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沪粤版物理八上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236645/0-17285591967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沪粤版物理八上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236645/0-17285591968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沪粤版物理八上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236645/0-17285591968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质课教学设计
展开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引领着学生们首次踏入声现象的神秘世界。在这一节中,我将聚焦于声音的诞生与传播的秘密,而其中的核心则是深入探索声音产生的根源与传播的条件。然而,如同音乐中的复杂旋律,对声波的理解无疑将成为我们探索路上的难点与挑战。
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是对声波的理解。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获得感性体验,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初步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节对课本中的活动内容作了进一步改进,目的是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
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了适当的习题,以训练同学们的初步分析与概括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声现象的殿堂,我对课本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巧妙的改进与升级,旨在让实验更具可操作性和直观性。这样,学生便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声现象的本质。
◁教 材 分 析 ▷
本节教材由五部分组成,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快慢和人怎样听见声音,是按照“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安排的。教材通过举出学生熟悉的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结合之前已有的知识,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引入声波;再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传播要有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依照初中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图,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整个教材安排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是本章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将能够较好地理解下一节的内容——“音调”。
◁学 情 分 析 ▷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有关声现象的知识,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他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的认识较为模糊,有些甚至是不恰当的。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自身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澄清在声现象中一些模糊的认识。同时,学生在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在做实验和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因此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好习惯。
◁教 学 目 标 ▷
【物理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科学思维】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用观察法、归纳法,从很多的现象或实例中,找出发声体共有的特点——振动。
【科学探究】
用转换法能把微小的振动放大。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用类比法比较声波与水波,用理想实验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关注保护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 学 重 难 点 ▷
【教学重点】
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 学 方 式 ▷
实验探究和讨论、演示法、观察法。
◁教 学 过 程 ▷
一、新课导入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鸣声,流水声等。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无论是电铃声、钢琴曲片段、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鸣声,还是流水声,它们都是由于某个物体在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声音的产生
[阅读课本]P26“声音的产生”
[思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源是指正在发声的物体;振动是指物体在围绕平衡位置(静止时的位置)往复来回运动。
[小组讨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
[归纳提升]方法1: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仔细观察发现什么现象?(如图甲所示)。
方法2:将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上,感受一下扬声器和机身的振动(如图乙所示)。
图甲 观察音叉振动 图乙 感受振动
探究点2 声音的传播
[阅读课本]P27“声音的传播”
[思考]声音以什么形式进行传播?
[归纳提升]
水波 声波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活动2]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或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
探究点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阅读课本]P28~29“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在玻璃罩中放一个小闹钟,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
[分析]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时,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归纳提升]真空不能传声。
[思考]一位同学手握两块小石头放入水中敲击,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能否听到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
[提示]液体能传播声音。
[思考]一位同学在室外用手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否听见敲击声?当耳朵离开墙后,还能听见声音吗?比较一下,这两种方式听到声音的效果是否一样?
[提示]固体能传播声音。
[归纳提升]大量实验表明: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想一想]航天员在月球上和太空中是怎样相互交谈的呢?他们可用哪些方法进行交谈?
航天员在月球和太空中相互交谈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无线电波通讯,也有更为先进的手势和体态语言、甚至量子通讯等新技术。这些通讯方式的运用,不仅保证了航天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也为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探究点4 声音传播的快慢
[阅读课本]P29“声音传播的快慢”
[小组讨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班内交流]距离不同的两个喇叭,我们听到声音的先后是不同的,总感觉近处发声早,这是为什么?
[思考]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提升]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想一想]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起点处的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大得多,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得多;如果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短,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探究点5 人耳怎样听见声音
[阅读课本]P30“人耳怎样听见声音”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人耳构造及声音传播过程的?
[提示]人耳构造及声音传播过程: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三、板书设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传播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传播的快慢
(1)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2)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5.人怎样听见声音
◁作 业 设 计 ▷
(一)课堂作业
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2.如图所示,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
3.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________;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________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在真空中,声音是________传播的。
5.声音传播的________和传播所用________之比叫做声速。
6.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________的。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________。
7.人类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振动。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参考答案]
1.振动 正在发声
2.振动
3.声波 反射
4.介质 介质
5.距离 时间
6.不同 越大
7.鼓膜 鼓膜 耳蜗 听神经
◁教 学 反 思 ▷
学生对物理探究课形式存不适应,如合作、交流欠熟练。教师需鼓励并培养,引导实验探究,处理偏离课题或常识矛盾,构建积极互动环境。强化团队合作,设计集体实验促协作;开放师生交流,鼓励表达与质疑。视偏离为培养批判思维良机,引导分析原因、查阅资料。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物理兴趣,助力学生适应课程,自信面对未来挑战。 介质
声速/
(m·s-1)
介质
声速/
(m·s-1)
空气(15 ℃)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750
软木(25 ℃)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物理沪粤版(2024)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沪粤版(2024)<a href="/wl/tb_c405258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讲解新课,回顾总结,重温要点,布置作业,巩固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