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知道经线与纬线的特征、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学会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2.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的位置和特点,能够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内容要点说明
【经线和经度】
1.相比于纬线,经线成因比较简单。从地球仪上可以直观看出,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先安排了经线和经度的内容,再由此进入纬线和纬度的学习。旨在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
2.教材中经线和经度的相关概念是通过叙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的,直观明了。
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一个相对概念,就像教材中指出的,地球仪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按照东西经的划分,可以自然划分出东西半球,即以0°和18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但我们日常见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20° W和160° 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这样的制图方式可以完整呈现欧洲和非洲大陆。因此教材在课文中说明一般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特指教材图1.12)是以20° W和160° 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4.为了进一步说明东西半球图的划分,教材设计“思与学”栏目——为什么东西半球图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该“思与学”栏目以人们脚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拍照作为引入,提出他们为什么会一人脚跨东西半球,而我们常见的东西半球图却是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教材进一步作解释,具体说明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图的原因。
【纬线和纬度】
1.教材中纬线和纬度的相关概念是通过叙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的。
2.“活动”安排在学完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后,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经线(度)和纬线(度),进一步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以及地球仪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纬线的特点,感知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定位】
1.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入利用经纬网定位。简述了经纬网的概念,利用经纬网定位的主要作用与用途。教材内容安排力图起到导知、导思的作用。
2.教材中的“活动”是围绕利用经纬网定位设计的。活动第1题是利用经纬网查找对应的城市,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教材在选择城市时,重点选择一些经纬度为整数的城市,降低活动难度,便于学生在地球仪上查找。活动第2题是通过台风“圆规”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经纬网定位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认识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能识别它们吗?你能描述它们的性质与度数分布规律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一条或多条经线、纬线,并尝试给绘制的经纬线标定度数。
【过渡】要能准确地在地球仪(教具)上绘制经线和纬线,需要我们对它的性质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新课学习
【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具),完成教材“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活动。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教具)并自主学习教材第15—18页。
(2)填写教材表1.4和教材表1.5,绘制高、中、低纬度划分简图。
(3)用蓝色记号笔在地球仪(教具)上描绘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用红色记号笔在地球仪(教具)上描绘0°经线与180°经线。
(4)分小组讨论3—5分钟,组内交流、总结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描述其性质与分布规律;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5)利用学习成果,修改自制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分小组展示,进行汇报讲解,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及纠错。
(6)教师对各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小结】纬线是不等长的圆,它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半圆弧,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指示南北方向。因为在地球仪(教具)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纬线,所以人们给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纬度。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地球仪(教具)的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表示,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表示。一般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承转】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我们就可以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看电影时,我们如何快速确定自己的座位?
【学生活动】说出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号,总结可以用行和列确定座位。
【提问】那在茫茫的大海上怎样确定船舶的具体位置呢?
【讲述】在地球仪(教具)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提问】你知道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9页课文及教材图1.17,学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
【讲述】一般先找出该地点所在的纬线,确定是北纬还是南纬并读出度数;再找出它所在的经线,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并读出度数;最后把这点所在的纬线度数和这点所在的经线度数写在一起,就是该点的经纬度位置。
【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教材“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活动。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利用地球仪(教具)查找城市并填写教材表1.6。
(2)在地球仪上标出台风“圆规”的生成位置和登陆位置。
(3)讨论,组内交流。
(4)各组上台在屏幕的数字地球上标记并进行说明。
(5)教师点评。
【小结】用经纬网定位置时需要注意:经度必须说清是东经还是西经,纬度必须说清是北纬还是南纬,否则不能确定某地的位置。
课堂总结
【讲述】本节课我们利用地球仪这一地理工具,完成了经纬线、经纬度对比表的填写,通过观察,直观地认识了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初步建立了经纬网的概念,能够说出划分半球的依据,学会了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确定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具备了判读某地经纬度的技能,并形成了判读经纬度的一般方法。
【提问】经纬网定位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讲述】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是我们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一个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就可以推断这里的某些地理环境特征。经纬网定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
板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和乡村的变化,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精品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dl/tb_c40495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精品第2课时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底地形,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开课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开课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公转,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