通过的路程为30cm,速度是v===5cm/s;
小气泡2.3s至8.9s内通过的路程:s′=vt′=5cm/s×(8.9s﹣2.3s)=33cm;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故答案为:运动;33;慢。
三、实验探究题。
9.(2023春•浔阳区校级期中)小明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停表以及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A ;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时为了使运动时间延长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较 小 (选填“大”或“小”);
(4)图中上半段距离s2= 40.0 cm;测得时间t2=2s,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 0.2 m/s;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C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6)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D 。
【答案】(1)v=;(2)A;(3)小;(4)40.0;0.2;(5)C;(6)D。
【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理是平均速度公式;
(2)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是为了能够阻挡小车,但并没有影响到斜面角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据此求出上半段距离,根据公式v=求出上半段平均速度;
(5)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6)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据此可以找出符合题意的图像。
【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且与金属片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所以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不是金属挡板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上半段距离为:
s2=80.0cm﹣40.0cm=40.0cm;
上半段平均速度为:
v2===20cm/s=0.2m/s;
(5)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错误;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结果比较准确,故C正确;
故选:C;
(6)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B两图可知,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由图C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减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由图D可知,在v−t图象上,随着时间的增大,物体的速度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v=;(2)A;(3)小;(4)40.0;0.2;(5)C;(6)D。
10.(2023•顺庆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v= ;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3)如图能够准确反映图中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 C 。(填字母)
【答案】(1)v=;(2)80.0;0.16;(3)C。
【分析】(1)本题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既要测物理运动的路程,又要测量时间,故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根据图示得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读出从A点到C点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根据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判断小车的速度是否不变,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意的答案。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所用的时间tAC=09:25:20﹣09:25:15=5s,
因此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16.0cm/s=0.16m/s;
(3)由于小车在AB段和BC段通过的路程相同,但是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A、通过的距离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后做加速运动,速度变大,图C中,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变大,如下所示;
故C符合题意;
D、速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v=;(2)80.0;0.16;(3)C。
11.(2023•临江市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B点为AC的中点。
(1)实验前根据自由下落的物体速度变化规律等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小车在 BC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填字母)。
(2)某次实验数据如图,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斜面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3 m/s。
(3)将小车换成木块再次实验,在木块下滑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 不变 。
【答案】(1)BC;(2)0.3;(3)不变。
【分析】(1)小车运动得越来越快;
(2)根据图示确定小车经过BC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可求BC段的平均速度;
(3)木块下滑的过程中,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
【解答】解:(1)自由下落的物体速度运动得越来越快,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2)由图可知,B是AC的中点,则sBC=60cm=0.6m,tBC=10:35:05﹣10:35:03=2s,则vBC==0.3m/s;
(3)将小车换成木块,木块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木块和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BC;(2)0.3;(3)不变。
四、解答题。
12.(2022秋•盱眙县校级期末)一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到了如图所示的标识牌。
(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两个重要的信息?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答案】(1)从图中得到的两个重要的信息:此处距厦门的距离是54km,此路段限速120km/h;
(2)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要的时间为0.54h。
【分析】(1)根据对常见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答题;
(2)速度知道,由交通标志牌得此处距厦门的距离,由速度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汽车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行驶的时间。
【解答】解:(1)由交通标志牌知两个重要的信息:此处距厦门的距离是54km,此路段限速120km/h;
(2)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要的时间为:t===0.54h。
答:(1)从图中得到的两个重要的信息:此处距厦门的距离是54km,此处限速120km/h;
(2)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要的时间为0.54h。
13.(2022秋•承德期末)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求:(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答案】(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8m;
(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合理即可)。
【分析】(1)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的反应距离;
(2)严谨酒后驾车,遵守交通规则。
【解答】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
由v=可得,
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s车=v车t反=15m/s×1.2s=18m;
(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8m;
(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合理即可)。
14.(2023•利通区校级开学)困扰人们三年的疫情终于结束了,小明一家开车去运城游玩,在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如果要求这辆车从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运城的时间为36min,则该轿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你对驾驶员朋友开车时应该注意什么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如果要求这辆车从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运城的时间为 36min,则该轿车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开车时不能超速,要和前面车辆保持车距。
【分析】(1)由图中得到从标志牌处到运城的距离,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这辆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根据限速牌分析对驾驶员朋友开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处到运城的距离是60km,到达运城的时间t=36min=0.6h;
这辆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100km/h;
(2)根据限速牌可知车超速,建议驾驶员开车时不能超速,要和前面车辆保持车距。
答:(1)如果要求这辆车从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运城的时间为 36min,则该轿车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开车时不能超速,要和前面车辆保持车距。
15.(2022秋•内乡县期末)接力比赛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4×100m接力比赛由4名运动员组成。比赛要求第一棒运动员从起点开始出发,第二、三、四棒接棒运动员从助跑区启动在接力区完成交接,如图甲是4×100m接力比赛跑道区域划分图。如图乙所示是八(1)班在4×100m接力比赛中的情景。若第一棒运动员从起跑到完成交接全程速度为6.25m/s,第二棒运动员从助跑区起点开始起动,到接力区终点,用时5s完成交接,求:
(1)第二棒运动员在接棒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当第一棒运动员距离第二棒运动员多远时第二棒运动员开始启动。
(3)接力过程中第二棒运动员以第一棒运动员为参照物,是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答案】(1)第二棒运动员在接棒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m/s。
(2)当第一棒运动员距离第二棒运动员1.25m时第二棒运动员开始启动。
(3)接力过程中第二棒运动员以第一棒运动员为参照物,是向后运动,理由是第二棒运动员在前,且运动速度小于在后的第一棒运动员的运动速度,二者距离在减小。
【分析】(1)助跑区路程和接力区路程已知,可得到在接棒过程中第二棒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时间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第二棒运动员在接棒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先求出第一棒运动员从起跑到完成交接全程运动的距离,由速度公式求出第一棒运动员从起跑到完成交接全程运动时间,由第二棒运动员的交接时间可得到第一棒运动员从起跑到第二棒运动员启动用的时间,再由速度公式得到在第二棒运动员启动时,第一棒运动员运动距离,进而得到此时两者的距离;
(3)根据两个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关系进行判定第二棒运动员以第一棒运动员为参照物,是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
【解答】解:(1)由图知助跑区路程为10m,接力区路程为20m,则第二棒运动员在接棒过程中运动的距离
s₁=10m+20m=30m,
第二棒运动员在接棒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2)第一棒运动员从起跑到完成交接全程运动的距离:
s2=90m+20m=110m,
第一棒运动员从起跑到完成交接全程运动时间:
,
第二棒运动员启动时,第一棒运动员运动时间:
t3=t2﹣t1=17.6s﹣5s=12.6s,
第二棒运动员启动时,第一棒运动员运动距离:
s3=v2t3=6.25m/s×12.6s=78.75m,
相距的距离
s4=80m﹣78.75m=1.25m;
(3)向后运动,因为第二棒运动员在前,且运动速度小于在后的第一棒运动员的运动速度,二者距离在减小。
答:(1)第二棒运动员在接棒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m/s。
(2)当第一棒运动员距离第二棒运动员1.25m时第二棒运动员开始启动。
(3)接力过程中第二棒运动员以第一棒运动员为参照物,是向后运动,理由是第二棒运动员在前,且运动速度小于在后的第一棒运动员的运动速度,二者距离在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62密度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62密度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51透镜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51透镜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45光的色散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45光的色散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