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1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2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3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1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2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直接分析人物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牧羊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
    【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煴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羝:公羊。⑥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牵引”之意。
    B.“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意。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4.✬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
    【答案】1.B 2.D 3.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 4.①意志坚定:从“十年持汉节”或“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或“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可以看出:②忠贞爱国或有民族气节: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或“律知武终不可胁”或“十年持汉节”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③宁死不屈:从“引佩刀自刺”或“律知武终不可胁”可以看出。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引佩刀自刺”句意: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引:拿;
    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句意: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徙:迁移;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食: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
    根据句意断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虽,即使;何,什么;面目,脸面;归,回归。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二段“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诗歌“十年持汉节”“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可知,苏武被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苏武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来维持生命,多年持汉节不归顺单于;可见其意志坚定;
    根据第一段“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第二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第三段“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诗歌“十年持汉节”可知,苏武认为自己丧失气节、有辱使命,没有脸面回归汉朝廷,于是拔刀自刎;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长时间的坚守;可见其忠贞爱国,有民族气节,宁死不屈。
    【点睛】参考译文: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并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的火,然后使苏武背朝上卧在燃火的坑上,踩他的背部,让瘀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
    考点2.围绕观点分析
    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注】(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5.“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7.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9.✬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
    【答案】5.例如:秋天到了,延州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6. ③ 古代学官的统称。 小 光线明亮 7.C 8.(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
    (2)扩大学宫,优待生员。
    9.因为范仲淹心系祖国,为国效力,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作答时可结合句意以及合理的想象来分析。
    例如:天气极冷,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看不到大雁的影子,崇山峻岭里升起了长烟,落日西沉,暮霭沉沉,边塞被层层的山岭围绕着,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或题干提示的方法来分析。
    ①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归附,归属。故选③。
    ②空: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的句意:有司业和学官当他们的老师。“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的意思是:邠州通判负责祭祀的学官王稷告诉我。博士:古代学官的统称。
    ③空:“心胸狭隘”的意思是:意思是气量非常小。隘:小。“今夫子庙隘甚”的意思是: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因此这里的“隘”意思是:小。
    ④空:结合语境法“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可知,这里说的是把地势高光线明亮的地方用来建学堂,因此可推测“广厦高轩,处之显明”中的“显明”意思是:光线明亮。
    7.本题考查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句是讲述古仁人不同于因外物或喜或悲的人的原因,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⑥句则感叹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以:因为。喜:高兴。悲:悲伤。
    (2)广:扩大。优:优待。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
    《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一年又一年驻守边塞,却不能尽早回家与家人团聚,他渴望战争结束,希望可以在英雄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范仲淹虽身居江湖,但心忧国事,虽遭贬责,仍然不在意自身的安危,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动容;根据《邠州建学记》中“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以树其德业”可知,范仲淹重视人才的培养,彰显君主的仁德,一心一意为国效力。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二】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材料三】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
    第二年春天,我请求担任邠州知州。处理公事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邠州通判负责祭祀的学官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改动(庙址),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该工程宣告完毕。
    增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来到如同回到家中,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怎么敢不铭记于心不忘,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考点3.拟写推介短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传
    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年十余,丁父忧①,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②过礼。
    ②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③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④亲族,家人绩⑤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③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丁父忧:遭父丧。②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③班:分给,赐予。④振:同“赈”,救济。⑤绩:把麻纤维拧成线。
    【积累意识】
    10.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 。
    【语感意识】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乃 披 絮
    【崇德意识】
    12.✬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
    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
    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我的体会:
    【答案】10.眼泪 11.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2.示例一: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示例二: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根据“行人为之流涕”可知,句意为: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涕,指眼泪。
    1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
    这里“冬月无被”表示原因,应断开;“浣衣”“披絮”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
    故据此断句为: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个人体会。
    根据题干“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和“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可知,围绕人物“养德修身”方面的品质分析即可。
    根据第①段“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可知,吴隐之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所以,启示是: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
    根据第②段“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可知,吴隐之是一个乐于助人、生活勤苦的人;所以,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生活勤苦的人。
    根据第③段“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可知,吴隐之是一个操守清廉的人;所以,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做一个操守清廉的人;
    根据《曹刿论战》可知,鲁庄公是一个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的人;所以,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点睛】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十多岁时,遭遇了父丧的痛苦。每次哭泣,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他奉养母亲极为尊重。到他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
    一、(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③国死义乎!”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阴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未冠,挽弓三百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3.【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解。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我选: (填词语),我的理解是: 。
    4.✬有评者说:“义”是诸葛亮和岳飞共同的人生准则。岳飞遵循的“义”是什么?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乙】文内容回答。
    【答案】1. 拜访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2.(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
    (2)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 3. 示例:(1)感激 感动而奋发,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2)担心。表达了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 4.岳飞的“义”是情义(或重情重义)和正义(或家国情怀)。既有对师傅的“孝”,也有对国家的“忠”。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认为他能将来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三次到茅庐之中拜访我。顾:拜访。
    (2)句意为: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此:这。臣:我。所以:用来。报:报答。职分:职责。
    (2)重点词语:学射:学习射箭。于:向,尽:完全。术:本领。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1)(2)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出自己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解即可。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意思是: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加点词“感激”意思是感动而奋发,结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知,作者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意思是: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加点词“恐”意思是担心,结合“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表达了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可知,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父亲认为他仁义。古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岳飞对师傅如期祭奠,突显了他的“孝”,表现了他的重情重义。 根据乙文“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可知,岳飞具有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的品质,结合岳飞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以及为收复失地,一生征战,为的是大宋江山可知,“义”中有对国家的“忠”,是正义。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
    二、(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懋第①衰绖②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④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有改动)
    【注释】①懋(mà)第:指左懋第,字萝石,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降清,被誉为“明末文天祥”,专谥“忠贞”。②衰绖(cuīdié):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③太牢:祭品。④游击:武职官名。
    5.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乡为身死而不受
    (3)来谒懋第
    (4)俱以不降诛
    6.翻译下列句子。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
    7.✬【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是如何坚守“本心”的?同样面对选择,【乙】文中的左懋第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
    【答案】5. 益处; 通“向”,从前; 拜见 因为 6.(1)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懋第说:“这不是我的弟弟啊!”然后斥责他并让他离开。 7.【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坚守“本心”的方式体现在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他坚守了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乙】文中的左懋第表现出的可贵品质有:坚守忠贞不渝的品格、勇敢无畏的精神、正直不阿的品格。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益处;
    (2)句意为: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乡:通“向”,表示“以前,先前”;
    (3)句意为:(懋泰)来拜见懋第。谒:拜见;
    (4)句意为:都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以:因为。
    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
    (1)蹴:用脚踢;而:表修饰;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此:这;非:不是;叱:斥责。
    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一碗饭,一碗汤对于穷人来说吃了就能活下去,没有吃到就会饿死。但是即便这样,如果别人没有礼貌吆喝着给他或者用脚踢给他吃,他是不会接受的。他宁愿选择饿死,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侮辱性施舍。这表明他对于自己的尊严有着极高的追求和维护,不愿意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不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和信仰。这种坚守“本心”的精神,体现了穷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境界。
    根据乙文“懋第衰绖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可知,左懋第在国难之际,依然坚守对故国的忠诚,即便在被敌军俘虏、身处绝境之时,也没有改变他对大明王朝的忠诚。他在请求祭告先帝陵墓以及哭奠的行为中,体现了对先帝的尊敬和忠诚,足见其忠诚不渝;
    根据乙文“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可知,左懋第在面对自己的从弟懋泰投敌降清的行为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原则,没有因为私情而妥协。他叱责懋泰,并与其断绝关系,这体现了他正直不阿、坚守原则、不为私情所动的品质;
    根据乙文“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可知,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左懋第没有选择逃避或投降,而是勇敢地选择了面对死亡。他与其他不肯投降的官员一同被杀,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左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到达后被安排在鸿胪寺居住。他请求去祭告各陵及改葬先帝,但不允许,于是就在住宿的地方陈设祭品,哭着祭奠。就在这个月的二十八日,他被遣送回都城之外。弘范于是请求亲自去江南招降各将领刘泽清等人,并留下左懋第等人不要遣送。于是又从沧州把左懋第追回,改住在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听说南京失守,(左懋第)恸哭。他的堂弟左懋泰先前担任吏部员外郎,投降了敌人,后来归附本朝被授官,(这时)来拜见左懋第。左懋第说:“这不是我的弟弟。”然后斥责他并让他离开。到闰六月十二日,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
    三、(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②郎吏员,发仓庾③以振贫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弛山泽: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弛,解除。②损:减少。③庾(yǔ):露天的谷仓。④绨(tì):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9.用“/”给下面句子划出三处停顿。
    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天下旱,蝗”,孝文帝是如何“加惠”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2.✬选文中的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8. 增加 恐怕,担心 9.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0.孝文帝曾经想要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金。 11.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 12.示例:体恤百姓,以身作则,提倡节俭。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根据关联教材法,“止增笑耳”的意思是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增,增加。据此可知,“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的“增”理解为增加,“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句意: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
    (2)根据查阅词典法,确定选③,“常恐羞之”译为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恐:恐怕,担心。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是两个并列的禁令,它们针对修建陵墓的要求进行了规定,故在“饰”和“坟”后断句;“欲为省”“毋烦民”则是对这两个禁令目的的说明,故在“省”后断句;可断句为: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重点词语:尝,曾经;欲,想要;作,建造;计,计算;直,通“值”,价值。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可知,天下大旱,遭受蝗灾。孝文帝施予恩惠:让诸侯不要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解除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减少供朝廷使用的服饰、车驾和狗马等玩乐之物,裁减朝廷官员的人数,打开谷仓救济贫苦的百姓。故“天下早,蝗”,孝文帝“加惠”的内容用原文语句回答是“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
    1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可知,面对天下百姓遭遇大旱和蝗灾,孝文帝下发政令施予恩惠,可见他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君王;
    结合“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建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可知,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可见他是一个提倡俭朴,勤俭为民,凡事为百姓着想的人,凡不利于民的事都废止;
    结合“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可知,孝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可见他是一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天下大旱,遭受蝗灾。孝文帝施予恩惠:让诸侯不要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解除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减少供朝廷使用的服饰、车驾和狗马等玩乐之物,裁减朝廷官员的人数,打开谷仓救济贫苦的百姓。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一、(2024·广西贺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①,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②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缊藉(wēn jiè):含蓄宽容;②卓荦(zhuó luò):超绝出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朕欲得一佳士用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彰其咎 投以骨
    C.临表涕零 执策而临之
    D.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题目中的“表”是一种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全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
    B.甲文“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是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
    C.乙文武则天虚心听取并采用狄仁杰的建议,体现出她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美德。
    D.乙文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4.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出师表》以其深厚的情感,将这份感动流传千年。请阅读甲文,分析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5.✬善于传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诸葛亮或狄仁杰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答案】1.C 2.B 3.(1)因此我深为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 4.对先帝的怀念之情与感恩之情;对后主的忠贞之情和担忧之情;对汉室复兴的期待之情;以身许国的爱国之情。(任答两点即可) 5.①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以身许国、鞠躬尽瘁的品格,他一生都尽职尽责为兴复汉室而努力;②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知恩图报的品格,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诸葛亮全心全意为刘备奔走效劳;③我从狄仁杰身上学到了忠君爱国的品格,他推荐贤才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④我从狄仁杰身上学到了豁达大度的品格,他不断举荐优秀的贤才,从不担心别人超越自己。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B.连词,用来/介词,把;
    C.都是动词,面对;
    D.连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副词,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就是”;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B.有误,“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是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感激:感奋激发;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2)贤:贤才;私:自己、个人。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第一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和第二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追忆自己年轻时,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为他谋划天下,自己为了感谢先帝的知遇之恩,二十多年来,一直尽忠职守,不敢懈怠,直到先帝临终,托付自己兴复汉室,辅佐后主,而自己接受任命后,日夜操劳,害怕辜负先帝的厚望,从中可见诸葛亮对先帝的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根据甲文第二段“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诸葛亮列举自己辅佐后主时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完成先帝遗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再根据甲文第三段“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知,诸葛亮也希望后主能够广泛听取臣子的建议,学习治国之道,不负先帝重托,也可见诸葛亮的一片忧国之心;
    再根据甲文第三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知,诸葛亮向后主进言,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兴复汉室,立下誓言,以身许国,足可见一代老臣拳拳爱国之心。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从诸葛亮身上:根据甲文第一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和第二段“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知恩图报,先主刘备三顾茅庐,请他为自己谋划江山,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这让我学会了做人要懂得感恩;
    再根据甲文第二段“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和第三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知,自先主刘备临终托孤之后,诸葛亮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为蜀国能够兴复汉室而努力,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忠诚报国。
    从狄仁杰身上:根据乙文第一段“为臣,极于忠”,“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以及第二段“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可知,狄仁杰为臣,十分忠臣,当武则天让他推荐人做宰相,他没有隐瞒推诿,而是真心推荐,并不会担心别人得到重用,而表现出嫉妒之心,可见他心胸宽阔,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为人要豁达大度;
    再根据乙文“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可知,狄仁杰为朝廷推荐了很多贤才,他这样做并没有考虑自己的私利,而是一心为国家考虑,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大公无私,忠心爱国。
    【点睛】参考译文: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隆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效之、费违、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兴复汉室并取得功效,如果不取得功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受恩、感激不尽。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狄仁杰,子怀英,是并州太原人。作为人子,极为孝顺;作为臣子,极为忠贞。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
    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太后于是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
    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
    二、(2024·江西吉安·三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彭时,字纯道,江西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①,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②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③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④构⑤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⑥然曰:“李公有经济⑦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
    【注】①忧:指父母的丧事。②释褐:比喻始任官职。③向用:有意任用,重用。④门达:人名。⑤构:诬陷。⑥矍(jué):惊惧,惊视。⑦经济:经国济世。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逾( ) (2)咨 ( ) (3)方( )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2)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8.✬联系选文,说说彭时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6. 超过 咨询 刚好,正 7.(1)彭时引用义理与他(李贤)争辩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2)李贤有经国济世的才干,怎么可以罢免? 8.①彭时为人孝顺。继母去世,他坚决要辞去职务,在皇帝不允许的情况下,才继续任职。②彭时忠正为国。皇帝想减少对南方士人的任用,彭时认为南方士人中有才学的不少,不应压制,他的主张和坚持使朝廷多选拔了一些南方士人。③彭时为人正直。门达诬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国济世的才能,不应罢免;他不仅尽力为李贤申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同进退。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释褐逾年参大政”句意:当官一年多就参与大政。逾:超过。
    (2)“退必咨之”句意: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咨:咨询。
    (3)“而帝方向用李贤”句意:而皇上(此时)正重用李贤。方:刚好,正。
    7.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引,引用;义,义理;争,争辩;或,有时;失色,改变脸色。
    (2)重点词:经济,经国济世;何,怎么。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可知,彭时的继母去世,他坚决要辞去职务为母守丧,在皇帝不允许的情况下,只好继续任职,这体现了彭时为人孝顺的特点。
    根据“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可知,皇帝选用庶吉士时,命令李贤全部作用北方人,南方人要像彭时一样有才方能任用。彭时认为南方人有才学的很多,不能压制南方人,在他的主张和坚持下,朝廷多选拔了一些南方人任职,这体现了彭时为国举贤,忠正为国的特点。
    根据“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可知,要贤被门达诬陷,皇帝受到迷惑,想要罢免李贤,彭时认为李贤有经国济世的才能,据理力争,他不仅尽力为李贤申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同进退,如李贤被罢免,他也辞职。这表现了彭时为人正直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彭时,字纯道,江西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之职。第二年,令彭时入阁参与机要事务。(之后不久)他听到继母去世的消息,极力推辞,不被允许,于是接受任命。当官一年多就参与大政,这是从前不曾有过的。天顺元年,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钦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让他兼任翰林院学士。而皇上(此时)正重用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向来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儿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佩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是真君子。”皇上喜欢彭时的风度,选他为庶吉士。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才可任用。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之士比我彭时优秀的不少,怎能压制他们?”过后,选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门达陷害李贤,皇上受到迷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民之才,怎可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彭时不能独留。”皇上听到这话,对李贤的怒意才消解。
    三、(2024·河南南阳·三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遵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怀民亦未寝/暮寝而思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愿人长久D.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甲】文结尾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请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12.✬【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情品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9.D 10.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①“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②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③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12.示例:甲文:宦途失意苦闷时安闲自适的心境,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体现了苏轼勤于政事、临危不乱、有责任心、爱护百姓、身先士卒等精神品质。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都解释为:门;
    B.都解释为:睡觉;
    C.都解释为:只;
    D.动词,搭建庐舍/名词,房屋;
    故选D。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本句句意: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句子结构:“河将害城”,表示河水将要危害到城池,主语是“河水”,语义表达完整,可独立成句;“事急矣”表示情况非常紧急,“矣”是句末语气词,同样是一个独立的分句,在其后断句;“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表示即使是禁军也需要尽力,在意思上可以独立。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闲人”意思是指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与事情无关的人。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被贬滴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闲人”(贬谪之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绘,透露中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并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胸。
    1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根据【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欣赏自然之美,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被贬官,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种品质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根据【乙】文“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可知,面对洪水泛滥的危机,苏轼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果断地指挥百姓抗洪筑堤,保卫城池。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品质体现了他的勤政爱民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轼在大堤上建了一座房子(独自居住),每天经过家门而不进入,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四、(2024·天津红桥·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恭王①性刚直。当时誉②鄂文端公③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④诸公,每训梿⑤必以诸城⑥为式⑦。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裹公所灭。
    (节选自《啸亭续录》,有删改)
    【注释】①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誉:称颂,赞美。③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④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⑦式:标准,榜样。⑧属(zhǔ)和:作诗与别人唱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 素:
    (2)贼不西走大名 走: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15.✬请结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
    【答案】13. 一向,平素 奔向 14.在坚固的城池之下驻扎军队,这是(他们)自取失败的做法。 15.品格:恭王永恩不盲从于他人对鄂尔泰的称赞,能够直言鄂尔泰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他的刚直不阿:他平素喜欢贤士,并以贤教子,亲临文恪丧,流泪属和文达诗,体现了他的敬贤重情。
    才能:能够通过分析敌情对战场形势作出准确预测,说明他善料事,具有军事才能。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恭王一向喜欢和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等人(交往)。素:一向,平素。
    (2)句意:叛贼不往西奔向大名。走:奔向。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屯:驻扎;于:在;之:结构助词,的;此:这;道:做法。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当时誉鄂文端公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可知,恭王永恩不盲从于他人对鄂尔泰的称赞,能够直言鄂尔泰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他的刚直不阿;
    根据“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每训梿必以诸城为式。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涔然泪下”可知,他平素喜欢贤士,并以贤教子,亲临文恪丧,流泪属和文达诗,体现了他的敬贤重情。以上是他的品格。
    以上是他的品格。
    根据“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可知,能够通过分析敌情对战场形势做出准确预测,说明他善料事,具有军事才能。
    以上是他的才能。
    【点睛】参考译文:
    先恭王性情刚直。当时人们都称赞鄂尔泰能够居相位,恭王非常不认为是这样,说:“居相位的人,应当有丞相的气度,鄂尔泰偏袒乡党,不能持平天下的道义!”恭王一向喜欢和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等人交往,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必定拿这些贤人作为榜样。曹文恪去世之后,恭王亲自来他的丧事。壬戌年的冬天,恭王路过三河旅店,看见墙壁有裘文达的诗歌,就挑亮灯光作诗相和,涔然泪下,其中真挚的感情达到如此地步。恭王善擅长料事。甲午年的秋天,王伦在寿张叛变,率领叛党北上,包围了临清,气势非常汹恶。恭王笑着说:“叛贼不往西奔向大名,却南下走淮州、扬州,在坚固的城池之下驻扎军队,这是(他们)自取失败的做法。”过了十来天,果然被舒文襄公打败了。
    五、(2024·福建厦门·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题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
    【乙】
    钱塘湖石记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
    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⑥下县,县帖⑦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⑧,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⑨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⑩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石函:石函桥、石函闸。②笕:笕决湖。③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书面说明。⑥符:州府的公文。⑦帖:发到。⑧应溉夹官河田:应该依靠运河灌溉的农田。⑨不啻:差不多。⑩仍:连续。
    16.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17.后人评论甲诗“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B.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C.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D.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19.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2)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
    2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
    材料一: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疏浚钱塘湖,筑堤修闸,灌溉良田千顷;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材料二: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16.示例: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叠叠的一片翠色,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17.示例:甲诗中说西湖的春天美得如一幅画(“湖上春来似画图”),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人说自己不能抛除杭州离开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这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眷恋之情/表达诗人流连美景的闲适以及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8.B 19. 详细;详细地 年;每年 推究;探求 20.(1)即使得到了水,旱田的稻苗却等不到了。或即使得到了水,旱田的稻苗却来不及了。
    (2)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 21.①结合文章和材料一,白居易为了组织当地的官民,修筑西湖堤防,解决百姓旱年缺水问题,还特别写下此文,嘱咐后人,可见他是一个切实为民着想的好官(以利民为宗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古仁人之心)。②结合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白居易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疾苦。③结合《春题湖上》一诗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表达了白居易“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的古仁人之心。
    【解析】16.本题考查描写诗句画面。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大意,然后联系语境,发挥想象,融入情感,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即可。
    颈联句意:绿色的毛毯绒头是抽长的早稻,青色的罗裙飘带是舒展的新蒲。“碧毯线头”生动形象写出了早稻形态的整齐和颜色的碧绿,“青罗裙带”写出了新蒲的颜色的绿和形态的飘逸,生动传神地刻画出西湖的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之情。据此概括即可。
    示例:在那如诗如画的湖面上,周围是错乱有致的山峰环绕,平静的湖水宛如平铺开来。远处,成排的青松整齐地排列在山的坡面,展现出重重叠叠的苍翠之色,好似一幅翠绿色的画卷;而在湖水的中央,一轮明月倒映其中,就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点缀在波光粼粼的心间。整个画面静谧而又充满生机,青松与明月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让人陶醉其中。
    1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由此表现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合“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翻译“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西湖”可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留恋之情。整首诗描绘出西湖的美景,展现出对这样流连美景的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时,应根据句子意思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后,使运河水位还原。故断句为: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故选B。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类题,首先弄懂句子意思,再结合方法指引作答。
    (1)结合课内迁移法,“具答之”的“具”:详细;“具列如下”句意:详细地写在下面;具:详细。
    (2)根据成语推断,“日长似岁”意为: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岁:年。“仍岁逢旱”意为:连年遇到旱灾。据此可知,岁:年,每年。
    (3)根据词典义项可知,“究”字有“①推究;探求。②到头。③终究”三种含义,“尽究其由”意为:都弄清了缘由。究:推究;探求。
    2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虽:即使;而:但;及:来得及,等不及。
    (2)旱甚:十分干旱;即:就;充:充足。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从“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可知,白居易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于是写了《钱塘湖石记》刻在石碑上;结合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白居易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疾苦;《春题湖上》和《钱塘湖石记》均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春题湖上》一诗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钱塘湖石记》一文中,“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写他为了组织当地的官民,修筑西湖堤防,解决百姓旱年缺水问题,可见他是一个切实为民着想的好官。
    【点睛】参考译文:
    【乙】关于钱塘湖(西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先将几个要点陈述如下:
    钱塘湖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笕决湖。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顷有多;每一昼夜,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之前需要挑选两个官吏,站在农田和湖边,会同本地农户,根据农田的面积,约好放水的时间,算好放水的尺寸,限量放水。
    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给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交上州府所属的各个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发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的小官,动不动就要十来天,即使得到了水,早已来不及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秋天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钱唐湖附近的一千多亩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
    从钱塘到海宁盐官镇,应该依靠运河灌溉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河,河水入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后,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了湖堤,加高了好几尺,蓄水量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如果不够用,就再挖开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可以用之有余了。
    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的益处和灾害,都弄清了缘由。想到后人应该知道,所以写在石上。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吾谁与归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填序号)
    (2)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3)今夫子庙隘甚
    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

    (4)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关联教材
    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1)增:
    常恐羞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①害怕,恐惧;
    ②恐吓,威吓;
    ③恐怕,担心。
    (2)恐: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具列如下
    关联教材
    具答之(《桃花源记》)
    (1)具:
    仍岁逢旱
    成语推断日长似岁
    (2)岁:
    尽究其由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究:①推究;探求。②到头。
    ③终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究.

    相关试卷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文言文阅读之拓展探究(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文言文阅读之拓展探究(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文言文阅读之拓展探究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8文言文阅读之拓展探究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