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法不可违,行为规范,违法无小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 遵守社会规则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呢?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这是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4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等
这是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2、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这是法律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小王在西安某高中毕业后到市区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年底时,小王向老板讨要工资准备过年置办年货,可是老板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工资。
请问老板的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请问小王的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
没有讨要到工资的小王丧气地走出饭店,心里特别记恨老板的无情,可是没处撒气。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小王随手捡起路旁的石头砸向路边的路灯,一连打碎了好几个。结果,刚好被正在执法的民警抓了个正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小王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并处五百元罚款。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
回家后,小王越想越气,认为这都是拜老板所赐。于是拿了把菜刀,直奔饭店,找到老板后二话不说,对着老板连砍数刀,老板身受重伤,而小王也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4.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5.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
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相关链接——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知识链接: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哪些?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笔记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泄露国家机密;分裂祖国
欠债不还;拾金拒还;恶意诽谤;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怎样预防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p51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023•哈尔滨)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反校规校纪行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备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导航,法律的作用,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文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授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违法行为,身边违法行为,5如何做到不违法,法不可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