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5讲《科学探究》(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5讲《科学探究》(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0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5讲《科学探究》(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02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5讲《科学探究》(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5节 科学探究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5节 科学探究课时作业,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金同学在做用勺子加盐的数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9:00~16:00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2.某科学兴趣小组就“不同水温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水质相同B.水量不同C.水温不同D.水中没有水草
    3.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学生进入校园须戴口罩,测体温。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与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D.得出结论
    4.小金同学在做用勺子加盐的数量(勺)与鸡蛋浮沉情况实验时,最适合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图形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5.(2022·温州期末)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B.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D.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6.(2021·嘉兴期中)小海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袋口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请你选择能验证猜想的最佳设计方案( )
    A.同一人分别在“锯齿”状和“平边”状位置撕开同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B.同一人分别在“锯齿”状和“平边”状位置撕开不同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C.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不同包装袋,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D.多位同学在包装袋“锯齿”状位置撕开包装袋,交流比较所用力大
    7.(2022·舟山期中)2017年3月全国肿瘤免疫治疗高峰论坛暨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成立,深受广大医疗机构关注,在研究一种新药对治疗动物肿瘤是否有效,以下做法最容易受到肯定的是( )
    A.给相同数量患肿瘤的豚鼠分别注射药物和生理盐水,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B.给许多只患肿瘤的豚鼠用相同浓度的药,记录治愈的豚鼠数量
    C.给相同数量患肿瘤的大豚鼠和小豚鼠注射等量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D.给许多只患肿瘤的豚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记录治愈的豚鼠数量
    8.处于青春期的同学对烟酒及一些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弱。“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如“谁谁抽烟很厉害,但身体很好”。其实对于抽烟与健康有无关系,我们可以让数据来说话。对于说明抽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下列统计数据没有价值的是( )
    A.在人群中抽烟的人所占的比例 B.在抽烟的人群中,患某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C.在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各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D.在不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各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9.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10.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观测各种太阳活动,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收集太阳活动的相关数据,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科学问题B.建立猜想和假设C.设计研究方案D.获取事实与证据
    11.(2021·宁波期中)科学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②③①④⑤⑥B.④⑥①②③⑤C.④⑤③⑥②①D.④⑥③①⑤②
    12.(2022·宁波期末)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B.测量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测量时可以重复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如实记录
    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13.某校在九年级劳技与实践考核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如下是某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
    该项目学习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包含的重要环节有: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你认为最合理的环节顺序是( )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
    14.今年暑假,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吕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两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获取事实与证据
    15.202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1993年以来,海平面升速已翻了一番,今年达到新高。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作出解释
    16.(2022·湖州期末)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D.解释与结论
    17.“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石蚕的一段话,他主要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量法
    18.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拍打西瓜”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 C.猜想与假设D.收集事实证据
    19.(2021·温州期中)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20.(2021·温州期中)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D.交流和评价

    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3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3份(各100枚),同时放入3个鱼缸中
    ④将3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__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若环境污染物会抑制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在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哪一组的幼蛙可能会死亡,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为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小宁所在的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
    【提出猜想】 幼虫可能有趋光行为。
    【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
    ②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
    ③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
    ④将光源移走,观察幼虫移动的方向。
    【实验结论】幼虫有趋光行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理由是______。
    (2)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______。
    (3)结合实验结论,可知步骤④中将光源移走后,将观察到幼虫______。
    3.市场上防晒霜都宣称可防晒。暑假期间,高新实验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实验了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王B.小唐C.小林D.小齐
    4.七年级(1)班的探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快慢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它们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猜想二: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赛跑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_____。(选填“猜想一”或“猜想二”)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3)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①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与假设;③设计研究方案④获取事实与证据⑤得出结论⑥评价与交流。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在食品表面大量繁殖所致。为了探究温度和水分对霉菌繁殖的影响,山山取3片相同的烘干面包分别编号为、、,用牙签在每片面包上均匀涂抹少量霉菌,进行如下探究:
    步骤一:将面包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的环境里。
    步骤二:将面包滴10滴蒸馏水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的环境里。
    步骤二:将面包 ① 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的环境里。
    步骤四:每天同一时间观察并记录每片面包上出现的菌落的数量。15天后,观察结果如下图:
    (1)本实验通过观察______比较面包的发霉程度;
    (2)若设置和进行对照,以上步骤三中①处应填写:______。
    (3)从实验可知,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是______。
    6.(2021·温州期末)小明到楠溪江游玩,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和河滩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滩上的树木都向流水方向倾斜(如图所示),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
    (1)下列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___________。
    A.河滩上的树木都是樟树 B.溪流中的鹅卵石有大有小
    C.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 D.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认为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________。
    7.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________。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________。
    8.(2021·金华期中)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I、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II、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9.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于是测量该同学的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______,“测量该同学的体温”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_______。

    1.(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家用扫地机器人,其底部安装有滚刷,内置集尘器。机器人在除尘时先“脱灰”(滚刷将灰尘从地面上脱离附着),后“吸灰”(将脱附的灰尘转移进集尘器)。

    小金对影响滚刷在地毯上“脱灰”效果的因素开展探究;
    小金认为:在“吸灰”效果一定时,“脱灰”效果可以用“除尘能力C”来表示,其测量和表达如下:
    第一步:选取长、宽一定的干净地毯,均匀撒上质量为m的灰;
    第二步:测出干净集尘器的质量,将被测机器人放在地毯上直线运行清扫10次,完成后测出集尘器质量;
    用表示除尘能力;
    小金提出: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
    小金在保持“吸灰”效果一定的情况下,对滚刷的滚速这个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1)除尘能力C的数值越大,表示除尘能力越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在研究滚刷“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关系时,实验中需要控制刷毛的粗细和___________保持不变,改变滚刷的滚速,测定除尘能力C;
    (3)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第5课 科学探究
    分层练习
    1.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9:00~16:00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9:00~16:00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本题是探究红、蓝、银灰、黑四色相同材质和规格的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选C。
    2.某科学兴趣小组就“不同水温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水质相同B.水量不同C.水温不同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B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温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温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温外,还有水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3.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学生进入校园须戴口罩,测体温。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与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环节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选C。
    4.小金同学在做用勺子加盐的数量(勺)与鸡蛋浮沉情况实验时,最适合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图形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表格记录法就是根据实验数据列出表格,再做记录,小金同学在做用勺子加盐的数量(勺)与鸡蛋浮沉情况实验时,最适合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表格记录法。
    5.(2022·温州期末)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B.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D.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答案】C
    【解析】A.观察方式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错误。
    B.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其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错误。
    C.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正确。
    D.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如燕子的外部形态特点,也可以借助有关用具进行,如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错误。
    故选C。
    6.(2021·嘉兴期中)小海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袋口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请你选择能验证猜想的最佳设计方案( )
    A.同一人分别在“锯齿”状和“平边”状位置撕开同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B.同一人分别在“锯齿”状和“平边”状位置撕开不同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C.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不同包装袋,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D.多位同学在包装袋“锯齿”状位置撕开包装袋,交流比较所用力大
    【答案】A
    【解析】撕开袋口的力可能与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状等因素有关,为验证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种材料的袋口(则厚度也相同),只改变袋口的形状(“平边”状和“锯齿“状),比较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时所用力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2·舟山期中)2017年3月全国肿瘤免疫治疗高峰论坛暨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成立,深受广大医疗机构关注,在研究一种新药对治疗动物肿瘤是否有效,以下做法最容易受到肯定的是( )
    A.给相同数量患肿瘤的豚鼠分别注射药物和生理盐水,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B.给许多只患肿瘤的豚鼠用相同浓度的药,记录治愈的豚鼠数量
    C.给相同数量患肿瘤的大豚鼠和小豚鼠注射等量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D.给许多只患肿瘤的豚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记录治愈的豚鼠数量
    【答案】A
    【解析】A.给相同数量患肿瘤的豚鼠分别注射药物和生理盐水,实验变量是药物,并且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A符合题意。
    B.给许多只患肿瘤的豚鼠用相同浓度的药,记录治愈的豚鼠数量,缺少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不能说明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给相同数量患肿瘤的大豚鼠和小豚鼠注射等量的药物,变量是鼠的大小,不能说明新药对治疗动物肿瘤是否有效,故C不符合题意。
    D.给许多只患肿瘤的豚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记录治愈的豚鼠数量,缺少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不能说明新药对治疗动物肿瘤是否有效,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处于青春期的同学对烟酒及一些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弱。“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如“谁谁抽烟很厉害,但身体很好”。其实对于抽烟与健康有无关系,我们可以让数据来说话。对于说明抽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下列统计数据没有价值的是( )
    A.在人群中抽烟的人所占的比例 B.在抽烟的人群中,患某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C.在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各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D.在不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各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答案】A
    【解析】统计实验数据的目的是“要证明抽烟与健康之间有无关系”,关键要围绕“抽烟”和“健康”两者之间有无关系,有何关系去寻找答案,包括抽烟的人患哪些疾病,不抽烟的人是否也患有这些疾病;抽烟的人与不抽烟的人患某种病的比例多大等等。而不是统计有多少人抽烟,多少人不抽烟。
    故选A。
    9.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答案】C
    【解析】A.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A正确。
    B.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比热水口细菌数多,因此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B正确。
    C.本实验不仅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还能探究温度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而不是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C错误。
    D.从表格中看出,第七天热水口和冷水口细菌数都大量增多,因此若使用饮水机,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D正确。
    故选C。
    10.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观测各种太阳活动,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收集太阳活动的相关数据,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科学问题B.建立猜想和假设C.设计研究方案D.获取事实与证据
    【答案】D
    【解析】“观测各种太阳活动,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收集太阳活动的相关数据”属于具体的操作行为,是获取事实与证据的实际过程,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1·宁波期中)科学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②③①④⑤⑥B.④⑥①②③⑤C.④⑤③⑥②①D.④⑥③①⑤②
    【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施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故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④⑥③①⑤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2·宁波期末)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B.测量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测量时可以重复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如实记录
    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答案】D
    【解析】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A正确。
    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
    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要如实记录,获得准确的信息,为科学探究打下基础,C正确。
    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进行观察,D错误。
    故选D。
    13.某校在九年级劳技与实践考核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如下是某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
    该项目学习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包含的重要环节有: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你认为最合理的环节顺序是( )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针对“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进行的科学探究的顺序是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即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故选B。
    14.今年暑假,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吕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两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获取事实与证据
    【答案】B
    【解析】两位同学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们对“白烟”进行了猜想,首先是提出了“白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小科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是建立猜想与假设的环节,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1993年以来,海平面升速已翻了一番,今年达到新高。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作出解释
    【答案】B
    【解析】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科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选B。
    16.(2022·湖州期末)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D.解释与结论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提出问题。
    故选A。
    17.“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石蚕的一段话,他主要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量法
    【答案】A
    【解析】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据题干描述:法布尔运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的特征。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跟踪法就是跟踪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跟踪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C不符合题意。
    D.测量法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去测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拍打西瓜”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 C.猜想与假设D.收集事实证据
    【答案】D
    【解析】购买西瓜时,我们会用手来拍打西瓜听声音,然后根据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听声音”这个环节,根据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1·温州期中)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答案】A
    【解析】A.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营养液,其它条件应该都一样,因此应该除了甲组用稻草液,乙组用牛奶营养液之外,温度、草履虫的数量等都一样,A错误。
    B.由A可知,温度应该一样,并且是适宜温度,25℃,B正确。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2只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没有科学性,C正确。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用甲乙分别与之作对照,D正确。
    故选A。
    20.(2021·温州期中)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D.交流和评价
    【答案】C
    【解析】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是不可缺少的,医生问病人是否头痛、咳嗽、鼻噻,然后测量体温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

    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3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3份(各100枚),同时放入3个鱼缸中
    ④将3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__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若环境污染物会抑制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在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哪一组的幼蛙可能会死亡,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 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数量低于丙鱼缸 A组幼蛙可能死亡,理由是:青蛙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不能呼吸
    【解析】(1)像青蛙的发育过程一样,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而且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发育类型我们称为变态发育。
    (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由于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而各种污染物可能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丙没有做任何处理。所以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
    (3)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在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A组的幼蛙可能会死亡,原因是青蛙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不能呼吸。
    2.为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小宁所在的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
    【提出猜想】 幼虫可能有趋光行为。
    【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
    ②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
    ③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
    ④将光源移走,观察幼虫移动的方向。
    【实验结论】幼虫有趋光行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理由是______。
    (2)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______。
    (3)结合实验结论,可知步骤④中将光源移走后,将观察到幼虫______。
    【答案】 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更具科学性 控制单一变量 随机到处移动
    【解析】(1)如果采集的幼虫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实验中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更具科学性。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因此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光源在甲处,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这说明幼虫有趋光行为。因此若将光源移走后,幼虫则会随机到处移动。
    3.市场上防晒霜都宣称可防晒。暑假期间,高新实验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实验了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王B.小唐C.小林D.小齐
    【答案】A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防晒霜可以防晒。实验变量是防晒霜,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防晒霜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由表中信息可知
    A.小王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该实验方案最为合理,故A符合题意;
    B.小唐由于不同时间涂抹,会由于时间因素控制不了当天气的变化成为对比实验的不同因素,因此,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B错误;
    C.小林由于采取不同实验者,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小齐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对比实验,使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七年级(1)班的探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快慢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它们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猜想二: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赛跑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_____。(选填“猜想一”或“猜想二”)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3)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①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与假设;③设计研究方案④获取事实与证据⑤得出结论⑥评价与交流。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猜想一 B ② ④
    【解析】(1)从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脉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强,脉搏次数增加,得出的结论是脉搏快慢运动有关,因此猜想一正确。
    (2)对原有知识进行大胆质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前提。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3)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①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与假设;③设计研究方案④获取事实与证据⑤得出结论⑥评价与交流。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②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④获取事实与证据。
    5.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在食品表面大量繁殖所致。为了探究温度和水分对霉菌繁殖的影响,山山取3片相同的烘干面包分别编号为、、,用牙签在每片面包上均匀涂抹少量霉菌,进行如下探究:
    步骤一:将面包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的环境里。
    步骤二:将面包滴10滴蒸馏水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的环境里。
    步骤二:将面包 ① 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的环境里。
    步骤四:每天同一时间观察并记录每片面包上出现的菌落的数量。15天后,观察结果如下图:
    (1)本实验通过观察______比较面包的发霉程度;
    (2)若设置和进行对照,以上步骤三中①处应填写:______。
    (3)从实验可知,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面包表面的菌落数量 滴10滴蒸馏水 脱水、冷冻等
    【解析】(1)由图可知,本实验通过观察面包表面的菌落数量来比较面包的发霉程度,故填面包表面的菌落数量。
    (2)由题文可知,步骤一、二中的A、B面包比较的是水对霉变的影响,步骤二、三应该比较的是温度对霉变的影响,所以B、C面包水应加等量的水,即将面包滴10滴蒸馏水,故填滴10滴蒸馏水。
    (3)由上述可知,食品在水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易发生霉变,所以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是脱水、冷冻等,故填脱水、冷冻等。
    6.(2021·温州期末)小明到楠溪江游玩,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和河滩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滩上的树木都向流水方向倾斜(如图所示),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
    (1)下列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___________。
    A.河滩上的树木都是樟树 B.溪流中的鹅卵石有大有小
    C.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 D.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认为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________。
    【答案】 C、D 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
    【解析】(1)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那么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
    7.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________。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________。
    【答案】 10只 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蜥蜴在低温为32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雌性为0),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从表可以看出,蜥蜴在25℃至30时℃时,雌性比例占得越来越少,在32℃时雌性比例为零,全部为雄性。因此可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8.(2021·金华期中)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I、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II、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外 内焰 酒精的浓度不同、灯芯的长度不相同或高温传感器伸入到火焰中的长度不同等
    【解析】I、温度越高,火柴梗越容易发生碳化,位于外焰的部分火柴梗明显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
    II、由乙和丙同学的实验数据可知,酒精灯火焰的内焰温度最高,故填内焰;
    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所用酒精灯中的酒精的浓度不同、灯芯的长度不相同,也可能是高温传感器伸入到火焰中的长度不同等,故填酒精的浓度不同、灯芯的长度不相同或高温传感器伸入到火焰中的长度不同等。
    9.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于是测量该同学的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______,“测量该同学的体温”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_______。
    【答案】 提出猜测和假设 获取事实和证据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王老师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是作出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获取事实与证据。

    1.(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家用扫地机器人,其底部安装有滚刷,内置集尘器。机器人在除尘时先“脱灰”(滚刷将灰尘从地面上脱离附着),后“吸灰”(将脱附的灰尘转移进集尘器)。

    小金对影响滚刷在地毯上“脱灰”效果的因素开展探究;
    小金认为:在“吸灰”效果一定时,“脱灰”效果可以用“除尘能力C”来表示,其测量和表达如下:
    第一步:选取长、宽一定的干净地毯,均匀撒上质量为m的灰;
    第二步:测出干净集尘器的质量,将被测机器人放在地毯上直线运行清扫10次,完成后测出集尘器质量;
    用表示除尘能力;
    小金提出: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
    小金在保持“吸灰”效果一定的情况下,对滚刷的滚速这个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1)除尘能力C的数值越大,表示除尘能力越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在研究滚刷“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关系时,实验中需要控制刷毛的粗细和___________保持不变,改变滚刷的滚速,测定除尘能力C;
    (3)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 强 刷毛与地毯的间距 当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相同时,滚刷的滚速越大,除尘能力越强
    【解析】(1)[1]测出干净集尘器的质量,将被测机器人放在地毯上直线运行清扫10次,完成后测出集尘器质量,当的值越大,即清理的灰尘质量越大,由除尘能力计算的C的数值越大,所以C的数值越大,表示除尘能力越强。
    (2)[2]由题意猜测,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由控制变量法可得,研究滚刷“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关系时,需要控制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保持不变,改变滚刷的滚速。
    (3)[3]观察图乙发现,除尘能力C随滚刷的滚速增大而增大,所以可得结论:当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相同时,滚刷的滚速越大,除尘能力越强。
    项目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2℃
    30个
    28只
    B组
    河水
    300mL
    10℃
    30个
    5只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四天
    第七天
    第十天
    冷水口细菌数(个)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个)
    15
    3
    25
    46
    驱动性问题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一周的食谱?
    成果
    周一食谱(其他略)
    早餐:馒头、凉拌黄瓜、牛奶、鸡蛋
    午餐:粗粮面、清炒豆腐、木耳炒山药、炒青菜
    晚餐:南瓜饭、清炒大虾、炒娃娃菜、凉拌海带
    组别
    营养液种类
    营养液的体积
    营养液的温度
    草履虫的敏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浸出液
    500毫升
    10℃
    2只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王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唐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林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齐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赛跑后
    小宁
    82
    123
    136
    小科
    80
    125
    138
    小晶
    78
    120
    135
    小莹
    79
    121
    137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项目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2℃
    30个
    28只
    B组
    河水
    300mL
    10℃
    30个
    5只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四天
    第七天
    第十天
    冷水口细菌数(个)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个)
    15
    3
    25
    46
    驱动性问题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一周的食谱?
    成果
    周一食谱(其他略)
    早餐:馒头、凉拌黄瓜、牛奶、鸡蛋
    午餐:粗粮面、清炒豆腐、木耳炒山药、炒青菜
    晚餐:南瓜饭、清炒大虾、炒娃娃菜、凉拌海带
    组别
    营养液种类
    营养液的体积
    营养液的温度
    草履虫的敏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浸出液
    500毫升
    10℃
    2只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王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唐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林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齐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赛跑后
    小宁
    82
    123
    136
    小科
    80
    125
    138
    小晶
    78
    120
    135
    小莹
    79
    121
    137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相关试卷

    初中科学第7节 升华与凝华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a href="/kx/tb_c563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7节 升华与凝华课时训练</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现象与蒸发无关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68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题</a>,共23页。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5节 常见的植物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61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5节 常见的植物复习练习题</a>,共2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5讲《科学探究》(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