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合理容量 分层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2911/1-1725194621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合理容量 分层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2911/1-17251946217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合理容量 分层练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2911/1-172519462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合理容量 分层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2911/0-17251946196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合理容量 分层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2911/0-17251946196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合理容量 分层练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2911/0-17251946196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优秀同步训练题
展开A.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B.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
C.医疗经费少,看病难D.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答案】A
【详解】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医疗经费少,看病难,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困难,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故选A。
2.读三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国和丙国死亡率较高,说明甲丙两国比乙国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
B.三个国家中,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其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一定比乙丙两国多
C.丙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
D.乙国可能是一个欧洲的国家,其人口总数比甲国少,比丙国多
【答案】C
【详解】读表可知,甲国和丙国的死亡率较高,从出生率来看,甲国的经济水平要落后于乙国,但丙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高的,出现了负增长,是发达国家,A错误;三个国家中,甲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每年增长的人口数量与该国的人口基数有关,増长的人口数量不ー定会比乙、丙两国更多,B错误;丙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面临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C正确;乙国应该是亚、非、拉国家,人口总数看不出比甲国少,或是比丙国多,D错误。故选C。
3.以色列气候干旱,耕地面积不大,但人口密度远超相似环境条件下的其他国家,下列选项中最相关的因素是( )
A.科学技术水平高 B.自然资源多C.消费水平高D.开放程度大
【答案】A
【详解】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但以色列科学技术水平高,利用海水淡化和喷灌、滴灌等技术手段,以色列人在干旱缺水的荒漠上创造出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奇迹,把南部的不毛之地变成绿洲,把农业建设成现代化的出口创汇型农业,最终养活了数百万犹太人,故A正确;以色列气候干旱,耕地面积不大,自然资源非常有限,B错误;消费水平高不利于养活更多的人,C错误;开放程度大是影响人口密度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与以色列人口密度最相关的因素,D错误。故选A。
4.图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资源B.土地资源C.经济结构D.生活水平
【答案】B
【详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则侧重体现和反映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禀赋和性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其承载力的根源。其往往受到最小的影响因素的限制,从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可以看出,相比水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同等情况下更小,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土地资源,而不是水资源,B正确、A错误;经济结构以及生活水平都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5.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我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自1962年以来的人口首次负增长。据资料,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增大B.老龄化加剧
C.逆城市化进程加快D.消费能力升高
【答案】B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我国目前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就业压力减小,A错误;人口负增长,年轻人口占比变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因此老龄化加剧,B正确;人口负增长与逆城市化进程无关,C错误;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年轻人口占比降低,有可能会造成消费能力降低,D错误。故选B。
6.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估算值
C.经济水平越高,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科技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B
【详解】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估算值,B正确;经济水平越高,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C错误;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不是限制因素,D错误。故选B。
7.出生人口性别比通常用女婴数100时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读图可知( )
A.2006年起性别比持续升高B.性别比越高,新增婴儿数越多
C.2008年后性别比持续下降D.2008年后女婴出生数多于男婴
【答案】C
【详解】结合图片可知,2006年后性别比先高后低,并不是持续升高,A错误;性别比越高,说明新增婴儿中男孩占比较高,B错误;结合图片可知,2008年后性别比持续下降,C正确;2008年后性别比仍然大于100,说明女婴出生数少于男婴,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世界银行预测的某国2025—2050年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未来该国人口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B.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
C.青少年儿童的比重上升D.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9.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未来该国人口问题的是( )
A.大量吸引海外移民B.全面开放生育政策
C.适当延迟退休年龄D.加强城乡之间联系
【答案】8.B 9.C
【解析】8.读图可知,2025—2050年该国人口总量在减少,人口出现负增长,可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B正确;图中数据无法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且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不是人口面临的问题,A错误;图中数据无法得出青少年儿童比重和男女性别比例,CD错误。故选B。
9.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正确;因无法获知该国的人口密度及人均资源占有量等信息,因而无法判定“大量吸引海外移民”是否正确,A错误;据图可知,该国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对其影响较小,B错误;加强城乡之间联系,对缓解老龄化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调整人口属于政策。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因而不能通过大量接纳外来移民的方式缓解人口老龄化。
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是城市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增加将使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某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得到北上广深4市人口情况汇总结果(表1),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倒逼分析,得出2035年理想值,并给出各指标理想值与现状值(现状值为2017年数据)的比值(表2),为北上广深应对人口资源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1
表2
10.不同城市缓解人口压力的紧迫性不尽相同,2035年前四个城市中紧迫性最强的是( )
A.北京B.上海C.广州D.深圳
11.今后广州、深圳两市均需优先加大调节力度的是( )
A.耕地面积和用水供应B.耕地面积和能源供应
C.用水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D.能源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
【答案】10.D 11.D
【分析】10.从表1的数据可知,到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北京将增加489.1万,上海将增加244.87万,广州将增加743.86万,深圳将增加775.17万,四个城市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深圳增加是最多的,所以2035年前四个城市中缓解人口压力紧迫性最强的是深圳,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从表2中可得出,广州、深圳两城市能源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这两项理想值与现状值的比值最大,说明这两项现状值与理想值的差距最大,所以需优先加大这两项的调节力度,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12.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四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据此完成问题。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 )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A.生态环境脆弱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
C.畜牧业较发达D.二、三产业比重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P1是指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内蒙古现实人口数量低于P1、P2的原因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量人口居住,A正确。内蒙古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B错误。畜牧业较发达, 易导致现实人口大,不符合题意,C错误。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P2与二、三产业比重低关系不大,若二、三产业比重低,农业比重大也可能导致现实人口多,D错误。故选A。
13.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C
【详解】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可不断提高,环境容量会不断加大,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人口数量一旦超越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外,从而使环境容量减小,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生态足迹是任何已知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相比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若区域生态足迹大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称为区域生态赤字;反之,则为区域生态盈余。下表示意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 )
A.均依靠外部资源供养B.南平生态环境恶化
C.泉州生态压力最大D.大多数为生态盈余
15.福建省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 )
A.调整消费结构,减缓生态足迹增长趋势
B.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C.鼓励人口外迁,降低人均生态承载力
D.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引入省外资源供给
【答案】14.C 15.D
【解析】该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具备较好的综合思维好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
14.由表中数据可知,南平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说明南平有生态盈余,生态环境良好,不需要外部资源供养,AB错。对比表中城市可知,泉州的生态赤字最高,为2.858,说明泉州生态压力最大,C对。表中城市只有南平为生态盈余,D错。故选C。
15.调整消费结构不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是合理有效措施,A错。福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已经表明其资源开发力度过大,出现了大量生态赤字,不能再继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B错。人口外迁会导致本地发展停滞,而且实际执行起来可操作性较差,C错。不同区域之间可以通过地域联系交换各自的优势资源,达到共同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目的,如福建可以用自己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换取本省短缺的资源,D对。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给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表格中的具体数据,按说明简单计算就能得出各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相对古代西域其他地区,河西走廊富足的原因有( )
①南山北沙,驼队接踵 ②西域中原,兵家必争
③黄沙漫漫,土地贫瘠 ④水源充足,绿洲呈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7.影响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
C.矿产资源D.交通落后
18.下列措施可以扩大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B.增加牲畜数量
C.增加外联交通D.加大矿产开采
【答案】16.D 17.B 18.C
【解析】16.据图可知,河西走廊南侧为山脉,北侧为沙漠,驼队要通过此地,必须从河西走廊经过,驼队接踵而过,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会,故①正确。西域一般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主要指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河西走廊不属于西域中原,故②错误。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故③错误。河西走廊有大量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这里水源充足,绿洲呈串状分布在祁连山山麓地带,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影响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所以D错误。该地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是当地生产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决定当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增加牲畜数量,超过载畜量,会引发土地荒漠化,故B错误。增加外联交通可以与其它地区互通有无,从而增加资源储备,进而扩大环境人口容量,故C正确。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大矿产开采,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影响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C.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答案】C
【详解】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C正确,BD错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是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故选C。
【点睛】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大,塔里木盆地南部最小。新疆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目前,新疆正在践行绿色发展之路,以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1)与塔里木盆地南部相比,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影响塔里木盆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
(2)有人提出:为促进新疆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请简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3)简述新疆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 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水资源
(2)不同意该观点。理由是: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人口的最大容量,若人口密度达到该数量,则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应控制人口的生育。
(3)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合理的人口规模;发展科技水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分析】本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材料,涉及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回顾所学知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观察新疆区域环境图示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布局有铁路线,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塔里木盆地南部更大。观察图示可知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结合该地气候类型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知,当地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
(2)结合新疆的区域环境可知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若不限制人口,该地人数剧增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使得其该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这也不利于该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不同意该观点。结合新疆近年来的人口增长情况可知,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应控制人口的生育。
(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要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和当前人口数量现状入手。首先要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合理的人口规模;其次也需要发展科技水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国家/项目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甲国
39.8
16.4
23.4
乙国
22.8
7.4
15.4
丙国
8.3
10.3
-2
城市人口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现常住人口规模(2017年)
2170.7万
2418.33万
1449.84万
1252.83万
适度人口规模(2035年)
2152.69万
2309.68万
1498.93万
1352.19万
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
2659.8万
2663.2万
2193.7万
2028万
指标城市
耕地面积(万hm2)
全年用水总量(亿m3)
能源消费总量(百万t标准媒)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广州
16.9
9.2
1.8
66.7
23.8
2.8
192.7
59.6
3.2
26.1
9.0
2.9
深圳
1
0.4
2.7
38.3
19.6
2.0
145.0
42.7
3.4
18.8
4.4
4.3
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1(万人)
P2(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276.2
2970.6
7203.2
5331.4
新疆
1957.3
1937.2
4303.3
2164.4
四川
2990.3
3229.2
6574.5
9001.3
内蒙古
1825.8
3912.3
4014.3
2453.2
市(区)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福州
2.616
0.331
莆田
1.062
0.259
泉州
3.196
0.338
厦门
1.843
0.213
漳州
1.880
0.573
龙岩
1.876
1.003
三明
2.758
1.329
南平
0.891
1.398
宁德
1.817
0.680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优秀精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429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优秀精练</a>,文件包含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人口合理容量》练习2原卷docx、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人口合理容量》练习2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429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精品测试题</a>,文件包含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人口合理容量》练习1原卷docx、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人口合理容量》练习1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13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13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