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孤独之旅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孤独之旅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解读背景,了解文体,课时安排,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解读背景】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购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买一船物美价廉的货,打算赚一笔大的钱。回家途中,他因为过于兴奋,喝了点酒,与拖了七八条打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这年春天,杜雍和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500只小鸭,想东山再起。
【了解文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结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字词梳理
(一)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促( ) 撩逗( ) 狗吠( ) 胆怯( ) 掺杂( )
给予( ) 肥硕( ) 撅断( ) 嬉闹( ) 稠密( )
驱除( ) 戳破( )
(二)辨析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胆qiè( ) liá( )逗 chóu( )密
qú( )风 liá( )亮 diā( )谢
(三)理解词义
1.厚实:
2.撩逗:
3.空旷:
4.仓皇:
5.一落千丈:
6.歇斯底里:
7.置之不理:
二、整体感知
(一)梳理结构
1.开端: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二)主旨概括
三、问题探究
(一)朗读感悟
结合杜小康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理活动,说说小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二)赏读与品味
鸭群是杜小康最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三)拓展与延伸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四、当堂评价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à( )望 xī( )闹 纯cuì( ) chū( )破
qū( )除 肥shuò( ) jué( )断 旧chá( )
2.将“忽然”“居然”“茫然”“突然”“显然”填写在横线上。
(1)但它竟然在一天早上,_______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2)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地对前方感到恐惧。
(3)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_______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4)父亲_______也是有所慌张的。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写道:“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把这节文字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二)课内精读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
杜小康突然感觉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
杜小康……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选文的第一段一连用了四个“黑”字,有什么作用?
2.经历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后,杜小康为什么哭了?
3.最后一段画线句中“长大了”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4.选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都有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一、(一)cù liá fèi qiè cān jǐ shuò juē xī chóu qū chuō
(二)怯 祛 撩 嘹 稠 凋
(三)1.丰富、富裕。 2.挑逗、招惹。 3.地方旷阔,没有树木、建筑物。
4.仓皇:匆忙而慌张。 5.形容下降得很厉害。
6.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异常猛烈。 7.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二、(一)1.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2.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3.高潮:写杜小康与父辈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4.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二)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巡视地成长这一道理。
三、(一) “孤独之旅”主要指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具体而言,因家道中落而失血,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是孤独;父子间干巴巴的交流更让人寂寞和孤独;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让他有一种“永远也逃不走的感觉”,未卜的前途更让恐惧和迷茫,就在这孤独之中长大了,坚强了。
(二)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安慰;在风雨中也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放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在“鸭子下蛋”!的惊喜中。
(三)示例:孤独对我来说,是一位不速之客。一不注意,它就潜入了我的生活。当我无法与同学打成一片,独自坐在窗口,我看到了孤独;当我因思念亲人而流泪时,我看到了孤独;当我考试失败,被家人责怪时,我也看到了孤独。所以,我讨厌孤独,因为有它的地方,就有我的伤心。但自从学习了课文《孤独之旅》之后,我也慢慢去尝试享受孤独,才发现,原来孤独也是一种美。在孤独中,我可以冷静地思考问题;在孤独中,我可以回忆美好的事物;在孤独中,我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孤独让我学会了怎样与同学融洽相处,是孤独让我学会了怎样面对离别,是孤独让我远离孤独……
四、(一)1.眺 嬉 粹 戳 驱 硕 撅 茬
2.(1)忽然 (2)突然 (3)居然 (4)显然
3.(1)丰富、富裕; (2)原意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这里指暴风雨异常猛烈。
4.这是细节描写,不能删去。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中寻鸭“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的情节;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鸭群的羽毛,含义深刻,余味无穷,让读者读后沉思良久。
(二)1.作者极力渲染一种恐怖、恶劣的环境,为杜小康找鸭经历磨难作铺垫,表达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
2.(1)暴风雨中追赶鸭子这样艰辛的生活不是他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承受的,委屈而哭;(2)他经历了这样磨难,觉得自己忽然长大了,坚强了,激动得哭。
3.杜小康的心理逐渐成熟了,已经能面对孤独、承担磨难了。
4.第一段暴风雨恶劣天气的描写是为杜小康找鸭群,与父亲走失、经历磨难作铺垫;倒数第二段雨过天晴、月亮明亮的描写,烘托了杜小康经历暴风雨找到鸭群后的兴奋和感到自己忽然长大后的欣慰。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了解学习目标,课堂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学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