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0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0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X能发生如下反应,NO和O2混合后可发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t1时刻A物质反应完全
C.25 ℃时,反应②的压强平衡常数Kp=eq \f(1,8) kPa-1
D.当C、D的分压相等时,反应②中B的转化率为20%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反应①不是可逆反应,能够进行完全,假如向容器中加入2 ml A相当于加入4 ml B和1 ml C,4 ml B再发生反应②生成D,反应②为可逆反应,根据图中t1时刻B、C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据此列出三段式计算解答。反应②为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容器中的压强是变量,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t1时刻A物质分压为0,说明A反应完全,故B正确;设起始加入2 ml A,发生反应①生成4 ml B和1 ml C,再设4 ml B发生反应②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x ml,列出三段式:
2B(g)D(g)
起始/ml 4 0
转化/ml 2x x
平衡/ml 4-2x x
平衡时,容器中含有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2x)+x+1] ml=(5-x) ml,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为eq \f(5-x,2)×40 kPa,此时B的分压为eq \f(4-2x,5-x)×eq \f(5-x,2)×40 kPa=16 kPa,解得x=1.6,平衡时总压强为eq \f(5-1.6,2)×40 kPa=68 kPa;B气体的分压为16 kPa,D气体的分压为eq \f(1.6,3.4)×68 kPa=32 kPa,则平衡常数Kp=eq \f(pD,p2B)=eq \f(32 kPa,16 kPa2)=eq \f(1,8)kPa-1,故C正确;结合C选项分析,当C、D的分压相等时,C、D的物质的量相等,均为1 ml,则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2 ml,B的转化率为eq \f(2 ml,4 ml)×100%=50%,故D错误。
2.一定条件下,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投料比充入某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5 kJ· ml-1,测得CO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 min,共放出19.8 kJ的热量
B.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C.9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降温
D.平衡常数Kb一定大于Ka
答案 C
解析 不确定容器的体积,不能确定反应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A错误;反应中CO2和H2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则两者的转化率一直相等,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B错误;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符合图像,C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不确定由a→b温度是否一定改变,故不能判断两者K值的大小,D错误。
3.物质X能发生如下反应:①X→mY;②X→nZ(m、n均为正整数)。恒容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n=1
B.t1时,c(X)=c(Y)
C.反应的活化能: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共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1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7 晶体结构的分析应用,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