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3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4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6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7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法不可违,第一目违法无小事,第二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货。2.《义务教育法》: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从以上法律内容可知,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的作用/地位? ①②③
    法律的作用/地位(为什么法不可违)? ①②③
    判一判:下列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分类
    思考一:以下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三种违法行为:
    思考: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以及承担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侵犯财产所有权,违反了民法,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思考: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以及承担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违反了行政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思考一:以下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在5.2《预防犯罪》一框详细讲解
    违反了刑法,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合同诈骗、土地纠纷、恶意诽谤)
    违法行为的分类:① ②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网络造谣、超载 )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贩毒、醉驾、持刀抢劫、国家级考试中组织作弊)
    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完成下面表格:
    b.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
    B.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②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A.B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结合表格找出以上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相同,不同)?
    1.相同点(联系):①都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法律。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②违反的法律不同。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3.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很容易发展为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分包括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e.撤职、f.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a.警告、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行政拘留等。
    民事责任包括a.停止侵害,b.消除危险,c.返还财产,d.赔偿损失,e.支付违约金,f.消除影响、恢复名誉,g.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判断: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判断三种违法行为的方法 :?
    1.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律法规、民事法律法规、刑法)2.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看违法者受到的处罚(民事责任、行政制裁、刑罚处罚)①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处罚主体是法院)②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处罚主体是政府)③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处罚主体是法院)
    (3)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酒驾 VS 醉驾
    吸毒 VS 贩毒
    欠钱不还 VS 抢劫他人财物 VS 拾得他人财物不还
    吸毒、酒驾—行政违法行为贩毒、醉驾—刑事违法行为
    欠钱不还、拾得他人财物不还—民事违法行为抢劫他人财物—刑事违法行为
    3.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1.王某在家无聊,打电话到119,谎称邻居家着火了。
    4.小李醉驾开车导致五车连环相撞,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5.小王因酒驾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5日拘留。
    易混、易昏、易错、易丢分知识点判断、比较训练1.小明打坏我家的照明灯,是行政违法行为( )2.小明打坏5盏路灯,是行政违法行为( )3.小明损坏整个清溪镇的路灯,是犯罪行为( )解读:1.个人—个人(包括企业),情节轻微,属于违反道德或民事违法行为。2.路灯——政府公用设施(和“公家”作对),属于行政违法行为。3.“整个”镇——严重(犯罪的本质特征),触犯法律——《刑法》,要接受《刑罚》(5+4)处罚。
    1、警惕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是哪种违法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扰乱公共秩序、殴打他人(轻微伤)、网络造谣、超载
    (一)、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例子: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散布谣言、违反交通规则、旅游不文明行为、破坏公物等
    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诉讼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务员法》。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目的?(为什么)
    行政违法行为的特点/危害: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轻微伤)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为什么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①②
    ①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②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违反合同法/肖像权/著作权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它们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等。
    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事活动由民法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等。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目标导学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为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
    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条。
    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合同诈骗、土地纠纷、恶意诽谤 、欠债不还、拾金拒还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思考:怎样避免自己或他人违法呢?
    ①(针对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针对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②③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活动四 如何遵章守法?
    (怎样预防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为什么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地位)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1、江西某家知名企业因废气和污水排放超标,被江西省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五连罚”,罚款共计500.6万元。这告诉我们( )A.任何排污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B.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利武器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D.知名企业违法要罪加一等,严厉处罚
    1.下图是八年级(1)班小君同学画的“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图。依据图示,你认为小君对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的理解是(    )  A.错误的,违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是十分分明B.错误的,违法行为包含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C.正确的,违法就是犯罪,犯罪也就是违法D.正确的,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未体现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界限

    相关课件

    人教版(2024)法不可违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法不可违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速路疯狂倒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框法不可违,议题一知法,law,法律的作用,议题二辨法,议题三守法,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