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zheng)人(bing)啦!
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u)核(w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相异。例如: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是怎样“按时毕业”。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
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
单从修辞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也许你会体悟到其深层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
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在这种意义上,“注音心声体”的使用者绝不会成为“革命家”,但这也并不表明他就是顺服的、怯懦的。相反,“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现了与现实沟通的多维可能性:他揭露现实,也能部分地维持与现实的“共谋”,但他同时也在探索松动现实的可能性。他虽然明白自己无法颠覆括号外的世界,却也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的空间,进而逼近一种改善的可能。
与巴赫金“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温柔敦厚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
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种交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
(选自王东杰《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注音心声体”是在括号内用加注与汉字相异的拼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真实意图的修辞方式。
B. “注音”是形式特征;“心声”是具体内容,即作者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
C. “不”盖而弥彰,是指不掩盖“潜台词”且通过“不小心”泄露的方式使得真实意图更明显。
D. “注音心声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被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们所接受,还得到了官方的采纳。
2.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注音心声体”中的拼音不如汉字直观,无形中起到了遮掩的作用。
B. “注音心声体”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由此获得委婉的效果。
C. “注音心声体”之所以诞生于网络,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
D. “注音心声体”使发言者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能尽情吐露心声。
3. 下列选项中,作为例子来佐证材料中画线句的观点,最合适的一则是( )
A. 这家店一直在出售物(que)美(jin)价(sha)廉(liang)的产品。
B. 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应当走(yng)为(yu)上(fu)策(qi)。
C. 所有同学一起阅读了这篇趣(su)味(ran)横(wu)生(wei)的文章。
D. 放学回家收拾自己干(luan)净(qi)整(ba)洁(za)的房间。
4. 在与“狂欢节”的对比中,突出了“注音心声体”哪些不同的特质,请简析。
5.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注音心声体”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A 3. B
4. ①精神上保持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②态度上,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③表达上,不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采用“正常”的表达。
5. ①概念及特点;②修辞特征;③深层特质;④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的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心声’是具体内容,即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错误。原文是“‘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可见 “心声”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而“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仅仅指其中一方面,选项信息杂糅。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错误。由原文 “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可知,选项为无中生有。
C.“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错误。由原文“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D.“能尽情吐露心声”错误,“尽情”表达太过绝对化。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划线句子“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以及前文提到的“价值导向”可知,“注音心声体”应该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并让人们在关注括号内的词语后,努力学会括号外的做法。
A、C、D括号内分别为“缺斤少两”“索然无味”“乱七八糟”,均不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
B.括号内是“勇于扶起”。体现正确的价值观。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概括出“精神上保持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
结合“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可概括出“态度上,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
结合“‘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温柔敦厚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可概括出“表达上,不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采用‘正常’的表达”。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概括要点的能力。
首先阐述了“注音心声体”的概念及特点,“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
接着论述其修辞特征,“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单从修辞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
然后论述其深层特质,“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温柔敦厚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最后论述其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的影响,“‘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
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
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
③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南亚风格的餐厅、外语歌曲《加州旅馆》都带有浓郁的异域格调,体现了舅舅的生活情趣,隐约透露出舅舅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B. “我”只是因为特别喜欢东南亚餐厅的饭菜,开始才能忍受驻唱歌手跑调的弹唱,但经过五年时间,“我”却喜欢上了这种跑调。
C. 缺少天赋并没有阻挡舅舅当歌唱家的理想,但厂文艺汇演失败后,他偃旗息鼓,可见对自尊心的打击更容易让人受到伤害。
D. 小说把目光投向舅舅这个小人物,反映了舅舅曾经的追求和现状,能引发读者对以舅舅为代表的普通人生活和尊严的思考。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这句话是正话反说,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是在调侃歌手竟然总是唱不准调。
B. 第②句“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既能正面体现出西西唱歌方面天赋极高,也能侧面体现出舅舅在外甥成才之路上付出的心血之多,令人回味。
C. 第③句“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单独成段,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他不愿再回忆过去艰辛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D. 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说明唱歌已不是舅舅谋生的手段,他现在可以有尊严地享受唱歌带来的自由快乐。
8. 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9.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案】6. B 7. C
8. ①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文简洁,详略得当。②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感染力强。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体现外甥的感恩之情,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9. 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歌跑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喜欢上了这种跑调”错,经过五年的时间,我只是习惯了舅舅的跑调而已,并不是喜欢,我甚至自嘲“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错,并不是体现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而是因为说到这里,西西再次体会到舅舅曾经的不易,而难过地说不下去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事人称作用的能力。
①“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文简洁,详略得当。
②“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感染力强。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体现外甥的感恩之情,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歌跑调是“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调侃自己五年来能够一直忍受跑调的歌曲,“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
③“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
④“为了报答含辛茹苦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节选自《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
材料二: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
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入阁。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入,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上为之流涕。
(摘编自《北史·赵绰传》)
【注】①辟:偏,即处事偏颇。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旷又告少卿A赵绰滥免B徒囚C帝使信臣D推验E初无F阿曲G帝怒命H斩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矜,指怜悯、同情,这与《老子四章》“自矜者不长”中的“矜”词义相同。
B. 稍,指渐渐地,这与《苏武传》中“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的“稍”词义相同。
C. 会,指恰逢、适逢,这与《苏武传》“会武等至匈奴”中的“会”词义相同。
D. 竟,指最终,这与《屈原列传》中“竟死于秦而归葬”中“归”的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谚语意为人总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恶习,总不认为自家庄稼比别家壮硕,因为人对自己所亲近喜爱之人往往偏爱,对自家之物总嫌少。
B. 皇帝因偷盗之事难以禁止,要加重对此类犯罪的刑罚,赵绰直言进谏,认为法律不宜轻易更改,皇帝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后任命他为大理少卿。
C. 刑部侍郎辛亶穿红裤,皇帝认为他在行巫蛊之术,想要斩杀他,赵绰认为皇帝量刑不当,宁死也要恳请皇帝判辛亶无罪,这起初让皇帝非常恼怒。
D. 赵绰和薛胄都恪尽职守,赵绰更注重依法而行,薛胄更注重缘情而断,赵绰于仁寿年间在任上去世,这使得皇帝非常伤心,一度为他的去世流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 材料一列举了五种处事偏颇的表现。请根据两则材料,说说赵绰的言行避免了哪几种“偏颇表现”。
【答案】10. CEG
11. A 12. C
13. (1)第二天,(皇帝)向赵绰道歉,慰劳勉励他,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2)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14. ①避免了“之其所贱恶而辟焉”,对诬告自己的人不因厌恶而偏颇对待。②避免了“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对文帝不因敬畏盲从谄媚,而恪守律法,犯颜直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来旷又上告说大理少卿赵绰随便释放囚徒,文帝派遣可靠的大臣前去推求查验,发现(赵绰)原本没有偏私袒护之事,文帝愤怒地下令将来旷斩首。
“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主谓宾结构,“少卿赵绰滥免徒囚”作谓语“告”的宾语,C处断开;
“帝使信臣推验”,兼语结构,“信臣”为前句宾语,后句主语,E处断开;
“帝”为“怒命斩之”的主语,前面G处断开。
故CEG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怜悯,同情;夸耀。句意:对自己同情的人往往过于怜悯。/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B.正确。句意:(他)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逐渐升迁到栘中厩监。
C.正确。句意:恰逢独孤皇后在那里。/恰逢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D.正确。句意:你最终打算如何?/他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宁死也要恳请皇帝判辛亶无罪”理解有误,从原文“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及“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可以看出,赵绰只是恳求皇上不杀辛亶,并非请求皇帝恕其无罪。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明日”,第二天;“谢”,道歉;“勉”,勉励。
(2)“云”,如同云一样;“赢”,担负;“景”,同“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之其所贱恶而辟焉”“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可知,避免了“之其所贱恶而辟焉”,对诬告自己的人不因厌恶而偏颇对待。
②由原文“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可知,避免了“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对文帝不因敬畏盲从谄媚,而恪守律法,犯颜直谏。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过分偏爱,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往往会一味厌弃,对自己内心敬畏的人往往会过分敬畏,对自己同情的人往往过于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往往过于轻蔑。因此喜爱(某人)却了解其丑恶的一面,厌恶(某人)却了解他好的一面的人,天下也很少啊!所以民间有谚语说:“人没有谁了解自己孩子坏的一面,没有谁了解自己庄稼的丰硕。”
材料二:
赵绰字士倬,是河东人。性格质朴直率刚烈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谦逊谨慎恭敬勤劳,被提拔为夏官府下士。(他)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向朝廷上报案情,都严肃刚直的,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盗之事难以禁止,将要加重刑罚,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有见到的情况或听到的意见,应当详细说说。”(皇帝)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大理寺掌固来旷向上进言说大理寺执法官吏对囚犯量刑太宽,隋文帝认为来旷忠诚正直,让(他)每天早晨站在五品官员的行列中参见。来旷又上告说大理少卿赵绰随便释放囚徒,文帝派遣可靠的大臣前去推求查验,发现(赵绰)原本没有偏私袒护之事,文帝愤怒地下令将来旷斩首。赵绰坚决谏诤,认为来旷不应当判死罪,文帝拂衣进入房中。赵绰假称:“我不再申辩来旷的事情,还有别的事,没有来得及上奏给您听。”(文帝)于是让人引赵绰来到房中,赵绰再拜奏请说:“我犯了三项死罪。我身为大理寺少卿,没有能管制约束住掌固来旷,使他触犯了朝廷刑律,这是第一。罪犯不当判死罪,而我不能以死谏诤,这是第二。我本来没有别的事,而说假话请求进入(房中求见您),这是第三。”文帝脸色缓和下来。恰逢独孤皇后在那里,就下令赏赐赵绰两金杯酒,连同金杯赏赐给他。来旷因此免除死罪,被流放到广州。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民间传说(这样)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将要斩杀他,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被判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非常生气,对他说:“你是只顾怜惜辛亶而不顾惜你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官员)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绰说:“你最终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文帝(生气地)拂衣进入房间,过了好久才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帝)向赵绰道歉,慰劳勉励他,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当时河东人薛胄任大理卿,与赵绰都以执法公平宽容闻名。但薛胄处理案件凭借情理,而赵绰恪守律法,两人都很称职。皇上常对赵绰说:“我对你并不吝惜(官爵),只是你的骨相不该做高官罢了。”仁寿年间,赵绰在任上去世,皇帝为他流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交代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 颔联虚实结合,指出虽然草木已经枯萎,但一定会有梅花绽放的时刻。
C. “要须”“无惜”冠于“穷日日”“遍村村”前,显出新春发现之难。
D. 本诗表达方式多样,诗人自然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16. 后人评价此诗“转折自如,情理相携”,请结合诗句赏析此诗中的“情”与“理”。
【答案】15. A 16. 情:①诗人写自己在霜凝雨湿的季节期盼春天的到来,满怀信心寻找春天的踪迹,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
理:自然万物轮回,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写诗赠友,借自己等待春天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全诗的基调应是明朗向上的。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哲理和情感的能力。
诗的颔联“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春其渐起”的情状。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在草色垂死之际,梅树正在恢复青春,酝酿作花,反映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精神。颈联“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呼应了前句“春其渐起但无痕”,补足了“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小驻”与“细寻”互文见义。“穷日日”前冠以“要须”,“遍村村”前冠以“无惜”,诗人惜春、寻春,满怀信心寻找春天的踪迹,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
尾联“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是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和着春光,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归结到自己,并回应题中“赠斯远”之义,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
哲理:这首诗的首联写自己在冬季期盼春天的到来,表现作者进取的态度。颔联写虽然万物枯零却有梅花满枝头,寄于希望。“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颈联写自己满怀信心寻找春天的踪迹,尾联写自己等待病好,满怀希望有所作为,对未来应充满信心。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用夸张手法写秦灭六国战争惨烈、死伤甚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景、情、理于一体,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人世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答案】 ①. 《国风》好色而不淫 ②. 《小雅》怨诽而不乱 ③. 伏尸百万 ④. 流血漂橹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淫、怨诽、漂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中央网信办负责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群众关注度强烈的网终顽瘴痼疾,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显著取得成效。此次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网络问题,集中整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毒瘤”,切实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体现。
打蛇打七寸,整治坚持抓重点。网络暴力频发、网络水军逞凶,作为负责网络运营的平台方① 。所以网络群组、网站论坛、电商、小程序等成为治理重点。网信部门大力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敦促后者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网络不是肆意妄言的空间,评论、弹幕、私信等也被作为重点环节,纳入治理视野。网络参与者发表言论必须遵守尺度,相关审核管理② 。考虑到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网络乱象的侵害,网信部门还聚焦青少年常用的应用程序、智能设备等,清除其中的污秽,全力为青少年“绿色上网”保驾护航。针对不同网络乱象,要③ ,聚焦其关键要害,才能事半功倍。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简析“毒瘤”一词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难辞其咎;②不可或缺;③对症下药
19. ①含义:“毒瘤”本指严重侵害人的机体的恶性肿瘤,此处用来比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问题。②效果:生动形象,突出了这些网络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必须清除。
20.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网络顽瘴痼疾,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横线前面所说的网络问题,而网络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可填“难辞其咎”。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
②根据横线前面所说的“审核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③根据横线后面的“聚焦其关键要害”,此处是说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所以可填“对症下药”。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毒瘤”比喻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人或事物。结合文本可知,文中的“毒瘤”是用来比喻前面所说到的“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网络问题”。
效果:比喻成“毒瘤”,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突出了这些网络问题的危害性极大,必须清除。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有两个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关注度”不能和“强烈”搭配,可把“强烈”改为“高”。
二是语序不当,“显著”应当修饰“成效”,因此把“显著”放在“成效”的前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歇了一宿,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镇——一个牵动全世界鼠标的互联网小镇。
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__ ① _。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今天已有70多座。单孔桥、三孔桥、石拱桥,造型不一,各成风景。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披一身斑驳的绿苔;或纵身跃然,寥寥几笔,如国画里一勾灵巧的飞白;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像老农民的汗巾,随意搁在河腰上。
倚桥顾盼,凭栏张望,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守候。如果说外国的爱情多与庄园有关, ② _,断桥、鹊桥、廊桥……桥乡乌镇该是有故事的地方。桃红李白青石条,斜风细雨青石桥,乌镇是青色的雨巷里行走的江南女子,着一袭蓝印花布旗袍,撑一柄青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把个袅袅娜娜留在空空蒙蒙的画里。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鸟瞰乌镇,房屋多样稠密,老街起伏曲折,让人感到紧凑而生动,像茂密的藤萝自然的舒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①原文连用四个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房屋样式和数量的繁多以及老街的曲折起伏;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韵美。②原文中的比喻句增一“做”字,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乌镇房屋、老街“紧凑而生动”的特点。③原文中“满眼”与前面的“鸟瞰”相照应,语意更连贯,而且传达出赞叹之情。④原文描写细致,富有文学色彩,与上下文的文风更一致。
22. ①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②那么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原文“林林总总”“挤挤密密”“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连用四个叠词,描绘出房屋样式和数量的繁多以及老街的曲折起伏,语言生动形象;形式上形成整齐的句式,韵律和谐,有一种音韵美。改句语句用散句,缺少整齐美。
原文中“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是比喻句,把乌镇繁多的房屋、老街比作茂密的藤萝,用“做”字,增强了动感,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态美,写出了乌镇房屋、老街“紧凑而生动”的特点。改句“房屋多样稠密,老街起伏曲折”语言直白。
原文中因为是“鸟瞰”,站得高,所以才能“满眼”,才有老屋、老街的曲折起伏的整体美。这样“满眼”与前面的“鸟瞰”相照应,语意更连贯,而且传达出赞叹之情。改句缺少这种照应。
原文描写细致,既有整句,又有比喻修辞的使用,语言形式优美生动,富有文学色彩,与上下文的文风更一致。改句是陈述语气,缺少形象化描写。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可知填入的关键词是“桥”,内容是不一样,即“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
第二处,根据“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守候”“断桥、鹊桥、廊桥……”,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牛郎织女的“鹊桥”,这些都和爱情有关,即“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也有人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事实。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眼见未必为实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上,许多事情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眼见未必为实。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建立在视觉为主的感觉基础上。魔术师们运用各种巧妙的花招和精巧的道具,一次次骗了人们的眼睛。虽然多数时候我们能看到比较属实的状况,但偶尔会出现偏差,这就是错觉。很多错觉,若不用理智来精细推测,往往会被表象所迷惑。哲学家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曾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快,后来,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证明其理论是错的。
此外,每个人看待事物,难免带有主观性,我们看到的事物或多或少会受到主观思维的局限,换句话说,是心理认知上的偏见。路边的一只空饮料瓶被环卫工人看到是垃圾,被环保人士看到是污染,被拾荒者看到是财富,被社会学家看到是道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是“朱”,谁是“墨”,有时取决于自己用怎样的视角去看。一个人要是常见到他人的优点,那么他会认为身边都是良师益友;一个人要是总见到他人的缺点,那么他就会认为身边都是低俗的恶人。
那如何才可以把握眼见为实呢?
首先需要消除错觉。消除先入为主的成见。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何况,仅凭一次眼见的经历,就断定结果也不客观。关注事物时不要局限于自己刻板的印象,不要急于下结论。其次多看多想,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的认识变为理性的认识,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保持明辨是非的清醒头脑。
孔子曾领其弟子周游列国。一次,在他们最艰辛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们一袋小米,他们用其做粥。孔子大弟子颜回,在煮粥的时候无意中看见有脏东西落进了锅里,他立即用手抓了出来,沾上了米粒的东西弃之实在可惜,颜回只得将其吃下。而后一幕,恰巧让孔子看见,孔子认为他在偷吃,觉得对其失望。而后,当事情澄清的时候,孔子也不禁感叹,自己亲眼所见的却也不是真实的。由此可见,“眼见未必为实”。
生活是复杂的,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理由,事情的表面现象,不一定就能真实反映出事情的真相。所以千万不能用固有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单一的思想方式,或简单的“眼见为实”的标准去想问题、做判断。
我们所谓的眼见为实,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我们要通过智慧的观察和分析去把握本质和规律。用最真实的心灵去体会事物,感知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看清这个纷繁复杂而又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两种观点,一是眼见为实,一是所见非实。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强调的是要习惯亲自观察和发现,莫轻易相信道听途说。但其实每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说一个层次。眼见并不一定为实,这强调的是现实是复杂的,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有时会背离事情的真相,若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就会有被假象所欺骗的可能,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眼睛作为感官受人的主观控制,看到的也是万物反射出的光,并非万物本身。因而肉眼所见要保持客观是比较困难的。主观的心境自然会影响我们视角的客观性,导致有时眼见为虚。除了内在的心理因素之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眼见为实”。综合起来比较,面对问题,在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之上,还必须用心去思考鉴别,要有质疑精神,才有可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眼见未必为实。然后从个人的主观思想和社会的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去辩证分析眼见未必为实。可采用典型例证法和引证法,如可联系《列子》疑邻盗斧的故事和齐人攫金的故事,说明肉眼所见受到主观影响特点。也可引用冰山理论的内容,或勒庞的名言“可见的现象可以喻为波浪,但这只是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既要从理论上懂得现象和本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又要在行动中用心观察、理性思辨,学会透过现象探寻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学会客观、全面理性地看待事物。
立意:
1.眼见未必为实。
2.不为主观情绪所惑,客观公正认识事物。
3.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各题,名篇名句填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