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一课一练
展开随堂测试
5.1法不可违
一、选择题
1. 美团外卖骑手小杨为赶时间送外卖,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擦伤小王的私家车赔偿800元,私家车主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000元,上述三个违法行为分别是 ( )
A. 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无所不能,它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④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 李某因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罚款200元;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者行为分别属于 ( )
A.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4.近日,荔城区水务局原副局长陈志伟(副科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秀屿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一万元。这表明( )
A.官员犯罪受到了法律更严厉的制裁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政府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5.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 )
①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贺州的王先生认识了叶女士,两人添加微信好友后,叶女士多次以各种理由向王先生借钱,共计3万多元。每次王先生让叶女士还钱,她都一再拖延,拒不还钱。追款无果后,王先生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叶女士的行为属于 (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不道德行为
7.9月,贺州王先生认识了叶女士,两人添加微信好友后,叶女士多次以各种理由向王先生借钱,共计3万多元。每次王先生让叶女士还钱,她都一再拖延,拒不还钱。追款无果后,王先生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叶女士的行为属于( )
- 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不道德行为
8.如果让你劝说图中“随大流”的行为,你认为合适的理由是( )
A.善于明辨是非,克服从众心理
B.违反社会规则,必受法律处罚
C.积极建言献策,改进交通规则
D.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9.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又最刚性的行为准则和决定人们行为底线的是 ( )
A. 国家法律 B. 社会公德 C. 规章制度 D. 国家政策
10.某校八年级(5)班的同学在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A.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D.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1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下列对民事活动及民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B. 民事权利是指公民的财产权
C. 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都属于民事活动
D.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12.因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某汽车销售员李某被行政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客户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法院责令赔偿损失。以上行为分别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一一摘《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材料二: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一一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⑴ 材料一、材料二惩处分别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⑵ 两则材料都涉及了“侮辱、诽谤他人”的违法行为,但为什么材料二规定的处罚明显重于材料一?
14、材料一:2020年2月6日,李某通过疫情防控检测点时,不配合疫情防控检测工作,并驾驶电动车冲撞工作人员,被郑州市公安局柳林分局依法予以行政拘留5日处罚。
材料二:2020年2月9日,郑州警方通报多起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案件,多名相关涉案人员被处理。警方提示:若使用暴力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编造虚假信息,欺骗调查走访人员;故意隐瞒旅居史和接触史;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打击处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有哪几类?
(2)我们中学生怎样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三个方面)
答案
1-5DACDB 6-10CCDAA 11-12BD
13、 ⑴ 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一的处罚是行政处罚,说明了惩处行政违法行为;材料二的处罚是刑罚处罚,说明了惩处的是刑事违法行为。
⑵ 分析两则材料可知,两则材料都涉及了“侮辱、诽谤他人”的违法行为,但是材料一中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其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而材料二中的“侮辱、诽谤他人”属于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受到法律的严厉的制裁等,以此展开分析作答即可。
14、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2)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础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夯实法治基础,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凝聚法治共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预防犯罪精练: 这是一份2021学年预防犯罪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预防犯罪,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