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人教部编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课题名 | 《法不可违》 |
教材分析 | 第一框“法不可违”,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从而开启下文。通过展示三个违法行为的镜头,剖析违法行为的类型和法律责任。通过探究两个治安管理违法行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危害。通过分析“探究与分享”活动中的三个民事违法行为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这两种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
核心素养目标 | 政治认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责任意识: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
教学重点 | 违法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
教学难点 | 遵章守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思考:陈继志等人为什么被判刑? 教师导语:因为他们触犯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这些违法行为之间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法治课堂——《法不可违》。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运用社会关注度高的违法案例,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分? 4、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5、如何遵章守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三、新知讲解: 第一目 违法无小事 过渡:法律是全体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看小勤都经历了什么 【探究一】课件展示: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 请同学们根据经验回答: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法不可违,违法必究。因为小勤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所以实施了违法行为。假如小勤多了解法律知识,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教师补充:到底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我们在第三课就讲到,法律作为社会规则的一种,明确告知了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方向。《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当然法律也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通常在我们生活中违法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必须做而没有做(初中阶段就辍学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一种是不应该做的你做了。 追问:我们在生活中受到道德、法律和纪律的约束。而且在所有的规则中,法律的约束力最强。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那么我们行为的最底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这就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强制性) 知识梳理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 (2)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强制作用 过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到底分为哪几类呢? 【探究二】课件展示一组漫画 (1)漫画中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这三种违法行为有哪些区别?请作出表格进行比较、总结。 提示:都是违法行为。第一组漫画中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第二组漫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第三组漫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教师讲解: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 民事法律规范,(民与民)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民与官)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 刑事法律规范。(全体公民) 根据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①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又称一般违法行。 ②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最严重又称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 知识梳理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第一段) 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违法行为) 我们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课件展示:涉及法律、承担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师生归纳三类违法行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用图示法来对三种违法行为进行区分
相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是违法行为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三类违法行为,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你能正确的辨析吗? 看见展示: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 民事法律:《民法典》 刑事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行政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税法、环境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过渡: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虽然我们青少年与社会接触比较少,接触的法律事件不多。但我们也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做到防微杜渐。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想不到的一些小错误,却也是违法行为。 第二目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三】分析一组漫画 1.拦截高铁、传播网络谣言、医闹 问题: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它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教师讲解:这些都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2.合同违约、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 问题: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据实回答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提示: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教师讲解: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知识梳理4.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履行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应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课件展示图片:红灯停、绿灯行 上面这幅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知识梳理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将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课后作业 |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 ) A.不违法 B.自尊自信 C.自立自强 D.不犯罪 2.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C ) A.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3、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B ) A.张某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B.某公司因擅用王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C.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D.郭某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情境创设,依托鲜活的学习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活动,设置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还通过图片、案例、新闻等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法不可违,学习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重点了解了一般违法行为。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身边的违法行为。 总体教案设计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引导学生增强了法治意识和素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深度教学。
|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8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pptx、部编版8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案docx、81康辉带你看百年中国巨变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评课ppt课件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情感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8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根本政治制度》课件pptx、部编版8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根本政治制度》教案docx、5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