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2.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化阐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一、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间,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同学们喜欢看吗?
下面,请欣赏一段视频,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的。大家知道是谁给我们讲的这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童话故事吗?
这些失忆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文明世界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
二、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
投影: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听朗读录音,检查课前预习任务。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滑稽(jī) 赏赐(cì)
爵(jué)士 御聘(pìn)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 勋(xūn)章
2.释义: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猜想故事情节。
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像能力,极尽夸张之能事。同学们边读边想,每到一个新情节的开头,自己停下来去设想故事的发展情形,然后把自己所想像的情节同课文作比较,体会安徒生丰富、精妙的想像力。
例如:读到“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像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可以想像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
读到“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可以想像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有什么表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像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会怎么样。
2.“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每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讲故事: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要求:(1)有条理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
(3)然后找同学起来评论。
(4)坚持复述一次、评论一次的原则,一步步的提高,达到最后的完善
课本剧:让同学们亲身体验皇帝。
3.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4.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 (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 (想像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5.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
五、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2.就童话中的皇帝形象,依据个人感知,在“一个 皇帝”句式中选用切合的形容词给皇帝以准确的标示、定位,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如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
小组讨论辨析,选定“自欺欺人”。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
六、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学习探究:
出示自学指导二:
1.提问: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2.提问: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讨论并归纳: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3.提问: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4.提问: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各抒己见
出示自学指导三:
1.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愚蠢透项。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2.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讨论并归纳: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3.文章中写到的骗子仅仅是那两个“织工”吗?
讨论并归纳:作者直截了当的指出两个“织工”是骗子。然而那位“诚实的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以及其他官员间接帮助骗子行骗,也是骗子。连老百姓也在说谎,也是骗子。而皇帝是国内最大的骗子。上述所有人都在行骗,但个人的动机不同,行骗的程度不同。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皇帝、大臣
骗子的行为都极其荒唐可笑的。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讨论并归纳:童话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确是穷奢极欲,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谀逢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
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语气、语调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表演课本剧)
小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作业:
1.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200字以上)
2.完成本课报纸。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2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教学课时,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2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质疑,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