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师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生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预习导学
自主梳理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二、分子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2.基本性质:
(1)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2)分子总是在不断 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 间隔 。
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②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10mL酒精和10mL 水混合后的体积<20 mL (填“>”、“=”或“<”),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④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其实就是分子间的 间隔 发生变化,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而分子本身不变。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现象:烧杯 A 中溶液变红,烧杯 B 中溶液不变红。
解释:烧杯 B 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 A 中,与水形成 氨水 ,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化学变化中微粒的变化
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1.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纯净物由同种(填“同种”或“不不同种”,下同)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预习检测
1.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保持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铁原子。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氧气(O2)和氮气(N2)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2.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是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4.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金刚石C.氮气D.铜
【答案】C
【解析】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B.C.D.
【答案】A
【解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气分子,而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故选A。
7.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的空隙发生改变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
A、分子的空隙发生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分子的运动速率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破裂,原子发生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分于和原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答案】B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C、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其它原子的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间均有空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A、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单质,故A错误;
B、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有两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化合物,故B错误;
C、图中只含有两种物质微粒,属于混合物,C正确;
D、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解析】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1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重新组合成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是不可分.由此还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12.对下图所示有关微粒的实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逐渐混合——微粒在不断运动
B.物质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
C.50mL酒精与50mL水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微粒间有空隙
D.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气态物质中微粒大,液态物质中微粒小
【答案】D
【解析】
A、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逐渐混合,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选项解释正确;
B、物质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选项解释正确;
C、50mL酒精与50mL水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进入对方分子的间隔之中,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而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D。
13.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的蒸发,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的分解,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
【解析】蒸发水,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的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03
探究提升
►环节一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问题探究1 品红在水中扩散
【答案】品红在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快
问题探究2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答案】1. 加入酚酞溶液,无色。
2.加入浓氨水后变为红色,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烧杯A逐渐变为红色,烧杯B不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到B中溶于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例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可用如图装置探究有关分子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右手指堵住注射器口酚酞(注射器密封性良好),左手推动活塞,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气体压缩前后分子数________(填“改变”、“不变”);若是注射器内盛的是水,则发现不容易压缩。二者压缩情况的不同说明_______。
(2)图2,烧杯C中盛的是浓氨水(浓氨水有挥发性),A、B烧杯中盛的是酚酞溶液,用大烧杯罩住A、C烧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烧杯_______中的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答案】(1) ①. 分子之间有间隔 ②. 不变 ③. 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 ①. A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1)分子的性质:a.分子很小:肉眼不能看见;b.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c.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液体不易被压缩.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大,但压缩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故填①分子之间有间隔 ②不变 ③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色酚酞变红的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这个实验验证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分子的特性。故填:①A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例2】(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实验分析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动手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资料: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小连同学做了图Ⅰ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______。
(2)小江同学用图Ⅱ实验探究分子的知识,观察到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实验无法说明的有______(填序号)。
A.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氨分子质量很小D. 氨分子使酚酞变红色
(3)小组同学讨论后,共同设计了如图Ⅲ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______(填“a”、“b”或“同时”)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原因是______。
(4)针对图Ⅱ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改进后的优点______(答出一点即可),为了快速观察到实验现象,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小组同学对氨水的制取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获悉,氨气溶于水可制得氨水,而氨气的一种合成方法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1)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C
(3) ①. a ②.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 ①. 节约药品或环保 ②. 将浓氨水进行加热
(5)氢气+氮气→氨气
【解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因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故填: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图Ⅱ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但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C;
(3)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先运动到a处,观察到a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故填: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本实验设计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改进后优点有节约药品、环保;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大大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是温度,该操作是将浓氨水进行加热,故填:节约药品或环保;将浓氨水进行加热;
(5)由图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氮气→氨气,故填:氢气+氮气→氨气。
►环节二 探究物质的构成
问题探究1
【资料】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指出:“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不能分成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1803年,英国科学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创立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分子学说,指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了质子;1932年,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发现了中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钠 B.铜 C.氢气
(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 。
(3)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
(1)B
(2)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
(3)ACD
要点归纳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原子还能再分。
3、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典例精讲
【例1】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不正确的是( )
A. ②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
【解析】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故①错
②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②错.
③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③错.
故选D.
【例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 )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③卢瑟福原子模型 ④电子云模型.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①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②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③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故选D.
【例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即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些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你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
(2)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
【答案】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没有发现核外电子是绕核不断运动的 D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合理即可)
【详解】(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电子很小,通过高速运动占据了原子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故原子不是实心球体,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认为原子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均匀地分散在原子中,没有发现核外电子是绕核不断运动的;
(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过了无数自我否定,因此逐渐接近事实真相,可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04
课堂总结
一、微观粒子的共性
1.微观粒子非常小
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注意: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小没有改变。
二、探究分子的运动的实验
三、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四、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结论
4.从微观示意图获得重要信息
05
强化训练
1.(2023春·云南昆明·九年级昆明八中校考学业考试)“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端午时节粽飘香”,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A
【详解】端午节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粽子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
2.(2022·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金属很难被压缩——原子间没有间隔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同
D.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A
【详解】A、金属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构成金属的原子之间间隔较小,并非原子之间没有间隔,故A错误;
B、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也不同,故C正确;
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故D正确。
故选A。
3.(2023·山西太原·山西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出自唐代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从微观角度分析,其中“水、冰、雪”不同的是
A.每个水分子的体积B.每个水分子的质量
C.水分子的化学性质D.水分子间的间隙
【答案】D
【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详解】A、“水、冰、雪”,是水的不同状态,是水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不是水分子的体积不同;错误。
B、在“水、冰、雪”中,水分子的质量相同;错误。
C、“水、冰、雪”都是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D、“水、冰、雪”,是水的不同状态,是水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错误;
故选:D。
4.(2023·江苏淮安·校联考三模)“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它的到来,标志着天气回暖,降水增多,空气湿度也会变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质量增大
B.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C.空气湿度变大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增多
D.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降水,水分子之间空隙减小
【答案】A
【详解】A、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C、空气湿度变大,是因为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水蒸气含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降水,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福建厦门·统考二模)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CB.COC.CO2D.O2
【答案】C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CO2,故选C。
6.(2023春·四川成都·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在一只加少许湿沙子的大烧杯口一只盘子,盘里放入一些冰块,加热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湿沙子,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B.盘里有水珠出现,水分子本身变小
C.烧杯中出现“白气”,是发生了升华
D.盘下出现水珠,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A
【详解】A、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酒精灯加热湿沙子,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正确;
B、盘里有水珠,水蒸气液化,分子间间隙变小,本身没有发生变化,错误;
C、白气是水蒸气冷凝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错误;
D、水蒸气变成水,分子间间隙变小,错误。
故选:A。
7.(2023·山东聊城·一模)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A、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发生改变,解释错误;
B、教室消毒后,消毒水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因此消毒水气味弥散四周,解释正确;
C、氧气和液氧都由氧分子构成,都能支持燃烧,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正确。
故选A。
8.(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氧气加压液化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花园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敞口放置的溶液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D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以两者分子构成不同,正确;
B.氧气加压液化装入钢瓶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C.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正确;
D.敞口放置的溶液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是因为分子在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错误。
故选:D。
9.(2023·江苏·校联考一模)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二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详解】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质量、种类和体积均没有发生变化,故二氧化碳分子没有分解。
故选C。
10.(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滴水成冰——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答案】A
【详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该选项解释错误;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该选项解释正确;
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D、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2023·河南南阳·校考三模)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铁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氯化钠B.硫酸铜C.氨气D.铜
【答案】D
【详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氧气B. 水
C. 氯化钠D. 金刚石
【答案】C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二模)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
B.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B
【详解】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O2,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Fe,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
答案:B。
15.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实验中学2022-2023上学期10月月考)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为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结合成新的分子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也可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图示明确表示出分子分成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反应前为水分子,反应后为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
故选D。
16. (2023年广西桂林市二模节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科学。
(1)如图1所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
(2)图2是氧化汞受热分解过程的微观模拟图.由该微观模拟图可知:
①金属汞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②分子与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
【答案】(1)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2) ①. 原子 ②.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
【解析】
(1)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2)①金属汞是一种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故填原子。
②分子与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故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
(3)①锶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②由图可知,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失去电子,微粒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该电子层是原子核外唯一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微粒B的多电子层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17.(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二模)如图A、B、C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1)图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2)图C表示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3)从图B中水电解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该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B.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答案】(1)A (2)化合反应 (3)ABC
【详解】(1)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得是分子的间隔;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所以图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水蒸气液化的过程,反应前后都是水分子。
(2)图C表示的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所以属于化合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3)A.该变化中分子种类及个数不变,变得只是分子间间隔,所以对应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选项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选项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正确;
D.两个水分子通电条件下生成两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ABC。
18.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枢第二实验学校一模节选)如图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1)宏观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微观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过程Ⅰ表示分子分裂成原子B. 过程Ⅱ中原子重组为新的分子
C. 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此过程中分子的数目不发生变化
【答案】(1) (2)ABC
【解析】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由图可知,过程Ⅰ表示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符合题意;
B、过程Ⅱ中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此过程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9.(2022秋·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
(1)图1与课本中探究实验相似,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等结论。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探究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
(2)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甲中的酚酞变红,乙中酚酞没有变红 对比实验
(2)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将酚酞滴到了棉花上,氨水滴到了滤纸上
【详解】(1)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丙中的氨气运动到甲中形成氨水,则现象是甲中的酚酞变红,乙中酚酞没有变红;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进行对比;
(2)按照改进后的实验,氨分子从脱脂棉上运动接触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则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实验中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可能是将酚酞滴到了棉花上,氨水滴到了滤纸上。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用微观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粒子模型
粒子名称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1. 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 微粒的基本性质:
(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高/压强大,间隔变大;
(4)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1.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装置A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装置B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装置C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原理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进入空气中,并逐渐运动到烧杯A中,与蒸馏水结合又形成了氨水;
2.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① ②
(1)实验①中白烟首先在靠近浓盐酸一侧产生,说明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率越快;
(2)装置②观察到的现象为C中酚酞变红速率比B 中快;说明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构成粒子
物质
分子
气体(稀有体除外),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硅等固态非金属
离子
盐(如NaCl、CuSO4)
(1)宏观方面:没有新物质产生,一般只涉及三态的变化。
(2)微观方面: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1)宏观方面: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方面: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
(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从宏观、 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
(2)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
(3)汞由汞原子构成;
(4)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5)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新的分子。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B
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师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学生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第3单元课题3元素教师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第3单元课题3元素学生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习题,文件包含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师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学生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