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孤独之旅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7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直接和间接的心理描写,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3.理解小说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悟“成长”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2.理解小说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悟“成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喜悦有忧愁。当然,我们还能体会到一种凄凉、酸苦的滋味——那就是寂寞与孤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说成长需要体验各种滋味,那么“孤独”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孤独,让生命在孤独中更加灿烂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看看少年杜小康是怎样在孤独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嬉闹”“掺杂”“置之不理”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其作品《草房子》《根鸟》等,是中国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叫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原本比较富裕的杜小康家因为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杜小康被迫辍学。后来杜雍和筹集了一笔钱买了500只小鸭,决心凭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因而,他和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300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文中故事就是从此处开始的。
2.目标任务二:梳理心理变化,品尝成长滋味。
梳理文章故事情节,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 ①被迫辍学放鸭 ②不堪孤独之苦 ③喜拾鸭蛋
画出体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语句,梳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时间 | 心理变化 | 相关语句 |
行程最初 | 拒绝去放鸭 |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带着哭腔” |
途中 | 茫然 | “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前方是未知的” |
到达放 鸭地点 | 恐惧、胆怯 | “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 |
放鸭初期 | 寂寞、孤独、想家 |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
放鸭中期 | 仍然寂寞, 逐渐习惯 |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
经历暴风雨 | 安定、从容 | “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 |
八月的一 天早晨 | 欣喜 | “惊喜地跑过去” |
逃避→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寂但不再恐慌→坦然面对孤独→安定从容→惊喜
如何看待杜小康在这趟“孤独之旅”中的表现?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依据其心理变化过程,前四个阶段的心理,可以归结为“不敢面对现实、希望逃避现实”,这是他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个孩子面对人生突然转折的自然反应;后三个阶段,他逐渐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他经受住了考验,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鸭子,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成熟了。
3.目标任务三:品读诗意语言,体味成长环境。
在杜小康的成长之旅中,鸭群始终伴随着他。画出文中描写鸭群变化过程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语句 | 作用 |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 鸭群“奋力向前推进”,显得坚定,与杜家父子的惶恐不安形成对比 |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 以鸭子“无家”“漂游”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
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②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 反衬杜小康的成长 |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 以鸭子的成长象征主人公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
总结: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助力,鸭群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他的成长过程。
找出文中有关“芦荡”的语句,探讨描写“芦荡”这一自然环境的语句的作用。
①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该段对漫无边际的芦荡进行描述,渲染了压抑、恐惧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害怕。
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该段说明芦荡见证了杜小康由孤独、胆小到坚强、成熟的心理变化过程。
朗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暴风雨的,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暴风雨的恐怖力量
作用:这段环境描写按照时间的推移极写天气之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鸭逃人找”的情节做铺垫,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同时也烘托出杜小康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4.目标任务四:理解孤独含义,领悟成长意义。
找出小说中表现杜小康“孤独”的语句。
①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②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③四周只是草滩或洼地,已无一户人家。
④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⑤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
⑥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⑦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⑧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⑨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整合杜小康的所处环境、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的交流单调乏味,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陌生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面对陌生、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面对未知前途的孤独: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孤独”的体验为年少的杜小康带来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带来了成长。孤独之旅即成长之旅、自我觉醒之旅。
杜小康前后对比:
启示: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人会更快成长。
结束语:孤独是痛苦的,但正如杜小康的成长之旅,唯有经过孤独的洗礼,才能绽放耀眼的成长光芒。就像曹文轩所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强者。”愿每一位少年都能坚强、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磨难,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时代因少年的挺身向前而更加精彩!
三、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段落,加以鉴赏,积累语言。
2.课后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从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从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一是以旁批为支架,分别聚焦人物心理、自然环境、“孤独”的理解等,分层递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能力。二是淡化小说的文体知识,为小说教学注入感性元素,让小说的学习回归审美。三是以“诗意化”为核心构思课堂,以“孤独”为关键词,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视孤独、战胜困难的勇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概括情节,理解主题,探寻心路,感受情感,欣赏景物,细品语言,识别文体,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