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班级计划开展“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分享交流会,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分享会前,你们小组对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相关信息进行了搜索,你负责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随后在分享会上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敦煌石窟遗存着一千年间的历代壁画,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尤其是建筑和山水环境常用作经变画和各种故事画的背景。敦煌壁画中反映的古代建筑与园林形象在历史中累积出不言之美,映射着人类礼仪制度、审美意趣等传统。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历史的建筑样式,如皇宫祠堂、寺观塔庙、衙署庭院,亭台园林等。可惜漫长的历史既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质,( ),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的记载推演、在遗址上复原。所幸在敦煌石窟中,保留着从公元4至14世纪的壁画图像,千年时光通过建筑画卷唤醒我们封存的记忆,填补中国建筑艺术史研究的诸多空白,真实大美且意义深远。敦煌壁画作为中华民族记忆与文化的载体,饱含深邃的内涵:中华文明的礼仪、智慧、审美等,以空间营造为缩影,跃然壁上。
1.在整理材料时,你发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为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你选出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3分)
A.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B.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C.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D.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2.在材料整理誊抄过程中,括号处短句不慎遗漏,组员们纷纷对该处进行补写,集体交流讨论后,你们选择的最合适一项是(3分)
A.也形成了灿烂的建筑文化
B.也带走了无数恢宏的建筑
C.还造就了灿烂的建筑文化
D.也埋没了无数恢宏的建筑
任务二 为增进同学们对敦煌壁画中有关建筑的了解,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篇梁思成围绕“敦煌壁画建筑”所著的文章,请你参与阅读和讨论。
在讨论敦煌所见的建筑之先,我必须先简略地叙述一下中国建筑传统的特征。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已肯定地形成了它的独特的系统。在个别建筑物的结构上,它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即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多用砖石砌成,但亦偶用木构。屋身立在台基之上,先立木柱,柱上安置梁和枋以承屋顶。屋顶多覆以瓦,但最初是用茅葺的。在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中,柱与梁相交接处多用斗栱为过渡部分。屋身的立柱及梁枋构成房屋的骨架,承托上面的重量;柱与柱之间,可按需要条件,或砌墙壁,或装门窗,或完全开敞(如凉亭),灵活地分配。
至于一所住宅、官署、宫殿或寺院,都是由若干座个别的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楼阁等,配合上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系,中留空地为庭院,或若干相连的庭院,增添了布局形式上的美感。这种庭院最初的形成无疑是以保卫为主要目的。这同一目的的表现由一所住宅贯彻到一整个城邑。随着政治组织的不断发展,在城邑之内,统治阶级能用军队等武力镇压人民,实行所谓“法治”,于是在城邑之内,庭院的防御性逐渐减少,只藉以隔别内外,区划公私。在中国,我们掌握了庭院部署的优点,扬弃了它的防御性的部署,而保留它的美丽廊庑带给内心的宁静,在功能上带给居住者庭内“户外生活”的审美情趣,保存利用至今。
敦煌壁画中,建筑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种。从敦煌壁画所见的建筑图中,在庭院之部署方面、建筑类型方面和建造情形方面,可得如下:以若干建筑物周绕而成庭院是中国建筑的特征,即中国建筑平面配置的特征。这种庭院大多有一道中轴线(大多南北向)。主要建筑安置在此线上,左右以次要建筑物对称均齐地配置。直至今日,中国的建筑,大至北京明清故宫,小至一所住宅,都还保持着这特征,蕴藏着由空间平衡与环境融合产生的意蕴之美。
个别建筑物的类型,如殿堂、层楼、角楼、门、阙、廊、塔、台、城等。
(一)殿堂
殿堂是围墙以内主要或次要的建筑物。平面多作长方形,较长的一面多半是三间或五间。偶有画墙的,则墙只在左右两端,而在中间前面当心间开门,次间开窗,与现在一般的办法相似。在旁边次要的图中所画较小的房舍,墙的使用则较多见。
(二)层楼
汉画像石和出土的汉明器已使我们知道中国多层楼屋源始之古远。敦煌壁画中,层楼已成了典型的建筑物。无论正殿、配殿、中三门,乃至回廊、角楼都有两层乃至三层的。层楼的每层都是由中国建筑的基本三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垒叠而成的。
(三)角楼
在庭院围墙的四角和城墙的四角都有角楼。庭院的角楼与一般的层楼形制完全相同。城墙的角楼以城墙为基,上层与层楼的上层完全一样。
(四)大门
壁画中建筑的大门,与今日中国建筑中的大门一样,占着同样的位置,而成一座主要的建筑物。大门的平面也是长方形,面宽一至三间,在纵中线的柱间安设门扇。大门也有砖石的台基,有石阶或斜道可以升降,有些且绕以栏杆。
(五)阙
在敦煌北魏诸窟中,阙乃常见画题。主要建筑之旁,有状似阙之建筑物;阙身之旁,尚有子阙。两阙之间,架有屋檐。
(六)廊
廊在中国建筑群之组成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单位。由建筑的观点看,廊是狭长的联系性建筑,也用木构架,上面覆以屋顶;向外的一面,柱与柱之间做墙,间亦开窗;向里一面则完全开敞着。廊多沿着建筑群的最外围的里面,由一座主要建筑物到另一座建筑物之间联系着周绕一圈,所以廊的外墙往往就是建筑群的外墙。它是雨雪天的交通道。
(七)塔
古代建筑实物中,现存最多的是佛塔。它是古建筑研究中材料最丰富的类型。塔的观念虽然是纯粹由印度输入的,但在中国建筑中,它却是一个在中国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外来因素,适合存在条件而创造出来的民族形式建筑的最卓越的实例。
(八)台
壁画中有一种高耸的建筑类型,下部或以砖石包砌成极高的台基,如一座孤立的城楼;或在普通台基上,立木柱为高基,上作平坐,平坐上建殿堂。按壁画所见重楼,下层柱上皆有檐,檐瓦以上再安平坐。
(九)城
中国古代的城邑虽至明代才普遍用砖包砌城墙;但由敦煌壁画中认识,用砖包砌的城在唐以前或已有。壁画中所见的城很多,多是方形,在两面或正中有城门楼。壁画中所画建筑物,比例大多忠实,惟有城墙,显然有特别强调高度的倾向,以致城门极为高狭。楼基内外都比城墙略厚,下大上小,收分显著。楼基上安平坐斗栱,上建楼身。平坐周围有栏杆围绕。柱上檐下都有斗栱,屋顶多用歇山(即九脊)顶,城门洞狭而高。
(摘编自梁思成《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晚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我国建筑便形成了独特的系统:个别建筑主要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较大较重要的建筑则增添了其它部分。
B.住宅中的庭院形成最初是为了保卫住户,随着城邑政治组织的不断发展,其防御性慢慢减弱,后来的庭院演化为隔离内外、区分公私的功能。
C.中国建筑以若干建筑物周绕而成庭院为特征,庭院大多会把主要建筑安置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地配置次要建筑,北京故宫是该特征的有力例证。
D.通过敦煌壁画所见的城可知,中国古代城邑到明代才普遍使用的砖包砌墙技术在唐以前已经存在,且城墙十分强调高度的倾向以致城门高狭。
4.阅读时,有同学提出中国的“庭院”设计具有独特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庭院所具有的建筑之“美”。(4分)
答: ▲
5.在交流分享读文感悟时,你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本文既具有论说文的典型语言特征,又有其独特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嫂
沈从文
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王嫂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因为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腹痛就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①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她相信八字。
说起女儿死去情形时,她说:“他们忙着收麦子,大麦稞麦,用车子装满一车一车马拖着走,下田去了。我女儿要喝水,喝不到,把水缸脚脚喝下肚,可怜,她嚷痛也痛,就死了!死了她男人哭,不许棺材抬出门。自己可要去做壮丁,抽签到头上,过盘龙寺当兵去!生死有命。”说的话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动人的内容!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王嫂每天照例先喂狗,后喂鸡。狗吃饱后就去廊下睡觉。下半天是她洗衣的时间,天气好时,王嫂更忙。院子中有两大盆待洗的衣服:老先生的,先生的,太太的,小姐的,学生的,小娃子的,还加上自己在茶叶局作小勤务十二岁小儿子的。衣服虽不少,她倒不慌不忙的做去。事情永远做不完,可并不使她懊恼。一面搓衣一面间或还用本地调子唱唱歌,喉咙窄,声调十分悦耳。偶然为主人听到时,要她好好唱下去,就觉得害臊,把个脸羞得红红的,决不再开口。唱歌的用意只在自己听听,为自己催眠,凭歌声引带自己到一个光明梦境里去。
她目下有十二块钱一个月,儿子却有十五块,两人赚的钱都没有用处,积聚一年可捎回乡下去买一亩二分田地。仗打下去,米粮贵,一点收入少虽少,利上翻利,五年不动用,会有多少!再过八年儿子大了,所长保举他进军官学校,接一房新媳妇,陪嫁多的不要,只要有三五亩地,一头水牯牛。
三月后天气转好,镇日长晴,城区经常有空袭警报。警报来时,家中长幼照例分成两组,一组外出,一组不动。王嫂对外出最匆忙的照例要笑笑,但她自己并不怕。为什么不怕?孔子遗教在这颗简单的心上有了影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疏散的出门去后,不出门的照例还是各在房中做事读书。②院中静静的,剩下王嫂一个人,她还是洗衣,一面洗衣一面点数空中飞机数目,好等等报告给主人。哲学教授老金,照例每天午后四点来看看大公鸡。“王嫂,你怕不怕?”王嫂听来带点羞涩神气笑着:“我不怕,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伊然知道对面是教哲学的先生,就援引两句大哲人的话语,表示酬答。“圣贤说的,哪里会错!”
这件事也就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下午,天气还是很好,并无警报,到两点左右,她正一面洗衣一面用眼睛耳朵去搜索高空中自家飞机的方位。③小狗忽然狂吠起来。原来那个在茶叶局当差的小儿子来了。
小孩子脸黑黑的,裤子已破裂,要他母亲给缝补缝补。
“昨天警报你在哪里?”
孩子说:“我在河甸营。”
这一来王嫂呆住了。“你怎么到飞机场去。日本飞机不是把河甸营炸平了吗?炸死好多好多人。你去看热闹!有什么好看的!”
“我有事去。④飞机来了,丢下十二个炸弹,三个燃烧弹,房子烧了,倒了,我前前后后是人手人脚,有三匹马也炸个碎烂。机关枪答答答答乱打。最后我也死了,土把我埋了。有人摸我心子,还有一点气,汽车装我到甘美医院。……”
孩子把事情叙述得清清楚楚,毫不觉得可怕,也毫不觉得这次经验有何得意处。坐在他母亲洗衣盆边,裤子破了一个大裂口,瘦瘦的腿子全裸露出来了。王嫂声哑了,“咦,咦,咦,你不炸死!你看到死人?看到房子倒了烧起来?你看到人手人脚朝天上飞?人家抬你到医院去,九点钟才醒。回去主人骂不骂你?来,我看看你裤子!”
小孩子走到她身边去,她把破裤子一拉,在孩子精光光的瘦臀上巴巴的打了三下。“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小孩子却嘻嘻笑着,看看母亲的眼睛,已湿莹莹的了。
孩子说:“我不怕日本,我长大了还要当兵去!”
她看看天,天上蓝蓝的,有一团团白云镶在空间。恰有三只老鸦飞到院中尤加利树高枝上停下来,孩子一拍掌,老鸦又飞去了。王嫂把裤子缝好后,用口咬下那点线头,把针别到头髻上去,拉住孩子脏耳朵说:“你当兵去,老鸦就叼你到树上去。福寿,你能当兵?”
孩子不作声,只快乐的微笑。他心想:“我怎么不能当兵?人长大了,什么都做得好。”
孩子走后,家中人知道了这件事,都以为王嫂人好,心好,命好。王嫂不作声,只是微笑。到晚上,却悄悄的买了些香纸,拿到北门外去烧化。她想起死去的女儿,死得太苦了,命可不好,有点伤心,躲在自己房中去哭了好一会,不曾吃晚饭。这件事一家人谁也不知道,因为她怕人知道要笑她,要问她,要安慰她。这一切她都不需要。
(一九四零年初作,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嫂佯装生气“骂骂”儿子、洗衣劳作、照看家禽、吵架护主,从中可看出王嫂对现有生活的珍惜与热忱。
B.文章描写了儿子归家时裤子裂口之大,露出大腿之瘦,看似闲笔实则着意,暗示出战事的激烈和儿子的弱小。
C.王嫂对儿子扬言:“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体现了王嫂作为母亲对儿子不好好工作的不满和愤怒。
D.王嫂想起女儿后躲起来独自哭泣,不要别人的问候和安慰,可以看出王嫂身上兼具脆弱与坚韧的复杂性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划线句①引用了古语“生死有命”,并反复出现,串联起王嫂悲惨的一生,突显了王嫂对命运的深刻哲思。
B.文中划线句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以王嫂为代表的部分民众对空袭事件的习以为常,可映射民众对战争的泰然。
C.文中划线句③掀起情节微澜,王嫂的注意力从搜寻飞机转到听见小狗狂吠,可见儿子回家在王嫂的意料之外。
D.文中划线句④语言简练,借王嫂儿子的口吻勾勒出炮火轰炸不断、房屋被烧、百姓被炸、尸首难全的惨烈场景。
8.文中第三段作者说“话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动人的内容!”请根据该段王嫂的话简要概括蕴含了哪些“动人的内容”。(4分)
答: ▲
9.小说故事发生在抗战背景之下,但并未正面书写战争场景,而是贴着小人物的日常经历来写,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效果。(6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①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释]①表:古代测日影的天文仪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为吏A受赂B罪C诚当死D但E陛下使人遗之F而受G乃H陷人于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指掌握,与《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不同。
B.休,指喜庆、福禄,与成语“休戚相关”中的“休”意思相同。
C.材料一中“承天景命”的“景”与材料二中“表动则景随矣”的“景”意思不同。
D.见,指接见,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通过自然之理引出治国之理,即积累德义是治国之本,再进一步指出一国之君不居安思危而求国治的结果。
B.材料一第二段分别论述君王“在殷忧”和“既得志”的情况下对臣民的不同态度,继而说明不同态度下的不同行为措施及结果。
C.在讨论制止偷盗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
D.张玄素认为君主需要谨慎选择群臣再分派政事,君王只考核成败并赏罚,太宗认为他的说法还需斟酌,后将他升为侍御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2)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14.司马光在评论裴矩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登快阁
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了却”二字,表现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倚晚晴”搭配绝妙,为下联景物描写做了铺垫。
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中“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和苍茫悲凉。
C.颈联用“朱弦”“青眼”两个典故,指知音不在,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露喜色,表达了孤独无聊之情。
D.尾联以景结情,流露出辞官还乡、回归自然的愿望,呼应开篇又顺势作结,有宠辱偕忘,忧烦俱散之感。
16.有人评黄庭坚诗为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大之境界”,结合颔联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绝大之境界”的。(6分)
答: ▲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 , ▲ ”,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君王若能做到“十思”、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 ▲ ”,那么管理好国家就是一件轻松的事。
(3)读史以明鉴,前朝灭亡的教训往往给后世深刻的启示。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灭亡是咎由自取;苏洵在《六国论》中警告统治者“ ▲ ”,否则国力日渐亏损终至灭亡。
五、语言实际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70年来,陈俊武 ① 、永不止步,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
20世纪80年代,由陈俊武设计的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的融合了多项新工艺技术的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装置模型后来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国内外相关专家 ②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
功成名就,总会面对各种纷扰。看重什么、看淡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之尺,丈量品格的厚薄,标示境界的高低。陈俊武看重的是祖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进步,看淡的是个人的荣誉地位;坚守的是振兴祖国与油化工的初心,舍弃的是个人的待遇排场。科技报国、淡泊名利、无怨无悔,这是他一生 ③ 的人生追求。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意连贯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完成21~22题。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那时天色将晚,因见宝钗、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宝玉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恍恍惚惚听见有人悲泣之声,却是黛玉,细看她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宝玉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21.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袭人对宝玉说:宝二爷,老早劝过你,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宝兄弟,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王夫人对宝玉说:不争气的儿,你可不能有个好歹丢下我!
D.宝玉对贾政说:父亲,你怎么敢打我!要打便打死我罢了!
22.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前来探望,由划线句可知两人都说了类似的话,请据此分析二人心理的异同。(6分)
答: ▲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朋友圈不经意的“点赞”与对服务不满的“差评”,已成为网络平台的普遍现象。作为网络社群成员,有人热衷“点赞”,视其为向屏幕后个体传递正面能量的微行动;有人则偏好“差评”,强调客观反馈对促进成长的价值。“点赞”与“差评”,这两个网络术语,已超越虚拟边界,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龙瑞中学高一8班将组织以“点赞与差评”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成分残缺,根据句意可知,“土木”是“建构殿堂”的方式,故“土木”前应加上表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的介词“以”,应改为“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第二处搭配不当,“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历史的建筑样式”中“见证文化与历史”应改为“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
2.B(根据语境,可推知“只能依据文献中的记载推演、在遗址上复原”的对象应为消失于“漫长的历史”的“建筑”,而非“建筑文化”,故排除A、C;D“埋没”指“事物本身依然存在,但没有显现或使其不发挥作用”,原句强调“建筑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消失”,因此“埋没”不合语境。)
3.D(混淆已然或然,由原文“用砖包砌的城在唐以前或已有”可知“用砖包砌的城”在唐以前只是“或已有”,不能实证为“已存在”。)
4.①形式美(布局美)。庭院建筑一般由主要建筑物配合附属建筑物周绕联系,留出空间,讲究布局,有形式之美;②功用美。中国庭院的功能变为隔别内外、区划公私之后,内部空间带给居住者“户外生活”的审美情趣;③意蕴美。我国庭院建筑讲究对称、主次,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平衡之意蕴美。(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满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表述如平衡美、融合美,合理可酌情给分)
5.①用语严密。文章运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和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多用”“几乎”“偶用”等,严谨准确;②简明清晰。文章在介绍建筑、阐释原理时多用短句,多用表空间和逻辑顺序的词,用词精准,简明扼要;③用语典雅。文章融入文言词汇和句式,如“覆以瓦”“藉以”“乃”“之”等,文白结合,语言雅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表述如“质朴”“平实”等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6.C(王嫂作为母亲对儿子当兵的想法主要是担心、害怕儿子在残酷的战争中有生命危险,“对儿子不好好工作的不满和愤怒”在此处不明显。)
7.A(“生死有命”是王嫂接受的宿命论观念,谈不上对生命的深刻的哲思。)
8.①普通百姓为生存奔忙劳作的艰辛;②女性生育之苦、生活之难;③动荡时局、战争不断的背景下,百姓性命堪忧、命运无常之无奈悲凉;④寻常百姓亲人离散之苦、亲情割舍之痛、家庭难以为继之心酸。(任答对1点给2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9.①通过着力书写普通人平常细碎的生活,呈现普通民众勤劳质朴的生活,(展现普通民众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使读者更能深入感知人物命运(深入人物内心);②借儿子与母亲在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和对话内容,避开了对战争直接描写,使小说在较为舒缓的情节中以小见大(留给读者想象空间);③通过书写日常生活表现一位普通母亲对孩子真挚朴实的爱和面对苦难的无力无奈(在战争的背景下写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力/韧性/人性美)。(任答对1点给2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10.BDG
11.D(“见”在文中是“接见”的意思,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见”是助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对我如何。)
12.D(“太宗认为他的说法还需斟酌”错误,由原文“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可知,应是“认为他的说法很不错,有道理”;“君王只考核成败并赏罚”于文无据,故选D。)
13.(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查(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苟且免于刑罚但不怀念皇上的仁德。(①董:督查;②振:同“震”,威吓、震慑;③怀:怀念。以上关键词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裴矩作为官员能据理力争,并不因为在君王面前就(一味)顺从,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国家)怎愁治理不好呢?(①“面”,在……面前/当面;②“傥”,傥若,假如;③“治”,治理得好(太平、安定)。以上关键词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引证法,引名言“君明臣直”帮助论证;②对比论证法,裴矩的“佞”与“忠”源于君王的“恶闻”与“乐闻”形成对比,进而推论君臣关系;③比喻论证法,把君比作表,臣比作影,论述君臣间关系密切。(评分参考:答对1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好,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于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切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功业建成却德性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查(人民),用威怒来恐吓(人民),他们最终只苟且免于刑罚但不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惧的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
材料二:
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即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作为官员能据理力争,并不因为在君王面前就(一味)顺从,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国家)怎愁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
15.B(“一样的苍茫悲凉”错。黄诗中的落木因天的高远和澄江明月的衬托,少了几分悲凉,多了几分澄明与洒脱。)
16.①从意象选择看:以落木、千山、高天、澄江、明月等具有辽远阔大特点的意象,营造出开阔意境;②从空间组合看:落木千山与澄江一道形成空间上纵横开合,明月与大江形成天地间上下呼应,显得旷远(答意象的布局或者视角变化亦可);③从遣词造句看:使用了“千山”“远大”“分明”等富有力度的词,意境雄阔。(评分参考:答对1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族秦者秦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评分参考:答对1空给1分。)
18.示例:①孜孜以求;焚膏继晷;②交口称赞;赞不绝口;点头称善;③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评分参考:答对1点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示例:①由陈俊武设计的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②这套装置融合了多项新工艺技术,③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评分参考:一句1分,句子结构完整无语病,表达流畅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①比喻:把功成名就后的人生抉择比作无形之尺,可以衡量出不同的品格和境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②对比:“看重”与“看淡”、“坚守”与“舍弃”两两对比,句式 整齐,语意相对,让人直面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从而突出陈俊武淡泊名利、科技报国的高尚品质。(评分参考:答出1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C(A项文中“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可知,袭人是侍奉宝玉的丫鬟,身份卑微。“你真是执迷不悟啊!”的批评指责与其身份不适配;B项的批评指责与文中宝钗所言表达了关切不适配;D项文中“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可知,宝玉虽偶有顽劣,但对其父亲又敬又怕,D项对父亲的挑衅与其性格不适配;C项借宝钗口可知,“老太太、太太心疼”,与C项中暗含嗔怪的心疼怜惜相配,故选C)
22.相似:宝钗和黛玉都表现出对宝玉同样的关切和疼惜;
不同:通过宝钗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可见她认为宝玉做错了事,对宝玉带有嗔怪之意;而黛玉更多是担心,从“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而非规训,可见她害怕宝玉再受惩罚的担忧。(评分参考:答出宝钗和黛玉心理的相似点2分,答出宝钗和黛玉心理的不同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