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山水田园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山水田园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第1页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山水田园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第2页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山水田园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第3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山水田园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山水田园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共3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感受古典诗词魅力
    ——《唐诗三百首》整本书阅读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山水田园诗
    叶聚
    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目录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迟日江山丽》——————————————杜 甫
    ‌《酬张少府 》—————————————— 王 维
    ‌《山居秋暝》———————————————王 维‌
    《鹿柴》—————————————————王 维
    《渭川田家》———————————————王 维
    《田家行》————————————————王 建
    《野老歌》————————————————张 籍
    《观田家》————————————————韦应物
    《中寡妇》————————————————杜荀鹤
    《烧歌》—————————————————温庭筠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江雪》—————————————————柳宗元
    小序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词疆域中别样的风景。它如潺潺小溪,曲折幽深,浸润着读者的心灵。山水诗,多带有缥缈仙气,读之忘俗;田园诗,则多带有生活气息,观之可亲。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词疆域中别样的风景。它如潺潺小溪,曲折幽深,浸润着读者的心灵。山水诗,多带有缥缈仙气,读之忘俗;田园诗,则多带有生活气息,观之可亲。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诗人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以故乡山水田园为写作背景,那些普通的村庄、炊烟、犬吠、溪流、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眼里都是有灵性的,他用欢快的笔调写下他的发现,带给人们一份沁人心脾的愉悦。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山水田园诗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等,李白、杜甫、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
    本文特选13首山水田园小诗,与君一起品味诗间的清韵。愿您暂忘烦恼,在山水田园间,独享一份安然闲适。
    山水田园诗知识
    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1. 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中的名句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温馨和友情。
    2.杜甫的‌《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描绘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3.王维的‌《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事务的淡泊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4.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了清幽静谧的自然美景和诗人怡然自适的心境。
    5.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达了诗人对空山的喜爱和对人语的期待
    6.王维的《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句诗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7.王建《‌田家行》‌的名句是“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这句诗揭示了农民在丰收之后,‌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仍然无法避免被官府剥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处境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批判
    8.张籍的《‌野老歌》是“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这句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不公,‌表达了农民在苛捐杂税下的苦难生活
    9.韦应物的《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惊蛰节气的特征,‌即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10.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中的名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句诗表达了即使在深山老林之中,‌人民也难以逃避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
    11.温庭筠的《‌烧歌》‌中的名句是“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这句诗以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最终丰收成果被官府全部征收的无奈与辛酸‌
    12.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白天耕田、‌夜晚搓麻的紧张劳动生活,‌以及村庄里男女各司其职、‌勤劳持家的景象
    13.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以极度的寂静和空旷为背景,‌突出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赏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❶、过:拜访。
    ❷、具:准备。
    ❸、场圃:农家的小院。
    ❹、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迟日江山丽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⑦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驾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
    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美景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愉悦。‌
    这首诗的前两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春天的宏观景象。‌其中,‌“迟日”意味着春天的阳光和煦而温暖,‌与后文的“江山丽”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美丽画面。‌春风轻拂,‌带来了花草的芬芳,‌这种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后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通过燕子衔泥筑巢和鸳鸯在沙滩上休息的细节,‌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动景象。‌燕子的忙碌和鸳鸯的悠闲,‌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反映了杜甫内心的闲适和宁静。‌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长期的流离之后,‌杜甫在浣花溪的草堂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还问什么困厄与显达的道理,不如去听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
    王维的《‌酬张少府》‌是一首表达隐逸之情的古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世事的态度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
    诗中通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在松林月下解带弹琴的闲情逸趣,‌表现了幽然自得的闲适情绪。‌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表述,‌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世俗事务的漠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并非简单的避世,‌而是对内心深处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中的“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态度,‌即不问世事的穷通道理,‌而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生活的珍视。‌
    整体来看,‌《‌酬张少府》‌以简明扼要的文字,‌通过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悟的咏史概括,‌提炼出深邃的哲理和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深远的思考空间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❶、螟;夜色。
    ❷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❸春芳:春草。
    ❹、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通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将空旷、‌静谧的自然环境与人的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这种创作风格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使得《‌山居秋暝》‌成为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开头,‌不仅描绘了雨后秋凉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颔联,‌则进一步展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与清新,‌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竹林的喧声和莲叶的动摇,‌暗示了人的活动,‌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末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留恋,‌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满足。‌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王维作为一位大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以及他运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高超技巧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一说“返景中景,同‘影’。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赏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和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运用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的手法,‌把禅意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诗中通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描写,‌先正面表现山的空寂清冷,‌接着通过“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景象,‌由声而至色,‌进一步加深了整个环境的静谧感。‌这种写法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其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王维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宁静的美。‌诗中的“空山”和“深林”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心灵空间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于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他通过诗歌传达出的深远意境和哲理。‌
    总的来说,‌《‌鹿柴》‌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维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受自然之美、‌领悟生活之真的绝佳范例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题解】
    西斜的夕阳射在偏僻的村落里,这一起句就已给人静谧之感。接着“穷巷牛羊归”,虽是动态,却显得那么悠闲,那么安宁;夕照下,归家的牛羊三五成群地朝着里巷间缓缓走来。
    接着两联,“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由近至远,一口气写了三个场面,朴素简洁,飘出一股浓重的乡土气息。田埂上,几个农夫依锄而立,任风吹干汗珠,暂作小憩。这已经是静了,却又“相见依依”,有话语声可闻。“依依”两字,则不但表现出农人间的亲切,而且语柔声细,因场面开阔,配有微音响起,更觉得自然,静得出脱。
    末两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既是诗人的感叹,也是诗画的理性的总括,有着诗人的别致的“顿悟”。“净”、“静”浑成,以禅入诗。既富有牧歌情调,朴素、亲切、自如,又呈现出外静内净,诗、禅、画三者和谐统一的美的个性。
    【赏析】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译文】
    乡间农家欢欣鼓舞,喜乐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夏粮丰收了。夏茧也丰收了,檐头缲车索索作响,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得自生自灭。一派丰收之景,但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乡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在这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官府的横敛就行了。乡民们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注释】
    男声欣欣女颜悦: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为只有男子才欢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实无论男女,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的样子。
    檐头:原指屋檐的边沿,此处应指屋檐下。缲车:即“缫车”,缫丝用的器具。
    轴:此处指织绢的机轴。
    黄犊:指小牛。
    【赏析】
    《‌田家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通过生动描绘农民在丰收年份的喜悦与官府重税下的苦难,‌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和农民的悲惨生活。‌
    首先,‌诗的前八句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四幅丰收年景图,‌生动描绘了农民面对麦、‌茧丰收的喜悦。‌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理解,‌将农民的喜悦心情与辛勤劳动紧密结合,‌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年份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然而,‌这种喜悦是短暂的,‌因为紧接着诗人通过讽刺和揭露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丰收之后却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大部分收获都被官府以重税的形式夺走。‌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剥削的强烈不满。‌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男声欣欣女颜悦”与“不望入口复上身”的对比,‌以及“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的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丰收与苦难之间的挣扎。‌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总的来说,‌《‌田家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中唐时期农民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农民的苦难和诗人的同情。‌这首诗不仅是王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对封建社会批判的重要篇章
    野老歌
    张籍
    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
    《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输入官仓化为土:这句话是说官仓粮食积压太多,时间久了,腐烂变成了灰土。
    岁暮:一年到头。
    空室:指老农家苗稀疏故收获少,但因税多输入官仓化为土,所以家中没有粮食。
    橡实:橡树的果实,可以吃。
    西江贾客: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西江,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称西江,这
    里指广西。贾客,商人。
    珠百斛:形容珠宝很多。斛(hu),量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后来又以五斗为一斛。
    司长:经常。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赏析】
    开头两句交代人物身份,运用平叙的手法,叙说一位老农,由于家里贫穷,住在山里面,仅仅耕种贫瘠的山田三四亩。这里要问,老农为什么要住在山里面呢?在我们想来,老农既然家贫,他应该到平地乡村或小镇谋生要容易一些,为啥要到难以耕种的山里去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此时社会混乱,统治阶级任意欺压百姓。面对这一切,老农一家逃到深山,这里山高路远,人烟稀少,而官府当差的也不便来此。老农希望住在深山能摆脱这一切。
    然而“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三四两句说得就是这一情况。老农住在山里面,今年的禾河苗长得稀稀疏疏的的,到头来收成也不好。尽管这样,官家的征税多得要命,那差役隔三差五地跑来征税,最后老农家里连自己吃的口粮全没了。老农很痛心哪,他一年辛苦劳作得来的粮食,有的被官家拿去倒入了库仓,甚至有的被白白浪费“化为土”。这在剥削和浪费的行为,和劳动人民的辛苦贫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两句实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五六句承上两句,说老农辛苦一年到岁末,家里徒穷四壁,没有几样东西,只有老农辛勤劳动的工具——锄犁还在伴随着他。一个“空”字,说明老农辛苦一年一无所获,另一方面说明剥削阶极把老农剥夺的一无所有。为了种那些粮食,老农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一天,到头来自己还没有吃的。无奈之下,老农“呼儿登山收橡实”,呼儿表明老农已年迈,再加上辛苦劳作一天,已无力再上山采橡实吃。“橡实”,乃一草木果实,本非普通食品,乃劳动人民在饥灾发生时临时充腹之品。老农叫儿子登山收橡实,可谓老农贫饿致极,说明劳动人民最后的可怜结局。
    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说西江做珠宝生意的大贾,船上载的的珠宝很多,足有百斛,他喂养的犬,长的肥肥胖胖的,浑身都是肉。作者运用叙述的手法,没有发表议论,但把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摆在了面前,一幅是食不果腹的老农,另一幅是奢靡富裕的大贾喂养的肉犬,更为让人深思的,老农的生活还不如喂养的一条犬,可谓悲凉之极,令人感愤不已。
    全诗运用叙述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几个老农痛苦的生活的场景。虽然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但孕作者的思想于叙述中。全诗的形象对比深刻鲜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饥苦,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
    景常晏:指天晚。
    劬:劳苦。
    膏泽:指雨下到田里。
    闾里:民间、乡里。
    【写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观田家》这首田园诗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
    (1〕杜荀鹤(846-904):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埭县)人。他的部分诗篇真实地反映了唐末动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2〕蓬茅:茅草。这里指茅屋。
    〔3〕焦:枯黄。
    〔4〕柘(zhe):树名。叶子可以喂蚕。税:指缴纳丝税。
    〔5〕征苗:征收青苗税,始于代宗广德二年,这是正税以外的一种附加税。〔6〕斫(zhu);砍。
    〔7〕任是:任凭是,尽管是。
    〔8〕征徭:赋税和劳役。
    【赏析】
    这首诗一题《时世行》,写的是战乱中一个极端贫困的山中寡妇无法逃避征徭的痛苦,真实地反映了"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晚唐社会的悲惨现实,愤怒地揭露了"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的统治阶级的血腥罪行,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诗的首联交代了主人公的身分,并刻画了她那具有特点的外貌:丈夫因战争丧生,寡妇孑然一身,衣衫褴褛,面容枯槁,鬓发枯黄,而所守的只是一个毫无生气的蓬茅小屋。见出她处境的悲凉和痛苦。颔联面向广大农村,是泛写。意思是说,农桑之事已废,田园荒芜,然而官府依旧逼租收税。其中的受害者自然也包括这个山中寡妇在内。颈联转为具体叙述,写山中寡妇贫困到了极点的生活。从"时挑野菜"和"旋斫生柴"的字样来看,主人公应是尚有劳动能力的中年妇女。野菜本难下咽,还要煮后连根吃掉,足见无米下锅:生柴本难点燃,还要带叶一起焚烧,足见烧柴之艰。"时挑"与"旋斫",见出寡妇为生计而时刻在奔劳:"斫生柴"三字并暗扣"山中"的题面。语言精炼简约,起到"一身而二任"的作用。尾联推开一步,写对现实的深沉感慨,既点明了主旨,又扩大了容量。"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语用得很有分量。
    烧歌
    温庭筠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
    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
    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译文】
    我站起身来望南山,山火正旺烧着山田。久久余火如同熄灭,短短的火焰又相连。参差不齐烧向山崖,渐渐烧向了青石坂,低处风吹过火灭尽,高处照红了茅屋檐。邻翁能说楚地的话,身靠铲锹想要泪下。自己介绍楚越风俗,火烧草木耕种山田。豆苗如同蜷缩的虫,篱上的花开堂屋前。破烂木猪舍猪归栏,广场之上的鸡啄米。新春的雨后放晴日,酬神赛会遍布乡间。持钱去找人去占卜,敲瓦之声隔树林传。卜得宜于种田的卦,桑枣之下细细话谈。吹火烧白茅满山地,红色甘蔗映入腰镰。风吹槲叶烟雾迷漫,棵棵槲树遍野满山。火星飞起飞拂天外,飞灰落在台阶之前。巫师大呼又打喷嚏,鸦娘前来祝贺丰年。谁知丰年收获食物,却被官家全部拿完!
    【注释】
    ①微红:指烧过之后剩下的余火。短焰:因长草经初次大火焚烧殆尽,所以即使再烧起来也不能发出长的火苗,而只能发出短的火焰。复:又。
    ②差差:火势蔓延,前后参差不齐。冉冉:渐渐前进的样子。凌:升上。青壁:青色的石壁。
    ③低:指南山的低处。回风:回旋的风。尽:火尽,火熄灭。
    ④楚言:楚地方言,古代楚国面积广大,主要在长江中游地区及汉水流域,即今湖北、湖南、安徽诸省。倚:靠。插:同“锸”,即铲锹。潸然:流泪的样子。
    ⑤越:古有越国,在今浙江省北部一带。烧畲:一种种旱田的方法,其法是先放火烧去地面草木,使灰烬变为肥料,然后下种。这是一种在地广人稀的地方采用的一种较为粗放的耕种方式,又称“火耕”或“火种”。
    ⑥虫促促:指豆苗长得如蜷缩的虫子,言其茂盛。促促,即蹙蹙,蜷缩的样子。
    ⑦废栈:破木棚,这里指农家猪舍。豕:猪。栏:木栏,指猪舍。
    ⑧赛神:酬神赛会,农村在举行酬神赛会时,往往敲锣打鼓,演唱文艺节目,酬神也娱人。
    ⑨就人:到卜人处。就,接近。人,卜人,算卦占卜之人。卜:占卜。敲瓦:一种巫俗,敲碎瓦片,观察瓦的裂纹,以此定吉凶,称为“瓦卜”。
    ⑩山上卦:适于上出种田的卦象。
    ⑪白茅:草名,烧舍之时正是遍山白茅茂盛之时。赪:红色。
    ⑫槲:树名,一种落叶乔木,高二、三丈,叶大,倒卵形,长约四、五寸。槲叶冬天存留于枝上,第二年嫩芽发生时才脱落。
    ⑬迸星:飞起的火星。拂霞外:拂天外,形容火星飞得高。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⑭鸦娘:母鸦,古时一种迷信的说法:说乌鸦飞到人家是吉祥的预兆,预示丰年。咒:祝。
    ⑮苍翠容:指获盛的农作物。尽:全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火与农事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的交织。起首两句“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直接引出了主题,山火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微红而有层次,给人以一种既壮丽又略带忧伤之感。
    接着,“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表现了山火蔓延的力量与美感,而“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则描绘了一幅春日晚霞下的景象,火光与日光交相辉映。
    诗人通过邻翁的话语,“自言楚越俗,烧畬为早田”,点明了山火的用途是为了农事,即烧荒以肥田,体现了一种生态循环。紧接着,“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写出了春日农作的繁忙与自然景色的美好。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平实,而“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则是对节气变换中大自然的颂扬。诗人通过“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表达了人们对未来丰收的祈愿和期待。
    最后,“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与“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再次描写了山火与自然景观,而“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则是对春日晚景的一种捕捉。诗尾,“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表现了农人对于丰收的祝愿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山火这一自然现象,串联起了一系列与农业生产、季节变换以及人们生活相关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和敬畏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译文】
    白天田间耕作,晚上家里搓麻绳,村子里的人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事情干,就连不会耕田织布的小孩子也学着在桑树阴凉下面种瓜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江雪
    柳宗元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人踪:人的脚迹。
    ②蓑:蓑衣,用丝编织成背上的雨。:用篾片和粽叶编成的斗笠,戴在头上以防雨露。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
    学以致用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答:
    1.【答案】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答案】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二.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和《春晓》都是由 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所写。
    (2)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多选)
    A.这首诗与《宿新市徐公店》相同的是都描写了恬静闲适的乡村生活,不同的是这首诗还写了老朋友的情谊
    B.首联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物转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显得淡而无味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诗人将通过近景远景相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 之情。
    (4)你还知道描写乡村的诗句有哪些?试着写一写。
    答:
    【答案】
    (1)唐;孟浩然
    (2)BD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乡村四月人闲少,少了蚕桑又插田。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
    ,沙暖睡鸳鸯。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被世人尊称为“诗仙”。
    B.“沙暖睡鸳鸯”是说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C.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一静一动。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早点到来的急切心情。
    (3)这首诗歌描写了 、 、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写出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答:
    【答案】
    (1)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2)B
    (3)江山;春风;燕子
    (4)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颈联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答案】
    1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2.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答:
    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
    的?
    答: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4、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
    情画意。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先写空山 ______,接着一声______打破了空寂。诗人用______的手法,描写出山林______(①
    清晨 ②晌午 ③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下列句子对古诗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题“鹿柴”中“柴”读音zhài,是栅栏的意思,所以诗题的意思为:鹿的栅栏。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中“返景”是指诗人返回深林中。
    C.“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指的是用鼻子闻味道。
    D.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1)杳无人迹 响 对比 ③;(2)D。
    【解析】(1)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先写空山杳无人迹,接着一声响打破了空寂。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出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诗题“鹿柴”指的是地名。B.有误,“返景”指夕阳返照的光。C.有误,闻:听见。D。正确。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本诗写诗人对渭河流域农村生活的观感,时间在一个暮春的傍晚时分,气氛轻松愉快。
    诗歌撷取典型场景,一个老人拉着拐杖在柴门外等候暮归的牧童,具有亲切的人情味。
    诗人置身局外,捕捉住了乡村黄昏最有特征的景物,对其进行了含蓄委婉细腻的描写。
    诗人为渭川农村的景象所吸引,不禁吟诵起《诗经》中的《式微》,表达了归隐之情。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C
    (2)①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其中牛羊徐徐归村,老人在门口守望着孙子的归来,以及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依依不舍等诗句的画面感极强,充分表现出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②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田园的恬静和美,层次感分明,画面感突出。
    【解析】(1)C.“对其进行了含蓄委婉细腻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分析错误。本诗中作者对乡村黄昏最有特征的景物进行了详细直白的描写。并不是“含蓄委婉”。
    故选:C。
    (2)诗的第一联“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两句是说,村庄处处披满夕阳的余晖,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
    接着,第二联“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中,描写了老翁惦念着自家的孙儿,拄着拐杖在自家的柴门口等候。
    第三联“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野鸡在麦田里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也已经很稀少了。这是景色描写,点明了季节。
    第四联“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这两句是说,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依依不舍。
    四联诗句描绘了四处场景,犹如将四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四幅图画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
    其次,在这四联诗句中,描绘描绘了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如“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则是点明诗歌写作季节为暮春,麦苗长势旺盛,蚕已经吐丝做茧,正是休眠的时刻。“斜光照墟落”则表明此时已是傍晚,太阳西斜,将余晖洒满大地。地点则是渭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通过对牛羊回归,老人等候孙子,农夫们荷锄回家等画面的描绘,体现了田园的恬静和美,层次感分明,画面感突出。充分地表现出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八.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选出与所给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 )
    A.《蝶恋花》(柳永)B.《卖炭翁》(白居易)
    C.《登高》(杜甫)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以下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互文手法,男女音容都显出喜乐自得的样子。
    B.诗中用叠词“索索”,写出了一派丰收的忙碌场景。
    C.诗中“卖黄犊”一句是以典型事件来突出喜悦心情。
    D.本诗由欢乐转到苦乐,文势跌宕又增强了鞭挞的深度。
    3.结合全诗,任选一个角度,简析画线句的妙处。
    【答案】1.B 2.C 3.侧面描写:野蚕结茧无人来顾及,化了蛾,在桑叶上飞来飞去,从侧面写出农人忙于农事丰收(无暇收野茧);为下文农民把丰收成果都用于官家缴纳赋税自己无法享用、鞭挞统治者的对百姓的贪婪盘剥做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基本常识的能力。
    根据标题“田家行”可知这是乐府诗中的歌行体,只有B《卖炭翁》是乐府诗。
    A.为词;
    C.为律诗;
    D.为元曲。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内容的能力。
    C.“以典型事件来突出喜悦心情”错误,诗中“且免向城卖黄犊”这句话意思“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突出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赏析句子要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艺术手法、思想内容、情感内涵,这是赏析诗歌的前提。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意思是: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野蚕作茧无人收取,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大丰收,所以这两句从侧面写出农人忙于农事丰收,无暇收野茧。
    结构上,画线诗句位于中间部分,其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农民把丰收成果都用于官家缴纳赋税自己无法享用、鞭挞统治者的对百姓的贪婪盘剥做铺垫。
    下文“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丰收本来应该给田家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事实却非如此。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不望”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最后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野老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新乐府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是 和 。
    2.这首诗对比手法鲜明,试作赏析。
    【答案】1.白居易、元稹 2.一将老农辛苦劳作却“不得食”与官家不劳而获却把粮食“化为土”作对比,表现了农民在剥削制度下的悲惨生活,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又将老农的贫困生活与商贾的奢侈生活作对比,前者要摘野果充饥,后者养的狗却能常常吃到肉,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新乐府运动”“两位主要倡导者”,答案是白居易、元稹。
    点睛: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中关键词“对比手法”“赏析”。赏析手法,首先要点明手法,接着分析手法怎么在诗句中怎么使用,最后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①
    韦应物
    微雨众卉②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③,饮犊西涧水。
    饥劬④不自苦,膏泽⑤且为喜。
    仓禀⑥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⑦。
    【注】①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②卉:草的总称。③景:日光。晏:晚。④劬(qú):过分劳苦。⑤膏(gā)泽:谓贵如油的春雨。⑥禀(lǐn):同“廪”,储存谷物的屋舍。⑦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微雨拂草木,农民忙于春耕,诗人以春耕点出春雨春雷。
    B.第三、四两句诗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这三个字用反问的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C.“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民无粮及徭役之苦,描写出封建社会农民被压迫的惨境。
    D.最后两句诗中的“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2.杨万里《插秧歌》“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观田家》与《插秧歌》都写到“春雨”,表达技巧是否相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苗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从中可看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②韦诗运用白描和典故。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以春耕点出春雨春雷”错。“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意思是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然后引出“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意思是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据此看出,应是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杨诗和韦诗表达技巧不同:
    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对春雨的描写有“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意思是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从中可看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韦诗运用白描和典故。对春雨的描写有“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意思是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出了一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
    B.颈联写残酷掠夺造成的结果,渲染出山中寡妇艰难异常的生活境况,富有艺术感染力。
    C.尾联直抒胸臆,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D.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真切地再现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
    2.诗歌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述理由。
    【答案】1.C 2.(1)“犹”和“尚”,是犹且、尚且之意;(2)这两个字,形象地揭露了官府在桑柘、田园歉收的情况下,不顾百姓死活,仍然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根本原因—“苛政猛于虎”。
    【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C项,“直抒胸臆”错,应是借助议论抒情。“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能力。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题干要求分析“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述理由”,首先要找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然后再分析效果。基本上炼字主要炼的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色彩词等。
    本诗的颔联“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的意思是: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交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通过分析。只有“犹”和“尚”两个字用得好。“犹”和“尚”这两个字都是犹且、尚且之意。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所以这两个字形象地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的罪行,也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根本原因——“苛政猛于虎”。
    【点睛】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如本题中的“稀”,句中用稀写花落后枝头的情形。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象、内容、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优美,或雄阔,或幽静,比如本诗中就借助“稀”营造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意境。第四是炼所用的手法,即对该字所用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等作分析,如本题中,如选用“归”即可从双关的角度分析。五是炼表达效果,即分析用该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六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烧歌
    [唐]温庭筠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3.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部分详细展现了南山烧畲的全过程,山火烧山田,山火似灭又复燃,而后烧向山崖和石壁,直到烧红了茅屋屋檐。
    B.诗歌第二部分大写特写农民烧畲种田的盛况,既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辛勤和农民的善良,也为最后揭露官府的重税埋下伏笔。
    C.诗歌第三部分言简意赅,农民的劳动成果竟全被统治阶级以官家税的形式抢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大肆掠夺百姓的批判。
    D.诗歌结构新颖,诗人先写自己所见,再写自己所闻,所见与所闻互相补充,最后两句点题,诗文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4.试分析本诗与杨万里《插秧歌》在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点。
    【答案】3.B 4.同:两诗的语言都质朴通俗,与所写内容相得益彰。如本诗以“促促”写豆苗长得如蜷缩的虫子;以“归”“啄”写猪和鸡的动作,准确自然;《插秧歌》以“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写出了劳动的特点。
    异:本诗语言灵活多变化,骈散并用。如“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等整句与散文化的诗句配合使用,“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插秧歌》运用比喻,使得语言灵动。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化板滞为飞动,造成一种“活泼泼”的气势。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也为最后揭露官府的重税埋下伏笔”错,这部分描写突出农民的辛勤和对丰收的渴望,与后文官家重税形成对比,不是“埋下伏笔”。为最后揭露官府的重税埋下伏笔的应是邻翁“倚锸欲潸然”。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同:
    两诗的语言都质朴通俗,与所写内容相得益彰。如本诗“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写篱笆上,堂屋前,苗茁壮,花鲜艳,猪归栏,鸡啄米,写得火火有生气。“促促”蜷缩的样子,豆苗长得如蜷缩的虫子,言其茂盛。“当屋”的“当”写出花朵之繁盛;而一个“归”,一个“啄”写出了猪和鸡各自的特点。《插秧歌》前四句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写出了劳动的特点。
    异:
    本诗语言灵活多变化,骈散并用。诗中有不少句子对仗工整,流畅优美,“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迸星飞霞外,飞烬落阶前”等句子就是这样,而这些诗句又与散文化的诗句配合使用,“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这些都是通俗的口语,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
    《插秧歌》运用比喻,使得语言灵动。“笠是兜鍪蓑是甲”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而且也是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还化板滞为飞动,造成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泼”的气势。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下面小题。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6.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5.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 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季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6.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5.试题分析: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农村春耕时节忙碌的景象。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鉴赏,这类题目 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表达效果(意境、情感)。本题所考查诗句写的是农村生活,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难度不大,考生只需答出写了什么场景,用了什么手法即可。
    6.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结合此句上文“童孙未解供耕织”一语分析。“童孙未解”的是“供耕织”,即还不了解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辛苦,但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因此他们“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既表现了农村儿童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写出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下面小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①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注释】①篙: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2.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江雪》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 的感受,《渔家》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的态度。
    3.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对诗歌的理解:
    《渔家》通过 的细节描写以及 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的 。
    【答案】2. 孤寂 批评 3. 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等也可) 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都可) 生活艰辛(生计奔波劳作、辛苦都可)
    【解析】2.一空,《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所以填“孤寂”即可。二空,“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两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深斋重阁中的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派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 要想如实描绘出渔家的苦乐,没有深入民间的勇气,是不行的。作者对这类诗人画家提出批评。所以填“批评”即可。
    3.《渔家》的细节描写是“呵冻提篙手未苏”一句,即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环境描写为“满船凉月雪模糊”一句,描绘出冬季“天寒地冻”的时令特点。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生活的艰辛。根据以上的分析,填充即可。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内容
    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是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
    ❶白描与工笔;
    ❷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❸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绘形、绘声、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❹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
    标志
    (1)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2)常见意象与意境:
    ❶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❷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物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情感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望庐山瀑布》李白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山居秋暝》王维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
    (5)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关学案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送别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袖珍版唐诗选集——叶聚——送别诗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共4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古诗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名句积累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名句积累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共5页。

    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分诗人阅读——白居易、杜牧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

    这是一份名著《唐诗三百首》专题阅读——分诗人阅读——白居易、杜牧 学案-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共3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