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时空定位,秦朝建立,东汉灭亡,王莽窜汉,王莽败亡,东汉建立,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汉朝建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前221年 前209年 前206年 前202年 9年 23年 25年 220年
秦朝 汉朝
1.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促使汉初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的强盛局面定了物质基础。2.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形成了封建国家大一统的强盛局面。3.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东汉后期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现象,导致了政治腐朽,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促使汉朝逐步走向衰亡。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材料解读 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成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消极思想,遂最先在农民政府里得势。无为之实则为“因循”。——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2023山东高考)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解读 汉代只是将儒学当作了社会的主导思想,并未对百家进行剿杀,与秦代的“罢黜百家,独尊韩术”有质的不同。武帝初年虽“罢申、商、韩”,但不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范围,因为此时“黄老”是主导思想,儒家乃属在野学派。武帝六年“绌抑黄老,崇尚儒学”虽是儒家所为,但不能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只是将“黄老”从主导地位上拉了下来,由儒家居正统。“黄老”后来与“申、商、韩”一样,都是合法的在野学派。——孙景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
战国到西汉时期的统治思想
(2022天津)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2023全国新课标)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海南高考)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2023山东高考)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4讲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无为而治下的西汉,经济凋敝社会残破,统治策略,文景之治,制度沿革,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并行,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武帝统治下的西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讲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孤立而亡,政治方面,推恩令,巩固大一统,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设刺史,经济方面,思想文化,设立五经博士,董仲舒“新儒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