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含答案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四)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六)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八)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五)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五)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4·江苏镇江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自然生长的茎进行组织培养需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
B.为防止杂菌污染,从接种外植体到生成试管苗尽量在同一个锥形瓶内完成
C.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D.花粉管通道法介导植物基因转移后续需要植物组织培养
C 解析:自然生长茎段的消毒属于外植体消毒,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再用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A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培养条件不同,故从接种外植体到生成试管苗不能在同一个锥形瓶内完成,B错误;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C正确;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得到的是转基因种子,不需要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D错误。
2.利用同一株菊花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也可获得丛状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要经历脱分化过程
B.前者总培养的过程时间比后者长
C.两者获得丛状苗遗传物质基本相同
D.要诱导丛状苗基部细胞最终形成根,应在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
C 解析:用一株菊花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可进一步获得完整植株;而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后,需要通过再分化获得完整植株,可见前者不需要经过脱分化过程,因而其培养过程需要的时间比后者短,A、B错误。由于这两种方法获得新植株的过程均属于无性繁殖,所以得到的丛状苗遗传物质基本相同,C正确。要诱导丛状苗基部细胞最终形成根,应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因为生长素能促进生根,D错误。
3.(2024·浙江杭州模拟)某种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代表4个不同培养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阶段和乙阶段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不同,但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相同
B.乙阶段,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的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
C.丙阶段,将丛状苗分株后移栽到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生根
D.丁阶段,试管苗移栽前需在蛭石和珍珠岩等介质上锻炼,增强对低湿、弱光的适应能力
C 解析:甲阶段和乙阶段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不同,A错误;乙阶段为诱导长出丛芽,培养基中生长素的含量低于细胞分裂素,B错误;与生芽培养基相比,诱导根分化需要较低的细胞分裂素浓度,可以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C正确;试管苗移栽前需在蛭石和珍珠岩等介质上锻炼,增强对低湿、强光的适应能力,D错误。
4.(2024·重庆模拟)利用东方百合和云南大百合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生质体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获得原生质体后,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C.低浓度PEG促进原生质体融合,高浓度抑制融合
D.诱导形成的试管苗需移植到消毒后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待长壮后再移栽入土
C 解析: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获得原生质体后,细胞已经分散,可以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B正确;从表格中看出,PEG浓度为40%时融合率最高,题中没有无PEG的对照组,不能说明低浓度的PEG促进融合,高浓度的PEG抑制融合,C错误;诱导形成的试管苗需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待长壮后再移栽入土,D正确。
5.“索蚌”是东方百合的一个主栽品种,夏天种植时病虫害严重,花朵数少。科研人员根据云南大百合和“索蚌”优缺点互补的特性,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多花型、花色丰富并集观赏、抗性及药用、食用为一体的百合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索蚌”与云南大百合的体细胞杂交之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B.可采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索蚌”与云南大百合的原生质体融合
C.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小于1时可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
D.百合新品种的获得不需要考虑两亲本之间的生殖隔离问题
C 解析:东方百合“索蚌”与云南大百合的体细胞杂交之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可采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索蚌”与云南大百合的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种细胞,B正确;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为1时可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C错误;百合新品种的获得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不需要考虑亲本之间的生殖隔离问题,D正确。
6.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它的细胞提取物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红豆杉可通过播种的方法进行繁殖,但其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其大规模培养的途径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可用于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
B.红豆杉不同部位的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C.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外植体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
D.将花粉培育获得单倍体,经加倍处理后可得到杂合子
A 解析:培养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可以从中提取紫杉醇,用于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A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因此红豆杉体细胞和花粉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相同,B错误;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外植体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C错误;将花粉培育获得单倍体,经加倍处理后可获得纯合子,D错误。
7.(2024·广东东莞模拟)科研人员用抗病、抗寒的二倍体阿宽蕉和三倍体无籽龙牙蕉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抗病、抗寒的无籽新品种,拓宽了香蕉种植区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无法获得含双亲优良细胞质基因的个体
B.②过程可用灭活病毒诱导法、PEG融合法等方法实施诱导
C.③过程成功的原因是杂种细胞含个体发育的整套遗传信息
D.抗病、抗寒无籽新品种自交,可获得抗病、抗寒无籽后代
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促进双亲细胞融合,也融合了双亲优良细胞质基因,A错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③过程是杂种细胞发育成一个新个体,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该植物细胞含有个体发育的整套遗传信息,C正确;抗病、抗寒无籽新品种是抗病、抗寒的二倍体阿宽蕉和三倍体无籽龙牙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属于异源五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是不育的,D错误。
8.(2024·广东广州模拟)肉苁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的产量较低,其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PeGs)是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以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不同的初始接种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悬浮培养液的PeGs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
B.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
C.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就应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为3.2 g·L-1
D.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则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
C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使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可以人为控制其生长环境,故植物组织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A正确;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B正确;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应在2.4至4.0 g·L-1之间设置浓度梯度找到最适浓度,C错误;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细胞密度若过大影响其产量,因此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2024·云南联考)甲植物(2n=18)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远缘植物乙(4n=32)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优良品种丙,途径如图所示。已知X射线处理会使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不影响线粒体功能,丙烯酸异辛酯(IOA)处理会使线粒体失活,但不影响细胞分裂。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新植物体,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植物的顶芽细胞进行培育,有利于获得脱毒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常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利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常用物理法促进细胞融合,如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3)在细胞融合体系中,未融合的细胞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对培养皿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形成新植物体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取顶芽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有利于获得脱毒苗。(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促进细胞融合的物理方法有电融合法和离心法等。(3)X射线处理会使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IOA处理会使线粒体失活,但不影响细胞分裂,因此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的融合细胞均不能正常分裂,都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只有杂种细胞由于生理功能互补能正常分裂形成愈伤组织。(4)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可采用湿热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
答案:(1)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电融合法或离心法 (3)甲细胞用 IOA处理后线粒体失活,细胞生命活动受限;乙细胞经X射线处理后失去分裂能力 (4)湿热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
10.(2024·黑龙江模拟)兴安杜鹃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等地,在每年4月下旬冰雪尚未消融时就可开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导致其被不法分子过量采摘,有的地方趋于消失。兴安杜鹃再生很难,因此研究人员拟利用配方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从而快速提供大量苗木,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在不同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形成情况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诱导愈伤组织总数÷接种总数×100%。
A.由表中数据可知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组别是处理3
B.外植体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C.将外植体培养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持兴安杜鹃优良的遗传特性
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处理3中,诱导率为93.33%,是5组中最高的,A正确;外植体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B正确;将外植体培养成愈伤组织属于脱分化,未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可以保持兴安杜鹃优良的遗传特性,D正确。
11.(2024·山东烟台模拟)拟矮牵牛的原生质体在X培养基(A)上只能形成小细胞团,不能形成植株,在含放线菌素-D的X培养基(B)上培养结果相同;矮牵牛的原生质体在A上能分化成植株,但在B上不能生长。在B上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可培养出可育杂种矮牵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时,应在等渗或稍微高渗溶液中进行
B.只有杂种细胞能在B上形成植株
C.获得的杂种矮牵牛可育,说明拟矮牵牛和矮牵牛属于同一物种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 解析: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的结构,为避免原生质体吸水涨破,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时,应在等渗或稍微高渗溶液中进行,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拟矮牵牛的原生质体在X培养基(A)上只能形成小细胞团,不能形成植株,在含放线菌素-D的X培养基(B)中,也不能形成植株;矮牵牛的原生质体在A上能分化成植株,但在B上不能生长,杂种细胞能在B上形成植株,故只有杂种细胞能在B上形成植株,B正确。同一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物种,题述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状态下实现的,故杂种矮牵牛可育,不能说明拟矮牵牛和矮牵牛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使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其次要把杂种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组别
1
2
3
4
5
PEG浓度/%
25
30
35
40
45
处理条件
黑暗、27±3 ℃、15 min
融合率/%
10
12
15
30
20
处理
接种总数/个
愈伤组织总数/块
愈伤组织诱导率/%
1
30
4
13.33
2
30
25
83.33
3
30
28
93.33
4
30
8
26.67
5
30
22
73.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三十)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八)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